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杨育苗育种技术在林木改良中的有效推广应用研究

作者: 乔明星

新疆杨育苗育种技术在林木改良中的有效推广应用研究0

新疆杨是杨柳科杨属植物,是优良的绿化和防护林树种,最高树高能够达到30m以上,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其中在新疆、青海等诸多地区都有着广泛的种植,该林木品种喜光照,抗干旱,抗风抗烟尘,具有较强的耐盐碱特征,抗寒性能优良,树形优美,生长速度较快,能够和多种林木品种相互搭配。新疆杨种植之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比较完善的林分,木材蓄积量相对较大,生长速度较快,常用于建筑家具等用材。

一、新疆杨的植物学特征

1、新疆杨的形态特征

新疆杨是杨柳科杨属的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南部以及北方各地区。新疆杨的树干通常呈现灰褐色,树皮光滑,很少开裂,枝叶繁茂,幼叶表面有白色的绒毛,成熟后绒毛会脱落。长枝的叶子边缘有了刻痕。树冠呈圆锥形,结构紧凑,枝条向上生长,逐渐变细,形成特有的金字塔形。新疆杨为落叶乔木,冬季叶子会全部脱落。该林木品种新疆杨生长速度较快,适应性强,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主要通过扦插繁殖。

2、新疆杨的生长环境与分布范围

新疆杨适应性强,能适应多种土壤类型,尤其是在砂土、壤土和粘土生长速度较快,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抗寒性和抗盐碱性,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新疆杨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南部以及北方各地区,包括青海、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在新疆地区新疆杨广泛分布在天山南北麓、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新疆杨主要生长在平原、河谷、湖边、渠旁、路旁等地,形成特有的杨树林景观,新疆杨还与沙枣、柽柳等其他植物共同组成荒漠地区的植被,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二、新疆杨育苗育种技术要点

1、新疆杨插穗的选择与采集

①新疆杨插穗的选择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成年植株作为母株,保障母株树干通直、分枝角度适宜、树皮光滑、木质坚硬,年龄在10年以上。同时还需要确保所选择的母株遗传性状稳定以保证插穗的遗传品质。在插穗采集过程中,通常选择母株树干基部的萌蘖条或侧枝作为采穗部位,选择一年完全木质化枝条作为采穗材料,采穗时应选择光滑、无病斑、节间适中、木质较硬的枝条,避免选择顶部新萌生的嫩枝或衰老的枝条作为采穗材料。

②新疆杨插穗的采集

插穗在采集过程中一般选择在植物生长旺盛期进行插穗采集,通常选择在每年的4月~6月,采集枝条的直径在1~2cm左右,长度在15~20cm,上下端均要求平滑。使用锋利的刀具,从枝条基部平滑切割,以保证插穗的切面平整。注意避免损伤插穗,以免影响其生根。按照木头直径进行分级,每100根为一捆,进行打捆处理。

③插穗处理

对于秋冬季节或者早春采集的差距,由于不能够立即进行扦插处理,为了防止失水受冻和腐败发芽,应该进行混砂储藏,插穗和湿润的沙子接触之后能够使皮部软化,有利于细胞分裂生长,使插穗的愈伤组织快速分化形成根源,以达到催生根系生长的目的。将采收的插穗剪成长度统一的小段,长度为15~20cm,保留2~3个饱满的芽眼,然后将插穗放入0.5%~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消毒15~30min,将处理好的插穗与干净的河沙按1∶3混合均匀,以保持插穗湿润并促进催根,将混沙后的插穗放入通风、阴凉、干燥的仓库或地窖中储藏,储藏时注意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温度控制在0~5℃,湿度保持在60%~80%,在储藏期间,定期检查插穗的生长情况,当插穗发芽长度达到5~10cm时,可进行催根处理。催根处理可采用浸泡法或喷雾法,将插穗浸泡在0.5%~1%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时间为12~24h。对于采集到的插穗需要立即进行扦插处理的,为了提高生根率,应该在扦插之前使用生根粉进行蘸根处理。可以选择使用ABT生根粉溶液,使用浓度为1000mg/kg快速浸润插穗的基部树苗,然后将插穗扦插到苗床当中。

