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具体应用与注意事项的深入探讨
作者: 张浩
在社会发展背景下,产业进行改革创新是必然所需。其中,畜牧业作为我国农业产业中非常关键的内容,在发展过程中也要融合生态养殖技术,这样才能在提高农户收入的基础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实现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结合多年探索来看,生态养殖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强化生产,而且有助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然而,由于基层人员知识储备不足,因此在技术应用方面难以达到预期。鉴于此情况,本文将重点围绕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开展研究,以此为强化技术运用能力,提升技术应用优势提供参考借鉴。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畜牧产品安全性的关注不断提升,产品的需求量也进一步增加。因此,对于畜牧业而言,应加大对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通过发挥技术优势等手段强化产品质量,在保障产品安全的同时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当前来看,生态养殖技术是基于生态环保理念所形成的技术体系,在运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部分区域在技术使用方面依旧难以达到预期,存在诸多不足。由此可见,围绕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开展分析,对于强化养殖成效,提升畜牧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养殖技术分析
1、生态养殖技术理念
畜牧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关键产业,属于生态农业建设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因此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亟须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技术引入等方式,强化生态环保性,进而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资源浪费。当前,技术类型不断增多,生态养殖技术内容也不断丰富,对于畜牧业而言,科学的技术运用有助于实现产业优化,构建新发展模式与格局,为提升畜牧业综合成效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合过往分析来看,畜牧养殖业在过去通常采用传统的技术形式,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整体较为粗犷,多数技术人员是基于传统经验进行管控,在繁殖的过程中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仅是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因此无法发挥生物效应,即使是遇到病毒和细菌,也只是简单的消毒。这种技术看起来操作简单,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会耗费大量的资源和成本,无法达到预期的养殖效果。而生态养殖技术则是指针对畜禽生物环境进行研究,通过生物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寻求最为科学的繁殖技术,实现科学管控。例如,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生态养殖技术,便可以尽早发现病原体和害虫,之后分析其对生物的影响,再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抑制,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化学和物理技术对生物正常生长的影响,而且还能够保障生产质量,降低畜牧养殖成本。
2、应用优势
结合当前来看,与传统的养殖技术体系相比,生态养殖技术的运用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有助于规模化养殖,最大程度提升养殖效益。在生态养殖技术运用背景下,养殖环境更加倾向于自然生态,不仅能够进行单一产品养殖优化与管控,而且还可以最大程度提升牲畜饲养价值。例如,在粪便清理方面,传统养殖通常是在自由散养的环境下让其排出粪便,但是后期在粪污清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却有诸多不便。而在生态养殖技术下,要求定期处理粪便,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隔绝粪便传播疫病,而清理好的粪便则可以被运用在沼气生成和提供土壤肥力上,通过资源重复利用的方式实现更多收益,降低生产成本。第二,强化资源系统化配置。在疫病防治方面,生态养殖技术由于运用大量的先进设备,因此可有效减少疫病监管和防治的工作量和难度,强化资源配置。第三,无公害生产,减少环境污染。在人们生态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为进一步强化环境污染,提升食品的安全性,要求引入生态养殖技术,借助技术减少化肥添加剂的运用,从而实现无公害养殖,强化产品绿色效能,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二、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类型
