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气候柠条锦鸡儿的科学育苗造林技术与病虫害防治
作者: 谢刚
柠条锦鸡儿是青藏高原植树造林最主要的树种之一,具有防风固沙与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也是可用作饲料的优良树种之一,不仅极好的经济价值,还有着极为重要的生态价值。
一、柠条锦鸡儿生物学特性
柠条锦鸡儿是豆科锦鸡儿类,属于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每棵树高度最高可至2.0m。嫩枝会有白色的绒毛遮盖,老枝则充满金黄色的光泽;羽形复叶,共计6~8对小叶,托叶留存;叶茎掉落后,小叶会慢慢长成灰绿色的圆长状或披针状,先端略钝或微尖,带有尖刺;花序呈总状,花梗极为密集,关节主要在中间偏上位置;花萼呈钟形管状,外覆一层短小的绒毛,萼齿呈披针状三角形或三角形;花冠旗瓣类似圆形或宽卵形,比瓣片略短;子房披针形,没有绒毛覆盖。荚果扁形,有时会覆盖上一层浅浅的绒毛。开花时间为5月,结果则在6月。柠条锦鸡儿具有极强的抗高温、抗严寒、抗干旱和抗盐碱的能力,被广泛用作荒漠区造林的重要树种,土层pH为6.5~10.5时,此类树种仍可正常发育。
二、柠条锦鸡儿播种育苗
1、苗圃地选择与整理
种植柠条锦鸡儿最为适宜的苗圃地各项标准如下述:地处造林中心区域或四周,这不仅有益于降低运送经费,还能避免损伤幼苗,提高幼苗存活率;交通快捷,能加快运送各种育苗设备和材料的速度;选址尽量靠近居民建筑,确保有充足的劳动力;地形和缓(坡度在3°以下),朝阳避风,具有极好的排水灌溉能力,土壤肥力好且土质疏松,尽量选为壤土或沙壤土,pH为6.5~8.0。
在播种前一年的秋天,即可在育苗地中开展深耕作业,深度须大于35cm,播种这年春天浅耕床面,深度约20cm即可,耕耘后即可立刻做长10~20m、宽1.0m的床,中部留有40cm的过道,确保表面平整且没有大体积土块,并利用福尔马林和硫酸亚铁等药物来开展消毒作业,有助于防治虫。正式播种5~7d前,灌溉足够的底水。消毒土壤,如利用福尔马林来消毒土壤时,使用数量为50mL/m2,将其稀释为100~200倍液,使用到苗床处,并加盖一层薄膜,在正式播种10d前掀开通风。
2、种子采集与处理
为了确保柠条锦鸡儿苗木更好地适应青藏高原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应尽量选择没有病虫害和性状良好的当地茁壮树种作为采种母树。柠条锦鸡儿种子成熟时间节点通常为5月中下旬,确保种子完全成熟后,最好在有太阳的早上开展种子收集作业,这时树木上还有露水,更有利于开展收集工作。种子通常在荚果内发育和被收获,荚果完全成熟后,其颜色为暗黄色或黄色,很容易辨认。采种期间,应保护好植株的安全,可从枝茎上采收下熟透了的荚果,每荚果中包含着2~3颗树种;采收后,将其摊放在地面空旷处晾晒2~3d。在此期间,应将种子中含有的叶片和荚果等杂质完全清理出去,保证种子的纯净度。随后在容器或编织袋内放入纯净的种子,并将其存储在干燥通风的环境。
为了使种子发芽的概率提高,可在3~5d内开展催芽处理作业后再播种。如可将种子浸入1.0%高锰酸钾溶液20min,并可全面消毒,将其拿出溶液后,再以干净的水冲洗并在50℃水体中浸种4h左右,随后拿出种子并包在湿布之中,将包有种子的湿布置放在室温为25℃的位置,即可催芽,待超过30%的种子露白后,便可开展播种作业。
3、柠条锦鸡儿播种
柠条锦鸡儿最佳播种节点是在春天4月下旬~5月上旬,这时土层已经开始化冻,地底5cm左右土层的温度已经稳定在10℃以上。条播最为常见的播种方式,播幅约10cm,沟深则为2cm,垄距离在10~15cm,能种植20~30kg/hm2树种,播种后加盖2cm的土壤。若条件许可,可在播种后直接加盖一层甘草或薄膜,具有极好的保墒保温能力。
