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玉米育苗和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的实践探讨
作者: 胡晓凤
玉米是一种优质粮食和饲料来源,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家禽、猪、牛等畜禽的饲养。玉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纤维素,可以满足动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玉米在许多地区也被作为主食或副食使用,可以用于制作玉米面等食品。玉米食品在一些地方享有特殊地位,并满足当地人们的口味习惯。此外,玉米在工业中也有一定的应用,用于生产酒精、酒精溶剂、生物燃料等。玉米的高淀粉含量和较低的油脂含量使其成为生物燃料的理想原料之一。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有机玉米的育苗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希望对更好地推动有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规范有机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规程有一定帮助。
一、有机玉米育苗技术
1、有机玉米苗床地的选择
①苗床地的合理选择
玉米不耐水湿,需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地。另外,玉米对阳光需求量大,需要选择光照充足的地方。适合栽培玉米的土壤酸碱度(pH值)应在6.0~8.0之间。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玉米生长影响较大。理想的有机质含量是2%~3%。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应控制在镉(Cd)≤0.2mg/kg、铅(Pb)≤50mg/kg、锌(Zn)≤50mg/kg、铜(Cu)≤100mg/kg、镍(Ni)≤20mg/kg、铬(Cr)≤100mg/kg。根据《农田土壤盐分分级标准》(GB/T15945-1995),农田土壤盐分应控制在轻度盐碱土0.6%≤盐分含量<1.0%、中度盐碱土1.0%≤盐分含量<2.0%,重度盐碱土盐分含量≥2.0%。根据《土壤pH值分类标准》(GB/T15945-1995),农田土壤pH值应控制酸性土壤pH4.5≤pH值<6.5、中性土壤pH6.5≤pH值<7.5、碱性土壤pH7.5≤pH值<8.5。
②有机玉米苗床制作
苗床通常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地,避免连作,最好选择前茬为豆类或绿肥作物的土地。苗床面积应根据育苗量确定,一般播种量为2~3kg/667m2,需准备约30~45m2的苗床。深翻土地20~30cm,耙细整平,结合土壤深翻,做好施肥工作,按照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5000kg/667m2进行,将肥料均匀撒施在畦面上,并与土壤充分混匀。整地结束之后要做好苗床的制作工作,通常情况下苗床的宽度一般为1.2~1.5m,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苗床的宽度一般为1.2~1.5m,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选择适宜的育苗钵,深度为5~7cm,直径为10~12cm。在苗床上方搭建拱棚,拱棚的高度约为40~50cm,拱棚可以起到保温和保湿的作用,有利于玉米幼苗的生长。
2、有机玉米品种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应该选择抗病性强、耐密性好、产量高、适应性广、品质优的优质玉米品种,并且禁止使用转基因玉米品种。目前在山东省博兴县推广应用较好的高产玉米品种主要有鲁单418、登海605、中单999、先玉335、农大108等。
3、有机玉米科学播种
①有机玉米种子处理
播种前一周选择晴朗、干燥的天气进行晒种,将种子均匀地摊铺在地面上,厚度以5~10cm为宜,注意不要将种子堆叠过高,以免造成种子发霉。晒种过程中,要每半天翻动一次,晚上要将种子堆叠成堆,并用布或塑料薄膜覆盖,以便保持温度和湿度。晒种时间一般为2~3d,晒种结束后,将种子放阴凉干燥处保存。结合晒种还需要做好种子的精选,剔除病虫害、破损、霉变和成熟度差的种子,保留饱满、健康、发芽率高的种子。将种子过筛,去除杂质和破损种子。
②有机玉米播种方式
博兴县位于暖温带,属于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春玉米通常在3月中上旬播种育苗,以充分利用春季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确保玉米在生长季节内有足够的热量积累,夏玉米通常在5月中上旬进行播种育苗,以便在秋季前获得较好的产量。将处理好的种子放入育苗钵中,每个育苗钵播种一粒种子,然后覆盖一层薄薄的土壤,浇透水分,保持土壤的湿润,将育苗钵均匀的码放到苗床上,上方覆盖农用地膜或者覆盖草苫,当玉米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可以进行移栽。
③有机玉米苗床管理
在出苗前,应保持较高的温度,白天25~30℃,夜间15~18℃。使用电热温床的,要确保5cm土壤温度保持在20℃以上。出苗后,白天气温维持在20~25℃,超过25℃要适当通风降温,夜间气温保持在15~18℃。随着幼苗生长,白天气温可逐渐提高到25~28℃,超过30℃时必须通风,夜间气温保持在18~20℃。同时还需要加强苗床的光照管理,草苫应白天揭开,夜间盖上,阴天也在中午前后揭开3~4h,确保幼苗得到足够的光照,幼苗长出第一片真叶后,应适当早揭晚盖草苫,延长光照时间。育苗前期若出现缺水症状,应在中午外界气温较高时喷25~30℃的温水,避免喷凉水。中后期缺水时,可在早晨适量喷水或灌水,避免中午高温时浇水,浇水量不宜过多,防止幼苗旺长,通常在每次灌溉之后,土壤的湿润层能够达到5~8cm。有机玉米育苗期一般不施用化学肥料,而是通过有机肥或生物菌肥提供营养,注意施用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避免病害的发生。一般在追肥处理过程中推荐使用人畜粪尿,将其配制成5%的浓度进行苗床浇施,苗床使用500~800mL/m2。日常要确保苗床清洁,及时清除杂草,放风时注意防止冷风直吹苗床,尤其是有风障的北面应先开放风口。
