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栽培现状与科学有效种植技术的深入探索
作者: 崔立敏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其中林业生态建设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科学的林业栽培种植技术与方法是推动林业生态高质量建设的关键所在,不仅涉及林业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样会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问题。因此,林业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森林栽培种植技术与方法,明确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作用,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摒弃传统的林业栽培种植技术,选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栽培方式,从而达到促进林业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一、山东省滨州市林业栽培现状
山东省滨州市属盐碱地,因此造林难度较大,近年来,当地政府部门致力于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工作,采取精细化造林技术,大范围推广地膜覆盖技术,有效提升了林木成活概率。同时在林业栽培过程当中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林业机械化进程,实现了整地、起苗、种植的全过程机械化,转变了传统栽培过程中以人力为主的粗放型种植管理模式。在后期养护管理过程当中,坚持造管并重的根本原则,建立林木管护常态化长效工作机制,着力解决有人造、没人管的问题,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培育了健康稳定、优质健美的城市森林空间,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森林建设的生态福利。
二、开展林业栽培工作的根本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
林业栽培工作成效会受到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且不同种类的树木对于温度、湿度、养分等因素的需要也有所不同,因此,为了保障林木栽培种植工作的质量,首先应坚持因地制宜的根本原则,综合分析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并以此为根据选择适宜栽培的树种类型以及栽培技术,从而进一步提升树木栽培的成活概率。
2、 可持续发展原则
这里所提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指的是在选择栽培种植的树种时,不仅要综合考量树种是否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同时要考虑到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注重不同树种之间的互补关系,在林木栽培种植期间,特别是使用人工手段造林,倘若只选择一种树种,可能会导致病虫害的大范围扩散,不利于提升树木的成活率,因此林业工作人员应当遵循生物多样性原则,对树种进行合理搭配,再根据选择栽培树种的生长特性选取科学的栽培技术方法,保障林业生态结构的合理性,从而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林业栽培种植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焕然一新,生活质量改善的同时人们更加关注环保问题,并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了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会给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开始采取各项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开展林业栽培工作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之一,能够增加当地森林资源的蓄积量,提高森林覆盖面积,实现自然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逐步改善人居环境条件。据实际调查显示,开展林业栽培种植工作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状态的有效举措,能够进一步提升当地的水源涵养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还能够促进休闲旅游、生态康养等经济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尤其是对于一些景区来说,开展林业栽培种植工作不仅能够起到调节气候环境的作用,还能够增加景区的美观性,为广大游客提供视觉享受服务,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游览参观。
四、林业栽培种植技术
1、林业选地整地工作
在选择林木拟种植区域时,首先应当避开农业用地,为了实现土地资源最大化利用应选用集约化的用地模式,进一步优化完善林业用地整体结构,确保林业建设的用地基础。在确定好林木种植区域后,应当平整土地,并开挖沟渠,确保林木生长发育所需水分,同时还应对种植区域的杂草进行清理,避免其与林木争夺阳光、水分、养分等资源。另外还需要配置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倘若种植地区降水密集,还需根据当地地形科学规划排水通道,避免土壤中水分含量过高,同时在栽培前应清理干净生活垃圾等杂物。
2、林业优质苗木选择过程
