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柏营养杯育苗技术优势和抗旱造林技术要点解析

作者: 周文志 李康

侧柏营养杯育苗技术优势和抗旱造林技术要点解析0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抗旱造林成为当前有效解决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环境因素的关键举措。但是,长久以来,抗旱造林工作始终是难点问题,为了更好培育出具有较强抗旱性能的树苗,侧柏营养杯育苗技术带来了全新希望。这一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特征,不仅可以更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而且还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威胁,从而为推动抗旱造林工作营造良好的条件。

一、侧柏的特性特征

1、侧柏的形态特征

侧柏作为一种高大的常绿乔木,树干直立,通常可以生长到20m左右,有时甚至可以达到30m。它的树冠呈塔形或圆锥形,树枝密集且平展,枝叶丰茂,给人一种浓密而充满生机的感觉。侧柏的树皮厚而纵裂,呈红褐色或灰褐色。树皮的纹理和颜色赋予了侧柏一种独特的外观。

侧柏的叶片为鳞片状,经常性生长在小枝上,呈深绿色或金黄色,这些叶片紧密排列在树枝上,覆盖着整个树冠。叶片摩擦后具有清新的松香味。

2、侧柏的生物学特征

侧柏喜欢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环境,能够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长。它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低,可以适应多种土壤类型,包括贫瘠的土壤。侧柏可以通过种子和扦插繁殖,种子成熟后会从树上掉落,然后通过风力传播或被动扩散。扦插则是将侧柏的枝条插入培养基中,通过生根培育成新苗。侧柏的生长速度适中,往往在最初的时间段内生长最为迅速,之后逐渐趋缓。

二、侧柏营养杯育苗的应用原理及优势

1、侧柏营养杯育苗的应用原理

当前,在开展侧柏营养杯育苗实践过程中,要围绕营养学及土壤学等基本原理进行全面营养与科学实践。借助营养杯这一主要育苗容器,为侧柏幼苗的更好生长与发育营造安全稳定的生长环境。在营养杯中进行精心配比与填充土壤,这样可以满足侧枝在生长与发育环节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微量元素的实际需求,保障幼苗生长环节可以得到充足的营养配比来源。此外,在营养杯的规格及材质设计方面要注重适宜性,保持土壤具有较强的保水性及透气性,避免出现水分过分蒸发的情况。此外,为了有效侧柏根系病虫害的侵染问题,要合理进行控制土壤湿润度,借助营养杯开展育苗工作可以帮助种植人员更好应对外界环境产生的变化,及时调整与控制侧柏幼苗生长空间,从而提高侧柏幼苗的实际成活率。

2、侧柏营养杯育苗的应用优势

①提高侧柏幼苗的成活率

从营养杯的幼苗培育来看,可以为侧柏幼苗提供安全稳定的生长环境。此外,营养杯土壤中富含较多的营养物质,可以促进幼苗在生长与发育环节更好抵抗外部生长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借助营养杯开展育苗可以推进侧柏实现系统化、规模化的生产与种植,借助统一土壤配比、营养供给及生态环境调控等各种手段,这样可以促进侧柏幼苗实现均衡生长。

②提高土壤实际利用率

从传统侧柏育苗方式来看,往往需要占据大量的土地资源,借助营养杯育苗可以将侧柏幼苗集中在有限的土地上,从而提高土壤的实际利用率。

③方便幼苗运输与移栽

从营养杯本身层面来看,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可以降低侧柏幼苗在运输与移栽环节出现的损伤,进而提高幼苗的实际成活率。

三、侧柏营养杯育苗技术要点

1、侧柏果球的适时采种

一般情况下,侧柏果球的成熟时期以10~11月为主。在成熟的时候,侧柏果实果皮由绿色转变为黄褐色,在种子未开裂或脱落的时候就可以进行采摘。要尽量选择那些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母树进行采摘果球,要对采摘下来的果实及时进行有效处理,避免由于堆放发生变质情况。