生态养殖技术运用是指分析生物自身以及生物所处环境,通过多种自然手段强化养殖品质。这种方法的运用可最大程度提升环保效能,减少畜牧养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在日常养殖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多种疾病和寄生虫进行有害生物分析,通过引入生态养殖技术的手段,减少化学药品的消极影响。此外,在技术运用上还能够节约资源,通过饲料技术升级等手段提升养殖质量。结合目前来看,生态养殖技术主要包括资源化技术和尿粪类技术两种形式。在运用生态养殖技术过程中,可以基于饲养种类强化技术选择,通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良性影响强化技术管理,形成更科学的畜牧养殖体系。
1、资源化技术应用
资源化技术是指通过养殖蚯蚓等生物分解畜禽粪便,并通过生态品代替化学药物的方式实现生态饲养。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饲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养殖质量。目前很多区域都引入了蚯蚓养殖等体系,废弃物处理质量进一步提升,而蚯蚓自身作为畜禽的优质饲料,也蕴含着大量的自然生长激素,这对于优化饲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养殖的过程中,由于蚯蚓对饲料的需求量较低,因此也可以使用废弃饲料进行饲养,这样便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此外,利用蚯蚓等生物饲养畜禽还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提高免疫力,强化产品品质。因此,在后续工作中应该加大对此类体系的运用。除此之外,引入蚯蚓,借助资源化理念优化生产,还有助于饲料深度加工,通过饲养蚯蚓,强化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良好发展。例如,在使用资源化技术的过程中,蚯蚓不仅可以优化畜牧养殖条件,而且还能够实现高效的净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2、尿粪类技术应用
将生态技术运用在畜牧养殖中,可以结合畜牧的实际情况进行饲料搭配,从而优化饲料营养价值和环保性。例如,在选择添加剂的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环保型试剂,从而减少粪便中的氨、氮排放,实现良好的除臭目的,这样便有助于营造科学的养殖环境。与此同时,粪便也是一种重要的可利用资源,例如可以将其引入沼气池中进行沼气处理,并融合先进的发酵技术,将原料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有机肥。除此之外,在粪尿类处理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污水对周围土壤和水源的影响,还可以使用生物联合手段,通过有机物降解等形式促进微生物生成,从而处理粪污,这样便可以减少成本,降低能耗,营造良好的养殖体系。
三、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具体应用──以奶牛养殖技术为例
1、GEA60位转盘式挤奶技术
为进一步实现有效的技术应用,企业可运用GEA60位转盘式挤奶机,此装置是一种全自动挤奶技术,可有效强化挤奶成效。结合技术运用指标来看,其每小时可以对400头奶牛进行挤奶处理。在并列设备设置的基础上同时增加100头奶牛,不仅节约了2小时左右的时间成本,而且有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此外在技术运用下,产奶量进一步提升,每个装置设备中均涉及了自动刺激按摩模块,在运行的过程中可有效增加奶牛的催乳素,强化产奶量。除此之外,可减少疾病产生。在设备运用的过程中,可借助电导率分析的方式分析奶牛是否存在异常,及时找出奶牛的问题并加以治疗。与此同时,设备设有转盘,会根据挤奶情况自动完成转速调整,当奶牛进入到感应区域,设备会自动进行标签识别,进而完成产奶量的记录,以此为畜牧业数据分析提供参考借鉴。
2、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
此技术运用搭配了较为先进的TMR装置,此装置可自动精准完成饲养。在设备运用下,装置会自动将饲料运输到指定区域完成切割、搅拌等工作,其中每一个存储罐内部都设有相应的控制器,在饲料放入的过程中,控制器会自动记录相关信息,并将数据通过互联网传递至电脑终端,并存储到数据库中。结合数据显示,3台装置,每小时可以完成饲料混合约30t,且精准度较高,在发料上也可满足自动化需求,可达到15t/小时,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
3、全自动撒料技术
该装置主要引入了自动化信息系统,涵盖所有牧场的数据信息,可自动完成牧场管理以及DHI测定等工作,为牧场监管提供最佳方案。在设备运用的过程中,会基于不同奶牛情况进行针对性管控,为工作人员的决策支持提供一手数据,从而实现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养殖。其主要功能包括智能预警、流程管理、产奶管控、疫病防控以及数据综合评估等。其中从撒料的角度来看,智能化全自动撒料车是牧场技术运用以及生态养殖的典型代表,其中配备8台自动推料机器人,每0.5小时进行1次操作,会按照固定间距代替人工及时进行饲料补充,确保牛群每日饲养的稳定性,保障产奶质量。
4、粪污资源化处理技术
