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杨梅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的实践经验总结

作者: 张惠云 杜增华

石屏杨梅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的实践经验总结0

近年来,石屏县杨梅产业发展迅速,但果农栽培管理技术良莠不齐,杨梅绿色优质坐果率不高。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就石屏杨梅定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石屏杨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石屏县的异龙、宝秀、坝心、大桥、龙朋等乡镇海拔1200m~1700m的区域,分布地多为红壤、红黄壤及羊肝石土。红壤土层深厚、肥沃、粘性较大、保肥水能力强;羊肝石土富含砾石,通透性能好,春季地温升温快,土壤呈较强酸性。

一、园地选择

园地选择年平均气温18~22℃,冬季极端低温≥-8℃,全年日温≥10℃的年积温5000℃以上,海拔1200m~1700m,坡度6°~ 25°(坡度>25°时须进行坡改梯)的坡地或缓坡地建园。土壤要求松软肥沃,排灌良好,pH值在5.0~6.5之间,活土层最好在60cm以上,地下水位在1m以下,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农业果蔬食品要求。确保园地附近有优质水源,便于灌溉。园地远离工厂,附近无污染源。

二、园地规划

采取以自然村、寨、组为单位,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分户或集中管理经营,果园适当集中在交通条件较好离公路1000m的两侧。建园时要求搞好果园的道路规划,水电设施规划、杨梅品种园规划及管理房屋规划的划分。

三、品种选择

根据品种特性,在其最适宜区域发展种植。目前在石屏县表现优良的适宜发展种植的品种有特早梅、普早、硬丝、中梅、东魁、荸荠种等。其中,特早梅树势中庸,特早熟品种。单果重8~18g,2月下旬~3月初上市,每公斤20~100元,抗“小叶病”病毒,但易感癌肿病、枝腐病、易落果。适宜在海拔1300~1600m区域种植;普早树势中庸,产量高、易管理、早熟品种。单果重8~17g。适宜土层深厚肥沃,海拔1300~1700m区域种植;硬丝树势较强健,果实硬度好、耐运输、早熟品种。果重12~26g。适宜土壤富含有机质,海拔1200~1600m区域种植;中梅,早熟品种。树势强健,果实口感好,单果重12~28g,易管理,果实转色期控制氮肥和水分,适宜在海拔1300~1500m区域种植;东魁,晚熟品种。树势强健、适应性广、丰产稳产、耐旱耐瘠、抗病抗风能力较强,单果重12~53h。适合在1200~1800m的区域种植。荸荠种,早熟品种。树势强健、枝梢直立性强、适应性广、丰产稳产、耐旱耐瘠、单果重6~18g,适合在1200~1800m的区域种植。

四、苗木质量

保证品种纯度及质量。要求苗木品种纯正,无病虫害。苗干通直圆满、枝条茁壮、顶芽健壮、组织充实、木质化程度高、根系发达,嫁接口以上2cm径粗在0.6cm以上,有3~4个分枝。

五、定植

1、定植穴开挖与回填

栽植前90d按4×5m或4×4m株行距沿等高线挖定植塘,注意深、表土各放一侧。定植塘长宽深为0.8×0.8×0.8m。定植塘晾晒60d后,每塘用腐熟农家肥30~50kg与表土充分混合后回填入定植塘中。

2、定植时间

营养袋苗一年四季均可定植,但以6月~8月新梢老熟时定植为佳。裸根苗立春前20d定植为宜。

3、定植

在定植塘内挖定植穴。定植时,将苗木剪除部分过长主根、侧根及受伤根枝叶再放入穴中,前后上下对齐,舒展根系慢慢填入净细土,边填净细土边轻轻将苗木向上提,最后踩紧填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当土壤盖至根系2/3时浇足定根水,待水全部浸入土中后,再覆一层细土至嫁接口以上2cm处。做直径60cm的树盘,浇足定根水。间隔2~3天复水1次后覆盖地膜保湿。

六、定植后管理

1、土壤管理

(1)幼树期土壤管理

合理间作:选用花生、毛豆、紫云英等绿肥间套种植。绿肥雨季播种,现蕾期翻犁入土中。间作物应种植在杨梅树滴水线以外,以免影响杨梅生长。

(2)结果树土壤管理

采果后结合施基肥进行翻耕,深度15~20cm。封行前可套种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3)杂草管理

