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剖析油松造林关键技术环节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作者: 汪成静

系统剖析油松造林关键技术环节及病虫害防治策略0

油松不仅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土资源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是木材生产、园林景观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然而,油松造林之路并非坦途,尤其是在面对病虫害的侵袭时,其生长与繁衍常受到严重威胁。鉴于此,本文将系统剖析油松造林的关键技术环节,并针对其常见的病虫害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以期为油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油松的生长习性和主要价值

油松,这一常绿针叶树种,在青海地区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生长习性与重要价值,作为一种高大的苗木,油松的生长高度可达25m,胸径超过1m,巍峨挺拔,成为青海山林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青海,油松的分布广泛,不仅自然生长,还大量存在于人工林中,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油松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能够在海拔100~2600m的地带茁壮成长,在青海的高原山区,它常常形成单纯的油松林,成为山林的主导树种,它喜爱阳光同时又能耐受干冷的气候,这使得它在青海这样的高寒地区能够顽强生存,对于土壤条件,油松并不挑剔,但酸性、中性土壤以及钙质黄土更能促进其健康生长,特别是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地方,油松的生长更为旺盛。在青海的造林实践中,人们发现油松在阴坡的水量充足环境下,其长势更为喜人,因为阴坡的土壤水分含量较高,为油松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来源,从而促进了其生长发育,此外,油松的生长速度也具有一定的特点,在幼苗阶段,其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两年生的苗木高度通常仅为20cm左右。然而,随着树龄的增长,油松的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到了第三年,它开始长出侧枝,展现出更加丰满的树冠形态,在第四年和第五年,油松的生长速度更是明显加快,树高和胸径都有显著的增长,到了第六年,油松的生长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其生长量可达50~60cm,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生长态势。油松不仅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还在木材生产、园林景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木材坚韧耐用,是建筑、家具等行业的优质原料,同时,油松的树形优美,四季常青,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在青海这样的高原地区,油松更是成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重要树种,为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油松科学造林技术

1、油松种子的处理技术

①优选油松种子

为了确保油松造林的成功,选择高质量的种子至关重要,可以从种子园、表现优异的母树或林中挑选出健康且无病虫害的树木进行制种,这些树木应具备良好的耐性和旺盛的长势,以保证种子的遗传品质。根据经验最佳的种子收获时期通常是在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这一时期种子成熟度高,质量上乘,非常适合用于造林。

②科学处理油松种子

对油松种子进行科学处理是确保造林成功的关键步骤。为达到快速催芽的目的,可以运用温水浸渍法或冰冻雪藏法,在催芽环节,应先配置浓度为0.45%的福尔马林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随后将种子在溶液中短暂浸泡约2~3min,之后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冲洗完毕后,将种子摊放在阴凉通风的区域进行晾干。鉴于油松种子的硬实特点,当其裂口比例超出30%时,是播种的最佳时机,此举可显著提升种子的成活率,并为造林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③油松种子采集与幼苗培育

每年9月随着油松果球逐渐成熟,其色泽会经历由绿转黄,最终变为褐色的过程。当果球达到最饱满的状态时,便会慢慢开裂,这标志着油松种子已经成熟,可以采集了,为了确保采集到高质量的种子,最佳的采集时间通常是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在这一时期采集的种子,发芽率可高达90%以上,非常适合用于造林。在培育油松幼苗方面,山地育苗和容器育苗是两种常用的方法,然而,近年来,容器育苗法因其较高的成活率和对幼苗根系的良好保护而备受青睐,采用容器育苗法培育的油松幼苗,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抵御外界环境的侵害,从而确保造林的成功率,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优先考虑使用容器育苗法来培育油松幼苗。

2、油松播种前的整地工作

在油松播种之前,进行细致的整地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为了确保整地的效果,需要关注几个关键要点,必须对造林区域内的所有树根、草根以及石块进行彻底的清理,确保地面干净整洁,为油松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在整地前,可以施用50kg的硫酸亚铁来对土壤进行改良,提升其肥力,接下来,需要将土壤深翻至20cm的深度,以打破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透气性。最后,要进行耧平作床的操作,通常将畦宽设置为1.5m,长度则根据具体情况在20~50m之间选择,通过这样的整地处理,可以为油松的生长提供更加适宜的生长条件,从而提高造林的成功率。