选择优质、抗病性强的树苗是提高苗木成活概率的重要保障,林业工作人员在选苗期间应当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优先选择根茎粗壮、根系发达的树苗幼苗,这类树苗对于常见的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移苗是选苗工作的下一环节,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移苗前,应使用专门的工具修剪树苗的根部,确保树苗根部长度不超过40cm,除此之外,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树苗根系的完整性,从而进一步提升苗木的成活概率。苗木在移植的过程当中离不开运输工作,在运输过程当中应注意安全性,避免苗木在运输期间遭到损坏。另外,在运输时可以采取在苗木根部包裹泥浆的方式减轻物理伤害,并尽量选择地势平坦的运输路线,从而减少例如颠簸,在到达移植区域后,应立即安排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移栽,减少根部水分的蒸发。
3、林业移苗过程要点分析
移苗应选择在适宜的天气状况时进行,尽量避免树苗幼苗的根部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导致其根系的水分大量流失,除此之外,在移栽前,需要开挖树穴,树穴的直径应当根据移栽苗木根部土球的大小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大约为土球直径的2倍,深度应控制在50cm左右,另外,为了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应适量施加肥料,将磷酸二铵混合搅拌到有机肥料当中均匀地施加在种植区域上,并浇灌适量的清水,确保土壤当中水分以及各类营养元素的含量能够供给树木幼苗生长发育所需,为树苗提供良好的外部生长环境。在移苗期间,应当做好三埋、两踩、一轻提的工作,将树木幼苗垂直放入到树穴当中,同时,还应注意扶正树苗的根部,并将其所有的枝叶保持在舒展的状态,分三次进行填土,首次填少量的土,并用脚踩实,然后将树苗轻轻提高,将根部的土壤抖松后再进行二次填土,并踩实,重复以上步骤后进行第三次填土。
4、林业种植后科学合理管理
①结合树种生长习性适当浇水管理
林业工作人员应结合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土壤的具体状况以及苗木的生长发育状态具体确定浇水的频率和浇水量。针对刚刚完成移栽的树木以及喜湿树,应当先进行浇水并提高浇水的频率;而对于定植时间较长以及耐旱树,则应延后浇水并减少浇水的频率。除此之外,针对土壤水分含量较少的区域,则应当及时补充水分。一般而言,从早春至初夏是集中浇水的期间,尤其是针对气候干旱、降水量较少的三四月份,应当缩短浇水间隔时间并加大浇水量。
②科学开展施肥工作
在树木生长发育过程当中,为了保障其充足的养分,应科学开展施肥工作。在移栽前首先应对土壤当中各类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科学测定,对于含量较低的营养元素应通过施加肥料的方式进行补充,还可以使用生根粉促进树木根部的生长发育,生根粉当中含有多种能够促进树木生长发育的营养成分,例如,植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将其浇灌在树苗的根部,能够提高其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一般而言,充足的氮元素是树木生长发育的必备元素,因此,在春夏季节应增加氮肥的施加量,尤其是在下雨过后,土壤当中水分含量较高,肥料能够快速溶解到土壤中被树木吸收,因此,此时施加肥料能够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而在气候寒冷的冬季主要施用有机肥料,应当注意的一点是,在施加肥料时杜绝出现直接将肥料施加于树干正下方的情况,否则可能会导致烧根的问题,或是在挖掘施肥坑时对树根造成物理伤害,因此,林业工作人员施肥时应以树干作为中心,根据树木的大小,在其周围一米左右的位置挖掘出呈放射状形态的施肥坑,深度通常在30cm左右,倘若树木体型较大则应适当拓宽施肥坑的直径和深度。
③定期进行松土除草工作
定期进行松土除草能够减少土壤当中的病虫害并保证养分的供给,有利于林木的健康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下,夏季松土一般会选择在雨后最为适宜,或在树木的休眠期松土,在松土期间,可以配合开展施肥和浇水工作,能够更好地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在清除杂草时应当坚持除早、除小、除了,从而避免发生杂草肆虐的现象。
④定期修剪树木枝叶
通过定期修剪树木枝叶能够实现树木幼苗的快速生长发育,促进林木枝繁叶茂,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修剪时首先应当保留树木原本的自然生长树形,将发生病虫害、干枯的枝叶以及过于密集的枝叶进行修剪,避免病虫害的扩散以及争夺养分等问题的发生。
⑤树木科学合理密植
倘若栽培密度不合适,可能会导致树木生长发育存在营养不足或是营养过剩的问题,以上两种情况均不利于树木的健康发育。合理密植能够保障树木均匀地享有光照,其叶片部位能够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在确定密度时应具体结合树木的生长习性以及成林形状,从而确保密度的科学合理性。
⑥树木防治常见病虫害
树木在生长发育期间,病虫害的发生与扩散是影响林木成活率与质量的关键问题,因此,林业工作人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动态监测树木生长发育状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尽量避免大范围的扩散。目前,常见的林木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蚜虫、青毛虫等,以上病虫害会危害树木的枝干以及叶片等部位,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林木枯萎死亡。为了有效防治林木常见病虫害,林业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在树干上涂抹石灰、水、食盐的混合溶液进行防治,防止病菌附着在树干表面,这种防治手段成本较低且适用面广,因此现阶段被广泛应用在林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人工诱杀、隔离的方式,相比化学防治手段,以上方式更加绿色、环保且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危害。另一方面,还应定期组织林业工作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使其能够了解掌握有关林木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手段,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加强对林木生长发育状况的巡查力度,准确判断病虫害类型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危害降到最低。
