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分析
作者: 刘红梅
当下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引起了高度重视,许多品质较差的食品流入到市场之后,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着直接的威胁。在食品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对原材料的品质和加工的过程中进行严格管控,达到要求之后才能够正式进入到市场,保障食品安全,避免危及群众的身体健康。鸡肉作为常见的肉类之一,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禽类的健康,品质较好的鸡肉在养殖的过程中投入了较多的心血和精力,严格把握每一阶段,将优质的鸡肉运输至市场。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禽类的养殖同样也面临着疾病的问题,对于养禽类危害最大的是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这种支气管炎的禽类肉质较差,病鸡的胸肌、腿肌肉颜色呈紫红色,表面干枯,有明显的脱水状。另外,产蛋鸡在感染之后,产蛋量逐渐下降,甚至会增加死胚率,在禽类养殖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和治疗工作,加强饲养管理,完善生物安全工作,及时做好消毒措施,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病率,同时也能够保障鸡肉的口感。
一、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危害
1、传染性较强,防控难度大
禽类养殖产业在养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及时补充体内所需的营养,同时还需要观察禽类在生长的过程中身体情况,一旦出现疾病问题,需要立即进行诊治,避免传染给其他的禽类,造成巨大的损失。鸡肉作为当前常见的肉类之一,在养殖的过程中,容易面临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这是禽类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由冠状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鸡的呼吸道经过空气和飞沫传播,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一旦出现相关症状,需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避免扩大传染范围,严重影响到其他鸡群的健康。通过对当前的养殖现状进行了解,发现病鸡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呼吸道症状、产蛋量逐渐下降等,养殖户一旦发现有鸡出现这类症状,需要立即进行治疗,将病鸡隔绝开来,展开抗病毒治疗之后,能够降低鸡的感染率,同时也能够将损失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内。禽类的养殖需要做好科学的饲养管理,对于日常的饮水、饲料等,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安排,既能够保障鸡群的饮食安全,同时也能够增强鸡群的抗病能力。支气管炎的发病诱因包含多种,其中包括营养不良、气候寒冷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该病的出现,且发病率较高。若饲养者并未引起高度关注,并未在第一时间做好隔离措施,传播速度较快,防控难度较大,这些都严重危及了养殖工作不顺利展开。
从图一、图二可以了解到,该病症正处于持续发展的趋势,在过去的鸡舍管理工作当中,该病状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且集中在春季和冬季两个季节,随着发病率的逐渐提升,一年四季都出现了该病症的发病情况,这也导致病情的扩展相当之快,影响规模较大。通过统计可以了解到,感染速度较快,季节性不明显,为此,养殖人员需要定期做好鸡舍的检查工作,展开消毒,提高鸡舍内的环境质量和空气质量,以此来保障鸡群健康成长。
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感染在当前的鸡舍管理工作当中十分常见,对于鸡群的健康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其中,白羽肉食鸡的传染率对比起其他的品种而言相对较高,不同地区在鸡禽的养殖中,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养殖,市场定位、价格存在差异性,但养殖时所投入的成本相当之高。为此,当下需要更加关注于不同鸡群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发病症状,需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和隔离措施,将病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内,既能够加强病情的控制,也能够避免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问题。
2、产蛋量下降,死亡率提升
在禽类养殖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肉类生产或者是蛋类生产的方式进入到市场,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鸡群的发病情况,一旦感染相关的疾病,需要立即做好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将疾病的传染范围和影响范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内,有效降低经济损失问题。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在发病的过程中分为多个阶段,第一阶段无明显的症状,一般是咳嗽、打喷嚏为主,进入到第二阶段之后,病鸡开始出现肛门周围被感染的情况,食欲骤减,精神不振,若产蛋期感染该病,产蛋量逐渐下降,造成输卵管终身损伤。为此,当下必然需要关注鸡群的健康问题,科学地做好饲养工作,降低发病率,保障鸡群能够顺利成长。
二、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特点
