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西红柿栽培技术的优化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手段探讨

作者: 陈伟

温室西红柿栽培技术的优化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手段探讨0

西红柿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酸甜多汁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作为最常食用蔬菜之一,西红柿的市场需求一直很高。西红柿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在多年种植过程中,我国的西红柿种植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目前西红柿多采用温室大棚种植,能保证全年的新鲜西红柿供应。

在现代农业技术推动下,温室种植逐渐成为种植西红柿的主要方法。与传统种植方法相比,温室种植为西红柿提供了更加稳定的生长环境,从而显著提升了产量和品质。在温室种植过程中,病害问题仍是影响西红柿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种植管理和病害防治对提高西红柿作物的种植效益至关重要。农业生产者应当充分了解温室西红柿的种植管理要点,掌握常见病害防治技术,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栽培方法,以提高温室西红柿的种植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一、西红柿的生物学特性

西红柿生长周期长,通常需要80d以上才能采摘。其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速率和生理状态差异较大,对种植管理和病害防治提出了较高要求。西红柿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2℃—28℃,低于12℃或高于35℃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在种植栽培中,西红柿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较高,其中对氮的需求最大,通常需要在生长期适时进行追肥。

二、现代化温室大棚种植优势

现代化温室大棚在设计应用时通常会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大棚的现代化智能管理,应用大棚种植西红柿优势明显。首先,能够提高西红柿的质量和产量。大棚中种植西红柿等蔬菜一般采用的是穴盘育苗方法,能够筛选出高产的优质苗株,以提高整体质量和产量。此外,温室大棚能够为西红柿的生长提供保护,减少外界影响,控制病虫害传播,减少农药施用,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其次,西红柿生长不受季节限制。现代化温室大棚能够实现温度适度调节,不受季节影响,为西红柿生长全过程提供适宜环境,填补蔬菜的季节空缺。再次,能够节约西红柿种植成本。受温室大棚保护,种植过程中受雨水影响较小,土壤中的水分蒸发较慢,避免了因雨水冲刷导致肥料损失或因水分蒸发较快导致频繁灌溉,节省了西红柿种植的水肥成本和人力成本支出。

三、温室西红柿栽培技术方式

1、选择优良品种

在温室西红柿栽培过程中,品种选择是非常关键的一环。选用适合温室环境的优质品种能够在保障西红柿产量的同时,提高其品质和经济效益。因此,在温室栽培时,可以选用适合本地气候条件、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品种,也可以根据种植目的和市场需求进行个性化选种。还应选用优质无病害种子,提高成活率和抗病能力。在种子处理方面,应进行种子消毒、浸种、加速发芽、接种根际菌剂等操作,以提高种子萌发率、抗逆能力和生长速度。通常,温室内的光照强度、温湿度等因素与温室外有很大不同,不同品种的适应性也有所不同。选用适应性强的品种能够更好地适应温室环境,减少种植风险。

2、整地处理

温室西红柿的种植管理要做好土地耕整工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土地进行栽培,避免生长期间出现土壤墒情不良、高温高湿等情况。在选好的土地上进行深度耕翻,要求深度达到40cm,确保细土深耕。翻耕可灭杀土中杂草及病害和病毒等微生物,增加土壤通风、透水、透气性,为西红柿的根系发育提供良好环境。与此同时,也可同步施加底肥以提高土壤肥力,施加腐熟有机肥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同时,施加磷酸二铵30—50kg可提高温室西红柿的磷素含量,增强植株抵抗力,促进果实发育,提高糖分含量。

3、穴盘育苗

穴盘育苗是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中最常用、最实用的育苗方法之一。其育苗完成后植株的根系与育苗基质结合比较紧密,不易散落,能够提高植株移栽后的成活率,有效提升育苗效率,缩短育苗时间。穴盘育苗一般包括设备选择、基质调配、播种和育苗4个阶段。首先,选择育苗设备。现代化温室大棚多采用智能大棚,可选用移动苗床,方便种植户操作。移动苗床一般高0.8m、宽1.2m,长度根据温室大棚的长度而定,但通常在10m以内。育苗床之间要给种植户预留出操作空间,一般在0.5m左右。苗床搭建完成后,要选择育苗穴盘,西红柿的育苗一般选择4.6cm直径的50孔位育苗盘。其次,调配育苗基质。育苗基质是人工配制土壤,主要原料是草炭、珍珠岩和蛭石,该原料配制出的基质土透气性、保水性都较好,质量相对也较轻,方便苗床移动管理。将草炭、珍珠岩和蛭石质量按照3∶1∶1的比例进行混合,并混入磷酸二铵和腐熟鸡粪各2kg/m3,以提高基质土养分。混合均匀后加入适量水,以手握成型但不滴水为准,堆放3h左右,让基质土充分吸水后,进行装盘。基质土可装育苗穴盘200盘/m3,孔位中的基质土要稍微高出孔位,在装好盘的基质土中压出1cm左右的播种孔。再次,播种。播种要严格按照1孔1种原则,将催芽完成的种子放进压好的播种孔中,浇足量水,让种子与基质土充分接触。并用温控系统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让温室大棚内白天温度维持在28℃左右,夜间温度维持在18℃左右,湿度尽可能保持在95%以上,湿度不够时要适当喷水。最后,育苗。幼苗生长期对空气湿度的要求有所降低,在80%左右,适时增加西红柿根系的透气性,加强室内光照,冬季光照不足时用专业的植物补光灯进行补光。

