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多花黄精科学化规范化种植管理技术的综合分析
作者: 洪薇婷 刘文飞 汤晔 张俊 刘勇
多花黄精,属于野生姜科百合科属,是人们生活中一种常用的中草药材,通过煎制、散剂、熬膏、煮粥等方式食用,可以起到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的功效,使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为了确保多花黄精供应稳定、品质优良、药用价值高,进一步带动多花黄精产业化发展,深入研究多花黄精种植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种植农户务必要结合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所处环境条件及林下种植要求,综合分析多花黄精种植过程中的各项环节内容,做好地块选择、整地作畦、繁殖育苗、种苗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保管工作,从而实现提高多花黄精产量和品质的种植目标,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一、地块选择
在开展多花黄精种植工作中,种植农户应该结合多花黄精的生长条件、特征及需求等方面,如喜好阴凉、怕干怕旱、抗冻耐寒等特点,全面考虑种植区域中的气候类型、土壤条件、水文环境等诸多因素,科学选择山地灌木及林边草丛,以便于更好地满足多花黄精整个生长期间内所需的光照、热量、营养和水分的需求。在此过程中,务必要优先选择区域环境中各项基础条件良好的地方,应具备以下几项条件:选择温度适宜、无霜期长、雨水充沛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海拔约在500m~1800m的山下林地,种植面坡度较大,区域内林木株数适量,植物配置科学合理,林间透光率保持在30%~35%之间;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排水性,土壤pH值控制在5.5~7.0适宜;林下种植地块附近拥有充足的淡水资源,方便多花黄精排灌管理;远离化工类、重金属类工厂和城市生产生活区域,将其作为多花黄精种植基地,以保证所处地块空气清新、水体洁净、土壤安全、生态良好。由此可见,多花黄精种植地块的精挑细选是保证这项生产种植技术高效应用的基础条件,这就务必要全面考虑所有环境影响因素,为多花黄精种植活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提供发展助力。
二、整地作畦
待种植农户确定好多花黄精育苗和种植范围之后,就要从生物学特征角度出发,高度整合多花黄精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各项需求,积极开展土壤改良工作,切实提高种植区域土壤质量和肥力,为多花黄精正常健康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土壤环境,为其生产种植产量和多花黄精品质的双向提升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一方面,农户需要在多花黄精种植作业开展前,精确检测土壤pH值,确保其在多花黄精所处土壤既定限值内,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酸碱性土壤调节处理,即土壤酸度偏高时,可以利用石灰进行中和操作,每亩地施加50~100kg左右;土壤碱性偏高时,则要使用石膏(硫酸钙)来调节其碱性,约每亩15~25kg,以此来实现多花黄精种植地块的土壤酸碱平衡,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也要灵活运用深翻深松方式疏松土壤质地,有效把控整地作业中的翻松深度,通常情况下为25~30cm左右,打破土壤犁底层,均匀混合表面土和底层土,全面清除种植区域土壤中残留的杂草、枯枝、害虫、病菌源,为多花黄精创设良好生长环境。
另一方面,需要按照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生产要求,严格遵守“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靴”的种植原则,依照多花黄精种植过程中的起垄作畦要求,挖掘出10~20cm的垄高、90~100cm的畦面宽、85~95cm的垄顶,符合作畦标准要求的种植面,并要有效控制每条垄畦之间的距离,约150cm,形成里低外高的反坡状条阶,实现多花黄精种植区域的合理布局。同时,针对多花黄精生长期间对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需求较大,这就要按照每亩地施加120~150kg有机肥的底肥施加标准,按照1∶1∶1的比例将腐熟的牛粪、猪粪、鸡粪这三类物质均匀混合,科学施加这类成本较低的农家肥料,通过均匀施加撒播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并要施入适量的钾肥、磷肥等微量元素肥料,或是使用土壤改良剂方式,不断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为多花黄精根系生长提供充足养分。