1、发病日龄早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一般发病在2~4周龄的肉鸡身上,由于受到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病鸡的病症逐渐严重,甚至会影响到周围鸡群的健康。该病的传染性较强,若周龄较小的鸡受到感染之后,无法及时采取隔离措施,这些都将会直接影响到周围鸡群的安全。另外,在养殖的过程中,同时也需要对鸡群的健康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出现感染的症状,需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许多病鸡都是因为传染所导致的发病,若种鸡受到感染,种蛋消毒不彻底,通过蛋壳也能够进行传播,从而感染早期的雏鸡。为此,养殖户应当加强对于鸡群健康安全的管理,尽早地发现病鸡的症状问题,提前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2、具有传染性且治疗过程漫长
许多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中,并未注重鸡群成长过程中的疾病问题,一旦面临各种疾病,无法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这也导致其中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危及整个饲养群,甚至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养殖户主要是通过肉类产出和蛋类产出,实现经济收益,若在养殖的过程中,忽略了疾病问题的处理,危及肉类本身的安全,产蛋量逐渐减少,这些都导致养殖户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危机。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作为鸡群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问题之一,一旦感染上,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隔离措施,有效减少鸡群的死亡。但在治疗的过程中,若采用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或者遇到大肠杆菌病、等并发感染时,则治愈的可能性较小,病程长,这些都导致了养殖户困难的情形。
3、受环境影响大
在鸡群饲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保障饲养环境的整洁和干净,其次则是针对鸡群的成长需求,及时补充营养,增强鸡群的抗病能力和抵抗能力,这样可以促使鸡群在生长的过程中,将基础的疾病排除在外,健康茁壮地成长。另外,在养殖的过程中,同样也需要注意昼夜温差较大的情况,气温的变化会提高整体的发病率,死亡率也会逐渐增加。通过对当前的养殖情况进行了解,发现鸡舍的温度较高,且昼夜温差较小的鸡群死亡率较少,这也充分表明,饲养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对于鸡群的发病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为此,当下必然需要注重饲养过程中的科学和合理,保障通风,及时补充饲料的营养,进一步减少发病率。
4、季节性不明显
在禽类饲养的过程中,不同的季节出现的症状存在差异,养殖户必然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以此来控制发病率和死亡率。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一般在冬季和春季十分常见,发展至今,一年四季都出现了发病的情况,相比较四季而言,冬季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一般一个鸡场很难在短时间内杜绝该病,即便使用了各种疫苗进行免疫和消毒,也只能够控制当前的现状,而无法对病毒的变异和地方毒株的发展进行有效控制。为此,当下必然需要加强日常工作的开展,科学合理地进行禽类的饲养和鸡舍的管理,这样才能够灵活应对鸡群的发病问题,降低死亡率。
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原因
1、温度变化大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包含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受到气温的影响,过于寒冷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大,会导致鸡群出现相关症状问题。若养殖户并未在第一时间发觉,做好隔离措施或者是预防措施,疾病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传染性较强,影响到了整个鸡舍的安全。例如,在忽高忽低的温度下,鸡群容易受凉,这也成了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整体的抵抗力下降,无法面对病毒的入侵,这也导致鸡群的健康受到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必然需要注重鸡舍的管理,及时根据温度的变化做好调整工作,这样可以有效保障鸡舍的安全,同时也能够减少发病率。
2、鸡舍不通风
在当前的禽类养殖工作当中,健康问题成为养殖户关注的重点,由于鸡群的健康受到影响,肉类的品质无法保障,产蛋量下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也导致当地的养殖业发展遭受重创。面对这样的情况,必然需要针对养殖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度的研究,及时展开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这样可以保障肉类的稳定产出,也能够保障产蛋量的平稳产出。传染性支气管炎在鸡群的发病率相当之高,这主要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室内通风不良或者通风过大,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鸡舍的自身条件。通风与保温之间发生了矛盾,养殖户常常倾向于与保温而减少通风,这也导致内部的有毒气体浓度逐渐提高,对于鸡的眼、鼻、气管黏膜等造成影响,这也导致病毒通过气管进入到鸡的体内,从而出现了发病的症状。
3、疫苗选择不当或免疫不到位