4、移植与定植

西红柿移植是指将采用穴盘育苗方法成功育苗的幼株移植到土壤中。移植前要先处理土壤,保证幼株成活率;移栽时还要注重植株密度及水肥需求;移栽完成一段时间后,要对没有成活的幼株进行补苗。首先,开展对土壤的前处理工作。种植前翻耕土壤,保证土壤蓬松。翻耕土壤时要将底层土壤翻到地面,用紫外线灯照射,或用其他现代科技设备对土壤进行杀菌、杀虫工作。第1次灭菌、杀虫工作完成后,要对土壤进行2次翻耕,再次进行紫外线灯照射,保证土壤能够全面灭菌。由于紫外线灯对人体伤害较大,种植人员应适当远离。在土壤翻耕灭菌工作结束后,要对土壤施底肥,将可溶于水的氮、磷、钾肥加入灌溉水源中,用滴灌或喷灌装置提高土壤养分和墒情。其次,对墒情与养分合适的土壤挖坑,并移植达到移栽标准的植株。一般来说,苗株高18cm左右,7—8片叶,且苗株主茎直径达到6mm即可进行移栽。移栽时要先确定苗株密度,早熟品种植株选用30cm×50cm的株距,而晚熟品种的植株生长株距会更大一些,可选用30cm×60cm的株距。移栽完成后要及时浇水,一般在温室大棚中选用滴灌与喷灌相结合的灌溉方式,保证植株水分充足。再次,移栽完成后,植株会有1—2d的缓苗期,缓苗期的西红柿植株叶片有可能会轻微萎蔫,属于正常现象。观察3—5d,没有正常生长的苗株,可能是因根系损伤造成,要及时将萎蔫的植株拔除,更换新苗株。

5、田间管理方法

①合理控温

在温室西红柿的栽培技术中,温度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因素。在西红柿缓苗前保持温度不超过30℃,以28℃为宜,同时不需要放风,旨在保持适宜温度,避免高温对幼苗的不良影响。缓苗后白天可保持在24—26℃,晚上在15℃左右,地温略高,有助于促进西红柿植株生长。在西红柿生长过程中,温度管理需要依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调整,当温度为20℃左右时应停止放风,以保持稳定的环境条件,避免频繁调整造成不良影响。

②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灌溉方式

温室西红柿需要保持适宜湿度,因此灌溉时机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早晨或傍晚是最佳的浇水时间,可避免高温时蒸发过快,使土壤有足够时间吸收水分。灌溉方式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在幼苗期,应采用细水管缓慢滴灌的方式,避免过量水分对幼苗造成不良影响。植株生长期可采用喷淋灌溉的方式,使水分均匀覆盖在植株表面。此外,为保证灌溉水质,需要选择优质的灌溉水源,并进行适当的水质管理。一般来说,灌溉水的pH值应保持在6.0—6.5,同时要注意控制水中的盐分和重金属含量。

③掌握施肥时机

在温室环境下,西红柿生长迅速,需要充足营养,因此施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施肥时可选择有机肥、复合肥、氮磷钾肥等肥料结合使用。其中,有机肥料更加环保,对土壤的改善效果更明显,并且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性。在幼苗期,需要控制肥料用量,避免施肥过多导致过度生长。植株生长期应适当增加施肥量,以满足植株生长需求。应注意要掌握施肥时机,可以在播种前预施肥,也可以在幼苗期和植株生长期适时追肥。同时,不同肥料的施肥时机也有所区别,比如有机肥料需要提前施用,以便土壤有足够时间将其吸收。施肥方式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调整。幼苗期可采用追根施肥的方式,植株生长期可选择定根施肥或叶面喷肥的方式。温室西红柿的施肥管理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调整,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以促进植株生长发育。

