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果期苹果树丰产管理科学化技术的系统性分析
作者: 解丛福 王国荣
幼果期苹果树的管理技术对于保证果实的数量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幼果期是指从花朵授粉受精后到果实开始快速生长前的这一阶段,这个时期苹果树的生理活动极为活跃,对环境和管理措施的响应也极为敏感。在此期间,合理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以及适时的修剪和疏花疏果等技术的应用,是确保苹果树健康成长和提高产量的关键。北票市地处辽宁省朝阳市东北部,为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为苹果树的种植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本文着重分析了在北票市气候背景下,如何利用科学的管理技术提升幼果期苹果树的产量和果实品质,以期为当地及类似气候区的苹果种植提供参考。
一、幼果期苹果树丰产管理的播前准备要点
1、选地整地
选地整地是幼果期苹果树丰产管理中的关键,直接影响到树木的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选地时,应重点考虑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地形、气候以及排水条件等因素。具体而言,需选择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最佳土层深度应在80cm以上,便于苹果树根系的充分伸展和营养吸收。如果土层浅,根系生长受到限制,会导致树势弱,果实小,产量低。土壤质地应以壤土或沙壤土为佳,这类土壤结构疏松,通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且根系穿透性较好。土壤有机质含量至少要达到1.5%以上,如果低于此值,则需施加有机肥来提高。坡度方面,理想坡度应在5°-15°之间,这样既有利于排水,又不会导致水土流失。如果地块坡度过大,超过20°,则需采取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对根系的损害。
选定地块后,进入整地阶段。整地的第一步是深翻,深翻深度应达到20cm-30cm,以便打破犁底层(犁底层多处于25cm,特殊地块可加深深翻深度至40cm,但需考虑人力成本),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根系生长条件。深翻时间则选在秋季或冬季进行,翻地后暴露土壤,利用冬季低温杀死部分病虫害,减少翌年发病率。翻地后,应施入有机肥,每亩施用量为250kg-300kg,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改善土壤结构。对于地块的土壤贫瘠区域,还需补充一定量的化学肥料,如每亩施用氮肥50kg-60kg、磷肥100kg-120kg、钾肥80kg-100kg,以平衡土壤中的营养元素。
地块的平整度直接影响灌溉的均匀性和机械化作业的效率,所以翻地后,需细致平整地面。地面平整中,首先使用大型平地机进行初步平整,确保地面平整度在±5cm以内,并根据地块的自然坡度及水源情况,确定灌溉排水渠的位置和布局,通常按10m-15m的间距设置主排水沟,并在主沟两侧分别设置支沟,支沟深度一般为40cm-50cm,宽度30cm左右。其中,排水沟的坡度要与地块自然坡度一致,一般应保持在1%-2%左右,以保证排水畅通,避免积水导致的果树根系腐烂。最后,需进行耙地和镇压,以打碎大土块,使土壤更加细碎、均匀,以利于后续的种植作业。耙地时应确保土壤颗粒直径不超过5cm,同时尽量减少土壤表面的大量石块和杂物,避免阻碍根系的正常生长。镇压则是在耙地完成后进行,主要利用机械镇压,将表层土壤压实,使土壤颗粒与土壤下层紧密结合,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增强土壤的持水能力。
2、种子选择与处理
种子选择应优先考虑来自健康、无病害且产量高的母树的种子。这些种子应在成熟期完全成熟后采集,以确保其生理成熟度达到最佳状态。选择的种子应大小均匀,饱满度在90%以上,种子的含水率控制在8%-12%之间,避免种子因过于干燥或湿润而影响发芽率。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风选或筛选的方法去除瘪籽、杂质和不合格的种子,以确保所选种子的纯净度达到98%以上。
种子消毒处理的目的是防止病原微生物侵染,提高种子发芽率。在实际操作中,可采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对种子进行浸泡消毒。将种子浸泡在溶液中30分钟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再将种子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也可以使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1:100的比例配制溶液进行浸泡消毒,浸泡时间为20分钟,以防止种子携带的真菌、细菌等病原体在播种后引发病害。消毒处理后,还需要进行种子的浸种催芽,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缩短发芽时间。通常情况下,将处理过的种子浸泡在20℃-25℃的清水中12h-24h,水温保持恒定,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影响种子的生理活动。浸种过程中,每隔4h-6h换水1次,以保持水质清洁,并防止种子因缺氧而出现窒息现象。浸泡后的种子需要均匀摊开放在湿润的纱布或毛巾上,再覆盖一层湿布,置于20℃-25℃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催芽。每天检查种子的湿度,并保持适度的通风,以防止种子发生霉变,常规情况下经过5d-7d,种子开始露白,露白率达到60%以上时即可进行播种。
