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玉米种植常见技术及各生长期田间管理的优化与创新

作者: 孙章柱

探析玉米种植常见技术及各生长期田间管理的优化与创新 0

山东为了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省级以上发放的扶持资金达到了4亿元,发放的补贴达到了200-300元/667m2。除了资金补贴之外,山东还在耕种模式,包括品种组合、肥水管理等12个分项开展省级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大豆玉米单产提升关键技术,以保障全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丰产丰收。各类“试验田”、“样板田”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集成技术,有望得到高产量。为了让更多农民的大田产量追上这些试验田的产量,国家级产粮大县郓城县做出了有力尝试。眼下,山东省郓城县的55333hm2玉米已进入灌浆期。

一、郓城县玉米种植常见技术类型

1、玉米种植中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是一种新型玉米种植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玉米种植土壤环境内的水分流失,在创造高质量玉米生长环境的同时也节省了大量水资源,玉米种植范围也得到明显扩增,有利于提升郓城县玉米种植产量。在膜下滴灌技术正式应用之前,通常都会在种植土地内铺设管道,在管道上设置滴水孔,以此来保证土壤环境的养分与水分输送,管道安装结束后还要铺设薄膜。与其他类型技术相比,膜下滴灌技术能够在玉米种植期间节省近45%左右的水资源与40%肥料。但该技术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尽可能地选择地势平坦且土壤肥力较强的种植区域。通常会选择春季翻耕之后再进行种植。并且该技术对于施肥效率也提出了严格要求,基肥一般是在土地下方10cm左右进行施加,施加2000kg/hm2有机肥可以满足当地玉米生长的土壤肥力支持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土壤在松散状态下才能够确保滴灌水分能够彻底渗透。首次播种要在6月中旬左右进行,通过带墒播种的方式促进玉米根部生长。农药的喷洒要尽可能地控制在密封环境内,这样才能够发挥出更好的除草效果。膜下滴灌,灌水适度后,保持了土壤毛细管的上下通畅,管中的水可以源源不断地上升到地表,覆膜后土壤与大气隔开,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使土壤表层保持湿润,自然降水少量从苗孔渗入土壤,大量水分流入垄沟,渗到覆膜区,由地膜保护起来并被作物有效利用。

2、玉米种植期间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

该技术是当地玉米种植期间普遍应用的技术类型,此技术可以将玉米种植间距控制在宽:62cm,窄:28cm左右。合理运用该技术能够促使玉米快速健康生长,凭借土壤肥力提高当地玉米产量。宽窄交替种植模式,玉米生长期间能够获得充足光照和水分补充,适当的间距也提升了空气流动性,玉米生长氧气补给充足,可以全面提升玉米生长速度。与此同时,宽窄交替种植技术为人工施肥创造了便利条件,具体表现在玉米交替种植方面。通常情况下,玉米交替种植控制宽距和窄距,在玉米生长到合适高度的时候要进行适当追肥处理,为玉米健康生长补充需要的营养,提升玉米生长免疫力。另外,在玉米生长成熟之后要适当地留茬,加强玉米自然生长肥力。采用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也能够加强田地的水土保持能力,并且在进行种植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地增加玉米种植的密度,提高玉米种植数量,从而达到增收的目的。在进行机械作业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农机的宽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更加方便农机作业开展,提高生产效率,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能够增加农民的劳作效率,给农民带来良好的经济收入,提高优秀的生态效益。

3、玉米种植中免耕播种技术

玉米种植应用免耕播种技术可以提升秸秆还田效率,通过将秸秆覆盖在玉米生长表面,能够控制土壤环境的水分含量,规避风化问题。腐烂过后的秸秆能够有效加强土壤肥力。同时,整个过程不仅可以提升玉米抵抗能力,还可以减少玉米种植成本投入,不需要将过多时间投入到秸秆清理过程中,在使用免耕器具设备过程中就可以完成开沟施肥播种。与常见播种技术相比,免耕播种技术不需要投入过多成本就可以明显提升产量。在正式种植之前要提前检查免耕播种机械设备,避免在种植期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除此之外,免耕播种技术还要尽可能地减少停车次数,整个播种过程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耕种器具,使用过后要进行及时保养,确保使用年限能够得到延长。如果当地玉米选择的是穗大类型,还要对种植间距进行扩展,保持240cm左右的行间距离。对于沙质土壤也要保持耕种深浅一致。免耕播种技术属于保护性耕作的种植方法之一,在有秸秆覆盖的耕地土壤上,以免耕或少耕的方式实现播种作业。免耕播种的作业要求是在尽量少对土壤进行搅动的条件下直接进行播种,以保持耕地土壤播种前的结构和层次。免耕播种作业具备显著的节能、节约劳动力、增产和提升品质的作用。