4、柠条锦鸡儿苗期管理
在培育柠条锦鸡儿的过程中,管理幼苗是最为重要的培育流程之一,会对发芽率、幼苗生长情况和成年树木发育状况产生直接的影响。播种后确保灌溉水充足,使土壤水分含量适宜。在种子出芽及幼苗发育期间,应按照土层水分含量与气候来确定灌溉数量和频次,以免幼苗缺水。幼苗破土之前,需将种植区域处的杂草完全清理干净,避免幼苗水分和养分不足;此外,还应定时开展除草作业,当年除草和耕松频次应大于5次。在幼苗发育期间,可在检测土壤肥力与观察幼苗发育实况后适量使用化肥或有机肥等肥料,但需选用适宜的追肥模式、数量和时间,保护好幼苗。
8月后即可停止追肥和灌溉,以免影响幼苗木质化。幼苗极易产生和传播叶部害虫和地底害虫等病虫害,因此需定时防治,避免发生病虫害。可选择杀虫剂等药剂来处理病虫害,但要控制好用药频率和数量。在苗木发育至5~7cm的高度时,即可按照多移少补的标准来开展定苗工作,确保密度和质量符合种植要求。在冬天,苗木会直接进入休眠状态,应做好越冬管理工作,可通过加盖草片和秸秆的方式,来避免根系冻伤和风干。第二年春天,当温度慢慢上升后,即可去除遮盖物,确保苗木茁壮成长。苗期管理应重点把握灌溉、除草、追肥、定苗补苗、防控病虫害与越冬等几项流程,选用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管理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出芽率,还能确保幼苗茁壮成长,加快苗木发育速度。在现场管理期间,应根据实际的管理经验来升级和改善管理模式,以满足生产要求与环境要求。
5、柠条锦鸡儿苗木出圃
当年种植的柠条锦鸡儿幼苗高度超过30~40cm后,便可移出苗圃。青藏高原天气较为干燥,在将幼苗移出苗圃前,通常会将地表一部分植株直接剪除,剩余10cm树干即可,以保持植株水分,避免枯萎。秋天起苗可同时开展移苗、分级和包装等工作,气候较为干旱的区域造林需截干,输送期间也要避免日晒风吹。
三、柠条锦鸡儿插条育苗
柠条锦鸡儿通常会采用硬枝插扦法来培育幼苗。做好选条工作是培育幼苗最为重要的流程之一。在选条期间,需选出健康、茁壮且没有病虫害的树木,再剪用生长超过1年的硬枝来进行扦插。剪断后的枝条长度在8.0~12cm之间,枝条上覆盖有许多饱满的牙眼,尽量避免选用弱枝。最为常见的扦插基质有珍珠岩和河沙等,提前做好基质消毒工作,将寄生在基质中的虫卵和细菌灭杀,便可提高存活率。扦插时,可将剪下的枝条直接插入消毒完毕的基质中,枝条插入土中1/3~1/2之间即可停止。控制好扦插密度,植株与植株距离5~10cm最为适宜,便于枝条更好地发育根系。在此期间,为了枝条生根出芽,还要控制好基质的温度与湿度。
扦插完毕后,确保床面温度与湿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避免枝条冻伤或水分不足。扦插早期,需避开太阳光直接照射,这会导致枝条水分不足,对生根发芽产生影响。同时,要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治措施,提高存活率。扦插次年,待植株高度超过60cm后,便可移出苗圃。在移出前,应把幼苗地表一部分枝干直接剪除,树干高度为20~30cm即可,如此便可确保枝条水分充足。秋季可同时开展起苗、捡苗、分级和包装等工作。
四、柠条锦鸡儿田间管理
1、幼苗期水肥管理
在幼苗发育早期,若其高度在5.0cm左右时,即可同时开展浅耕土层作业、间苗作业和除草作业,将杂草和瘦弱植株直接去除,为壮苗打造更为有利的成长环境。待幼苗高约15cm时,即可追加适宜数量的有机肥,随后根据幼苗发育实况与土壤墒情来开展灌溉作业,通常约1月灌溉1次即可。
2、苗木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通常会在苗木休眠的时间内开展,以免损伤苗木,这一做法不仅能加快苗木生长速度,还能使其平稳发育。整形修剪通常有下述几类方式。
