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经济林抗旱保水栽培管理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 张向华

核桃经济林抗旱保水栽培管理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0

核桃经济林广泛分布在我国的陕西、甘肃、山东等多个地区,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实际栽培过程中,要注意核桃树的水分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于干旱少雨的地区,要积极采用抗旱保水栽培技术,为核桃树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基于此,通过对核桃经济林需水特点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修剪保水、土壤保水、灌溉保水等抗旱保水栽培技术的具体使用方法,希望能够有助于提升核桃经济林的种植效果,实现核桃的提质增产。

核桃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坚果,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因此获得了大众的普遍喜爱。核桃种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种植历史。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呈现出较为突出的不均衡问题,在很多地区进行核桃种植时,需要采用抗旱保水栽培技术,才能为核桃树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确保果实质量和产量的提升。本文以核桃经济林的需水特点为切入点,详细探讨了核桃的抗旱保水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一、核桃经济林的需水特点

1、水分对核桃经济林的影响

核桃树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且对土壤水分含量较为敏感,土壤既不能过湿,也不能过干,因此开展水分管理有助于确保核桃树的良好生长,促进其结果。具体而言,水分对核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系生长

核桃树的生长发育高度依赖于水分的有效供给,经由根系吸收后输送至植株体内。根系对水分的吸收量需维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大约在50%-60%的土壤持水量之间,这对于根系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当土壤水分低于此范围时,其直接后果是植株整体表现出萎靡不振的状态,生长速率减缓,严重时可能影响其正常生长和产量。反之,若土壤水分过量,超出根系所能够吸收理的范围,则会导致根系周围的氧气被挤出,形成一个低氧环境。这种低氧条件会严重干扰根系的呼吸作用,进而阻碍养分的吸收与转运,最终引发涝害现象,对核桃树的整体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2)发芽质量

在核桃萌芽和花芽分化期,对水分的要求各有不同。萌芽阶段,需要较多的水分,如果水分不足,会导致发芽推迟、发芽不齐等现象,进而对后续的开花坐果率产生不利影响。花芽分化期则不需要过多的水分,水分太多反而不利于花芽分化。

(3)叶片质量

水分不足会对叶片产生多方面的影响,①影响长势,可能出现叶片小、早衰、脱落等情况;②影响形态,叶片出现卷曲、萎靡、下垂等现象;③影响光合作用,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导致光合作用下降。

(4)结果质量

核桃,作为全球公认的四大坚果之一,其经济价值在核桃经济林中占据核心地位。因此,对于核桃种植者而言,确保果实的优良品质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表明,水分管理在核桃生长周期中,特别是在果实的发育与硬核形成这两个关键阶段,对果实产量与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充足的水分是保障核桃高产优质的基础,但水分供给的管理亦需精细,力求在关键生长期内保持相对均衡。一旦水分供给出现大幅波动,不仅可能削弱果实的整体品质,还可能加剧采前落果现象,对种植者的经济效益构成进一步威胁。

2、核桃经济林的需水特点

在核桃经济林的栽培实践中,水分管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针对年降水量介于600-800mm的地区,核桃树的自然水分需求通常能够得到有效满足,这一条件下,南方广泛种植的核桃林面临的水分管理挑战相对有限。然而,在北方干旱少雨的区域,科学且合理的水分管理策略则成为保障核桃树健康生长与高产的关键。为实现更高效的水分管理,并有效运用抗旱保水技术,首要任务是深刻了解核桃树的需水特性。基于这一认知,可以精确调控灌溉的时机、频率与水量,以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核桃树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展现出不同的水分需求模式,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关键时期:

(1)萌芽期水分管理

随着春季的到来,特别是在3月份以后,核桃树进入萌芽阶段,此时其生长速率显著加快,于一个月内迅速完成从萌芽至开花的转变过程。此阶段,核桃树对水分的需求尤为迫切,因此,需增加灌溉量并提高灌溉频次,以确保其生长需求得到满足。

(2)花后至结果期水分管理

进入5-6月份,核桃树相继开花并完成受精,逐步过渡到结果期。在此阶段,核桃树不仅需要充足的水分,还依赖于大量的养分支持其生长发育。种植者需特别关注水肥管理,尤其是在硬核期之前,加大灌溉力度,以防止因水分不足导致的核仁发育不良问题。

(3)采后水分管理

核桃采摘完毕后,大约在11月份,进行一次全面的灌溉尤为重要。此次灌溉旨在为核桃树储存越冬所需的养分与水分,提升其耐寒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保持土壤湿度,为来年的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二、核桃经济林抗旱保水栽培技术的有效应用