4、玉米种植中密植技术

在土地利用效率低与玉米种子数量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合理应用玉米密植技术能够提升整体种植效率。在郓城县玉米种植过程中,密植技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提升当地玉米产量的重要条件。玉米在生长期间对肥料、水分和光照等条件要求十分严格,只有上述条件得到满足,才能够全面提升玉米种植产量。因此,当地农户在玉米种植期间要控制好玉米种子之间的距离,运用密植技术缩短玉米植株之间的距离,最终全面提升玉米种植效率和种植质量。该技术在地块选择方面要选择中上等肥力、耕层深厚、保水、保肥及便于排灌的地块。中上等肥力地块可保证土壤自身肥力,可人保障玉米生长过程中所需的综合能力;耕层深厚有利于玉米根系下扎,一方面利于及时吸收养分和水分,另一方面可增加抗倒能力;保水、保肥有利于提高水肥的利用率,节约种植成本;便于排灌可保证在干旱时能及时灌溉,雨涝时能及时的排除积水,保障正常的生长发育。

二、玉米种植技术关键要点

1、玉米播种期间选择合适的气候条件

玉米生长对光照条件的要求较高,不管是在播种时期还是在生长成熟阶段,都要保持足够的光照条件。在玉米完成顺利出苗之后,每天都要将日照时长控制在八小时以上。同时,玉米对环境温度十分敏感,如果环境温度不合适就会对生长态势造成直接影响。另外,玉米生长离不开充足的水分,种植期间提供的水分越多,玉米长势就会越良好。山东地区每年降水量可以超过800mm,普遍都集中在夏季,根据当地相关部门统计调查结果显示,近些年山东省玉米种植规模逐渐提升,夏季温度更适合玉米生长。因此,选择合适的气候条件对于玉米种植效率提升而言至关重要。

2、选择合适的玉米种植土地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范围分布十分广泛。要想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必须要对土壤条件进行开发和优化,确保玉米抗逆性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有效改善玉米植株的生长条件,对土壤环境内的养分进行彻底吸收,从而实现高产目标。通过分析郓城县以往种植经验可以得知,在确定好玉米种植区域之后,还要进行适当的追肥处理,保持顺畅的排水状态,使土壤始终保持在松软和营养丰富状态,为玉米健康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

3、玉米种植期间精准合理施肥

施肥是玉米种植期间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玉米在不同生长时期需要施加不同的肥料,这样才能够保证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养分保障。玉米施肥要坚持追肥为主的基本原则,主要以氮肥为主配合施加磷钾肥。山东郓城县在施肥技术操作过程中,先是要判断玉米对磷钾肥和氮肥的吸收量水平,随后按照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施肥比例。在实际施肥过程中,田地要施加约2500kg/667m2左右的优质农家肥。除此之外,玉米在不同生长时期对于氮磷钾肥料的吸收存在区别,一般在幼苗时期需要的氮元素较少,开花与拔节时期对氮肥吸收量明显提升。所以在施肥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肥料和施肥模式,确保玉米在幼苗和发芽期的生长需求得到同时满足。

4、玉米生长中精心浇水灌溉

水分是玉米生长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处于苗期的玉米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但在拔节之后就会对水分需求急剧增加,如果灌溉方法不合理就会导致玉米严重缺水,甚至还会发生植株干旱死亡的情况。因此,玉米在灌溉过程中要清楚了解当地玉米生长需要的耗水量。在灌溉期间还要做好中耕除草工作,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来进行适当灌溉,进而为玉米健康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三、郓城县玉米种植田间管理要点

1、玉米苗期管理要点

首先,苗期田间管理要进行补苗处理。因为在当地土壤墒情和种子质量等因素影响下,玉米在出芽生长期间很容易出现缺苗问题,如果农户没有进行及时处理,就会对玉米种植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因此,玉米在出苗之后要求农户必须留意幼苗生长状况,在出现缺苗问题之后及时补苗,如果缺苗现象表现得较为严重,农户还可以选择浸种催芽技术进行补种。除此之外,当地农户还要在阴雨季节完成带土补栽操作,确保幼苗存活率能够明显提升。

其次,用户要根据不同玉米品种特点和病虫害情况进行定苗处理,针对已经发生过严重病虫害的地块,要对定苗时间适当延长。在此基础上做好间苗处理,及时将病苗和弱苗去除。如果间苗时间过晚,就会导致幼苗生长过于密集,彼此之间会争夺养分和水分,最终会导致幼苗出现根系发育不良问题。