3、油松科学造林方法

①油松幼苗移植造林法

在进行油松造林时,选择根系健壮、顶芽饱满且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树苗进行栽植是至关重要的,春季是人工造林的最佳时期,特别是在3月上旬土地解冻后、土层地表回温时开始栽植最为适宜,如果选择在雨天进行植苗造林,那么在大雨来临前或雨天时浇透土地后进行种植会更加有利于苗木根系的发育和成活。若是在晴天进行植树造林,则应该选择早晨或傍晚的时段进行栽植,以避免阳光直射对树苗造成伤害,在秋季进行植树造林时,可以在树木落叶后或土地上冻之前栽植树苗,为了防止树苗在冬季遭受冻害,需要在冬至来临前的7d,在油松栽培穴上加盖一层防冻土,这样能够有效地保护树苗安全过冬,待次年开春时再移去防冻土即可,通过以上的造林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油松树苗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为油松林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需要注意在造林过程中加强对树苗的管理和养护,确保其健康生长。

②油松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在实施过程中,应与穴播法相结合以确保造林效果,首先,对选定的林地进行细致的整土管理,这是播种前的关键步骤,接着在地表开挖深度和宽度均为20~22cm的坑穴为播种做好准备,在每个坑穴内,均匀撒播22~25粒已经催芽的油松种子,考虑到油松幼苗的特性,如苗头大、芽质软以及拱土能力相对较弱,建议采用集中播撒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种子在萌发后能够共同破土而出,提高出苗率,在种子播撒完成后,需在坑穴上方覆盖一层约2cm厚的浮土。需要注意的是,土壤覆盖层不宜过厚,否则可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和破土。若造林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适宜,可在坑穴上方铺设藤条等防护材料,以防止鸟兽对树木造成损害,在春季进行播种时可根据当地气候情况适当提前下种时间,而在雨天播种时则应密切关注雨水情况,确保在雨水来临前及时完成播种工作。通过以上步骤的精心实施,播种造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油松种子的成活率,促进油松林的健康生长,同时,这种方法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可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4、油松苗木的栽植

在栽植过程中,可以安排两名工作人员协作进行,其中一人负责扶持苗木,确保其直立稳定;另一人则负责填埋土壤,扶苗的工作人员需通过轻轻抖动手部,使苗木的根部自然散开,以便更好地与土壤接触,当填入的土壤完全覆盖住苗木的根须后,即可进行踏实、覆土和施肥等后续操作。

5、油松幼苗造林管理

①油松苗期管理

油松幼苗造林完成后为确保其顺利生长,需在一周内进行两次浇水,以促进根系与土壤的紧密结合,随后应定期进行松土作业,以打破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透气性,同时保持土壤墒情,进入5月初需再次浇水以满足幼苗生长的水分需求,6月时,应及时施肥以供给幼苗充足的养分,促进其健壮生长。至8月应施用硫酸亚铁来调节土壤酸碱度,为幼苗创造更适宜的生长环境,为防止杂草与幼苗争夺养分和水分,需每隔20d对幼苗周围的杂草进行清理,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除草,以确保幼苗的健康生长,通过这些苗期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油松幼苗的成活率,为后续林分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②油松生长中的整形处理

在油松的生长过程中整形和换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能够促进油松健康生长并保持良好的形态,为了确保油松具有强健的中心优势,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整形和换头操作,特别是在换头时,要注意选择健壮的侧枝来培养成为新的中心干。在整形处理中,要密切关注油松的枝条生长情况,对于过于密集的枝条,需要采取有效的疏离措施,以增加油松树冠的通风透光性,而对于过长的枝条,则应及时进行回缩处理,以避免其过度延伸影响树形美观,通过这些整形措施,可以使油松的树形更加优美,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

③油松生长中的水肥管理

油松生长过程中的肥水管理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油松抵抗各种病虫害,还能显著促进其正常生长,在造林后的第一年为了确保油松的健康生长,应每隔两个月进行一次浇水,同时,施肥的频率应控制在每年1~2次,以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施肥时可以采用机动喷雾器这种方法不仅高效,还能确保肥料的均匀分布,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油松的生长,通过科学的肥水管理可以为油松的茁壮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提升其生态效益和景观价值。

三、油松主要病虫害防治

1、油松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①猝倒病

猝倒病是油松幼苗期的一种常见病害,其特点在于发病突然,且病程进展迅速,一旦幼苗受到感染,往往会出现茎基部腐烂、倒伏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大量幼苗死亡,该病害主要由土壤中的病菌引起,多在湿度大、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发生。