①苗木发育时进行抹芽摘叶
在苗木发育时,嫩芽会疯狂发育,所以应将1/3多出的嫩芽直接抹除,确保苗木获得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同时,确保留芽位置科学合理。摘叶是为了避免水分流失,减小蒸腾作用的影响。
②枝条发育时短截修枝
短截目的是使枝条的发育更加规则,截掉瘦枝、病枝和没用的枝,确保壮枝获得足够的养分和水分;加大幼苗和光照、空气的接触面积,确保开花结果良好。
③对幼苗进行平茬复壮
若幼苗发育较为迟缓,呈现出衰老的状态或大规模发生病虫害时,应在冬末春初土层化冻前开展平茬作业。选择较为锋利的剪子来直接剪掉地表根茎以上的枝条,让幼苗体中的细胞分裂素大量增多,丧失顶端优势,从而加快新的枝条和嫩芽的发育速度,提高苗木质量。
五、柠条锦鸡儿造林管理
1、造林季节的选择
根据青藏高原特有的气候特征,可将其造林时间安排在春秋两季,特别是春季会取得更为优良的造林效果,且苗木存活率也会更高。此外,造林最为适宜在土层墒情较为良好和土壤化冻后开始,通常是4月中旬和上旬。
2、造林方法的选择
按照幼苗高度和根系发育情况来调整种植坑洞的深度。可在坑洞的底部挖掘1个5cm深的小坑洞,将苗木放在其中即可,各个种植坑中可种植2棵幼苗。扶着幼苗枝干中间位置,将其垂直放到坑洞中间,随后根据先表土后心土的流程来加盖土壤。在此期间,还要轻轻向上提动幼苗1次,随后压实、重新盖土并再次压实。加盖土壤直至埋紧根部,避免风沙等因素致使幼苗水分不足。若选用鱼鳞坑来造林和整地,则必须使用外高内低模式;若造林区域地势和缓,则可提前挖掘深约20cm的蓄水池。
3、造林密度判断
立地条件不同,柠条锦鸡儿种植密度也会有所不同。在立地条件较为良好时,若灌溉用水足够或降水充足,则可将行株距设置为2m×1m左右来进行造林,即造林密度约在5000穴/hm2;若立地条件比较差、灌溉用水不足或干旱少雨,株行距则在2.0m×1.5~3.0m来培育树木,即造林密度约在1660~3330穴/hm2。
4、造林后管理措施
①造林后前3年管理
在造林完毕后,3年之内都是幼林时期,应做好除草、修坑和养护等管理工作,旨在减小人为因素和牲畜因素对造林的不利影响,为树木成长打造极为有利的成长环境。前3年,造林区域1年必须开展1次除草作业,除草动作不可莽撞,避免损伤幼苗根部。
②造林后第4年及其后的管理
造林后第4年,植株就会迈进成林时期,此时柠条锦鸡儿具有极旺盛的萌芽能力。因此,这时期主要开展好平茬复壮管理工作,加快植株生长速度的同时,刺激枝条产生更多的嫩芽。在开展平茬作业时,可在根部往上2~3cm的地方来开展。平茬后,植株生长速度明显加快,长势更加旺盛。采种后的秋末冬初为首次平茬时间,特别是在开花时能取得较为良好的平茬效果,之后根据造林目标来确定平茬频次。就采种林而言,1次/8~9年即可;就固沙防风林而言,1次/5~6年即可;就用作生产饲料的林区而言,随时都可以开展平茬工作;余下林区通常4~5年开展1次平茬作业即可。根据降水数量的多少来决定平茬强度,通常强度约30%,降水量越大,植株的生长速度就会越快,则需加大平茬强度。平茬模式可根据隔行、分期和逐年的原则,间隔2行平茬1行。利用灌木平茬机来切断植株根部往上3~5cm的部分,并严格按照先外后里的次序来开展柠条锦鸡儿灌木丛平茬工作,完全割除上面的枝条部分,避免损伤根部。平茬完毕后,将林中杂质和废弃物集中输送到林子外面处理。
六、柠条锦鸡儿病虫害防治
青藏高原造林面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在取得较为良好的生态效益的同时,某种程度上也加重了病虫害危害,最为常见的有叶锈病、白粉病和豆象等。树木混种能减小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有效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增强树木抵抗病虫害的抗性。在发生和传播各种病虫害后,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策略。