最后,为确保玉米幼苗能够健康生长,当地农户在苗期管理阶段还要做好蹲苗工作。蹲苗一般是在出苗到拔节时期进行,在幼苗生长出4-5片叶子的时候,就要将幼苗根系周围的土层扒开,进行为期7-15天左右的晒根处理,随后再进行追肥封土,确保地温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在扒土操作过程中要避免损伤幼苗根系,针对玉米幼苗较差的地块则不需要进行蹲苗处理。

2、玉米种植期间的穗期管理

穗期要及时将弱小植株去除,在满足多雨时节和低洼路段条件时就要进行培土处理。同时在追肥处理过程中,要间隔玉米行15-20cm左右进行条施和穴施。对于玉米在穗期常见的叶锈病、玉米螟和大小斑病等病害,可以选择50%多菌灵和代森锰锌混合液进行防治。

3、玉米生长期间花粒期管理

加强花粒期关键管理主要就是为当地玉米植株传粉受精创造有利条件,促使籽粒能够健康生长发育,避免出现玉米生长早衰的情况。为了确保玉米植株叶片保持良好生长状态,当地农户要适当地追加氮肥。并且,玉米从抽穗期到乳熟期对水分需求量较高,需要农户落实灌溉工作,确保玉米结实率能够得到全面提升,提高玉米植株的养分输送效率。在花粒期灌溉时,要对灌溉量进行精准控制,不能一次性灌溉太多的水。除此之外,花粒期还要采用人工去雄的方法实现玉米高效增产。去雄处理可以提升阳光照射面积,使玉米植株能够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避免了玉米叶片表面因花粉粒堆积出现的发霉问题。在去雄操作过程中,农户要利用左手轻轻握住植株弯曲,随后用右手捏住雄穗,向外提拉就可以顺利拔出。整个操作过程要保证玉米顶叶不受影响,提升当地玉米整体产量。

4、玉米种植常见病虫害防治

郓城县玉米种植常见病虫害主要有:黑穗病、根腐病和蚜虫等。其中黑穗病在玉米生长期间的发病概率较大,感染此病害会对玉米健康生长造成严重负面影响,需要种植人员做好防治工作。黑穗病的病菌会直接侵入到玉米鞘内,很容易导致玉米无法正常抽穗与植株矮小。根腐病主要是由腐霉菌引发,玉米感染根腐病会发生根系腐烂问题,植株高度也会明显降低,对当地玉米产量造成了直接影响,对于根腐病的防治可以采取保温措施,如果根腐病威胁较为严重,还可以选择70%代森锰锌和甲基托布津溶液进行防治。除了以上病害之外,蚜虫是玉米种植常见虫害问题,其繁殖速度非常快,威胁着玉米健康生长。对于蚜虫防治可以选择敌敌畏或马拉硫磷乳剂。也可以选择投放黑蜘蛛的生物防治措施。

四、加强当地玉米种植与田间管理效果的有效措施

1、合理优化玉米种植配套技术体系

在玉米收获时期,不同农田都需要进行大量的玉米集中收割和晾晒,这就导致当地玉米种植管理出现场地与机械设备不足的问题。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当地农户可以合理应用高水分玉米烘干与存储技术,将高水分玉米农作物存储时间控制在10-20天左右,确保收获的玉米农作物可以进行分批晾晒和烘干,为后期集中收割与晾晒创造有利条件。同时,病虫害是威胁当地玉米健康生长的主要因素,严重病虫害会大幅度降低玉米种植质量和种植产量。因此,玉米在种植过程中要积极引入智能化与机械化病虫害防治措施,始终坚持提前预警的基本原则,对农药化肥用量也要合理控制。在此期间,要在当地积极推广低毒性的农药产品,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当地政府部门还要构建集农业物资和粮食加工于一体的种植质量管理体系,对整个过程展开追踪管理,从多方面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全面提升当地农产品市场环境的竞争优势,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弊端问题。

2、基于互联网技术加强玉米种植效能

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强化了各行业与互联网之间的合作能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是一项支柱型经济产业,将其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在一起能够全面优化当地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流程。同时,伴随着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与很多实体设备之间也形成了密切关联。在此期间,将互联网和玉米种植技术结合在一起,可以对传统玉米种植推广模式进行创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推动着当地玉米种植技术多元化发展。所以,当地农户要充分发挥出玉米种植技术优势,推动玉米种植模式不断朝智能化方向转变。

总之,为提升当地玉米种植产量和质量,种植人员必须要选择合适的种植技术,做好玉米不同生长时期的田间管理工作,进而为玉米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应用在玉米种植产业中,在提升整体种植效率方面发挥着巨大优势。

(作者单位:274700山东省郓城县玉皇庙镇政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