二、有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玉米秧苗质量要求
玉米移栽苗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理想高度在15~25cm之间,具有2~3片叶,根长在20~30cm,根数在3~5条。移栽苗的茎基部应粗细适中,过细可能表明幼苗生长不良,过粗则可能意味着老化。同时还应该确保移栽苗应无明显病虫害,因为任何病虫害都可能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2、玉米移栽
春玉米的移栽定植时间选择在4月初到4月中下旬,夏玉米在6月中旬到6月下旬。在移栽前,对土地进行深翻,施足底肥,一般选择有机肥和复合肥混合使用。将起出的玉米苗按照行距40~50cm,株距20~25cm放入定植穴中,定值深度控制在3~5cm注意幼苗的根系要伸展开,不要埋得太深,移栽后及时浇透水,以利于幼苗的生根。
3、有机玉米中耕培土管理
有机玉米中耕培土是重要的土壤管理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玉米生长。一般中耕培土主要选择在玉米生长季节的初期和中期进行,通常选择在玉米幼苗期、拔节期各进行1次。推荐使用中耕培土机或传统手工工具如犁、钯、锄头等。操作过程中根据土壤条件和玉米生长阶段,确定中耕深度深度太浅起不到改良土壤的作用,深度太深可能会损伤玉米根系,一般在5~10cm之间。作业宽度主要是玉米行距的1/2或1/3。中耕培土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土壤伤情达标,通常控制在55%左右,避免土壤过湿或者过干,结合中耕培土,还可以施入适量的有机肥和生物菌肥,一般使用商品有机肥100~150kg/667m2,或者生物菌肥30~50kg/667m2。在操作过程中首先用中耕培土机或手工工具进行浅耕,将表层的土壤松动,然后施入有机肥或化肥,与土壤混合,最后再进行1次中耕培土,将肥料和土壤均匀分布在玉米根系周围。确保中耕之后土壤松散度达到70%以上,土壤有机质提高1%,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70%。
4、有机玉米田间管理
移栽成活到玉米拔节期,是营养生长向着生殖生长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要做到科学追肥工作。一般使用3%~5%沼渣或者粪水300~500kg/667m2。在追施沼液沼渣的同时,还需要做好科学灌溉工作,利用自然降雨或者人工灌溉,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阶段的水分需求,尤其是在玉米的拔节期和孕岁期,要保证田间的持水量能够达到65%~70%。进入生长中后期会逐渐进入到雨季,此时要关注天气预报,遇到连续阴雨天气,要注重做好田间的排灌,避免玉米出现倒伏。另外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尤其是进入到粒期,为了避免脱肥,导致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可以叶面喷洒1次沼液,将沼液配置成2%~5%的浓度之后,肥液量控制在30~50kg/667m2进行叶面喷洒,间隔7~14d使用1次连续使用1~2次,提高叶子光合作用能力,避免脱肥导致玉米籽粒生长发育不良,保证植株能够更好地积累有机物质,最终促进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5、有机玉米去雄
有机玉米去雄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玉米的结实率和籽粒质量,由于有机种植不允许使用化学激素,所以人工去雄是有机玉米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避免雌雄异花授粉导致的自交结实,减少籽粒中的杂质,同时也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去雄应在玉米穗苞刚开放,尚未完全成熟时进行,通常在玉米抽穗后的5~7d左右进行,此时雄蕊尚未成熟,去雄后可以避免雄蕊脱落带来的影响。准备一把锋利的剪刀,确保工具清洁无菌,用手指轻轻分开玉米苞叶,找到雄蕊,用剪刀或去雄针尖端轻轻夹住雄蕊基部,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将其从穗轴上分离下来,注意不要损伤到雌蕊或玉米苞叶。去雄后的雄蕊应立即收集并处理,避免掉落在田间,影响其他玉米植株,如果玉米植株有多穗,需要逐穗进行去雄,确保每个穗都完成去雄。操作期间一定要动作要轻柔,避免对玉米植株造成伤害,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比如避免雄蕊散落在地,影响土壤和水源。
6、有机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①杀虫灯防治
杀虫灯防治有机玉米病虫害的原理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杀虫灯利用特定的光波长、波段和波的频率,将害虫吸引至灯下,然后利用高压电网触杀。这种方法无毒、无污染,不会造成害虫抗药性,同时也保护了天敌种群数量,达到以益控害的目的。一般建议设置1~2盏/667m2杀虫灯。高度一般设置在高于植株顶端30~50cm的位置,以便于诱杀到害虫,同时避免植株遮光影响诱虫效果。杀虫灯一般在日落后21点左右开启,次日凌晨4点左右关闭。有光控系统的灯能根据自然光的亮度自动开关。
②糖醋液防治