2、侧柏种子处理

在采摘的侧柏种子中,空粒数量相对偏多,可以通过水洗的方式及时剔除空粒,将符合要求的种子用浓度为0.5%的碳酸铜溶液进行浸泡处理1h,然后再及时将种子捞出来用清水清洗干净,进而再开展催芽处理工作。当前催芽处理的方式比较多,如混沙、温水等,其中用温水浸种处理催芽的效果最为适宜,应用比较广泛。

3、种植幼苗选地整地

在土壤开展种植幼苗环节,可以选择那些地势平坦、排水方便、背风向阳的土壤,由于侧柏不具有耐涝的特点,不能选择在地势低洼处开展种植。在开展侧柏育苗过程中,可以结合育苗实际情况进行数量的确定,然后再开展深耕施肥工作,确保土壤的肥力可以有效满足苗木的实际生长需求。

4、选择营养杯规格

在选择营养杯规格的时候,要遵循以下相关标准:价格适中,操作简便,保温、保湿效果好等。针对营养杯的口径规格及深度等,可以结合苗木的具体类型进行有效选择,以确保苗木更好生长为根本出发点。其中在营养杯的中下部要进行设计5~10个小孔,从而更好增加透气性,有利于促进苗木根系的更好生长发育。

5、营养土配置

在配置营养土过程中,可以选择生土、农家肥及细沙等按照3∶1∶1的比例进行有效混合,并采用硫酸亚铁粉末进行消毒处理。等到一周以后进行装袋,在这个过程中要确保土壤未受到来自病虫害的污染。在开展装袋过程中,要提前将营养土进行搅拌均匀,在其中进行放置营养钵并摆放整齐,有利于田间操作与灌溉管理等。

6、侧柏播种前期进行科学催芽

在实际开展侧柏播种前期,要及时做好种子催芽处理,从而提高播种后的实际出苗率。如果侧柏种子中含有较多空瘪粒,可以将种子直接浸泡在水中,捞起浮在水表面的瘪粒,再将沉底的种子浸泡在浓度为0.5%的硫酸铜溶液中,等到1~2h以后再捞出种子用清水进行冲洗干净。在此以后进行催芽处理,以温水浸种催芽、混雪埋藏及混沙催芽方式等为主,其中温水催芽方式使用最为频繁,要提前将侧柏种子做好消毒工作,浸泡在45℃水中恒温浸泡1d,在此以后在太阳光下直接进行种子晾晒处理,控制处于最适宜湿度条件,一旦种子达到1/3催芽咧嘴以后就可以用来进行播种工作。

7、侧柏营养杯育苗播种

在开展侧柏营养杯育苗过程中,及时播种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选择在春秋两季进行播种。其中在选择春季播种的时候,每年4月上旬进行集中装置营养杯土壤,等到完成装杯以后要灌入浓度为0.5%的硫酸亚铁溶液进行消毒处理。等到完成前期消毒处理以后,可以直接触摸进行确认营养土表面状况。如果触摸不存在沾手的情况,那么这可以视作消毒效果达标,继而可以进一步开展播种工作。通常情况下,以点播为主要播种方式,每年4月中旬即可以开展播种工作。此外,在秋天播种的时候,往往需要在土壤解冻以后开展,直接将种子放置于营养杯内部的土壤表层,用大拇指将侧柏种子直接拌入土壤中,控制播种深度为0.8cm。在实际点播环节,按照每个营养杯点播3~4粒种子的标准开展,并及时在上方进行覆盖一层厚度为0.6cm的腐殖质土并及时进行覆盖一层遮阳网,从而避免侧柏种子受到太阳光的直接照射。

