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柏标准化栽培精细化管理及相关病虫害防治措施
作者: 吴锦艳
沙地柏是深受青睐的优良树种。本文在分析沙地柏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从栽培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措施两方面,对其标准化栽培和精细化管理进行了系统阐述。重点介绍了沙地柏育苗、整地、栽植、养护、修剪等关键技术,总结了各类病虫害的识别要点与综合防控措施。文章还就沙地柏容器栽培和扦插繁殖等方面的实用技术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沙地柏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优树选育、标准化生产、科研推广等方面的发展建议。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持续推进。在此背景下,选择和利用优良乡土树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成为相关行业的重要任务。沙地柏属常绿针叶树,具有速生、抗逆、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我国北方地区沙化土地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沙地柏规范化栽培尚未完全实现,部分地区仍存在种植管理粗放、病虫危害严重等问题。本文旨在梳理沙地柏高质量栽培的关键技术,探讨相关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种植从业者提供参考,促进沙地柏种植业健康发展。
一、沙地柏栽培技术要点
1、适宜栽植的环境与土壤要求
沙地柏原产于非洲北部及亚洲西部的干旱沙漠地区,对栽植环境有独特的适应性。它喜温暖干燥的气候条件,在年均气温10~25℃、年降水量100~250mm的地区生长良好。沙地柏耐旱力强,即使在干旱缺水的环境下也能维持较好的生长状态。不过在幼苗期,仍需通过适当灌溉以满足其生长需求。此外,沙地柏还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在-15℃左右的低温环境中,仍能安全越冬。土壤方面,沙地柏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砂土的过量会影响其水分和肥料的保持能力,而粘重土壤则不利于根系生长。因此栽植前应进行土壤分析,必要时可添加有机肥、河沙等材料改良土壤。土壤pH值以微酸性至中性为宜,过于酸碱的土壤都将影响沙地柏的正常生长。
2、品种选择与苗木准备
沙地柏品种资源丰富,目前已选育出多个优良品种,如银蓝、金字塔、蓝冰等。不同品种在生长速度、抗逆性等方面各具特色,应结合栽培目的和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如银蓝沙地柏树冠灰蓝色,金字塔沙地柏树形规整,蓝冰沙地柏针叶蓝色浓艳,都是沙地柏种植中广受欢迎的品种。优质的沙地柏苗木是高标准栽培的基础。苗木以1~2年的实生苗或扦插苗为佳,苗高30~100cm,根系发达,冠形完整。采购时应注意苗木来源,选择信誉好的苗圃,严格把控苗木质量。栽植前应对苗木进行假植,修剪损伤根系,浸泡生根剂以促进移栽成活。同时结合土壤情况,适量施入基肥,为苗木生根发芽创造良好条件。
3、整地与栽植方法
沙地柏栽植应选择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进行,夏季高温易引起苗木失水,冬季土壤结冻不利于苗木生根。整地时应全面清除地表杂草,结合土质及种植密度确定种植穴大小,一般穴径40~60cm,穴深50~70cm。对于砾石较多的种植地块,应适当增大挖穴尺寸。回填土要与基肥充分混匀,施入适量有机肥、缓释肥,保证苗木生长所需养分。栽植时应将苗木根系舒展,按原土痕栽入穴中,回填时分层踏实,以消除苗木与土壤间的空隙。新栽苗木应及时浇透定根水,并在苗木周围覆盖稻草等材料,减少水分蒸发。养护期内应加强水肥管理,进行适当遮阴,以防烈日灼伤嫩芽。待苗木成活后,再视其生长状况及时开展修剪整形,引导树冠健康发展。
4、水肥管理技术
沙地柏耐旱力强,但在苗期生长阶段仍需加强水肥管理,以促进其根系发育和地上部生长。4~10月为沙地柏生长旺盛期,应结合土壤墒情每7~15天灌水1次,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进入秋季后应逐步控制灌水频次,冬季应停止灌水,使土壤保持半干燥状态,以提高苗木越冬能力。肥料管理方面,沙地柏即便在贫瘠土壤中也能良好生长,但科学施肥仍是保证苗木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可于春季萌芽前施入1次基肥,有机肥与复合肥配合使用。此后在6~8月生长旺盛期,可每月追施1次速效氮肥,如尿素、碳铵等,每株用量10~20g。避免在苗木休眠期施用氮肥,以免影响苗木安全越冬。施肥时应注意与灌水相结合,既促进肥料吸收,又能防止肥料烧苗。
5、修剪与整形技术
沙地柏幼苗期可采取多次轻剪,以促进分枝萌发,提高苗木通透性。每次剪去过多分枝、交叉枝、病虫枝等,并保留骨干枝作为主枝。随着苗木生长发育,应注意保持其树冠天然形态,避免过度修剪。冬春季是修剪整形的关键时期,结合苗木品种特性及造型要求,对主枝、侧枝进行短截修剪,剪口角度以45°为宜。通过3~5年不间断修整,可将沙地柏树冠塑造成圆头型、塔型、柱型等造型。值得注意的是,应尽量减少大面积修剪,防止树体营养失衡。修剪伤口应及时涂抹愈合剂,以加快愈合进程。同时修剪当年应适当控制氮肥用量,避免徒长现象发生。必要时可结合修剪喷洒矮化剂,控制苗木徒长。
6、越冬防寒措施