为进一步确保生态化养殖环境,强化粪污资源的利用,每一区域的牛舍均设有自动粪便处理系统,该系统会将粪便引入粪沟,并自动进行收集,然后将其引入到发酵车间完成发酵,从而为沼气生成提供原材料。而沼气又是锅炉的能源,可在烘干之后改善卧床温度,为奶牛日常饲养营造良好条件,强化其产奶量。此外,沼液也可施入到周围的田地中进行生态还田,通过资源重复利用的方式,在减少粪污的基础上实现有机生态,达到生态养殖效果。
5、科学养殖技术系统
为进一步实现现代化改革,优化生态农业建设质量,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为生态养殖技术运用提供有力支持,应科学进行自然物种引入。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现有区域情况进行分析,确保环境无污染,适宜物种自然活动。再引入相应的奶牛品种,这样便可以确保养殖与环境相契合,为后续资源循环利用以及优化产品生产奠定基础。此外,还要通过技术运用强化养殖系统的有效性。科学的生态养殖技术可优化生态循环,实现资源重复利用。首先,在技术选择上,养殖人员应该借助先进的技术理念,选择更加高效的养殖品种,从而降低成本,保障生产质量。其次,生产中,生产者必须综合运用生态养殖技术进行动物生长动态追踪,掌握相应数据,以此强化养殖成效。最后,还要基于当前畜牧系统的不足,运用生态养殖技术加以优化。例如,可以使用资源化技术,实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并借助分解处理等技术体系制造沼泽溶剂,从而在优化资源利用的基础上强化综合效益。
四、生态养殖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1、满足生态养殖技术运用需要
在生态养殖技术引入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以畜禽的引入为基础,通过选择优良的品种,强化生态养殖成效。在具体工作中,应该科学引入国内外优良品种,通过宣传、指引等方式,确保引入品种与区域环境能够相契合,实现因地制宜。此外,还要科学组织养殖场建设,要将重点放在区域化和规模化上,必要时养殖场应该与企业和高校进行合作,通过共建合作机制等方式满足各方需求,最大程度提升综合效益。而在日常饲养的过程中,则要减少添加剂的运用,确保绿色无公害。在疾病防治上,也要针对常见疫病进行日常免疫检查,并通过中草药、饮食调整等方式提高动物的抵抗力。若是发现动物存在疾病,则必须立即治理,完成隔离,并通过药物治疗等手段,确保生态养殖成效,提升养殖质量和效率。
2、优化传染病防控措施
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由于动物自然生长会比传统养殖更加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影响,出现感染细菌或病毒等问题,诱发疾病,因此传染病管控非常关键。传染病管控涉及内容较多,因此生态养殖技术运用十分关键。要做好水源以及饲料管理,并基于养殖场日常需要做好日常消毒免疫,并通过技术动态检测、样本分析、有效隔离等手段将损失降到最低。此外,工作人员应尽量减少添加剂和抗生素的运用,运用中草药进行预防,并通过饲料品质调整等方式,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满足收益需求。
3、以加大监管推进生态养殖
在构建生态共生体系的过程中,为了防止人为参与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需要强化日常监管,以此保障生态稳定,确保物种平衡。在引入每一项新物种之后,工作人员要对物种数量进行动态监测,确保物种之间保持平衡,维持系统稳定。
五、未来畜牧业生态养殖技术应用趋势
当前,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生态养殖技术类别也逐渐增多,更加凸显生物学特征。因此,在进行技术引入的过程中,也要基于现代化生态养殖需求以及当前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进行分析,各地区也要将重点放在新型技术的研发上,基于现代化生态养殖需求进行创新。结合目前来看,生态养殖技术研发与应用有效优化了区域发展环境,有助于节约资源,优化生态环境,减少疾病发生,实现高效生产。在后续技术研发中,也要基于以上几点进行升级和优化,从而强化生态养殖技术优势,为生态农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总而言之,畜牧业作为我国现代化改革中非常关键的内容,经济建设的核心产业,其发展质量与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在后续工作中要科学引入生态养殖理念,强化技术使用。实际工作中应秉持良好的生态理念,借助技术运用提升环境条件,基于养殖场具体情况选用技术类型,引入相应品种,以此减少资源浪费,保障养殖效益。除此之外,还要提升养殖专业能力,做好技术宣传与培训,通过专家一线指导等手段,提升养殖人员技术应用的专业性与科学性,进而为畜牧业高效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生态养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地使用技术不仅可以强化管理,而且有助于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率,通过无污染繁殖等方式保障农户收益。因此,在后续工作中,应加大对生态养殖技术运用的关注,强化技术宣传,做好技术培训等工作,并建立完善的技术应用体系,进而为实现畜牧业绿色发展目标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单位:233335安徽省五河县申集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28.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