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育苗栽培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有效解决方案

作者: 赵满安

杨树育苗栽培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有效解决方案0

杨树作为一种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的树种,在生态恢复、木材生产以及环境美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杨树栽培过程中,育苗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是影响其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杨树育苗栽培要点与病虫害防治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杨树育苗栽培的要点和病虫害防治管理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提高杨树栽培的科学性和经济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杨树育苗栽培要点

1、苗圃选择与规划

苗圃应选在造林地区的中心附近,这样方便成苗的运输,减少运输的距离,降低运苗成本,并可避免因长距离运输而导致的苗木根部失水过多影响造林成活率。苗圃应尽量设在地势开阔、灌溉和排水方便、坡度在1-3°间的缓坡地上。如果育苗地只能选在坡度较大或呈大波状起伏的地方,则应进行水平耕作或修筑梯田,以防止水土流失,降低土壤肥力。土壤是苗木赖以生存和生产优质壮苗的基础,因此苗圃的土壤应具备肥沃、排水良好、透气性好的特点。在选择苗圃时,应对土壤进行化验分析,了解其养分含量和pH值等指标,确保土壤质量满足杨树育苗的需求。

在苗圃规划方面,应根据杨树育苗的需求,将苗圃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应有明确的界限和便捷的通道,以便于管理和操作。道路系统是苗圃内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合理规划主干道、支路和作业道等,确保车辆和人员能够顺畅通行。同时,道路系统还应与各个功能区紧密相连,方便苗木的运输和转移。再者,灌溉和排水系统是确保苗木正常生长的关键设施。在规划时,应根据地形和土壤条件合理布置灌溉和排水设施,确保苗木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同时避免积水对苗木造成不利影响。此外,防护林带是苗圃周边的重要屏障,可以有效防止风害、病虫害等对苗木的侵害。在规划时,应根据地形和风向等因素合理布置防护林带的位置和树种选择,确保其对苗木的保护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土壤改良与准备

在育苗前,需要对土壤进行详细的检测,包括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水分含量、养分状况等。这有助于了解土壤的性质,为后续的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杨树的生长对土壤的pH值有一定要求,一般应保持在5.7-7.5之间。如果土壤pH值过高或过低,需要通过添加石灰、石膏、硫黄等物质来调节,以达到适宜的pH值范围。对于肥力较低的土壤,需要添加有机肥料或无机肥料来提高肥力。有机肥料如腐熟的农家肥、绿肥等,无机肥料如氮、磷、钾等化肥,可以根据土壤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对于质地较黏重的土壤,可以通过添加沙土、腐殖质等物质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另外,在育苗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深耕细作,以打破土壤板结,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深耕的深度一般应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但通常不应低于30cm。在深耕细作后,需要清除土壤中的杂草和石块等杂物,以免对苗木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并且,为了便于播种和管理,需要对土地进行平整。可以使用平地机、犁等工具进行平整作业,使土地表面平整、无大土块和坑洼。同时,为了减少土传病害和各种细菌对苗木的危害,需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剂有硫酸亚铁、硫酸铜等,使用时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3、 育苗培育方法

杨树苗木的培育方法主要有播种育苗、嫁接育苗、扦插育苗这三种方法。但由于杨树种子相对较小,蒴果成熟后即开裂,所以杨树采种一般比较困难,因此播种育苗的方式在实际生产中一般不采用。嫁接育苗又由于成本较高,在实际生产中也很少使用。扦插育苗具有操作简单,育苗技术容易掌握,且成本较低的特点,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采用较多,现就杨树的扦插育苗法做个介绍:

①选择母株和插穗

从具有良好生长状况的杨树株中选择健壮、壮实的枝条作为母株。选择母株时,应注意株干直立、分支均匀、细小分枝少、叶绿素含量高的枝条,并且要避免病虫害植株。在初春树液将要流动之前采集插穗,留用部分必须木质化程度高,芽饱满健壮,无病虫害。插穗长度一般为18—20厘米,粗度1—1.5厘米,插穗上端的第一个侧芽应完好,上切口与第一侧芽之间应有1厘米的间距。

②处理扦插材料

将采摘好的扦插枝条进行处理,主要包括修剪和枝条处理。修剪方面,将扦插枝条的顶端剪成尾巴状,底部修剪成树形,去掉不良的分枝。枝条处理方面,可以在扦插部位涂抹生根粉剂,以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能力。