1、修剪保水技术

成年核桃树的高度一般在3-10m左右,部分可达20-25m,其树冠冠幅可达数米至数十米,如果树冠过大,会消耗较多的水分和养分,这对于果实的生长并非好事。因此适当进行树冠的修剪,控制树势,不仅能够达到一定的抗旱保水效果,还能够实现核桃的增产。树冠修剪四季均可进行,不同季节修剪效果不同。从控制树势的角度来看,最佳的修剪时机是春季,能够达到良好的控制生长的目的。但这个季节修剪树枝容易造成枝条的损伤,因此在修剪之后,需要对伤口进行一定的处理。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涂抹油漆加凡士林封住伤口,另一种是用塑料薄膜包裹伤口。

2、土壤保水技术

对于核桃经济林而言,土壤水分是其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抗旱保水方面,需要通过土壤管理来实现。当前常见的土壤抗旱保水技术主要有两种,即保水剂和土壤覆盖保墒技术。

(1)保水剂

保水剂是一种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其主要成分是树脂,其内部的网孔结构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能够高效吸收水分,达到保水作用,且无毒无害,在农林业领域应用广泛。在抗旱保水技术中,保水剂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保水省水。保水剂能够有效控制水分的蒸发和流失,保存土壤中的水分,以供农作物生长所需,还能够节约灌溉用水,避免水资源的浪费。②改善土壤性质。保水剂能够对土壤进行改良,使其更适合农作物的种植,同时还能提升土壤有机物的含量,为农作物提供必要的养分。

在实际使用中,要注意以下要点:①控制保水剂量。由于每个地区的土壤类型、降水量、灌溉条件各不相同,保水剂的施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核桃种植区域较为干旱,降水量少,可以适当多施用一些保水剂,如果区域降水量大,土壤保水性好,应当控制好用量,避免施用过多。一般情况下,保水剂的施用量控制在5-6kg/hm2,或每株幼苗20-40g。②注意使用方法。保水剂的使用方法比较简单,如果是幼苗栽植时应用保水剂,只需要将保水剂与土壤进行混合,然后放置在核桃树的栽培穴中即可。如果是已成年的核桃树追加保水剂,则可在树根周边挖沟,然后在沟内放入保水剂和土壤的混合物,再将土沟填埋浇水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保水剂使用前要对土壤自身的含水量进行测量,如果水分含量较低,土壤比较干燥时,应当采用湿施法,即先浸泡保水剂,使其吸水呈凝胶状后,再施放在栽培穴或条状沟中。

(2)覆盖保墒技术

覆盖保墒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土壤抗旱保水技术,其原理在于利用覆盖在土壤表面的覆盖物来达到减少水分蒸发、调节土壤温度、控制地表径流等目的,因此,从本质上看覆盖保墒技术是一种人工控制水分的技术手段。土壤覆盖保墒技术能够使用的覆盖物多种多样,根据覆盖物的不同,可以分为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生草覆盖三种。

①秸秆覆盖

秸秆、干草是常见的覆盖材料,在核桃经济林地表覆盖一层秸秆,能够有效保护土壤避免遭受降水的直接冲击,并让降水直接渗入土地之中。在林地灌溉之后进行覆盖,还能够保持土壤的湿度,培养土壤肥力。一般来说,秸秆覆盖应当在夏季进行,覆盖厚度需控制在18cm左右,在使用秸秆覆盖之前,要做好翻晒工作,这是为了避免秸秆中携带病菌或虫卵,导致核桃遭受病虫害。秸秆覆盖之前还要对核桃树施加尿素,这样既能够促进秸秆的腐烂,又能够为核桃树提供一定肥力。

②地膜覆盖

地膜是一种塑料薄膜,其作用与秸秆基本一致,能够防止雨水冲刷,并实现保水保温、促进核桃生长等作用。塑料膜有效阻隔了空气和地表的水分交换,使得土壤中蒸发的水分只能够停留在薄膜内部,形成小循环。在使用地膜进行覆盖之前,要对核桃经济林进行表面清理和平整,为地膜覆盖提供良好环境;预留灌溉管道和施肥通道,确保水肥施用无阻碍;在植株周边做好薄膜的开洞和固定处理;定期喷洒杀菌剂,预防覆膜所产生的病虫害。

③生草覆盖

生草技术是当前果树种植时应用的一种技术,通过种植苜蓿、绿豆、紫云英、高羊茅等一年、二年生草本植物,实现土壤改良、抑制杂草、减少蒸发、抗旱保水等作用。生草覆盖技术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选择草种和播种。草种的选择通常根据地区和果树类型来确定,例如西北地区多选用紫花苜蓿、高丹草、草木樨等草种。生草栽培要注意种植时间,一般分春播(3月)和秋播(8月),播种前要做好土地深翻,并控制土壤墒情。还要注意播种量,种植过多会与果树抢夺养分,一般每亩控制在1kg左右。第二,生草栽培。生草出苗后要做好田间管理,包括补苗、灌溉、除杂草等等。第三,刈割覆盖。待生草长至35cm左右后,可进行刈割,从而避免长势过旺,争夺养分。割下的草应当覆盖在树盘下,起到覆盖保墒的作用。

