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蛋鸡不同生长阶段饲养管理技术的科学实施策略
作者: 施浩
我国蛋鸡饲养是大多数农民的传统副业,现阶段我国蛋鸡养殖业发展很快,养殖技术不断提高,疫病预防手段得到逐步提升,但是目前依然一些养殖户饲养的鸡群产蛋率很不稳定,与预期的效果存在差距,养殖场管理技术跟不上,技术人员的技术经验不足,导致蛋鸡生产水平很低,当疫病出现时判断并采取措施迟缓,造成很多疫病的传播。为了使蛋鸡能充分发挥生产性能,本文作者从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的科学饲养管理方法,做了归纳介绍,目的是共同做好蛋鸡的养殖业。
一、商品蛋鸡的定义及分类
产蛋鸡的阶段饲养是指根据鸡群的产蛋率和周龄将产蛋期分为若干阶段,并根据环境温度喂以不同水平蛋白质、能量和钙质的饲料,从而达到既满足蛋鸡营养需要,又节约饲料的饲养方法。三阶段饲养法是目前采用较为普遍的饲养法,通常按周龄划分:第1阶段(产蛋前期)自开产至产蛋的第20周(约40周龄);第2阶段(产蛋中期)从产蛋第21周到40周(约60周龄);第3阶段(产蛋后期)产蛋40周以后。
二、仔鸡阶段(产蛋前期)
从孵化出蛋到21天左右为仔鸡阶段,需要在温度、湿度、氧气和饮水饲料等方面进行精细的管理,包括环境温湿度、饮水和饲料供应、疾病防控、线切、光照管理等方面。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到规范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仔鸡健康成长。仔鸡阶段是蛋鸡饲养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阶段,直接关系到孵化出来的鸡苗是否健康。
仔鸡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小阶段:0-6周、7-12周、13-18周。从生理角度讲,0-6周龄阶段肌肉增长快,内脏及免疫器官发育逐步完善。7-12周龄阶段肌肉,骨骼生长迅速(胫骨发育完成,很重要),生殖系统开始发育。13-18周龄阶段脂肪增长速度较快,生殖系统趋于完善。
在了解到这些指标以后,我们应知道前期虽通过13-18周龄调整可以达标,但脂肪增加较多,且多沉积在腹腔及泄殖腔周围,脱肛的比例会增加,原因是产出双黄蛋多,产蛋初期泄殖腔肌肉需要有较强的收缩力才会将蛋产出,如果脂肪多,肌肉少,鸡用力产蛋就容易造成脱肛,有些鸡初产时看不到任何症状而死亡,可能就是因为产蛋时拼命地用力应急过大,导致心脏的问题死亡。
在商品蛋鸡的仔鸡阶段,饲养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环境温度和湿度控制。仔鸡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很高。一般环境温度应保持在32℃-35℃之间,湿度应控制在60%-70%之间。同时还要保证空气流通,以保持空气清新。
2、饮水和饲料。仔鸡需要时刻有充足、清洁的饮水,一般用一些专门的水盆或管道式自动饮水器供应水。对于饲料也需要特别关注,一般选用高蛋白质、高能量的配方饲料,加上一些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饲料的粉碎度也要尽量细,方便仔鸡的食用。
3、疾病防控。仔鸡一旦感染疾病,死亡率非常高。因此,对于仔鸡的卫生和疾病防控尤为关键。必须保持卫生,定期更换饮水和饲料、棚舍内物品的清洁和消毒。同时,为仔鸡注射预防性疫苗也是必需的。
4、线切。对于蛋鸡来说,线切是一个必须操作的过程。线切是指将小鸡脐带上的菌群断开,以防止菌群沿着脐带进入幼鸡体内,引发疾病。
5、光照。仔鸡可以通过光照来控制作息和生长。在仔鸡阶段,通常需要保持灯光24小时连续亮着,以保持温度和光照的恒定性。
三、生长期(产蛋前期)
从21天到约16周龄,此阶段对饲料的需要量、种类、品质都有着特殊的要求,生长期是蛋鸡饲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饲养者需要通过饲料管理、环境管理、病害防控、疫苗接种和生长监测等方面的综合管理来保证蛋鸡健康生长,为后期的产蛋打好基础。在商品蛋鸡的生长期,饲养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饲料管理。在生长期,蛋鸡的饲料需要根据其年龄、体重和生理需要进行调整。不同生长期的蛋鸡所需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和能量也有所不同。养殖者要根据饲料配方不断地进行调整,保证饲料营养均衡、新鲜、易消化。产蛋前期母鸡的繁殖机能旺盛,代谢强大。母鸡除迅速提高产蛋率到达产蛋高峰并维持一段高峰期外,母鸡还要较快地增加体重(约400g)以达到完全成熟。该阶段应加强饲养管理,不要让鸡群遭受额外应激并保证饲料的质量。
在生长初期,蛋鸡的饲料主要是以粗蛋白和粗纤维为主,以便良好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形成;在生长中期,蛋鸡的饲料则应该逐步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增加蛋鸡对纤维素的消化吸收;在生长后期,蛋鸡的饲料可以再次调整配方,以增加卵中蛋白质的含量,为最终的产蛋期做好准备。
2、环境管理。在生长期,饲养者需要保持鸡舍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以保证蛋鸡生长和健康。首先,要合理设置通风口和排气扇,保证鸡舍内空气流动。其次,要定期清洁卫生:清理食槽和饮水器、排除污物和鸡粪、更换鸡舍内的垫料等。另外,要注意保持鸡舍内的干燥,避免湿度过高,防止细菌和真菌滋生。同时,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蛋鸡,饲养者还需要对鸡舍的内部结构和温控设备等方面进行专门考虑,以满足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需求。