1、白粉病
白粉病是青藏高原柠条锦鸡儿兆宁区最为常见的病害,会对植株的嫩叶和嫩梢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进而出现幼苗死亡或结籽率大幅度下降等现象。可通过以下方式防治:选择抗性较强的树种来造林;剪掉发生病虫害的树叶和枝条,并统一无害化处理,减少林木病原菌数量;降水期间,做好排水和清渠管理工作,避免积水致使根部腐坏;使用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5°Bé石硫合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进行治疗,1次/7d,持续3次。
2、叶锈病
叶锈病又被叫做黑锈病和赤锈病等,属于真菌性病害,会对新生的树叶和幼苗产生极大的危害。在树叶发生叶锈病后,会慢慢变黄枯败,并从树梢掉落,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在管理时,必须加大养护的力度,及时清除林中的落叶、残株和枝条,以免发生病虫害;当柠条锦鸡儿正值叶片舒展时期,可使用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等来防治,便能取得较为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发生病害后,可喷洒20%粉锈宁乳剂2000倍液来进行防治,1次/10d,持续3次。
3、豆象
豆象主要会对植株的嫩叶、萼片和荚果等位置产生严重危害,荚果发病率通常超过20%,而种子发病率则在10%以上,且种子发病后会使多数胚胎直接丧失萌芽能力。防治方式:可在造林区域挂上粘虫板,尤其是春秋两季可安排专人去摘除植株上的虫卵和虫蛹等。豆象具有趋光的本性,可将这一特征充分利用起来,在豆象成虫时期挂上性诱剂捕杀器和色板等物体,即可有效灭杀。在柠条锦鸡儿开花时发生和传播病害,可利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和2.5%功夫乳油300倍液等来治疗,1次/7d,持续3次;还可以通过保护豆象盾腹茧蜂和姬小蜂等天敌的方式,利用生物进行防治。
4、 春尺蠖
春尺蠖幼虫主要会对植株的嫩芽和嫩叶产生严重危害,甚至会直接吃完植株全部的叶片。春尺蠖雄蛾本身便具有趋光的习性,可在树上挂上黑光灯来进行灭杀,或安排专人来摘除植株上的春尺蠖雌蛾。土层上冻前即可深耕土壤1次,将埋在土壤内的虫蛹翻到地面晒死。春尺蠖使用药剂最为适宜的时间点是幼虫3龄前,可利用10%吡虫啉20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4000倍液和25%阿维·灭幼脲2000倍液等来防治,1次/7d,持续3次。
综上所述,青藏高原干旱少雨、降水分布不均且蒸腾作用强,对柠条锦鸡儿的存活率和生长态势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种植区域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因素,从育苗流程和造林流程等技术着手,为柠条锦鸡儿打造更为有利的成长环境,使其改善气候、改良土壤结构和防风固沙等优势充分凸显出来。
(作者单位:810000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城乡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