有机大豆栽培创新方法与生态农业技术的高效应用分析

作者: 陈美心

有机大豆栽培创新方法与生态农业技术的高效应用分析0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对食品的品质要求以及农作物栽培过程是否环保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在此背景下,农作物的有机栽培技术及生态农业技术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有机大豆作为有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栽培技术和生态农业技术,对提高农业产量、农产品品质和对环境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的大豆栽培技术过度依赖化肥与农药,不利于大豆品质提升的同时还会对环境造成伤害。因此,有机大豆栽培技术和生态农业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有机大豆栽培技术采用生态友好的方式,利用物理和生物等措施进行种子选择、科学播种、土壤处理与田间管理。生态农业技术则是将农作物的栽培放置于整个生态系统中发挥其功能,与此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农作物栽培等方式,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一、有机大豆栽培技术

1、有机大豆品种的选择与种子处理

有机大豆栽培过程中,其品种的选择是种植有机大豆的第一步。大豆品种的品质是否优良,直接影响有机大豆的产量与质量。要想从根本上保证有机大豆的产量与质量,就要选择品质高的大豆种子。品种选择时,蛋白质含量与含油量是需要重要考量的因素,只有这两项指数较高的品种才能确保有机大豆的高质量栽培,与此同时,还需要避免栽培转基因大豆。大豆的品种还需是在3年以上的土地轮茬种植所获得的种子。要挑选那些颗粒比较饱满、大小比较均匀、无病虫害的优质品种。在品种选择完成后,要用清水浸泡所有种子,将其搅拌均匀后,清除漂浮在水面上的种子,这样能保证播种时种子无破损、无虫害,且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2、有机大豆种植地的选择与土壤管理

有机大豆对土壤的选择十分严格,在种植有机大豆时,地块要符合有机作物的种植标准。其土壤质量、水源质量以及气候条件都要适合有机大豆的栽培,地块最好3年内没有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其土壤要肥沃、透气性要好、不易积水并且水源充足,周围没有易产生病虫害的农作物,周边作物施用化学农药少的地块。种植地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要好,并且要远离公路和居民的生活区,避免人为污染,还有一些工厂、交通轨道设施等都要远离。作物所需要的生长条件都要得到保障,才能栽培出产量高、品质好的有机大豆。在种植之前,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土地勘查,判断分析地块是否受到或易被污染,是否能满足有机大豆的栽培条件,从而确定有机大豆的栽培地块。还可以和环保部门进行交流协商,对环境动态进行监测。同时要避免同一作物重茬种植。此外,还要对土地进行深翻,把土地梳理平整,要保证翻地深度在25cm左右。并且最好于秋季整地,以接纳秋雨,蓄水保墒。如果春季整地,应尽早进行翻地工作,保证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和充足的肥力,以支持有机大豆的栽培。

3、有机大豆的播种技术与田间管理

南方大豆播种的最佳时机是2月末至3月上旬,此时气温回暖,最适宜有机大豆的种植。播种时,要选择合适的间距,确保每株大豆的生长空间一致,为后续生长留下空间。当大豆真叶展开后,需进行间苗作业,去除植株矮小、生长不良的幼苗,保留高大、健康的植株。若缺苗严重,还应及时补苗。生长期间,需进行松土和除草,每年2至3次。第一次松土不宜过深,避免伤及豆苗,后续可根据杂草和土壤状况调整松土深度。有效的田间管理能防止土地板结,减少杂草的生长,提高有机大豆的产量与质量。

4、有机大豆的施肥技术

肥料作为农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因素,对有机大豆的生长也起着重要作用。有机大豆栽培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肥力较高,合理的施肥技术对大豆生长的作用不能忽视。采用动物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自然发酵形成的农家肥对有机大豆的生长是最有好处的,人工制成的化学肥料不利于有机大豆的栽培,在施肥时应避免使用。施肥量的把握要科学合理,过量或者过少的施肥都会影响大豆生长。肥料过量将会造成烧苗,导致大豆无法正常生长;施肥量过少则大豆不能得到所需的养分,也会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另外,要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避免出现农家肥中残留病菌和虫卵问题。而且大豆对腐熟的肥料吸收很快,能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使大豆的生长更加绿色、健康。并且在施肥时要综合考量土壤情况,选择种植地适合的肥料。在大豆的后续生长过程中,如果出现生长不良情况,还要进行追肥。追肥时更要注意作物的生长情况,按需按量谨慎追肥。

5、有机大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有机大豆栽培中,病虫害防治是大豆生产中的必要环节,合理有效的预防可以控制有机大豆的病虫害,保障有机大豆的产量与质量,大豆主要的病虫害有大豆疫霉病、大豆根腐病、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豆天蛾和大豆根潜蝇等。大豆疫霉病对大豆的破坏性极大,从叶片开始传染,然后到大豆果实,严重的大豆植株会枯死;大豆根腐病是出现在秧苗根部的疾病,十分常见。他从大豆植株茎部开始出现褐色病斑,然后植株叶片开始垂落发黄,根茎变少,结果量下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大豆蚜虫啃食大豆的枝叶,使大豆植株出现卷叶现象,影响大豆植株的正常发育,造成营养不良,严重时会造成大豆植株的死亡,大豆蚜虫还能传播病毒,造成病害;大豆食心虫以大豆的果实为食,食心虫从幼虫开始进入豆荚,破坏果实的生长,尤其在降雨多的季节以及潮湿的耕地中频发,影响大豆的产量;豆天蛾与大豆食心虫一样,以大豆为食,其不同之处在于,它啃食的是大豆的叶片,轻微虫害会出现大豆花叶现象,严重时会吃光大豆叶片,造成严重的植株损伤;大豆根潜蝇主要危害大豆的根部,它以啃食大豆根部为生,还会把粪便排在秧苗根部,引发根部腐烂,造成大豆枯死。对于不同的病虫害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首先,要进行合理轮作,防止病虫害的长时间繁衍,还要选用高抗病的大豆品种,提升大豆自身的病虫害抵抗力。其次,对于病株、虫株,要及时拔除,防止病虫害的传染与扩散。使用农家肥、生物肥时要小心肥料中的虫卵,对于后续病虫害处理,也要尽量使用物理和生物技术。最后,在大豆收获后,要对土地进行及时、合理的深翻,将带病的植株埋在地底;同时把生活在土壤底层的害虫翻出,加速害虫死亡,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二、生态农业技术