3、播前施肥
进行播前施肥时,首先应对土壤进行测试,以确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及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等)的含量。理想的土壤pH值应在6.0-7.0之间,这一范围内微生物活性较高,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如果土壤偏酸或偏碱,则需要调整:对于pH值低于6.0的土壤,每亩需施用石灰200kg-300kg进行中和(具体需参照pH值调整用量)。确定土壤条件后,应计算出基础施肥方案。一般情况下,在种植前每亩施入农家肥2000kg-3000kg作为基肥,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升有机质含量。同时结合化学肥料使用:氮、磷、钾比例按照1:0.8:1.2比例配制,并按以下用量标准进行施肥。氮肥:以尿素为例,其纯氮含量约为46%,则每亩需施尿素350kg-450kg。磷肥:以过磷酸钙为例(有效P2O5含量约16%),则每亩需施过磷酸钙500kg-650kg。钾肥:以硫酸钾为例(有效K2O含量约50%),则每亩需施硫酸钾300kg-400kg。
将基础肥料均匀撒布于预定种植区域后,使用旋耕机深耕25cm-30cm深度将其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以确保营养物质均衡分布避免局部过度富集导致的盐分伤害苗木根系。完成深耕混合后,在定植行距离上再次细致整地并开沟。沟深一般控制在40cm-50cm左右,并在沟底铺设一层薄薄的已腐熟农家肥或堆肥作为底部垫层(大约5cm厚)。随后将剩余基础化学复合肥均匀撒入沟内并覆盖10cm左右厚度的原土。
二、幼果期苹果树丰产管理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1、灌溉管理
幼果期的灌溉需求比成熟果树期间更为关键,这一阶段水分直接影响到果实的发育和成熟。为满足幼果期的水分需求,应每周进行1次灌溉,灌溉周期以土壤湿度和天气条件为依据进行调整。例如,若连续多日高温干旱,应增加灌溉频次至每周2次。具体灌溉时应考量土壤至少湿润至20cm深度。每次灌溉时,应控制水量在450-500 L/亩范围内。过量灌溉会导致根系缺氧,影响苹果树的生长和果实品质,而水量不足则会使果实发育不良。灌溉方法方面,应尽可能采用微喷灌或滴灌系统进行灌溉,以减少水的蒸发损失,并直接将水分输送到根部,提高水分使用效率。具体操作中,滴灌设备应配置每滴头每小时释放量为4L水,确保水分均匀分布至树根周围。灌溉过程中,可使用土壤湿度计定期监测各个深度的土壤水分状态。如果测量的20cm深度土壤湿度低于60%,则需立即进行补充灌溉,直至达到70%的湿度水平。
2、施肥管理
施肥需在每年春季开花前进行土壤测试以确定土壤中现有的营养成分水平,并基于测试结果调整施肥方案,确保每种营养元素都能达到苹果树生长所需的标准。例如,如果土壤检测显示氮含量低于建议值20mg/kg,则需施加额外的氮肥补充。针对幼果期苹果树,可使用复合肥料配合专用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料应包括氮(N)、磷(P)、钾(K)等主要营养成分,并按照15:5:10(N:P:K)的比例配置。每亩地至少应用25kg 的复合肥料。此外,为了满足微量元素需求,可以另外施用包含锌(Zn)、铁(Fe)、硼(B)等微量元素的特殊配方肥料,在每亩地上施用3 kg。施肥过程中,应采取分次施肥策略,将总计所需的化学肥料分为3次施用:第一次在花后立即施用30%;第二次在幼果迅速生长期间施用40%;最后30%则在夏季末期施用,以支持秋季新梢生长和次年花芽形成。除化学肥料之外,可使用5000kg 的农家有机肥料如牛粪或者堆腐羊粪,在早春土壤解冻后均匀撒布并深耕入土10-20cm 深处,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和供氧能力。
3、定期除草
杂草的存在会与苹果树争夺土壤中的水分、养分和光照,影响苹果树的正常生长,并且杂草还会成为病虫害的寄主,对苹果树产生间接危害。实际操作中,首先需根据苹果树的栽培密度和田间条件确定合理的除草频率。通常情况下,在幼果期,应该每隔15d-20d进行1次全面的除草作业。当杂草长至10-15cm时,即可进行除草,以防止其继续生长抢夺资源。对于除草方式,应采取机械除草和人工除草相结合的方法。在较大规模的苹果园中,可以使用小型机械除草机进行行间除草作业。机械除草机的刀片深度应控制在5cm-8cm之间,以避免损伤苹果树的根系。机械作业时,速度应保持在每小时1.5km-2km的范围内,确保除草彻底且不损伤树体。对于机械无法覆盖到的树株周围区域,则需要进行人工除草。人工除草时,可采用锄头等工具,除草深度应保持在3cm-5cm,以防止伤及表层根系。此外,还可利用覆盖地膜的方式进行物理除草。地膜覆盖不仅能够抑制杂草生长,还可以保持土壤湿度,减少水分蒸发。在苹果树行间铺设黑色或深色地膜,覆盖宽度应在60cm-80cm之间,厚度一般为0.01mm-0.015mm,以确保其透气性和耐用性。地膜铺设时需注意平整,防止褶皱影响除草效果。铺设后的地膜可以在整个生长期内保持,结合机械和人工除草进行杂草管理。