③扦插育苗

选择好的育苗土壤,通常以腐熟的河沙和腐熟的牛粪混合作为基质,有益于生根生长。将处理好的扦插枝条插入土壤中,插入角度一般在45°左右,要保持枝条的稳定性。插入后,可以轻轻拍实土壤,以确保扦插枝条与土壤接触良好,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4、育苗管理

在杨树扦插育苗后,抚育管理对于苗木的生长至关重要。

①做好防护

要确保扦插后的苗木得到适当的保护,避免受到大风、严寒、霜冻等不利天气的影响。可以通过搭建防风棚、设置防寒设施等措施来增强苗木的抵抗力。此外,抚育管理还包括对苗木的修剪和整形。在苗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去除多余的侧枝和叶片,以保持苗木的主干生长健壮。同时,也要对苗木进行整形,使其树形美观、枝条分布均匀,为后续的移植和造林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施肥管理

施肥管理是扦插育苗后的重要一环。杨树苗木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因此要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制定施肥计划。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肥料的种类和用量。一般来说,杨树苗木对氮肥和钾肥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可以选择含有这两种元素的复合肥进行施肥。同时,也要注意肥料的用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苗木生长过旺、根系发育不良等问题。此外,施肥的时机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在苗木生长旺盛期(如春季和夏季)进行施肥,可以促进苗木的生长发育。同时,也要注意在施肥后及时浇水,以促进肥料的溶解和吸收。

③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是扦插育苗后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一。通过松土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发育。通过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对苗木的竞争压力,为苗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在松土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损伤苗木的根系和叶片。可以使用专门的松土工具进行松土,将土壤表层的板结部分破碎并翻松。同时,也要注意松土的深度和频率,避免过度松土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在除草过程中,要及时将杂草清除干净,避免杂草与苗木争夺养分和水分。可以使用手工除草或化学除草的方法进行除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化学除草剂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避免对苗木造成伤害。

5、苗木出圃与运输

在出圃前,应对苗木进行筛选,确保苗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根系完整且发达。对于不同种类的杨树,还应考虑其特定的生长标准和要求。同时,对苗木进行适当的修剪和整形,去除病虫害枝、枯死枝和多余的侧枝,以减少水分蒸发和运输过程中的损伤。同时,保持苗木的冠形美观,有利于造林后的生长和树形塑造。根据苗木的高度、地径、根系发育情况等指标进行分级,并在每株苗木上做好标记,以便在运输和造林过程中进行识别和管理。

在苗木运输时,应选择气温较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运输,避免高温时段运输导致苗木失水过多。同时,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减少苗木在途中的损伤。对苗木进行适当的包装和固定,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晃动、移动或掉落。对于根系较大的苗木,可以使用草包、塑料布等材料进行包装,以保持根系的湿润和完整。对于较小的苗木,可以将多株苗木捆绑在一起,以增加稳定性。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苗木的湿度和通风。可以通过喷水、覆盖湿布等方式进行保湿,同时确保苗木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进行通风,避免苗木堆积发热、腐烂。在运输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苗木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例如,对于根系裸露的苗木,应及时用湿润的土壤或草包进行覆盖;对于受损的苗木,应及时修剪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二、杨树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1、烂皮病

杨树烂皮病(也称为杨树腐烂病)是一种常见的杨树疾病,主要危害杨树的枝干,导致树皮腐烂、树干坏死,甚至整株死亡。烂皮病通常表现为树干上出现水渍状病斑,用手按压时会流出散发酒糟味的泡沫液体。随着病斑的逐渐扩大,皮层会出现腐烂变软的现象,失水干缩后,树皮凹陷,有时龟裂。病斑呈现出明显的黑褐色边缘。后期病斑上会长出许多针头形状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烂皮病病菌以菌丝体、子囊壳和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内越冬。第二年春天,病菌从病组织内释放出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等传播。病菌通常从伤口或组织侵入,只侵害生长衰弱的树木。该病一年发生2次,当气温在7℃以上时,植株开始发病,气温超过28℃和11月以后病斑停止发展。