三、繁殖育苗
通常情况下,多花黄精的繁殖育苗可具体划分为两种方式,即种子繁殖和根状茎叶繁殖,这要求种植农户应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围绕当地实际生产种植情况,科学选择繁殖育苗方式,以保证多花黄精种苗得以良性繁殖。
1、种子繁殖,作为多花黄精种苗繁殖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这就要从种子精选及处理角度出发,在此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重要事项:应基于当地种植区域的气候、土壤及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优先选择与该地域特征相匹配的品种;精细筛选所采购的多花黄精种子,剔除种皮破损、发霉腐烂、颗粒干瘪的劣质种子,通过外观和手感来选取健康、成熟的种子作为种苗来源,以保证多花黄精种子完整度,提升繁殖育苗成功率;将自然腐熟后获得的多花黄精种子浸泡在清水盆中,可以添加生长激素溶液,将浸泡后的种子沙藏60~120d,再以35℃的赤霉素溶液进行二次浸泡,有效缩减种子成苗时间;积极开展萌发测试,将经过处理的多花黄精种子放置于潮湿纸巾上,检测其萌发情况,筛选出高质量的种苗,淘汰萌发率低的种子;繁殖育苗过程中也要适当进行土壤改良和栽培管理,以防止因缺少营养、水分或病虫害滋生等影响种子发芽率,确保种子正常生长发育。
2、根状茎叶繁殖,属于多花黄精繁殖育苗中的另一种方式,需要种植农户综合考虑地块选择、栽培时间、种植方式等多项因素,以保证多花黄精种植工作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务必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为确保种苗培育质量,应该根据多花黄精母株根状茎叶的生长情况,选择健康的母株作为种苗来源;需要选取完整无损、无病虫害的根状茎叶进行繁殖,有效防范营养物质流失和病虫害传播,并要保证割取操作中的严谨细微,不对根状茎叶主干造成损伤;将多花黄精种苗浸泡在赤霉素溶液中,合理控制浸泡时间,约在25~35min之间即可,有效预防基础病虫害问题;待完成种苗浸泡处理后,就要将种苗转移到温室大棚中,严格把控室内空气温度及湿度,使其处于种苗发育最佳条件,并要在其上方均匀覆盖5cm厚度细砂;当多花黄精种苗出叶,每隔15h便要喷洒1次叶面肥,并配合上浇水管理,以保证种苗茁壮成长。
四、种苗栽培
在多花黄精种苗栽培过程中,可以选择春播或秋播方式,即每年3月下旬或10月中旬移栽播种。在此期间,种植农户需要将种苗移栽到坡度25°~30°的杉木、阔叶林等林分山坡,保证林木郁闭度在40%~50%即可,有效提高多花黄精品质,如生长高度高、自身净重大、含糖量较高,并要在林下栽植区开挖种植穴,保持10cm穴深及20cm×25cm的穴间距,在播种面上施加一层腐殖底肥,再将多花黄精种苗进行移栽,注意苞芽朝上栽植,表面覆盖上一层2cm厚度的泥土进行压紧,再用水灌溉,铺盖草席,使得种植穴土壤保持一定的湿润度。同时,由于多花黄精种苗生长速度较慢,为确保种苗生长发育中不被杂草抢夺养分和水分,就必须通过中耕除草方式,对栽植区浅表层进行松土,翻松出杂草根系,配合上有机肥或复合肥施加,以保证多花黄精药材品质和食用药效,通常情况下,中耕除草要在种苗移栽后的7d~14d内进行,并要重视雨季来临时的排水工作,以防止林下栽植区域积水内涝造成多花黄精根系腐烂。另外,种植农户要合理控制栽植密度,根据每亩地林木数量,有效控制多花黄精株数,约4000~5000株。
五、田间管理
基于多花黄精种植技术的田间管理工作,主要包含了杂草清理、肥料施加、浇水灌溉、摘花去顶等环节,科学高效开展此项管理工作,可以为多花黄精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生存环境,有利于提高多花黄精的产量和品质。
1、杂草清理
根据实地调研发现,林下多花黄精种植区域中杂草现象十分普遍,如若任其肆意生长,势必会导致杂草泛滥,过度吸取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严重危害了多花黄精种苗正常生长发育。但由于除草剂中含有一些化学成分,如果采用自动式喷药机工作模式,难免会降低多花黄精药用价值,所以要采用人工方式对多花黄精田进行除草作业。在此期间,种植农户要在每年的4月、6月、7月及9月,使用锄头、铲子、耙头、铁锹深入种植田中,挖掘出浅表层杂草及深处的草根,并要及时开展浇水作业,确保土壤含水率达到21.26±0.45范围。
2、肥料施加
作为多花黄精生长发育期间中获取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为了满足多花黄精生长中的营养需求,就必须做好科学施肥管理,通过精准把控多花黄精植株发育的各个生长周期,合理使用各种类型的肥料,如钾肥、磷肥、尿素等,为多花黄精开花结果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因此,种植农户要严格遵守“少量多次”的追肥施肥原则,根据春、秋季节栽植时及后续生长情况,适当进行辅助性施肥,并要追加相应的微量元素肥料,以保证肥料供应的科学性、合理性,稳定增长多花黄精产量及品质。具体而言,在多花黄精种苗发育时期,可以按照每亩地50~100kg施肥用量标准,将草木灰均匀撒施在种植田中,以保证幼苗茁壮生长;在多花黄精植株生长期间,可以按照每亩地2000kg施肥用量指标,将农家肥和草木灰按照2∶1的比例均匀混合,撒施在多花黄精种植地块中,并要配合上15kg/667m2的标准施加过磷酸钙,以保证多花黄精果实圆满完整;待冬季来临时,则要再次开展追肥施肥工作,按照每亩地2000kg标准撒施农家肥料,使得多花黄精根系生长获得充足的营养支持。
