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黄瓜高产种植技术应用及病虫害识别防治方法分析
作者: 吴丽琼
本文对温室黄瓜的高产种植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土壤准备、种子处理、种植管理等方面。同时,还将针对温室黄瓜常见的病虫害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为当地温室黄瓜生产提供实用的技术指导和参考,促进温室黄瓜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温室环境下进行黄瓜种植,可以有效控制环境因素,提高产量和品质。然而,温室种植也面临着病虫害的威胁,这直接影响到黄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掌握温室黄瓜的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一、温室黄瓜高产种植技术概述
1、温室黄瓜种植环境要求
温室黄瓜的种植环境要求相对较高,需要综合考虑温度、光照、湿度和土壤等多个因素。①温度是影响黄瓜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黄瓜是喜温作物,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在温室种植中,可以通过调节温室内的温度控制系统,确保黄瓜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生长。例如,在冬季,可以利用温室保温设施,如双层膜覆盖、保温被等,提高温室内温度,确保黄瓜正常生长。②光照也是影响黄瓜生长的重要因素。黄瓜需要充足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促进生长和产量提高。在温室种植中,可以通过合理布局温室结构,选择透光性好的覆盖材料,以及适时清洁温室玻璃或塑料薄膜,提高温室内的光照强度。此外,湿度和土壤条件也是温室黄瓜种植环境要求中不可忽视的因素。黄瓜对土壤湿度要求较高,但又怕涝。因此,在温室种植中,需要合理控制灌溉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同时,温室黄瓜种植还需要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黄瓜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温室黄瓜品种的选择与育苗
在温室黄瓜的高产种植技术中,品种选择与繁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①品种选择应基于当地的气候条件、市场需求以及种植者的经验。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地区,可以选择生长迅速、产量高的品种,如“中荷”系列和“天津密刺”系列黄瓜。而在光照不足或温度波动较大的地区,则宜选择适应性更强、耐逆性好的品种,如“中农”系列黄瓜。在育苗方面,温室黄瓜通常采用种子育苗和嫁接育苗两种方式。种子育苗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的优点,但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因此,在种子选择时,应确保种子来源可靠、品质优良,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嫁接育苗则能有效提高黄瓜的抗病性和适应性,尤其对于连作障碍严重的地区,嫁接育苗更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此外,在品种选择与嫁接育苗过程中,还应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通过繁育技术的创新,提高黄瓜的抗逆性,使其更好地适应多变的气候条件,实现温室黄瓜的可持续种植。
3、温室黄瓜土壤管理与施肥技术
在温室黄瓜的种植过程中,土壤管理与施肥技术至关重要。①土壤是黄瓜生长的基础,其酸碱度、有机质含量以及养分状况都会直接影响到黄瓜的生长和产量。②在种植前,我们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检测和改良,确保土壤条件适宜黄瓜的生长。在施肥方面,我们应根据黄瓜的生长阶段和土壤养分状况来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我们还应注重有机肥料的施用,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③我们还应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方法。一般来说,施肥应选择在天气晴朗、土壤湿润的时候进行,以利于肥料的吸收和利用。同时,我们还应避免过量施肥,以免造成土壤污染和黄瓜的生理障碍。通过科学的土壤管理和施肥技术,我们可以为温室黄瓜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
4、温室黄瓜灌溉技术
在温室黄瓜的种植过程中,灌溉技术至关重要。合理的灌溉不仅能确保黄瓜植株的正常生长,还能提高产量和品质。温室黄瓜的灌溉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根据黄瓜的生长阶段和土壤湿度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在幼苗期,由于根系尚未发育完全,应控制灌溉量,避免水分过多导致根系腐烂;而在结果期,黄瓜对水分的需求增加,应适当增加灌溉次数和灌溉量,以满足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的需要。
二、温室黄瓜生长调控技术
1、温室黄瓜温度与光照调控