3、灌溉技术

灌溉是核桃经济林栽培的重要环节,对于干旱少雨、雨量分布不均的北方地区来说,传统的大水漫灌法不仅不利于核桃树的生长,更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在灌溉环节应用抗旱保水技术,有助于根据核桃树不同的生长阶段管理水量供给,保证核桃树和核仁的健康生长。当前常用的灌溉技术主要包括沟灌技术、滴灌技术、喷灌技术、穴贮肥水技术和旱井集雨技术。

(1)沟灌技术

沟灌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灌溉方法,其核心理念直观而明确。该技术涉及在核桃树周围挖掘特定尺寸(50cm宽、30cm深、底部渐缩至40cm宽,形成倒梯形截面)的水沟,随后进行灌溉作业。在这一过程中,灌溉水在沟内流动时,会逐步渗透至土壤中,以此满足核桃树生长发育的水分需求。沟灌技术之所以受到青睐,主要得益于其多方面的优势。①其灌溉效率较高,能够迅速且直接地将水分输送至作物根部区域。②该技术保证了灌溉的均匀性,减少了水分分布不均导致的作物生长差异。③沟灌还避免了因过量灌溉而对土壤结构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利于维护土壤的健康状态。然而,在应用沟灌技术时,也需注意对灌溉水量的合理控制。灌溉时水量不宜过大,以避免水分溢出沟外造成浪费或影响土壤通气性。建议将水量控制在沟深的2/3左右,这样既能保证作物获得充足的水分供应,又能避免因水分过多而引发的问题。

(2)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灌溉方式,其核心在于通过精密的管道系统及其末端的毛管滴头,直接将水分精准输送至核桃树植株根部的土壤中。相较于传统的喷灌技术,滴灌的用水量大幅减少,仅为前者的约一半,这对于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地区而言,无疑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节水措施。此外,滴灌模式对土壤结构的扰动极小,避免了因水流冲刷导致的土壤板结或压实,确保了土壤保持良好的通气性,有利于根系的呼吸与养分吸收。更为先进的是,滴灌系统还集成了灌溉与施肥的双重功能。通过在同一管道中混合适量的肥料溶液,实现了水肥同步供给,为核桃树提供了均衡且充足的营养环境,促进了植株的健壮生长与高产稳产。这种一体化的管理策略,不仅简化了田间作业流程,还显著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

然而,滴灌技术的广泛应用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①该技术的初期设备投入成本较高,特别是在大规模果园中,需要铺设大量的管道材料,增加了初期的资金投入。②毛管滴头作为关键技术部件,其微小的孔径极易因杂质或沉积物而堵塞,影响灌溉效果。③为确保滴灌系统的顺畅运行,必须配套安装高效的过滤设备,以滤除水源中的杂质,延长滴头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3)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指利用水泵、喷头和管道进行机械浇灌的方法,借助一定的压力将水喷洒至半空中,然后对核桃树和地面进行灌溉。喷灌以水雾方式灌溉,有效避免了地表径流的产生,因此实现了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且不会对土壤造成冲击。喷灌喷头的灌溉半径可以根据实际种植情况进行调节,半径最高可达25m左右,因此在灌溉效率上有较为突出的表现。

4、穴贮肥水技术

穴贮肥水能够实现对肥料、水源的有效节约,通常能够节约30%的肥料和70%以上的水源,具有操作简单便捷、投资成本低、抗旱节水效益高等优点,常用于灌溉条件不佳的山区。穴贮肥水技术通常与覆膜技术合用,其操作方法较为简单,只需要在核桃树周边挖4-6个直径为30-40cm,深度为35-40cm的营养穴,然后埋入一捆直径为25cm的秸秆草把(需提前浸泡在水和尿素中),然后用土壤、肥料等进行填充,并浇灌整理,确保营养穴低于地面2cm。在完成营养穴的填充后,需对其覆膜,膜上留一小孔,以便灌溉追肥,草把需每年更换一次,塑料薄膜损坏后更换。

综上所述,核桃经济林在种植时对水分较为敏感,既不能过旱,也不能过涝。在实际种植时,北方干旱少雨地区要积极采用抗旱保水栽培技术,做好水分管理工作,通过优化灌溉方式,开展土壤保水,及时修剪树冠等多种措施,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好各个阶段的水分供给,为核桃树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保证核桃增产丰产,充分发挥出核桃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 717199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林业工作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