杂草刚萌出和结籽前进行人工浅耕。夏季高温多雨时可用割草机防除。

2、肥料管理

(1)幼树施肥

幼树:每年每株施尿素0.5~1kg,或复合肥0.5~1kg。分别于春、夏、秋稍萌发前20天环状或条状沟施入。

(2)结果树施肥

基肥:依树势采果后或9月底进行,约占全年的60%。复合肥1~1.5kg+腐熟优质农肥10~20kg或生物有机肥2~4kg/株,条状或环状沟施下。

11月~12月施调节肥和春梢肥,依土壤肥力状况而定,占全年总量的20%。复合肥0.3~0.7kg+0.2kg硼砂/株,条状或环状沟施下。

2月~4月施膨果肥,依树势和挂果量进行,占全年总量的20%。高钾全水溶复合肥或硫酸钾0.2~0.5kg/株,撒施或喷、滴灌随水施下。

叶面追肥:在不同生长发育期,选用不同种类的肥料进行叶面追肥,以补充树体对营养的需求。如可用磷酸二氢钾0.2%、尿素0.2%~0.3%、硼酸或硼砂0.05%~0.2%、硫酸锌0.1%~0.15%等喷施。高温干旱期应按使用浓度范围的下限施用。果实采收前20天内停止叶面追肥。

3、水分管理

开花前、谢花后、果实膨大期需水量较大,应及时均衡灌水。羊肝石土壤适当增加灌水次数;6月~9月雨水季节做好排水防涝工作。

4、整形修剪

(1)整形

一般采用“多主枝丛生形”和“三大主枝自然开心状”的树形。

多主枝丛生形:无主干,选留3~5个主枝,对主枝摘心或短截后,大多发生分枝成为次级主枝(副主枝),对次级主枝均采用短截、摘心方法,使树冠自然向外延伸。

三大主枝自然开心形:主干高20~30cm,三大主枝向上开展伸长,在主枝上留3~4个副枝,在副主枝上培养侧枝和结果枝组。具体做法是:定植第一年开始,于苗高40~50cm处短截,主干留20~30cm,主干上发生的萌芽及时抹除。位于主干之上的整形带发出的枝梢,选留3个不同方位有一定间距的强壮枝,通过拉、撑、吊等方法将其方位角调为1200,水平夹角为40°~50°,培养成3个主枝。当主枝长到40cm时留30cm摘心,注意留外芽。主枝间距为10~15cm,主枝与主干的夹角角度保持45°~50°。主枝上抽生枝梢,于两侧选留强壮枝培养2~3个副主枝,第1副主枝离主干45~50cm,主向一致,第2~3副主枝分别相距45~55cm,方向互相错开。当副主枝长到30cm时摘心,副主枝抽生侧枝,侧枝上抽生许多结果枝组,如此培养3年即形成自然开心形树冠。

(2)修剪

①幼年树的修剪

以轻剪为主,剪去主枝与副主枝的延长枝顶端部分,通过短截程度和剪留口芽方向来调节各主枝间生长势的平衡。冬季修剪于开春前结合清园进行,适当疏除过密细弱枝、病虫枝、内部交叉枝和部分徒长枝。

②初结果树的修剪

初结果4~6年的树,适当进行轻度修剪,对树冠内部的交叉枝、过密的丛生枝、细弱枝进行疏剪,短截处理各骨干枝的延长枝,控夏梢,促发健壮早秋梢。秋季还可对旺长树采用断根、控梢促花措施。

③成年结果树的修剪

及时短剪落花果枝和剪除衰退枝。春季修剪和夏季修剪相结合,对郁蔽树采用凹凸不平的修剪方法,若大枝过多,可剪除部分不必要的大枝,并在树冠上部减除部分大枝,开出“天窗”将光线引入内膛。此外,剪除横生交叉枝、重叠枝、荫蔽的纤细枝、枯枝、病虫枝等。回缩细弱枝组,树冠高度控制在3m以内,树冠覆盖率保持在85%左右。大年树实行重剪,小年树实行轻剪。