2、苗床的选择与制备

苗床地选择应该确保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光照充足、土壤疏松透气、保水保肥能力强,pH值在6.5~7.5之间、远离污染源,避免病虫害。秋季翻耕深度30~40cm,翌春耙细整平,结合翻耕整地还要做好基肥的施入工作,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通常使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1~2t/667m2,并搭配使用尿素10~15kg、过磷酸钙20~30kg、氯化钾10~15kg。为了预防苗期病害的发生流行,还需要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可以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667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67m2喷洒土壤,翻耕混匀后覆盖塑料薄膜闷棚7~10d,药液使用量控制在50~60kg/667m2,或者用枯草芽孢杆菌或木霉菌等生物菌剂1000~1500g/667m2兑水30kg/667m2均匀喷洒土壤,翻耕混匀后覆盖塑料薄膜闷棚7~10d。整地结束之后要制作苗床,苗床宽度1.2~1.5m,长度不限,苗床高度15~20cm,便于浇水和管理,苗床之间保留步道30~40cm,苗床表面整平,并用细土或蛭石覆盖一层,厚度约2~3cm。有条件的地区在苗床制备,完成之后,上方覆盖黑色的地膜,这样能够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要保证地膜和地面紧贴,不存在缝隙,周边用土壤围堵紧实。

3、新疆杨扦插育苗要点

青海省海西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是海拔高、气温低、日温差大、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均,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春秋季节较短。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进行新疆杨扦插育苗时需要特别注意气候因素对苗木生长的影响。在海西州进行新疆杨的扦插育苗,应选择气温适宜、降水量较充足的季节进行,一般而言,最佳扦插时间应在晚春至初夏即4~5月之间,此时气温逐渐升高,有利于插穗生根。将处理好的插穗斜插入苗床中,深度为插穗长度的2/3,上端保留2~3个芽眼,插穗之间的株距为10~15cm,行距为20~25cm,扦插后轻压插穗周围土壤,使插穗与土壤紧密结合。

4、新疆杨扦插后的管理

扦插结束之后要立即灌溉透水,扦插当天必须灌溉完成,有研究结果表明当天灌溉比第2d灌溉能够提高插穗成活率15%~20%。所以为了提高插穗的成活率,提升苗木的生长量,生产出优质的健壮幼苗,必须规范操作流程,灌溉量一般控制在30~50m3/667m2。

5、新疆杨不同生长时期的苗床管理

①成活期管理

当插穗成活之后应确保合理控制灌溉量以利于植株成活,保障苗床湿度能够达到65%左右,然后及时进行抹芽以促进根系发展,并及时进行土壤疏松。新疆杨的扦插繁殖难度较大,其成活期延续较长,大约5~7周,即5月~6月中旬,此阶段植株主要依靠插穗自身贮存的养分,并从环境中吸取水分。插穗不仅需要充分的水分,还需要保持适宜的生长温度(约20℃)和良好的透气条件。因此,灌溉量不应过多,同时应及时进行土壤松动,由于插穗易于萌发多个芽点,须在进入幼苗期之前选留1~2个健壮的芽点,其余芽点抹除,注意避免损伤树皮。

②育苗初期苗床水肥管理

在育苗初期,共需进行2~3次抹芽操作,应在芽点幼嫩时进行。适时添加追肥并结合灌溉,并且在松土的同时除草,这个过程可持续7~8周,即从5月10日持续至6月底。此时幼苗开始独立从土壤吸收营养并进行光合作用。应在5月末及时追施1次氮肥,尽管此时苗木对养分的需求并不高,但对养分极为敏感,通常使用尿素5kg/667m2,以促进根系生长。在这一生长阶段杨树苗木会萌生许多嫩枝,为了促进株高生长,在幼枝长至5cm时选择保留1丛生嫩枝,其余剪除。幼苗后期和速生期初,叶腋间萌发的嫩枝会影响株高生长,因此需要在幼嫩阶段进行抹芽,一旦嫩枝半木质化,抹芽效果会受到影响。在随后的速生期内需追施2~3次肥料,并结合灌溉、及时的土壤疏松和除草,持续约6~8周,在此期间苗木的生长速率明显加快,恰逢雨季和热季交替,株高生长量可占全年生长量的65%~80%,需求大量的水分和肥料。因此,追肥应及时进行,切忌拖延。首次施肥应在6月下旬,追施尿素8kg/667m2,第二次追肥应7月中下旬,追施尿素5kg/667m2,建议采用沟施的方法,沟深7~10cm。施肥后应进行灌溉,并及时进行中耕和除草。对于叶腋处形成的侧枝芽点由于可能影响主梢生长需要在幼芽时期抹除。在8月份之后为了促进苗木硬化和提高抗逆性,应适时停止施用氮肥和灌溉。