防治猝倒病,关键在于加强苗圃管理,改善生长环境,一方面,要保持苗圃排水良好,避免土壤过湿;另一方面,要定期松土,增强土壤透气性。此外,化学防治也是重要手段之一,可将敌克松溶液与干燥细土按1∶30~40的比例混合均匀,然后撒施在苗床上,或者使用五氯硝基苯、代森锌合剂等药剂进行土壤消毒,这些措施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菌,降低猝倒病的发生率。

②松针锈病

松针锈病是油松针叶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其特点在于病菌通过气流传播,且在油松生长的不同阶段形成不同的孢子器,该病害主要危害4~10年生的油松,可导致针叶枯黄脱落,严重影响树木生长。为防治松针锈病,需采取综合措施。首先,要清除病源,即在幼林房源周围200m范围内彻底清除所有病株和杂草,以减少病菌的传播途径,其次,要加强林间管理,保持树木通风透光良好,降低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菌生长的环境。化学防治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每年6~9月,可每隔15d对幼林喷射一次药剂,如1%波尔多液、波美0.3%~0.5%的石硫合剂、敌锈钠1∶200倍液、粉锈宁1∶800倍液或退菌特1∶500倍液等,这些药剂能有效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控制松针锈病的蔓延。

③腐烂病

油松腐烂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油松健康的病害,其主要侵袭树干和主枝,导致树皮腐烂并流出难闻的黄褐色汁液,为有效防治此病害,需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首先,加强肥水管理是关键,在油松生长过程中,应适时施肥和浇水,确保油松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水分,从而增强其树势和提高抗病能力,通过科学的肥水管理,可以为油松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降低腐烂病的发生概率,此外,及时修剪和间伐也是重要的防治手段。通过适时修剪病枝、枯枝和过密枝条,可以改善树冠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菌滋生和传播的机会,合理间伐能够降低林分密度,提高油松的抗逆性,进一步减轻腐烂病的危害。在病害发生时,可以采取人工摘除病叶的方式进行处理,将所有病叶摘除并集中在安全位置烧毁,可以有效消灭病原菌,防止病害扩散和蔓延,在子囊孢子传播浸染的关键时期,可以喷施波尔多液进行预防,波尔多液中的生石灰、硫酸铜和水的比例应控制在1∶1∶100,以确保其防治效果,另外,还可以使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900倍液进行喷施治疗,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发病较重时应增加药物喷施的次数。

2、油松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油松虫害的防治是林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为确保油松健康生长,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首要之务是强化日常的养护管理,特别是在春季和秋季这两个关键的生长季节,要适时进行施肥和浇水,这样做不仅能提升土壤的肥力,为油松提供充足的营养,还能增强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进入冬季后,油松进入休眠期,此时应着重对存在病虫害的枝叶进行彻底清理,通过这一措施,可以有效地破坏病虫害的越冬环境,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基数,同时,在春季、夏季和秋季,也要加强对油松的管理,及时发现并修剪病虫枝条,以防止病虫害的扩散和蔓延。在春季油松发芽前,是防治越冬虫卵的关键时期,此时可以喷洒石硫合剂,这种药剂能有效地杀灭越冬虫卵,降低虫害的发生概率,随着气温的回升,3月和4月成为虫卵乳化的高峰期,在这个阶段应选用氧化乐果、敌敌畏800倍液、克螨特800倍液或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洒,以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针对松大蚜等特定虫害,可以采取喷洒25%阿克泰水分散粒或20%康福多浓溶剂4000~4500倍液的方法进行防治,而对于红蜘蛛等病害则可选用杀螨剂、螨速净等专用药物进行治理,5~7月是虫卵乳化的初期阶段,也是防治虫害的重要时期。此时可以喷洒40%的氧化乐果药剂进行急性防治,或者选择45%的灭介可湿粉剂、石硫合剂等药剂进行喷洒治理。除了化学防治方法外,生物防治也是一种环保且有效的虫害治理手段,通过引进瓢虫、食蚜虻、益鸟、胡峰、捕食螨等天敌昆虫和动物,可以自然地控制虫害的数量和危害程度,这种方法不仅对环境友好,还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总之,油松造林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是保证油松林健康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和生态效益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的造林技术,结合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油松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同时降低病虫害对林木的危害,这不仅有助于保护森林资源,还能促进生态平衡的维护,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及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油松造林和病虫害防治方案。

(作者单位:811399青海省同仁市西卜沙林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