3、病害防控。在生长期,蛋鸡容易患上多种疾病,如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等。饲养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各种疾病的发生。首先,要加强检查和监测,对发现的患病蛋鸡及时隔离,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其次,要保持鸡舍环境清洁,避免滋生病原体。对于一些常见疫病,如禽流感、新城疫等,要根据相关法规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同时,对于鸡舍内的饮水和饲料应该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更换,避免感染疾病。
4、疫苗接种。在生长期,饲养者需要给蛋鸡注射必要的疫苗,以提高其自身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不同生长阶段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也有所不同。生长初期的蛋鸡需要接种新城疫、传染性鼻炎等疫苗;生长中期的蛋鸡则需要接种禽流感、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等疫苗。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饲养者需要注意接种时间和接种方法,避免给蛋鸡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5、生长监测。在生长期,养殖者也需要经常进行体重、食欲、疾病、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监测和记录,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饲养中出现的问题。饲养者可以采用现代化监测设备和技术,例如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检测器、风速计等进行监测和记录。此外,还可以通过对鸡只健康状况的观察和检查,对饲养过程中的细节进行优化和改善,提高蛋鸡的生产力及生产效益。
四、开始产蛋期(产蛋中期)
从约16周龄开始,针对开始产蛋期,饲养者需要综合考虑每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以确保蛋鸡健康生长,养成高产、稳产的好习惯。饲养条件需要更注重饲料的品质、饲喂量和营养均衡,以确保蛋鸡稳定产蛋。
在商品蛋鸡的开始产蛋阶段,饲养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饲养环境管理。在开始产蛋期,依然需要保证蛋鸡饲养环境的清洁、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等,特别需要留意蛋鸡饮水设施的卫生情况,保持水的清洁与新鲜。此外,要保证蛋鸡舍内垫料的质量和厚度,以防止蛋鸡的趾部或腿部受伤。
2、饮食管理。在开始产蛋期,饲养者需要更加注重蛋鸡的饮食管理,特别是在饲喂配方、饲喂时间、饲喂量等方面。需要逐渐调整饲料的营养成分,以满足蛋鸡在开始产蛋期增加对能量、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的需求。同时需要在蛋鸡饲喂中添加一些特殊饲料,例如钙、磷、维生素等,以保证蛋鸡能够顺利产蛋。
3、卫生清洁。在开始产蛋期,蛋鸡的时常接触粪便、羽毛等因素,容易受到各种细菌污染,增加注重蛋鸡卫生清洁。需要做好饮水器、食槽等日常的清洁消毒工作,清除鸡舍内的鸟粪及过期饲料,保持鸡舍的卫生,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
4、产蛋管理。在开始产蛋期,蛋鸡开始产蛋,饲养者需注意检查蛋的质量、大小、颜色等特征,以及蛋壳强度、破碎率等问题。饲养者还需建立健全产蛋的记录体系,不仅有助于实现蛋的追溯和管理,还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提高生产效益。
五、产蛋高峰期
产蛋高峰期是蛋鸡生命周期中比较重要的生产阶段。该阶段对蛋鸡的健康、饮食、管理、疫病预防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要求,以保障蛋鸡的产蛋质量和数量。以下就产蛋高峰期做一个详细的讲解:
1、环境管理。保持蛋鸡舍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稳定,环境干净卫生,足够空气流通,同时要防止气味、水汽、剧烈气流、噪声等刺激对其产蛋、进食和生长的影响,确保蛋鸡居住的环境安全、舒适。
2、饮食管理。针对蛋鸡的产蛋高峰期,饲养者需要针对蛋鸡的饮食情况,结合蛋鸡的营养需求,为其提供适当的蛋鸡饲料和营养补给品,并赋予其合理、科学的喂食方案,保证蛋鸡对能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同时饲养者还要确保蛋鸡的日常饮水保持清洁、新鲜,并注意给蛋鸡适当的补充饮水和电解质的饮料。
3、健康管理。在此阶段,蛋鸡面临着各种疫病的威胁,因此饲养者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对疫苗进行适时的接种,及时查病、预防疫病的发生。还要定期对蛋鸡进行精准健康检查,如核酸检测、精神检查、安全检查、一次全面的体检等,以保证蛋鸡身体健康。