④衰老更新期修剪

更新枝组以恢复树势。在重回缩衰弱枝组的基础上,疏删密弱枝群;极衰弱植株在萌芽前回缩,使其重新抽生健壮枝梢、形成新的树冠。

5、花果管理

(1)保花保果

开花期叶面喷施0.2%尿素+0.2%磷酸二氢钾+0.2%硼砂,有效提高坐果率。及时抹除徒长新梢,控制营养生长,减少幼果脱落。

(2)疏花疏果

剪除花枝:开花前短截少量(约1/6~1/5)的花枝。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要注意控制春梢。

疏果:幼果快速膨大前,选留3~5枝结果枝,每结果枝留1~3个果。

七、病虫害防治

1、主要病害防治

(1)癌肿病

癌肿病是杨梅树干的一种重要病害。初期,枝干或小枝节部会出现表面光滑、乳白色的小突起,随后这些突起逐渐变得粗糙,颜色转为褐色,直至凹凸不平且呈深褐色。病干或病枝上会形成1至多个(通常不超过5个)质地坚硬、呈球形的病斑,这常导致树体早衰和小枝枯死,严重影响杨梅的产量和品质。病原菌在残枝病瘤内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从瘤内溢出,夏秋高温高湿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①加强管理,增强树体抗病性能。②选育抗病品种,选种适宜当地种植的高抗品种进行推广种植,如石屏县种植的东魁、荸荠种、丁岙梅等,抗病力高于特早、普早、硬丝等品种。③化学防治:在无风或风较小的3~4月,用快刀刮除病斑,伤口涂100~2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波尔多液。④在采果时,尽量不要弄伤树皮。采果后及时喷1∶2∶200波尔多液1~2次。冬季修剪后喷洒2~3波美度石硫合剂1~2次。

(2) 根腐病

属于真菌侵染为害。初期感染须根,然后向侧根、根茎及树干扩展,症状为根系腐烂。高温多雨时,初次感染的树木病后整株很快枯萎死亡,成年结果树也仅能维持1年左右的时间。病菌在病树内越冬,通过雨水和土壤传播。

防治方法:①改良土壤,增施微生物菌肥和钾肥,促进根系生长。②发现病株,及时销毁,并用50%多菌灵0.5kg土壤消毒。③症状较轻的树体,采果后在滴水线内松土深度10~15cm,每株50%多菌灵0.3~0.5kg,与土拌匀后撒入覆土。④减少中间寄主:桃和李是该病原菌的中间寄主,不要与其混植或与邻种植。

(3) 褐斑病

属于真菌性病害。该病菌侵入叶片组织后,最初在叶面出现红色或紫红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点,受害严重时全树叶片落光,仅剩秃枝,直接影响树势、产量和品质。病菌在叶中越冬,次年4月底到5月初,病菌随雨水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8月下旬才出现病斑。

防治方法:①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体抗病力。②采果前20天喷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等;采果后7月喷80%代森锰锌1000倍液+40%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或1∶2∶200波尔多液1次。③冬季喷2~3波美度石硫合剂1~2次,减少越冬病原。

(4) 干枯病

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枝干,发病初期为不规则暗褐色病斑,随病情发展,病部失水形成凹陷带状病斑,病健部位裂痕明显。后期病部表面着生许多黑色小斑点,开始于表皮层下,成熟后突破皮层,致使皮层纵裂或横裂,严重时深达木质部。当病斑环绕枝干一周时,枝干即枯死。

防治方法:①增施优质农家肥和钾肥,培育强健树势,提高抗性。②避免树皮损伤,减少病菌侵入机会。③及时削去病斑,剪除枯枝,并集中烧毁。伤口涂抹70%甲基托布津200~300倍液或5波美度石硫合剂。

(5) 枝腐病

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从树干皮层伤口入侵,初期呈红褐色,提早衰败。后期枝干枯萎,病部失水干缩,呈凹陷状,变为黑色,并有黑色小粒点附着,粒点长有细长的刺毛,导致枝干腐烂枯死,树体衰败。

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施有机肥和钾肥,合理修剪,增强树势。②减少树体伤口,防止病菌侵入。③削除病斑,伤口涂以70%甲基托布津100g,或50%多菌灵100g与适量水混合均匀,涂于伤口,外面用塑料薄膜包扎牢。④冬季认真清园:2~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雾树体1~2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