尽管沙地柏具有较强的耐寒性,但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仍需采取一定的越冬防护措施。苗木越冬时应停止灌水施肥,控制苗木体内含水量,增强耐寒力。11月下旬~12月上旬,可在苗木周围搭设塑料大棚,并在棚内填充苇席、秸秆等保温材料。大棚顶部应预留透气孔,以保证苗木正常呼吸。必要时可在主干基部周围培土,加强对根系的保护。整个冬季要及时清除棚上积雪,防止大雪压垮大棚。当遇到极端天气时,还应对棚体进行加固。春季气温回升后,要择机揭开大棚,使苗木逐步适应外界环境。对于受冻的植株,应及时修剪受损枝叶,并在解冻后进行浇水,同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进植株更新复壮。
二、沙地柏栽培管理的其他措施
1、沙地柏良种嫁接繁育技术
沙地柏良种嫁接繁育是利用植株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特点,在其砧木上嫁接抗病虫、萌芽率高、生长旺盛的接穗,快速繁育出优良沙地柏苗木。根据嫁接时期的不同,可分为休眠期嫁接和生长期嫁接。休眠期嫁接多在早春进行,此时砧木处于休眠状态,植株内含水量低,嫁接后出现虫害和腐烂的概率小,成活率高。生长期嫁接则在7~9月新梢木质化后进行,此时嫁接口愈合速度快,成活率高,可获得大量的嫁接苗。采用嫁接繁育时要注意选择嫁接部位,在砧木距地面20~30cm处进行嫁接,嫁接口要平滑、严密。嫁接后应在接穗上方套袋,保持嫁接面湿润,同时要在苗床上方搭设遮阳棚,减少水分蒸腾,提高成活率。待新梢萌发、抽长后,及时将套袋去除,并适当修剪砧木上方新梢,促进接穗生长。通过嫁接繁育,可以将沙地柏优良的经济性状和抗逆性状有机结合,实现沙地柏优良单株的快繁,是培育沙地柏优质苗木、发展沙地柏产业的有效途径。
2、容器栽培技术
容器栽培通常选用1~4年生根系完整、生长健壮的沙地柏小苗。盆钵的选择要与苗木大小相匹配,一般径高比控制在1:2~1:3之间。栽培基质以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主,可混入适量腐殖质、珍珠岩等,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栽植时将苗木根系舒展,保持主根伸直,缓缓回填土壤,分层压实。栽植后及时浇透水,放置通风处养护。日常管理时应注意盆土的湿度,干燥时及时补水,每半月左右施1次稀薄的液肥。春夏季要遮挡强光,避免暴晒。秋冬季则要控制浇水和施肥,增强苗木的抗寒能力。整形修剪是容器栽培的重点,可根据苗木生长状况和培育目标,进行针叶剪枝、短截主枝等修剪,并适时调整树冠形态,以突出沙地柏自然风貌。通过合理修剪,能够控制苗木过快生长,促进树冠紧凑,提升苗木观赏价值和商品质量。同时还要注意修剪时机和强度,避免过度修剪导致苗木衰弱。
3、木质化扦插繁殖技术
木质化扦插是沙地柏较为简便易行的无性繁殖方式,可以获得与母本性状基本一致的优良后代。扦插在沙地柏生长旺盛的6~8月进行,选取生长健壮的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穗。插穗长度以10~15cm为宜,基部斜切面积要大,且要保留2~4片健康叶片。为促进插穗生根,可在基部浸泡ABT生根粉等生根剂。扦插床以疏松、排水良好的河沙作为基质,扦插前应充分浇水。将插穗基部1/3~1/2插入基质中,保持插穗间留有适当空隙,便于透气。扦插后及时浇水,并在扦插床上方搭建50%左右遮光度的遮阳网,同时每天喷雾2~3次保湿。一般20~30天左右插穗可陆续生根,待苗高达5~10cm时即可出圃移栽。移栽后继续做好遮阴,并加强水肥管理。春季萌芽前还需进行整形修剪,以促进新梢生长,提高苗木质量。待苗木生长1~2年后,便可作为苗木出圃。
三、沙地柏病虫害防治措施
1、主要病害及防治
沙地柏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多种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其生长质量。烟煤病是沙地柏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针叶,引起针叶表面产生黑色煤状粉尘,导致针叶枯萎脱落。防治时应注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环境湿度。发病初期及时修剪被害枝条并集中烧毁,避免病原菌扩散。可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此外还应注意园区卫生,清除园区内杂草和枯枝落叶,减少病原菌滋生。必要时可进行土壤消毒,选择敌克松等熏蒸剂处理土壤,降低病原菌密度。锈病多发生于针叶背面,初期针叶背面长出褐色或橙红色粉状物,后期针叶变黄干枯,严重时整株染病。注意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叶,喷施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平时应加强树势管理,适度修剪,保持合理通透,提高植株抗病力。炭疽病在针叶和枝条上均可发生,针叶受害后产生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后针叶枯死。注意疏枝透光,清除病叶,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可结合冬季修剪彻底清除病枝,减少来年病害发生。根腐病主要危害沙地柏根系,导致根系腐烂,地上部生长不良。应注意排涝,清除病株,可在土壤中拌入3%石灰硫黄合剂进行土壤消毒。平时应注意园区排水设施的维护,避免园区土壤过湿,为病原菌滋生创造条件。
2、常见虫害及防治