在疾病的预防过程中,首先需要及时发现鸡群的病状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降低损失。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当前常见的一种症状问题之一,在预防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冻干苗或者是采用喷雾、眼滴鼻等方式来进行疾病的治疗。在喷雾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剂量和时间,顾及每一只鸡的情况。在眼滴鼻方法应用中,需要确保鸡眨眼之后,滴鼻时堵住另一侧的鼻孔,等待完全吸收才能够确保药效在鸡的体内产生效果。若在治疗的过程中或者预防的过程中,疫苗选择不当、免疫措施不到位,这些同样也会导致病情不断扩大,危及鸡舍的安全。当下必然需要重视日常的管理工作和预防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保障了当地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四、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面对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综合防治工作,首先需要注重的是日常的饲养管理。目前,许多养殖户在饲养的过程中,并未及时地整理鸡舍的环境,昼夜温差较大,通风不及时和保温措施不健全,这些都导致鸡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当下必然需要重视日常饲养工作的开展,除了及时进行保温措施和通风措施的更换,更是需要关注鸡群不同阶段的健康情况,定期做好安全检测工作,并根据鸡群的生长需求,补充相应的营养,增强抵抗力和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在饲养的过程中,同时还需要关注到早期症状问题的预防,由于该病的传染性较强,若无法及时地进行隔离,则会影响到整个鸡舍。为此,在前期的预防工作当中,将病鸡单独隔离,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治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保障鸡舍其他鸡群的安全,养殖户需要定期做好清洁工作,保持整洁和干净,提高饲养的水平。
2、做好带鸡消毒工作
在鸡舍的饲养过程中,环境对于鸡群的发病率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恶劣的环境将会提高发病率,而各地区的空气环境存在差异,地方毒株变异或者是毒株不断发展,都会导致鸡舍的安全遭受威胁。为此,当下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带鸡消毒的工作,在进出鸡舍时,全方位地展开消毒,减少空气中毒数量,这样可以促使鸡群的发病率减少。
3、鸡舍合理通风
冬季和春季是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的高发季节,由于气温变化较快,昼夜温差较大,这些都导致鸡群的发病率提升。饲养者在日常的饲养工作当中,并未及时地进行通风和保温,当气温降低时,鸡群受凉,气温增高时,内部空气不流通,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停留在鸡舍内,空气受到污染,这些都导致鸡群感染疾病的风险提高。为此,当下必然需要注重合理通风,根据气温的变化以及鸡舍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通风工作,这样既能够保障鸡群的健康成长,同时也能够提高鸡舍的环境质量。另外,当前进入到信息时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全面推动了农业发展和养殖业的发展,在鸡舍管理中,能够通过传感器技术,对鸡舍内部的环境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合理把控温度的变化,这样可以促使管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也能够科学地降低的发病率。
4、提供优质全价的饲料
饲料的选择对于鸡群的健康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前的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保障鸡群的身体健康,这样才能够提高鸡肉的口感和品质。另外,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产蛋鸡的产蛋率同样也会影响到当地的养殖业发展,若产蛋鸡遭受疾病的危害,导致产蛋量逐渐减少,不仅养殖户的生活受到影响,同时还会危及当地养殖业的发展。为此,在进行禽类饲养的过程中,必然需要注重养殖的方法以及饲料的品质,优质的饲料能够提高鸡群的抵抗能力,根据不同阶段的鸡群生长情况,进行饲料的配合使用,补充各方面的营养,全面提高鸡群的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在日常养殖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有效抵抗了病毒的入侵,及时做好预防工作,更好地治疗了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症状问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养殖业作为当前的基础型产业之一,根据当前市场的需求以及人们对于肉类产品的需求,构建了完善的产业链条,持续不断地输出优质肉类,人们能够在市场上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优质肉,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但在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疾病问题对于养殖业的发展产生着直接的影响,鸡群的养殖容易出现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症状问题,这类疾病主要是受到气温、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一旦患病,导致鸡群的死亡率提升,产蛋量逐渐减少,严重危及了当地的养殖业发展。为此,需要根据该病的症状问题,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和科学的治疗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稳定当地的养殖业发展,也能够提高鸡群的健康。
(作者单位:064100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