4、蛋鸡的生产能力。在产蛋高峰期,饲养者需要注意蛋鸡的生产能力,及时查看蛋鸡的产蛋数据,并对产蛋情况进行分析、比对。如发现饲养管理与蛋鸡产蛋的匹配度不够,应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蛋鸡的最佳产蛋状态。
5、记录管理。在蛋鸡的产蛋高峰期,饲养者还需要注意建立记录体系。记录蛋鸡的生产能力情况、疫苗接种情况、健康状况、饮食情况等,能够为饲养者统计信息,对于调整管理、挖掘隐性问题、发挥优势方面,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6、光照管理。光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给以适宜的光照,使母鸡适时开产,并充分发挥其产蛋潜力。产蛋鸡光照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产蛋阶段光照时间只能延长,不可缩短或逐渐缩短;光照强度不可减弱或逐渐减弱;不管采用何种光照制度,一经实施,不宜变动;要保持舍内照度均匀,并维持应有照度。
六、产蛋后期
产蛋后期是指蛋鸡生命力逐渐衰退、产蛋率降低的阶段。从巅峰期开始到36周龄左右,此时蛋鸡产蛋数量逐渐减少。在这一阶段,饲养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同时饲养的精细度也要加强,以确保蛋鸡的健康、减少蛋鸡死亡率、保障生产性能和动物福利。以下是对蛋鸡产蛋后期的专业管理建议:
1、饲料营养管理。首先要保证饲料的质量。选择品牌信誉好、饲料质量可靠、营养成分均衡的饲料,并注意对不同阶段的蛋鸡选择不同的配方和颗粒大小。在产蛋后期,蛋鸡的饮食需要更加注重平衡和营养,才能满足其生长和产蛋的需要。饲养者可以选择添加一些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饲料,以增强蛋鸡的体力和免疫力。饲料的配方也应该优化,使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达到最佳平衡。
2、健康管理。在产蛋后期,蛋鸡的健康状况需要得到全面的监控和管理。饲养者可以定期进行营养检查、疫苗接种等措施,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此外,饲养者需要及时处理蛋鸡出现的病症,并为其提供必要的诊治和护理。
3、鸡舍设计管理。在建造鸡舍时,需要根据蛋鸡生命期分阶段进行设计和管理。在产蛋后期,需要对鸡舍进行适当的照明、通风和空气流通性的设计,以提供更加适合蛋鸡生长和生产的环境。
4、脱产处理。当蛋鸡生产率下降到无法满足需求时,需要将其进行脱产处理。通常,脱产的蛋鸡可以用于食用或转为饲料,饲养者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蛋鸡的安全、卫生和环保性。
对蛋鸡产蛋后期的管理需要全面、专业、科学,以确保蛋鸡的健康、生产性能和市场竞争力。饲养者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案,提高蛋鸡的饲养质量和效益。
七、淘汰期(产蛋后期)
淘汰期是指蛋鸡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当蛋鸡的生产能力下降或出现其他健康问题时,需要将其淘汰。从36周龄开始,蛋鸡的产蛋数量和质量都明显下降,此时需要优先淘汰体态较差、生产能力较弱的蛋鸡,以减少养殖成本。至于蛋鸡的淘汰标准通常是根据产蛋量和饲养者需求而定的。例如,如果蛋鸡的产蛋量较低且不符合饲养者的需求,或者出现了健康问题或行为异常等情况,那么就需要对其进行淘汰处理。淘汰期对蛋鸡的管理和淘汰后的处理都需要引起饲养者的重视。
1、淘汰后的安全处理。淘汰后的蛋鸡可以处理为食用或非食用两种方式。在处理为食用时,需要对其进行检疫和清洁处理,以保证食品安全和卫生。在处理为非食用时,可以将蛋鸡或其部分组织用于动物饲料、肥料等用途。蛋鸡在淘汰前,需要停止使用饲料中的药物,并遵守兽药使用的规定。淘汰后的蛋鸡,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2、再利用。蛋鸡淘汰后,其粪便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用于有机农业生产中。此外,还可以将淘汰的蛋鸡和其他动物废弃物处理成能源,例如生物质发电。
蛋鸡淘汰期对于其健康和安全有较高的要求。饲养者需要关注蛋鸡的产蛋质量和健康状况,以及淘汰后的处理和再利用。通过合理管理和处理,可以将蛋鸡的资源利用最大化。
总而言之,经过多个阶段的科学饲养,我们的商品蛋鸡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生产水平。但只有不断地完善饲养管理,才能使蛋鸡的生产效益更加优良,在饲养中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效生产。我们将继续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提供适宜的环境和高品质的饲料,为蛋鸡创造更加舒适的生产环境,以确保其健康和生产量的提高。同时,我们也将进一步加强监管,确保蛋鸡满足国家质量和安全标准。我们致力于做出最好的商品蛋鸡,并将不断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客户在我们的商品蛋鸡中尽享优良品质。
(作者单位:237300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