8、加强侧柏育苗管理

等到完成侧柏种子的播种工作以后,要及时加强苗期管理工作,及时在营养杯上方进行覆盖麻袋并集中开展灌溉处理,确保灌溉透彻到位。这样在10d以后侧柏种子就会出苗,在出苗时期要每天在18:00~9:00进行灌溉,合理控制实际灌水量,但是要尽量避免一次性灌水量过多的情况,要确保灌溉土壤处于最佳湿润状况。在完成播种25d以后侧柏幼苗逐渐生长齐整,种植人员要及时观察苗床上是否存在杂草,借助施加农药或人工劳作的方式进行去除杂草。在进入出苗高峰期以后,种植人员要实时跟进观察出苗状况,在侧柏幼苗长出真叶以后可以选择在阴天进行去除覆盖麻袋。等到侧柏幼苗生长到4cm的时候可以准备开展间苗处理,选择保留长势良好的苗木1~2株。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旦发现营养杯内幼苗出苗不齐整的情况,可以通过移栽的方式进行培育及灌溉等工作。等到长势稳定以后,要进一步加强水分施加及除草管理等各项工作。其中在育苗管理环节,种植人员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水分、肥料的需求情况,选择浓度为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喷洒处理,在连续喷洒2~3次以后即可以取得良好成效。等到苗木进入生长稳定期以后,可以直接喷洒浓度为0.5%的尿素,从而实现苗木生长所需要营养物质的需求充分。

四、侧柏抗旱造林技术要点

1、选择合适造林时机

通常情况下,在土壤解冻以后选择合适的造林时间。在应用营业部进行幼苗移栽以后,整体幼苗成活率偏高,可以结合实际生长情况进行造林时间的有效选择,并适度向后进行推迟。春天,整体造林成活率偏高,在这个时候降雨量多,土壤水分比较充沛,比较适合侧柏的移栽工作,不仅可以降低灌溉实际成本,而且可以有效降低人力资源费用的支出情况。

2、把握造林栽植要点

侧柏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如果选择干旱地区开展侧柏造林工作,可以发挥出良好的生态保护作用。所以,要适当进行扩展栽植实际密度,尽量选择水肥充足、土层深厚的地块开展栽植,控制栽植行距为1.5m×2.0m,针对生长条件偏差的地块来说,要适当进行调整株距为1m×1.5m。在实际开展栽植环节,一旦遇到丘陵或山地地带,这会增加造林难度。在这个过程中,要借助抗旱造林技术要点全面提高造林的实际成活率。

当前,造林抗旱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可以选择在栽植坑内进行放入保水剂,再将营养杯放入坑内,使得苗木始终处于直立状况,在此以后完成填土工作。二是开展好填土工作以后要第一时间进行踩实处理,在此以后继续开展填土工作,保障填土高度可以覆盖营养杯的2~3cm。一旦出现覆盖深度不达标的情况,这会直接影响到苗木的成活率。三是在完成栽植以后要及时覆盖地膜,用土进行压实处理,可以选择灌木或杂草作为覆盖物进行使用,如果压实程度越高,那么蓄水保墒效果越佳。

3、开展混交造林

当前,在开展侧柏抗旱造林过程中,混交造林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侧柏这类苗木落叶相对偏少,需要借助混交造林的方式切实改善土壤状况。此外,混交造林也可以改善侧柏的实际生长状况,在开展混交造林环节以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等方式为主,不仅可以优化侧柏的实际生长环境,而且可以提高造林区的生态防护水平。在实际开展造林区规划与设计环节,如果造林区处于干旱地带,可以选择侧柏与山杏、刺槐、沙棘等苗木进行混交,这类苗木具有较快生长速度及较强抗旱能力,可以为侧柏的更好生长进行遮阴处理。此外,少数混交林还具有较强的固氮效果,促进侧柏更好生长与发育。沙棘具有耐干旱、耐高温等优势之处,作为干旱地区常见苗木类型,其根部存在较多根瘤菌可以发挥出固氮的作用,切实提高土壤肥力状况。