4、果实管理
幼果期苹果树的丰产管理中的果实管理包括疏果、果实套袋和整形修剪等措施,其直接影响到苹果的大小、色泽、口感及储存和运输质量。疏果能减少树体负担,提高单个果实的品质和大小;套袋可以防止病虫害并减少农药残留,改善外观品质;整形修剪有助于光照管理和空气流通,促进树体健康。
对于疏果而言,需在苹果花后自然落花结束时开始进行。当小苹果直径约为1cm时,选择晴朗天气进行第一次人工疏果。具体操作时保持每个结果母枝上2-3个优良坐果点,每个坐果点间距应保持在15-20cm左右。如果一个结果枝上的小苹果过多,则应去除中心位置最大的“王果”(往往发育不完全)。此外,在生长旺盛期间(通常在花后35-55天),如果发现部分小苹果生长缓慢或畸形,则应进行第二次疏果。
套袋则需在初夏小苹果经过疏薄后进行。操作中,需挑选出表面无伤口、生长健康的小苹果,并确保每个被选中的小苹果与其他小苹果之间至少有10cm以上的距离以避免摩擦损伤,并使用透气性好、防水并能反射阳光的专用套袋材料对每个符合条件的小苹果进行包裹,并用细线固定在枝条上以防风吹雨打。
整形修剪则在春季新芽膨胀前开始执行,并结合秋季收获后进行调整修剪。针对幼年树而言,在春季主要是去除死亡、交叉、弱势及向内生长的枝条,并适度开放树冠以利于光合作用和空气流通。每棵树应保留3-5条主枝,并使其分布均匀围绕树干呈扇形展开,主枝角度保持在60°-70°之间为理想状态。秋季修剪则重点去除已经结果过或者长势衰弱的枝条,并且确保新梢长度控制在30cm-40cm以内。
5、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对于幼果期苹果树的丰产管理至关重要。正确的收获时间不仅会影响果实的品质,包括口感、色泽和营养价值,还直接关系到果实的储藏寿命和市场价值。过早收获的苹果则酸度过高、糖分不足,而过晚收获则会导致果实过熟、易损伤和降低储存品质。以红富士苹果为例,从花期到成熟通常需要160-180天。具体成熟时间受当年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因此除了基于历年经验外,还需结合以下几个具体指标判断。色泽变化:观察苹果底色由绿转黄或其他成熟特有色泽是成熟的明显标志。如红富士苹果,底色由青绿转为黄白即表示接近成熟。硬度测试:使用专用硬度计测量苹果硬度。一般来说,红富士等商业品种,在收获前一周内硬度应在6.0-6.5kg/cm2之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利用折光计测定其含量,一般成熟期的红富士约为12%-14%。
确定最佳收获时间后,应在天气晴朗、温度适宜(15℃-25℃)的上午进行采摘作业。采摘时应轻取轻放,需佩戴手套,使用专用软垫篮子装载果实防止碰撞,避免对果实造成机械损伤,并现场对苹果进行初步分级筛选,去除受伤、畸形和病虫害等不合格产品,按大小、颜色等级别分类打包。采后立即将苹果运至预冷库进行预冷处理(0℃-4℃),以延长储存期并保持品质。
6、病虫害防治
每年春季萌芽前,需进行彻底的园区清理工作,剪除枯死和病弱枝条,并集中焚烧,并在1亩地范围内设置4-5个诱虫灯或粘虫板,以监测并降低成虫数量。当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为预防真菌病害(褐斑病、白粉病、锈病、灰霉病、黑斑病等)可选择50%福美双乳油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按0.3%的比例配制溶液,并均匀喷洒至树冠各部位。每次喷药后需记录天气条件、使用药剂名称、浓度及用量,并观察7天内药效情况。在花后到6月底这段关键期间,将重点放在蔓延速度快且危害较大的病害如苹果褐斑病、黑星病等上面。此时应使用25%咪鲜胺水剂或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0.2%-0.3%比例配制溶液进行喷洒,每15天1次,共计3次,并确保全树喷涂覆盖。
对于常见的苹果食心虫等害虫问题,在幼虫孵化期(通常是5月下旬至6月初),可选择5%菊酯类乳油按500倍稀释后喷洒全树;同时结合生物控制手段如放飞食心虫寄生蜂等天敌。夏季的重点则是防治苹果树红蜘蛛,在7月至8月间选用20%杀螨硫悬浮液500倍液交替使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洒处理。为避免抗药性产生,两种杀螨剂间隔时间不得少于14天。收尾阶段,在9月份应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最后1次喷洒,预防秋季常见的霜霉病和其他真菌类疾病。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幼果期苹果树的丰产管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合了北票市这一特定气候条件下的种植管理实践。研究表明,在有利的自然条件下,科学的管理策略可优化苹果树的生长环境和提高果实品质。未来,相关人员应继续探索更多的区域性管理技术和策略,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确保北票市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122129 辽宁省北票市北四家乡产业发展服务中心;122000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桃花吐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