糖醋液防治有机玉米病虫害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糖醋液的气味和成分来吸引和杀死害虫。糖醋液是由糖、醋和水的混合物发酵而成,具有浓郁的甜酸气味,可以吸引害虫前来。同时,糖醋液中的酒精、醋酸等成分对许多害虫具有杀灭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一般而言,糖醋液的搭配比例为红糖(或糖蜜)∶酿造醋(如米醋、水果醋等)∶水=1∶1∶10。此外,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EM原露、大蒜、辣椒、鱼腥草、艾草、苦楝、薄荷、香茅等天然植物萃取液,以提高防治效果。糖醋液防治病虫害主要通过喷施来进行,因此,每亩设置数量没有固定标准。糖醋液的成分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因此需要定期更换。一般建议每2~3周更换1次糖醋液,以保持防治效果。
③粘虫板防治
粘虫板防治有机玉米害虫的技术原理主要基于昆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利用害虫对特定波长光和气味的趋性,通过设置粘虫板,吸引害虫前来,进而粘附在板上,达到物理防治的目的。粘虫板通常使用黄色或蓝色,因为这两种颜色对许多害虫具有吸引力,这类的粘虫板能够有效地防范,玉米蚜虫、玉米红蜘蛛。板面上通常涂有一层粘性物质,以便害虫一旦接触到板面就能被粘住。粘虫板应放置在玉米田间的行间或田块的入口处,以及光源附近,每亩设置数量控制在30~50张,粘虫板的规格一般控制在30×50cm,确保粘虫板位于玉米植株上方0.2~0.5m的位置,便于害虫接触到。同时该种防治手段还可以与光源进行搭配,LED灯或黑光灯等作为光源,最好安装在粘虫板的下方,以形成向上照射的光源,更有利于吸引害虫。每周检查粘虫板,一旦发现粘满害虫,应及时更换新的粘虫板,以免影响防治效果,通常每间隔1~2周更换1次。
④性诱剂防治
性诱剂防治玉米害虫的原理是利用昆虫之间的通讯机制,通过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来吸引同种异性昆虫前来,从而达到诱杀的目的,对环境友好,能够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在应用过程中根据玉米害虫的种类,选择能有效吸引和诱杀目标害虫的性诱剂。常见的有玉米螟、二点委夜蛾等鳞翅目害虫性信息素。将性信息素放入诱捕器中,诱捕器可以选择使用自制的塑料瓶、盒子等,也可以使用专门的昆虫诱捕器,不管选择哪种诱捕剂,都应该确保诱捕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以防止性诱剂挥发。将诱捕器放置在玉米田中,靠近害虫发生较严重的区域,设置3~5个/667m2。然后根据害虫的活动习性,选择合适的放置高度和方向,例如,对于夜间活动的害虫可以在傍晚时分将诱捕器放置在玉米植株上,以便害虫在夜间飞来时被吸引。应用期间要注意性诱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挥发失效,因此需要定期更换诱捕器中的性诱剂,通常每10~15d更换1次性诱剂。放置诱捕器的期间要每周检查诱捕器内的害虫数量,以评估防治效果。如果害虫数量显著减少,可以继续使用性诱剂防治,如果害虫数量仍然较多,可以考虑与其他防治方法结合使用。
⑤害虫天敌防治
害虫天敌防治有机玉米虫害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通过引入或繁殖害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常用的害虫天敌种类包括瓢虫、草蛉、寄生蝇等。害虫天敌的释放量需要根据害虫的种类、数量和天敌的防治效果来确定。一般而言,释放量为1000~5000头/667m2(或2000~10000只/667m2)。害虫天敌的释放频率需要根据害虫的发生情况和天敌的防治效果来确定。一般而言,每隔7~10d释放1次,连续释放2~3次。
⑥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防治有机玉米病虫害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常用的生物农药包括杀菌剂、杀虫剂。杀菌剂有拜瑞锈宁、中生菌素等,用于防治玉米大斑病、炭疽病等病害。杀虫剂如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苦参碱等,用于防治玉米螟、蚜虫、叶蝉等虫害。生物农药的剂量因农药种类和病虫害类型而异。通常生物农药的剂量为20~50mL/667m2,兑水浓度为50~100倍。生物农药的使用周期因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农药效果而异。一般而言,杀菌剂在病害发生初期或中期使用,杀虫剂在虫害发生初期或中期使用。每隔7~14d进行1次防治,根据病虫害发展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再次施药。
总之,玉米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包括饲料、食品和工业用途。有机栽培的玉米因其对健康和环保的关注而日益重要。有机栽培不仅符合现代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友好的需求,还有助于农田保育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有机玉米的生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受到越来越多农民和市场的重视。
(作者单位:256505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陈户镇人民政府)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28.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