4、造林后期管理

在开展侧柏造林后期,如果未出现干旱或高温等情况下,通常情况下不需要进行人工浇水处理。侧柏苗木具有较强的抗干旱能力,在完成移栽处理以后会出现缓苗情况,这属于正常现象。在造林后期,要及时开展好除草及扩穴等工作,避免由于杂草过多而出现与侧柏争抢土壤养分的情况,进而导致出现侧柏营养不足、生长缓慢等情况。等到第二年就可以定期开展除草工作,及时借助药物进行有效防治与施肥管理。

5、侧柏病虫害防治

①侧柏毛虫防治

在开展侧柏培育过程中,侧柏毛虫作为侧柏毒蛾的幼虫类型,一般以危害侧柏枝叶部位为主,进而出现叶片萎缩、枯萎等症状,每年可以产卵2次,幼虫会选择在落叶层中进行越冬,等到第二年3月会选择啃食侧柏枝叶,4月会从毛虫成蛹,6月、7月分别进行孵化第一代、第二代幼虫,10月幼虫会选择在落叶层进行越冬,整个危害时期为6~7月。一旦发现侧柏毛虫以后,要及时开展人工捕杀工作,直接灭杀干净幼虫。等到进入冬天要将携带虫害的侧柏树皮进行剥除,集中在林区进行统一销毁处理,这样可以灭杀干净越冬虫卵。在开展物理防治过程中,要结合虫害的趋光性特点,在成虫阶段进行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虫害。在生物防治环节,可以通过引入寄生蜂等天敌的方式进行灭杀干净幼虫,在实际引进环节要控制数量,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在幼虫处于3龄阶段的时候,可以进行施加浓度为20%的除虫脲悬浮剂3200倍液,从而实现虫害的全面灭杀成效。

②侧柏大蚜防治

侧柏大蚜会严重危害到柏树的生长状况,整体分布范围较快,在幼虫时期危害最大,主要危害侧柏的枝叶部位,而且会排放出大量的米露从而导致侧柏幼苗产生煤污病,一旦染病严重以后就会影响到幼苗出现死亡情况。这类虫害呈现出墨绿色外观,触角短小,身长为3mm,在5月上旬幼苗会迁飞扩散进而栖息在侧柏枝条上产生一定危害,在夏末秋初阶段会产生最为严重的危害。在实际开展防治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引入蚜小蜂或异色瓢虫等虫害天敌进行全面灭杀,另一方面针对一些病害较轻的症状可以直接用水进行冲洗,这样可以直接灭杀幼虫数量。此外,在开展生物药剂防治过程中,可以进行喷洒浓度为25%的阿克泰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

③侧柏叶凋病防治

在进入春季以后,侧柏面临着较重的发病率,一旦感染了叶凋病会直接导致叶片出现黄斑,在染病后期整个叶片呈现出黄色,并伴随着小黑点,如果造林区域环境良好、温度适宜,那么就容易出现大面积、大范围感染的症状。在冬天要集中进行落叶焚烧处理,这样可以灭杀干净越冬病菌。还要定期加强修剪工作,大大改善造林区的生态环境,降低病害的实际侵染程度。

④侧柏叶枯病防治

在侧柏长势较弱的造林区域,如果林分密度较大,这会导致叶枯病频繁发生。等到进入6月,面临着高温、降雨量大等气候条件下,第二年叶枯病产生的危害更大。在染病以后叶片会逐渐变得枯黄,在细枝上呈现出褐色病斑,最后诱发死亡情况。在实际防治过程中,要加强田间管理工作,适度开展修枝、间伐等各项工作,从而大大改善生长环境。此外,可以按照15kg/667m2的用量进行喷洒杀菌烟剂,从而取得良好防治效果。

新形势下,随着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要针对侧柏营养杯育苗及抗旱造林技术进行有效分析与研究,提高侧柏营养杯育苗成活率,发挥出抗旱造林林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

(作者单位:274500 山东省东明县林业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