黄瓜作为喜温作物,其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一般在15℃~30℃之间。在温室环境中,通过智能温控系统,可以精确控制室内温度,确保黄瓜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能处于最佳温度环境。例如,在发芽期,适宜温度为25℃~30℃,此时可通过加热设备提高温室温度,促进种子快速发芽。而在结果期,温度应控制在20℃~25℃之间,以避免高温导致落花落果。光照调控同样重要。黄瓜是短日照作物,对光照时间和强度有一定要求。在温室中,通过调整遮阳网、补光灯等设备,可以有效控制光照条件。例如,在夏季高温时段,可通过遮阳网降低温室内光照强度,防止黄瓜叶片灼伤;而在冬季光照不足时,可利用补光灯增加光照时间,促进黄瓜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此外,根据黄瓜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的需求,还可以进行精细化调控,以满足其生长需要。
2、温室黄瓜植株管理与落秧技术
在温室黄瓜的种植过程中,植株管理与落秧技术至关重要。①合理的植株间距是确保黄瓜健康生长的基础。根据研究,种植8~10株/m2黄瓜,既能保证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能充分利用温室资源,提高产量。②定期掐尖打老叶落秧也是促进黄瓜生长的关键措施。在黄瓜生长初期,应及时去除弱苗和病苗,保留健壮的植株。随着黄瓜的生长,应及时去除底部的老叶和病叶,及时落秧,保持植株的通风透光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③对于生长过旺的黄瓜植株,还应进行掐尖摘心处理,控制植株高度,促进侧枝生长,增加结果部位,提高产量。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植株管理与落秧技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植株管理与落秧技术,以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和市场需求。例如,近年来一些新型的修剪工具和落秧技术不断涌现,如电动修剪器、智能修剪机器人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修剪效率和精度,为温室黄瓜的高产种植提供有力支持。
3、温室黄瓜花果管理与增产措施
在温室黄瓜的花果管理中,实施科学的增产措施至关重要。①通过合理的疏花疏果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黄瓜的坐果率和膨果速度。例如,采用人工疏花疏果的方式,能够确保黄瓜花朵得到充分的养分,从而提高结实率。据研究数据显示,采用疏花疏果的温室黄瓜,其坐果率可提高至90%以上,相较于自然生长,增产效果显著。②通过控制温室内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和湿度等,可以优化黄瓜的生长环境,促进花果发育,减少化瓜。在黄瓜花果期,应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适时追施磷钾肥等营养元素,以满足黄瓜花果发育对养分的需求。通过科学施肥,可以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4、温室黄瓜生长周期与采收技术
温室黄瓜的生长周期通常包括发芽期、幼苗期、初花期和结果期四个阶段。在发芽期,黄瓜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约需5~7d即可破土而出。幼苗期是黄瓜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需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根系发育和叶片生长。初花期是黄瓜开始开花并逐渐形成果实的阶段,此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光照,以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结果期则是黄瓜产量形成的主要阶段,此时需根据黄瓜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合理调整水肥和采收策略。在采收技术方面,温室黄瓜的采收时间通常根据果实的成熟度、市场需求和价格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黄瓜在果实表面呈现鲜绿色、果肉饱满且口感脆嫩时即可采收。采收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伤果实和植株。同时,采收后的黄瓜还需进行分级、包装和储存等处理,以保证其品质和延长货架期。为了提高温室黄瓜的产量和品质,许多种植户采用了先进的采收技术和管理策略。此外,采收后的黄瓜还需进行妥善的储存和运输。在储存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果实腐烂和变质;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果实的完整性和新鲜度,以减少损耗和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科学的采收技术和精细化的管理策略,温室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为种植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常见温室黄瓜病害识别与防治
1、黄瓜霜霉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①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苗期发病,子叶上起初出现褪绿斑,逐渐呈黄色不规则形斑,潮湿时子叶背面产病生灰黑色霉层,随着病情发展,子叶很快变黄,枯干。成株期发病,叶片上初现浅绿色水浸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转淡褐色,后期病斑汇合成片,全叶干枯,由叶缘向上卷缩,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生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抗病品种病斑少而小,叶背霉层也稀疏。②黄瓜霜霉病的发病早晚和轻重与温、湿度条件密切相关。病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湿度是决定病害轻重的主要因素。