3、浇水灌溉
合理开展灌溉作业是保证多花黄精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手段,但由于多花黄精植株怕涝特点,这就要求种植多花黄精应该严格遵守干湿交替、间歇灌溉原则,积极采用喷灌或滴灌方式,合理把控浇水灌溉量,维持种植土壤含水量,切实满足多花黄精植株对水分的需求,但如果这一时期自然降水较为丰富,则不需要开展浇水灌溉作业,也要做好种植面的排水工作,以防止土壤含水率过高,水分浸泡多花黄精植株根部造成大量腐烂,进而降低多花黄精种植产量。
4、摘花去顶
作为多花黄精植株中的重要组成,根状茎叶有着极高的食用、药用价值,随着多花黄精植株生长发育,内部营养物质逐渐流入生殖器官,为其开花结果提供支持。因此,需要结合多花黄精开花周期,即每年4~5月份开花,定期观察其生长状态,科学选择摘花去顶时间,采用分批次摘除方式处理已经盛开的花朵,并要剪除顶芽部分,保持去除顶芽后的多花黄精株高在1m以下,以避免营养成分过度流入生殖器官,促使多花黄精地下根茎积累大量养分的同时,有效减轻多花黄精植株荷载,促进多花黄精茎叶部分生长发育。
六、病虫害防治
1、物理防治
顾名思义,通过使用物理方式减少病虫害种类及数量,达到病虫害防治目标,属于一种纯绿色无污染的防治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采用人工方式,定期查看多花黄精植株生长状态,一旦发现存在病虫害问题,通过使用捕捉工具来抓捕多花黄精种植区域中的害虫,利用修剪工具剔除已经病变的植株组织部分,以便于专项处理;或是利用先进病虫害防治仪器,利用害虫自身弱点及生活习性,采用专用灭虫器械完成多花黄精病虫害防治工作,如防虫网、太阳能杀虫灯、风吸式杀虫灯。
2、化学防控
作为一种时效快、效果好的防治方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农药防治,而是将现代信息化技术融入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利用精密监测仪器收集多花黄精种植地块实际情况,系统化分析可能会出现的病虫害情况,科学计算出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化学药剂品种、用量及频率,如甲霜·恶霉灵、氟菌·霜霉威、福美双500倍液等,并要严格遵循精准施药原则,实行少量多施方法,精准喷洒病虫害暴发区域,进一步减轻化学成分对多花黄精植株危害性,以避免多花黄精药用价值降低的情况发生。例如,根腐病害对多花黄精产量及品质产生较大影响,主要危害多花黄精植株地下根部,使其腐烂变褐,经一段时间后,地上茎叶部分会产生黄色病斑,叶片逐渐发蔫枯萎,最后直到全株枯死,其主要原因是由土壤中残留真菌所引起的,一旦发生根腐病,可以使用75%百菌清600倍液、80%多菌灵500倍液等药液进行灌根处理。
3、生物防治
作为一种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的技术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对多花黄精生长发育有害生物种群的密度。例如,种植农户可以采用天敌防控方法,按照自然界生物链中“一物降一物”的现象,在林下多花黄精种植地块附近饲养害虫天敌,如地老虎、螳螂科、赤眼蜂科,金龟子、黑雀、雉鸡、山鸽子,有效防范大面积虫害暴发。同时,也可以采用生物药品方式,选用有针对性、不易产生抗药性的生物药剂,利用专用设备均匀喷洒林下种植田中,有效清除该区域虫害问题。
七、采收保管
由于多花黄精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采挖时间是在移栽种植后的3~4年左右适宜,最佳采收季节为当年10月份至次年1月份,此时多花黄精处于休眠状态,存储了充足的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因此,种植农户可以在无雨、无霜冻的晴朗天气下,采挖多花黄精,从下至上挖出带土的多花黄精根茎,保持根茎完整,将附着土壤抖落,再将新鲜根茎切掉。针对采挖出来的多花黄精根茎,应该去除表面上残留组织及烂疤,使用干净淡水清洗表面泥土杂质等,将其放置于高压蒸锅上蒸制30min~45min后取出,再抹去根茎上的须根,将其均匀平铺在阴凉通风处进行晾干处理,以保证多花黄精成品表面色泽黄白,无虫眼烂疤,断面黄润、整体姜形,以此来提升农户生产种植效益。
综上所述,伴随野生多花黄精资源持续减少,人工种植多花黄精得到了大范围推广,多花黄精种植产业发展拥有广阔前景。在这种大背景下,林业部门及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完善技术指导,带领种植农户根据多花黄精生长习性及特点,开展科学化、规范化的栽培种植管理,充分发挥多花黄精种植技术应用优势,从而稳步提升多花黄精产量和品质,为种植农户带来丰厚经济利润。
(作者单位:323500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2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