防治措施:加强树势是防治烂皮病的根本措施。选择抗病性强的杨树品种进行栽植,如“69杨”“72杨”等。在栽植过程中,要注意适地适树,选择适合杨树生长的环境。加强水肥管理,保证树木健壮生长。及时清除生长弱的树木及重病株,修下的树枝要清理运走。在病情初期,可以使用药剂进行喷洒控制病情。常用的药剂有10%双效灵10倍液、10%碱水(碳酸钠)、843康复剂3倍液、50%琥珀酸铜10倍液、10%蒽油乳剂、0.1%升汞液、5Be石硫合剂等。涂抹前,可先用小刀将发病植株的病斑刺破,刮除有病的皮层组织,需要一直刮到病斑与健康部位的交界处。涂抹后,5—7天在病斑周围再涂浓度为100—50ppm的萘乙酸液,以促使病部周围组织的愈合,防止该病的复发。还可以在秋末或春初进行树干涂白,以防止冻裂、日灼、防病、防虫。对于幼树树干发病,根部没有发现病菌的,可进行平茬处理,并用药剂消毒(如50%的多菌灵)。同时,设置隔离林带,如刺槐或榆树,以阻碍病菌传播。

2、灰斑病

杨树灰斑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杨树病害,多发生在叶片和嫩梢上,在湿度较高时,病斑上产生黑绿色霉状物(分生孢子堆)。嫩梢受侵染后出现黑色梭形斑,其后变黑萎缩下垂。杨树苗顶梢受侵染后,易出现多头梢。病原菌以分生孢子越冬,并作为次年的初侵染源。病害的发生与降雨、空气湿度关系密切,湿度增大和多雨是灰斑病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在部分地区,病害每年发生2次高峰,分别在7月和9月初。

防治措施:在种植杨树时,选择抗病力较强的树种,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控制苗木的栽培密度,避免过密种植。当叶片过密时,摘去部分底叶,以利于通风和降低湿度。同时,及时清除并烧毁病叶和病枝,以减少病菌的传染源。在发病初期,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常用的药剂有65%代森锌500倍液、1%波尔多液等。从6月末开始,每15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3—4次。并加强育苗田间管理,提高苗木的抗病能力。注意苗圃地的通风透光,减少病害的发生。

3、溃疡病

杨树溃疡病主要发生在主干上,初期在树皮上出现水渍状病斑,随后病斑扩大,皮层腐烂变软,失水干缩后树皮凹陷,有时龟裂。病斑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病皮与木质部之间易剥离。后期病斑上长出许多针头状小黑点,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在潮湿或雨后,小黑点内会挤出橘黄色、黄色或橙黄色胶质卷丝状物或胶质堆状物,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角。杨树溃疡病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树皮内越冬,次年春季气温回升时开始活动。该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特点,一般在树势衰弱或树皮受伤时侵入。该病在4月上旬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为发病高峰期,7—8月病势减弱,9月后又有发展,以后渐渐停止。

防治措施:在发病初期,及时刮除病斑并涂抹药剂(如10%碱水、50%退菌特100倍液等),以防止病害扩散。同时,及时清除病枝、病叶等病源,减少病菌的滋生。在病害高发期,可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常用的药剂有50%退菌特100倍液、代森铵100倍液、食用碱10倍液等。注意交替使用不同药剂,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此外,还可以利用生物天敌或微生物制剂等生物防治措施,对杨树溃疡病进行防治。这种方法环保且可持续,但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见效。

4、光肩星天牛

光肩星天牛是一种对杨树造成危害的昆虫,其幼虫会蛀食树干和树枝,导致树木生长不良、木材质量下降,甚至整株死亡。成虫体长约20—35mm,黑色,有光泽,鞘翅上有白色斑点。幼虫体长可达50mm,乳白色。

防治措施:在引进苗木或木材时,要进行严格的检疫,防止害虫的人为传播。在种植杨树时,应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如中林2001、中林46等。在成虫活动期,可以进行人工捕杀,减少成虫数量,降低产卵量。利用天牛的天敌昆虫,如啄木鸟、肿腿蜂等,进行生物防治。这些天敌昆虫可以捕食天牛幼虫,减少害虫数量。在幼虫孵化期,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常用药剂有敌敌畏、氧化乐果等,可以通过注射、涂刷等方式施药。但是要注意,化学药剂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还可以在树干上涂抹白灰,防止成虫产卵。同时,也可以在树干上设置陷阱,诱捕天牛成虫。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抚育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使杨树生长健壮,提高抗虫能力。同时,要注意修剪枝条,保持树冠通风透光,减少害虫的滋生环境。

综上所述,合理的育苗技术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是确保杨树健康生长和产量提升的关键。在育苗过程中,应重视土壤选择等方面的优化;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手段进行防治。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杨树及其他树种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加剧,杨树等树种的生长环境和病虫害种类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需要不断关注新的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单位:125100辽宁省兴城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