沙地柏还易遭受多种害虫的危害,常见的有沙蝽象、介壳虫、蚜虫、红蜘蛛等。沙蝽象主要危害针叶,刺吸植株汁液,引起针叶发黄、枯萎,严重时可致植株死亡。应加强农事操作,及时修剪被害枝叶。发现虫害后喷施20%敌百虫乳油1500~2000倍液。还可利用黄板诱杀沙蝽象成虫,每亩悬挂8~10张。介壳虫多聚集在枝条和针叶上,吸食植株汁液,引起受害部位黄化、枯萎。应修剪虫枝集中烧毁,喷施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冬季结合修剪彻底清除虫源,削弱虫源基数。蚜虫危害新梢和嫩叶,使针叶卷曲变形、褪绿,新梢生长不良。应彻底清除虫源,发现虫害后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注意蚜虫在4~5月和9~10月两个发生高峰,要加强检查,及时防治。红蜘蛛以刺吸针叶汁液为害,受害针叶呈灰白色,严重时针叶脱落、植株生长受阻。要注意清洁园区环境,及时清除落叶落枝。可喷施73%克螨特乳油1000~1500倍液。还可释放捕食螨等天敌,抑制红蜘蛛发生。此外还应做好苗圃地和新植苗木的检疫工作,防止病虫害传入。选择无病虫的健康苗木栽植,是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重要举措。
3、综合防治措施
在沙地柏病虫害防治中,单一的防治措施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需要将多种措施有机结合,构建综合防治体系。农业防治是综合防治的基础,要做好植株自身的抚育管理工作,加强水肥管理,平衡施肥,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提高抗病虫能力。同时要注意园区卫生,及时清除病虫枝叶和落叶,减少病虫源。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人工捕捉、诱杀等方法降低虫口密度。可在虫害发生初期,摘除虫卵、幼虫等,集中销毁。也可利用黄板、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设施,诱集成虫并集中杀灭。化学防治是应用化学农药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方法。使用化学农药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把握最佳防治时期和药物浓度,减少农药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可利用液体肥料与农药混配的方式,提高防治效果。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如利用平腹小蜂等寄生蜂防治介壳虫,释放瓢虫、草蛉等天敌昆虫防治蚜虫等。还可利用白僵菌等真菌防治沙蝽象。生物防治效果温和,对生态环境影响小,是未来防治的重要发展方向。
四、沙地柏栽培的前景与展望
沙地柏以其优异的抗旱、耐寒、耐瘠薄等特性,在我国北方地区沙化土地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国家大力推进防沙治沙和生态修复工作,沙地柏以其突出的适应性和生态价值,必将在提升退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沙地柏规范化栽培和产业化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亟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优化配套栽培技术。未来应着力加强沙地柏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价,构建种质资源库,为品种选育提供丰富的基础材料。在常规育种的基础上,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目标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加快优良品种选育进程。在栽培管理上要加快标准化生产进程,制定沙地柏苗木培育、栽植养护等各环节的操作规程,从育苗源头提升苗木质量,促进沙地柏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建立健全苗木质量分级标准,规范苗木生产和流通秩序。要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强科研院所、高校与生产企业的合作,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发挥沙地柏生态价值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其药用、芳香、木材等多途径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促进沙地柏产业多元化经营,提升产业附加值,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沙地柏良好的生态适应性与较强的抗逆性,使其在北方地区生态修复中备受青睐。但目前沙地柏规范化栽培与产业化发展的水平还有待提升。未来应着力加强基础研究,突破育种、栽培等关键技术;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促进苗木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带动更多地区开展沙地柏规范化种植,助力我国生态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充分发掘沙地柏的生态价值,选育抗逆性更强的品系,将其作为我国北方荒漠化治理的新树种加以推广,必将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719000陕西省榆林市林木种苗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