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农田的实践应用及病虫害综合防控策略

作者: 朱玉英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农田的实践应用及病虫害综合防控策略0

绿色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且环保的农业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与推崇,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病虫害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制约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病虫害的频发不仅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还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深入探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策略,对于推动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绿色种植技术体系,加强病虫害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科技为支撑,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概述

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核心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精髓,在于其对传统化学农药与化肥使用模式的深刻变革。该技术核心策略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合成化学品的依赖,转而推崇有机肥料与生物农药的应用,旨在从根本上减轻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负担。与此同时,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强调节约用水,通过灌溉系统的优化升级,有效遏制了水资源的过度消耗与污染。该技术体系积极倡导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循环利用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理念。通过增加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不仅促进了生物间的自然平衡与相互依存,还增强了土壤肥力与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与水资源,为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还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通过实施严格的科学管理与食品安全控制措施,有效降低了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水平,确保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安全。

2、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分类

在探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多元构成时,施肥、土壤管理技术及害虫防治技术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为值得强调的是,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技术作为该领域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水稻的栽培实践中,为了实现节水灌溉并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业界已广泛采用稻田积水控制技术等创新手段。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灌溉效率,还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水资源消耗。在蔬菜种植领域,为应对水资源日益紧张的现状,滴灌与喷灌等新型灌溉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技术通过精确控制水分输送至作物根部或叶片表面,显著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确保了作物的生长需求得到满足。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农业科技的进步,也彰显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在果树种植方面,微喷灌与树体追肥等技术的结合应用,为果树的高效生长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微喷灌技术能够在保证果树充分吸收水分的同时,减少灌溉过程中的蒸发损失;而树体追肥则通过直接将肥料施用于树体,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减少了因地表施肥而造成的养分流失。这两项技术的融合,不仅降低了施肥和灌溉的总量,还促进了果树的健康生长和产量的稳步提升。

二、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意义

在当前发展阶段,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展现出了多重深远的实践意义,这些意义不仅体现在环境、资源利用、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性等多个维度,还深刻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及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1、从环境保护的视角来看,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引入显著降低了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这一转变有效减轻了农药和化肥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包括对土壤、水体及空气质量的负面影响,从而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2、该技术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优化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例如,在节水灌溉、能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实践,不仅提高了资源使用的效率,还显著减少了水资源和能源的浪费,促进了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发展。在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方面,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同样展现出了显著优势。该技术强调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显著降低了农产品中的化学残留,提升了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性和整体品质,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安全农产品的日益增长需求。

3、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展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和减排潜力。通过优化农业生产方式,该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能力,减少了因气候变化导致的农业灾害风险,保障了作物的稳定产量。

三、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措施分析

1、绿色农田种植技术

在绿色农业的倡导下,实施一系列绿色农田种植技术策略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些技术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还能有效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采纳的绿色农田种植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选择无公害种子是确保农产品安全与品质的首要步骤。通过选用无公害或绿色认证的种子进行播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种子的纯净性和安全性,为后续的健康生长奠定坚实基础。②施用有机肥料是提升土壤肥力与健康的关键措施。相较于化学肥料,有机肥料不仅能够为土壤提供全面的营养元素,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从而提升土壤的自我修复能力,减少化学肥料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譻?訛生物防治技术的运用,为病虫害防控提供了更为环保的解决方案。通过引入天敌、利用微生物或植物提取物等手段,实现对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显著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农产品安全。?譼?訛绿肥种植与轮作休耕相结合,也是提升土壤质量的重要手段。绿肥作物在农田闲置期或轮作期种植,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而合理的轮作休耕制度,则有助于土壤恢复生机,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减轻对化学农药的依赖。?譽?訛在水肥管理方面,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实现了灌溉与施肥的同步进行,有效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通过精准控制灌溉量和施肥量,确保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得到及时补充,同时降低了过度灌溉和施肥带来的负面效应。?譾?訛秸秆还田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不仅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还能提升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为作物的持续生长创造有利条件。?譿?訛在农药使用方面,倡导合理施用农药,即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品种,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安全间隔期要求进行施用。这一措施有助于降低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提升农产品的安全性。?讀?訛温室种植技术的引入,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利用温室的环境控制优势,可以实现无土栽培、水培等绿色种植方式,减少对土壤的依赖,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温室种植还有助于抵抗自然灾害的侵袭,保障农产品的稳定供应。?讁?訛做好种植管理是确保绿色农田种植技术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这包括建立科学的种植管理制度,加强对作物生长过程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适时进行修剪、追肥和灌溉等操作,以确保作物健康生长并达到预期的产量和品质目标。