6、新疆杨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①杨树锈病特点及防治措施

杨树锈病的病原菌在病落叶上越冬,次年春季产生担子和锈子,随风传播到杨树上,病原菌在杨树上寄生,从叶片气孔侵入,引起发病。高温、高湿、风力较大等天气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黄色或橙色小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颜色变为棕黄色或黑色。病斑表面产生黄色粉末状物,这是病原菌的小孢子。防控该种病害可以选择使用15%~25%的波尔多液、50%的代森锌8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等,药液使用量控制在30~50kg/667m2,每隔7~10d喷1次,连续喷2~3次,使用背负式喷雾器或喷枪进行喷雾,均匀喷洒在叶片正反面,确保药剂充分覆盖病斑。

②炭疽病特点及防治措施

杨树炭疽病主要发生在杨树的叶片、叶柄、嫩枝等部位,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组织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对杨树造成初次浸染,病害的严重程度与气候条件、杨树生长状况和管理措施等因素密切相关。初期叶片上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病斑,病斑边缘明显,直径约1~5cm,随着病情发展,病斑数量增多,叶片枯死。随后病菌侵染叶柄和嫩枝,出现褐色病斑,病斑扩展后导致叶片脱落。在发病初期,可用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0%的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喷雾,每隔7~10d 1次,连续2~3次,药液使用量控制在30~50kg/667m2。

③杨树透翅蛾特点及防治措施

杨树透翅蛾的成虫体型较小,翅展长度约为10~15mm,前翅为淡黄色,翅面上分布有若干个黑褐色的小斑点,触角短,呈丝状。卵呈椭圆形、乳白色、幼虫体型细长、腹部有明显的环节,体色多变,有绿色、黄色、红色等。蛹为淡黄色,形状不规则。杨树透翅蛾1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越冬,翌年4月越冬幼虫恢复取食,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中旬~7月上旬为羽化的高峰期。5月中旬开始出现产卵,卵产于叶脉、叶柄基部、伤口处、旧虫口、树皮缝等处。雌虫一生能产130~700多粒,幼虫孵化后有的直接侵入主干或侧枝为害,可形成虫瘿。在嫩枝上危害可使嫩枝枯萎脱落,当枝干枯萎或折断时幼虫可转移到其他的枝干为害,幼虫老熟后在虫道端部吐丝黏结木屑做蛹室在其内化蛹。防治该种害虫主要选择在成虫羽化高峰期进行防治,可选用内吸性杀虫剂,如2.5%的高效氯氰菊酯2500倍液、20%的甲氰菊酯3000倍液等,可以将药剂稀释后均匀喷洒在树木叶片上,确保药剂渗透到树皮内部,或者将药剂稀释后用刷子涂抹在树干上的虫瘿处,确保药剂覆盖虫瘿,也可以使用注射器将药剂注入树干,直接杀灭幼虫。根据树木胸径大小确定用药量,一般胸径10cm以下的树木,每株用药液10~20mL,胸径10~20cm的树木,每株用药液20~40mL,胸径20cm以上的树木,每株用药液40~60mL。

④杨树天牛特点及防治措施

杨树天牛成虫体长10~25mm,体宽5~12mm,体型扁平,呈长椭圆形,体色呈灰褐色至黑色,表面具光泽。幼虫体长30~50mm,乳白色,头呈黑色。成虫和幼虫均具有显著的头部和触角,以及强大的咀嚼式口器。杨树天牛成虫在6~8月间出现,有趋光性,常在树干上爬行,雌虫产卵于树干的裂缝、伤痕和树皮下,每处可产卵1~2粒,幼虫孵化后,在树干和枝条内蛀食,形成隧道,导致树皮破裂、脱落,严重时树木枯死。成虫在叶片上取食,造成叶片缺刻或穿孔,影响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杨树的生长发育。在幼虫盛发高峰期,可以使用25%的亚胺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者20%的菊酯类农药1000~1500倍液喷洒树冠,在害虫幼虫期,可将5%的辛硫磷颗粒剂8kg,或40%的甲基异柳磷乳油1kg与80kg细沙土混合,均匀撒于树冠下或树行内,以消灭幼虫。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