在5℃~30℃时均可发育,以15℃~25℃最适宜,20℃~25℃时潜育期最短,仅3d,气温高于30℃,病害受抑制。在有水滴的适温条件下,孢子囊只要1.5h就可萌发,2~3h就可完成侵入,而在干燥叶片上孢子囊则不能萌发。在湿度较小时,病斑水渍状不明显或较小,湿度大或雨后,水渍状明显且迅速扩大。在多雨多露的情况下,昼夜温差大,病害流行的速度最快。当棚内湿度大,温度在16℃以上时,便可出现发病中心。病害发生的早晚与气温的回升有直接关系。温室和塑料大棚,如果温湿度控制不当,通风不及时,造成棚内湿度过高,夜间温度低,湿度大,容易结露;叶片上长时间保持水滴,容易加重病害的发生与流行。③在防治黄瓜霜霉病方面,首先应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性强的黄瓜品种、合理密植、加强通风换气、控制湿度等,以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化学防治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发病初期,可选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如百菌清、甲霜灵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抑制霜霉病菌的繁殖和扩散。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遵循安全用药的原则,避免对环境和黄瓜造成不良影响。
2、枯萎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黄瓜枯萎病发生在黄瓜的整个生长期,特别是在开花期与结果期。幼苗期发病时病株表现为茎基部缢缩,变褐呈水渍状,随后萎蔫倒伏。成株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植株根茎部叶片在中午萎蔫下垂,呈缺水状,但能在早晚恢复正常;后期则开始表现为叶片蔫萎卷曲,连续几天叶片不能恢复正常,从近地面叶片向顶端延伸至全株萎蔫,最后死亡。病株主蔓茎基部表皮纵裂,内部维管束呈黄褐色到黑褐色向顶端延伸;湿度大时,植株茎干有树脂状胶质物溢出,并发病处长出粉红色霉状物,最后发病萎蔫成丝麻状。开花期,病菌主要从雌花侵入,并进入幼瓜,侵染成功后,花和幼瓜快速变软、萎缩甚至腐烂,从而引起表面长满灰色霉层。病菌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4℃~27℃,土温24℃~30℃。氮肥过多以及酸性土壤利于病菌活动,在pH值4.5~6.0的土壤中黄瓜枯萎病发生严重。
在防治枯萎病方面,我们应采取综合措施。①种子消毒:用75℃水浸泡1.5min并不断搅拌至水温降到30℃继续浸泡4~6h,捞出在25℃~28℃的温箱中催芽20~28h,胚根初露即可播种;②合理轮作:与茄科、豆科等2年以上轮作。彻底清除田间病残株并深翻土壤,收获后要及早深翻,接纳雨雪,利于冻死病虫,并疏松土壤。深翻要40cm以上,翻地时间不能晚于定植前20d;③施足底肥:施农家肥5000kg/667m2或有机肥40kg/667m2和高磷高钾复合肥100kg;④高垄栽培:在常规栽培的基础上,把栽培行做成20~30cm高的垄,作物种在垄上,增加通风透光;⑤选用基质穴盘嫁接育苗:利用黑籽南瓜对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免疫的特点,以黑籽南瓜为砧木,以黄瓜品种为接穗,进行嫁接育苗,可有效地防治黄瓜枯萎病,这是生产上防治黄瓜枯萎病的最有效方法;⑥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特别是氮肥),改善透光强度,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温度,浇地前收听天气预报至少晴天或无雨多云天再浇水。⑦科学选用化学药剂: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灌根或者喷施。
四、常见温室黄瓜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1、白粉虱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识别白粉虱的关键在于观察其形态特征和危害症状。白粉虱成虫体型微小,呈白色或淡黄色,翅膀半透明,常聚集在黄瓜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受害叶片会出现褪绿、黄化、卷曲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叶片干枯脱落。
针对白粉虱的防治,首先要采取预防措施。通过加强温室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可以有效降低白粉虱的发生几率。同时,选用抗虫性强的黄瓜品种,并进行合理的轮作和间作,也能有效减少虫害的发生。此外,定期清理温室内的杂草和残枝败叶,减少白粉虱的栖息场所,也是预防虫害的重要措施。
2、红蜘蛛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在识别红蜘蛛方面,种植户需要仔细观察黄瓜叶片,一旦发现叶片上出现黄白色小斑点,且斑点逐渐扩大,叶片变得枯黄,就可能是红蜘蛛的危害。此时,可以通过放大镜观察叶片背面,若发现有红色或暗红色的小虫体在爬行,即可确定为红蜘蛛虫害。
在防治红蜘蛛方面,种植户可以采取多种措施。①加强温室管理,保持温室内通风良好、湿度适宜,减少红蜘蛛的滋生环境。②定期进行药剂防治,选用对红蜘蛛有特效的农药进行喷洒,注意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浓度和用量进行使用,避免对黄瓜产生药害。③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如释放天敌昆虫来捕食红蜘蛛,这种方法环保且长效。
综上所述,温室黄瓜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实施,是确保黄瓜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实践探索,我们相信黄瓜种植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122501辽宁省凌源市小城子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