2、土壤改良技术

在农业土壤管理中,实施一系列综合策略对于提升土壤质量、促进生态平衡及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至关重要。这些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强调有机物质的添加,即将有机肥料、农作物秸秆及绿肥等自然材料引入土壤之中。此举旨在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而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其保水能力与通气性能。有机物质不仅是作物生长所需养分的重要来源,还能显著增强土壤的持水与透气性,为根系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②轮作休耕制度的实施是维护土壤生态平衡的关键。通过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与休耕周期,可以有效减少土壤贫瘠与退化的风险,促进土壤养分的自然恢复与循环,从而维持土壤的长期生产力。③覆盖绿肥技术的应用也不容忽视。在非种植期或种植间隙期间,种植并覆盖如菜豆、苜蓿等绿色肥料作物,待其自然分解后,可显著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与养分含量。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还能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的环境压力。④复合有机肥料的施用同样重要。利用城市生活废弃物堆肥、畜禽粪便等有机资源,制成复合有机肥料并施用于土壤,既能提供全面而均衡的养分供给,又能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其综合肥力。⑤矿物肥料的合理施用也是保障土壤养分平衡的重要手段。根据土壤的具体质地及作物需求,科学选择矿物肥料的种类与施用剂量,可确保养分的高效利用与土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应避免过度施肥导致的土壤污染问题。⑥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则进一步丰富了土壤改良的手段。将菌肥、霉菌肥等生物有机肥料施入土壤,可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与活性,促进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这些微生物在土壤养分循环、有害物质降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与作物产量。⑦在耕作方式上,深松与覆盖耕作技术的推广对于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机械或人工方式深松土壤,可增强土壤的通气性与透水性;而在种植季节利用农作物秸秆或覆盖膜等材料覆盖土壤表面,则能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现象的发生。⑧低耕耙作为一种保护性耕作方式,也值得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采用耕碎率较低的工具进行耕作操作,可显著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程度,有利于保留土壤中的有机质与微生物资源,为作物生长提供更加稳定与健康的土壤环境。⑨合理灌溉技术的采用同样是提升土壤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通过引入滴灌、旱地田间灌溉等先进灌溉技术与方法,可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同时减少因灌溉不当导致的土壤盐渍化、腐蚀等问题的发生风险。⑩在农田边缘或空闲地块种植草坪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价值;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土壤的稳定性与抗侵蚀能力,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一举措体现了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发展理念与实践方向。

四、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中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1、物理机械防治

①物理机械防治作为环保且高效的作物保护手段,既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还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在众多物理机械防治措施中,热处理法和诱杀法是两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其中,热处理法是利用高温来杀死害虫或破坏其生理机能的方法,该技术使用射线或紫外线照射种子,或者将种子浸泡在热水中,消灭潜藏在种子内部的害虫,且不会留下有害残留物,对作物生长无不良影响。同时,热处理还用来灭活某些植物病毒,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诱杀法则主要依赖于害虫的一些自然习性,如对特定光源的趋向性(趋光性)或是对某些气味的偏好(趋化性)。②应用诱杀法时,农民可在田间安装黑光灯或纳米汞灯等特定波长的光源,这些灯具能发出对害虫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光线,当害虫被光线吸引靠近时,会被预先设置好的物理陷阱(粘虫板或是水盆等装置)所捕捉。受害虫的生活习性或环境因素限制,某些情况下不适合使用灯光进行诱杀,这时可将害虫偏好食物与低毒性农药混合制成毒饵,并将这些毒饵放置在害虫活动频繁的地方,如作物根部附近或是虫害高发区域,害虫在食用含有毒剂的食物后会逐渐死亡,从而达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2、微生物制剂与植物提取物防治

微生物制剂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资源来防治农作物中的病害和害虫,该制剂主要利用真菌、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制成的产品。其中,真菌制剂如双孢菌和拟青霉素等酶类物质,直接杀死或抑制害虫的生长发育,与化学农药相比,该类制剂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问题,是绿色农业种植过程中的理想选择。同时,许多植物中含有抗菌、杀虫和抑制病害的活性成分,如苦参碱、辣椒提取物等,这些活性成分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来致其死亡,进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当前,在葡萄园中应用苦参碱提取物已证明其在控制灰霉病方面的可行性,能显著预防和控制灰霉病,还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环境友好型的病虫害管理策略,巧妙地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资源来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平衡,该方法的核心是利用天敌、寄生虫、捕食性昆虫、线虫以及微生物等自然存在的生物来控制农作物中的病虫害,而不是依赖化学农药,引入天敌昆虫,能调节害虫的数量,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比如,释放特定种类的寄生蜂和捕食性昆虫,会专门针对某些害虫进行捕食或在其体内寄生,既显著降低害虫的密度,还不会破坏农田中的其他有益生物。为加强生物防治的效果,还需注重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为益虫和天敌创造适宜的栖息地,提高农田的生物多样性。比如,在农田周边种植草带,为天敌提供食物和庇护所;减少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以免对天敌造成伤害,从而在农田中构建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天敌与害虫之间形成稳定的生态关系。

综上所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关键点有水分与肥料管理、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及农业物联网技术。这些技术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保证农作物安全。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采用物理机械防治、微生物制剂与植物提取物防治、生物防治、轮作间作以及培育抗虫作物等综合措施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减轻环境污染,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展望未来,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策略将持续进步和发展,促进生态平衡与农业生产的和谐共生。在此过程中,政府、科研机构和农民应当加强合作,积极推广绿色农业理念和技术,共同努力构建健康、高效且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

(作者单位:274041山东省菏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吕陵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