1、农作物轮作与间作

轮作是一种让不同种类的作物在同一块土地上轮流种植的方法。通过轮作,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肥力。因不同种类的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可以补充对另一种作物生长所消耗的养分。同时,有些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能够刺激微生物生长的物质,通过微生物分解有用营养,将其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土壤的肥力。轮作也有助于减轻病虫害。一种作物的连年种植可能会使土壤中某种病菌和害虫的数量增加,对作物造成严重的威胁。而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病菌和害虫的数量,从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此外,有些作物的根系可以产生一些化学物质,抑制土壤中病菌的生长。间作则是将两种或多种作物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间作的好处是可以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对养分需求不同的作物,更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养分。间作对提高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增强土壤肥力和减少病虫害也有着重要作用。农作物轮作与间作都是重要的生态农业技术,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化学农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害虫的数量,但其使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甚至威胁人类的健康。而生物防治技术则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不需要使用化学农药,因此更加环保。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而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控制害虫,不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因此更加持久有效。天敌还可以显著降低害虫的繁殖率,从而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并且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护。然而,生物防治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引入天敌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甚至引发新的生态问题。因此,在使用生物防治技术时,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确保其对当地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通过合理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

在农业领域,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是两种主要的废弃物,通过循环利用技术,可以将它们转化为肥料、能源等有价值的产品,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畜禽粪便是一种富含有机物质的废弃物,可以通过厌氧发酵、好氧堆肥等方法转化为肥料或生物燃气。农作物秸秆也是一种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可用于生产纸张、生物能等,其经过破碎、压缩和高温处理等工序,可以制成可燃性的生物炭或生物燃气。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的应用,它不仅可以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促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增加经济效益。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方式,可以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通过合理利用废弃物资源,可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节水灌溉技术

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存在水资源的浪费现象,而节水灌溉技术通过精确控制水量和灌溉时间,可以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浪费。例如,滴灌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能够直接将水输送到植物根部,提高灌溉效果,同时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通过精确控制灌溉水量和养分供应,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还有助于减轻天气对农业的影响。例如,如果天气连续多日下雨,田间过多的水分可能会导致作物病害和减产。通过合理的排水措施,可以有效地调节田间水分状况,减轻天气对农业的影响。节水灌溉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提高灌溉效率,不仅可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有机大豆栽培中生态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1、对土壤质量、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农业技术对于维护和提升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耕作方式可能导致土壤结构的破坏和养分的流失。而生态农业技术强调轮作、间作和科学施肥,这些措施能够改善土壤的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养分水平。合理的耕作方法还可以减少土壤侵蚀,防止土地退化,增加土壤肥力。生态农业技术还有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提高灌溉效率。还可以通过雨水收集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天然降水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减轻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生态农业技术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标志,它不仅能够提供生态服务,如害虫控制、养分循环等,还能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和应对环境变化的强大能力。生态农业技术强调农作物轮作与间作,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循环利用废弃物技术以及节水灌溉技术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保护生态,促进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和质量提升。

2、对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

生态农业技术能够提高有机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通过采用科学的有机大豆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种植地的选择与土壤管理、播种技术与田间管理、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大豆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有机大豆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这使得农民可以从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生态农业技术还能够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通过培训和教育,农民可以了解生态农业的原理和实践方法,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这不仅有助于推广生态农业技术,还有利于培养新一代具有环保意识的新型农民。

四、生态农业技术在有机大豆栽培中的实际应用

1、有机大豆的轮作技术

在传统的大豆栽培中,土地往往采用连续耕作的方式,导致土壤质量的下降、病虫害的加剧以及土壤生态平衡的破坏。有机大豆栽培中应合理运用轮作技术。通过科学的轮作,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使得土地更为肥沃。在轮作过程中,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轮作还可以打破病虫害的生活周期,减少其繁殖和传播。从而提高有机大豆的产量与质量。

2、有机大豆的生物防治技术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物防治技术在有机大豆栽培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自然界中,每种害虫都有其天敌。通过合理地引进和保护这些天敌,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其对大豆的危害。例如,赤眼蜂是大豆食心虫的天敌,通过科学释放赤眼蜂,可以有效降低食心虫对有机大豆的侵害。通过生物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或者不使用化学农药,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同时,这也使得大豆的品质更加安全、健康。

3、有机大豆的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

通过合理的循环利用技术,可以变废为宝。例如,畜禽粪便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施用于大豆栽培中。这不仅解决了粪便的处理问题,还为大豆提供了养分,提高了土壤的质量。农作物秸秆还可以作为畜禽的饲料、生物质能源等可循环原料。通过农家肥使用和秸秆还田等方式,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有机大豆的品质。

(作者单位:527200广东省罗定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28.00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