五、林业栽培种植方法
1、优化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林业产业发展方向
在开展林业栽培种植工作前,首先应进行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调研,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土壤状态等自然环境以及林业产品需求、供给状况等社会环境,从而进一步了解当地林业建设具体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林业产业未来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实现林业建设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举例说明,滨州市位于山东省的北部地区,为典型的温带季风性气候,在林业栽培种植过程当中,气候条件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想要进一步提升林业栽培种植工作的成效,应深入了解并掌握当地的气候环境特点,例如,全年的平均温度、降雨量以及集中降雨的月份等,并根据以上实际情况对林业未来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除此之外,还应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当地的地质地貌进行专业测绘,山东省滨州市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属于沉降区,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当地林业工作人员应针对林业生长发育的所需营养元素进行测量分析,并采取人工手段改善土壤环境,使其符合林木栽培种植的各项指标,从而进一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2、选择适宜的栽培种植方式
目前常见的造林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植苗造林方式,这种造林方式主要是移栽苗木,具有成活率高的突出优势,且对于种植区域的整体环境条件要求较低,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造林方式。二是直播造林方式。这种造林方式指的是直接在拟种植区域播撒树木种子,相比其他造林方式,具有流程简单、工作效率高且经济效益强等优势,然而其对于种植区域各类环境因素要求较高,另外在树种发芽出苗后需要进行科学种植管理。三是分殖造林法。这种造林方式需要选取优质的母树,截取其树枝及树干部位进行移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劳动力,保障树木的成活率,但是通常适用于无性繁殖能力较强的树木类型。
3、广泛应用林业栽培种植技术
山东省滨州市在林业栽培种植期间应广泛应用相关的科学技术,前期首先应选择适宜的栽培种植区域,水源充足便于灌溉、交通便利便于运输,且远离城市中心地带。其次应当充分了解栽培树种的生长特性,为其后期的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六、林业生态建设存在问题
1、林业产品存在市场缺口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节节攀升,生活质量持续得到改善,然而林业产品的市场需求缺口也日益显现。近年来,我国建筑、家居行业迎来了发展的热潮,因此市场对于林业产品的需求量也在持续上升,基于以上背景,开展林业生态建设能够创造大量的经济效益。当前,虽然部分林业产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在消费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纵观山东省滨州市当地尚未建立起具有当地特色的完整的林业产品供给体系,导致林业产品所发挥的价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林业资源遭破坏情况仍然存在
市场对于林业产品需求量持续上升,相应地也会造成一些问题的出现,例如林木每年的砍伐数量持续增长,特别是针对一些稀有的林木资源,近年来需求量逐步提升,部分林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惜以生态为代价,进一步扩大开采区域,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导致林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环境面临着威胁。
3、 林业资源质量有待提升
长期以来,我国林业资源都存在短缺的问题,且由于林业管理手段的粗放,导致林业资源出现了质量不高、存活率低等情况,不仅无法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林业产品,且无法起到有效的生态保护作用,不利于林业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林业生态建设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同时有助于美化人居生活环境,促进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在林木栽培种植过程当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以及生物多样性原则,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林业工作人员应当做好选地整地、育苗、施肥灌溉以及有效防治常见病虫害等工作,并及时清理杂草、修剪树形,从而进一步提升树木成活概率、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256651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林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