④修枝方法

温室西红柿修枝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保持适宜的植株高度和茎叶比例,促进光合作用和通风换气,提高产量和品质。西红柿植株长到30—40cm时可进行首轮修枝。在此之后应每隔7—10d修枝1次。修枝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顶芽修枝法,即去除植株的顶端茎尖,以控制植株高度。二是侧枝修枝法,即摘除植株侧面茎叶,以保持植株通风透气和光线均匀。修枝时需要注意保留若干个主要茎叶,避免过度修枝导致产量下降。同时,修枝时要用锋利的修枝剪,避免影响植株生长和伤口感染。温室西红柿的修枝管理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步骤之一,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合理调整,注意修枝技巧,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害。

6、成熟期管理与采摘

西红柿分为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早熟品种从开花到果实成熟一般需要45d左右,晚熟品种一般需要55d左右。果实成熟期是指果实膨大到变红时期,要想保证西红柿完整不开裂,口感多汁,就要注重这个阶段的管理。果实成熟期要适当加强光照,保证果实均匀变红,降低棚内湿度与土壤湿度,成熟期湿度过高会导致果实开裂或烂果。采摘时按需求根据西红柿成熟的果实颜色进行采摘。西红柿一般会经历绿熟、变色、成熟和晚熟阶段,若采摘鲜果,需在果实2/3变红时采摘,若要长途运输,需在绿熟阶段或果实1/3变红时采摘。西红柿采摘时不带果蒂,以防装箱后刺伤果实。

四、病虫害防治技术策略

1、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敌、微生物等自然方式来控制病虫害的技术。与传统化学农药不同的是,生物防治技术在杀灭有害生物的同时并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且还有助于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助于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防治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自然界中的天敌和微生物控制病虫害。其中,天敌主要包括各种昆虫和动物,它们可以通过捕食、寄生、寄主选择等方式控制害虫的繁殖。而微生物则包括各种细菌、真菌、病毒等。可以通过产生各种抗生素、毒素等方式抑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生物防治技术可以与化学农药相结合使用。通过合理搭配和选择,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频次,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此外,生物防治技术还可以促进土壤的生态修复和植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2、西红柿化学防治手段

化学防治能起到很好的即时效果,杀灭病虫害效果较好。与其它病害相比,西红柿早、晚疫病的危害较为严重。同时,还有较强的传染性,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感染其它健康西红柿,严重时还会造成西红柿大范围死亡现象。在西红柿早、晚疫病防治环节,因症状相似难以区分,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防治难度。所以,种植人员要对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发病时间、发病原因进行合理区分,更好的减轻西红柿早、晚疫病的危害。早疫病发生在西红柿幼苗期,可在其茎基部出现褐色病斑;进入成株期后,病害多集中在西红柿叶片上,自下而上蔓延,起初以水浸状黑点为主,随着病害的发展,严重时容易出现断枝现象。防治早疫病应在西红柿幼苗期选用45%百菌清烟剂烟雾施药或选用50%多菌灵喷雾防治。而在西红柿开花结果期,可以用10%速克灵烟剂烟雾给药或者选择50%扑海因喷雾防治。每隔7天施药1次,连续施药3次为宜。晚疫病同早疫病前期症状相似,在西红柿幼苗期发病,病变部位可波及西红柿茎叶及果实,幼苗期西红柿会出现变细、黑褐色病斑、蔫萎现象,如棚内湿度过大,会在其病斑上长出白色菌丝;茎部发病多以黑黄色病斑为主。晚疫病发病初期,可施用75%百菌清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的500倍稀释液,对患病植株进行喷雾处理,每周喷洒1次,连续喷洒1个月,能很好地抑制晚疫病。

3、农业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是指在种植阶段采用农业手段,预防病虫害。第一种是在选种时,选择适合当前地区种植、对病虫害具有一定抗性的良性西红柿品种。第二种是土地翻耕及灭菌、杀虫处理。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含量。第三种是通过调节温室大棚内的环境参数,建造不适宜害虫生长的环境。如青枯病多发生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青枯病高发期应尽可能让温室大棚内保持温湿度适宜,以降低其发病率。

综上所述,现代化温室大棚多采用各种传感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温室大棚的半智能化,不仅提高了西红柿产量和质量,也节省了种植期间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文章对现代化温室大棚中的西红柿种植管理技术提出了参考建议,结合西红柿的种植方法,以点带面拓展到更多蔬菜种植中,以提高整体蔬菜产值。

(作者单位:111300辽宁省灯塔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28.00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