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与病虫害精准防治策略探讨

作者: 施延文

细辛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与病虫害精准防治策略探讨0

细辛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独特药用价值和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应用较为广泛。细辛形态特征显著,具有细长的根状茎,叶片呈心形或卵状心形,表面深绿而光滑,花朵小巧且精致。细辛喜阴凉湿润环境,耐寒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中生长状态最佳。在药用价值方面,细辛的根茎富含挥发油及多种生物碱,是传统中医中重要的辛温解表药,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等功效,广泛应用于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等症状的治疗。此外,细辛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受到医药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细辛的野生资源在逐渐减少,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工栽培成为主要途径。本文从细辛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探究规范化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一、细辛的生物学特性

细辛,具有独特的植物学特征,是中药材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在辽宁省抚顺市,细辛的生长周期与物候期,与当地的四季变化关联性较大。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和雨水的滋润,细辛从休眠中苏醒,开始萌发生长;夏季,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叶片茂盛,花朵盛开;秋季,果实成熟,植株逐渐进入休眠状态;冬季,在严寒中环境中越冬。生态习性方面,细辛偏爱阴凉湿润的环境。抚顺市的气候条件为细辛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夏季温和不酷热,有利于细辛的生长。年降水量适中,土壤多为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土,排水性能良好,很好的满足细辛对水分和土壤的需求。与此同时,细辛具有较强的耐寒性,能够在抚顺市冬季的低温环境中存活,但是要避免极端寒冷天气对细辛造成的伤害。细辛的耐旱性和耐涝性相对较弱。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避免长时间干旱或积水。

二、细辛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

1、选地与整地

细辛栽培过程中,选地与整地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辽宁省抚顺市,土壤选择与改良,要根据细辛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选择。当地的土壤环境虽然是以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土为主,但在具体选地时,还应考虑土壤的排水性能和酸碱度,确保土壤pH值适宜细辛生长。对于排水不良或土壤贫瘠的地块,需要进行必要的改良措施,如增施有机肥、翻耕深松等,从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在畦面规划与整理方面,从抚顺市的气候条件来看,细辛种植地应具备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存在积水导致根部腐烂。因此,畦面应规划成一定宽度的长条形,并留有排水沟,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出。同时,畦面整理需细致,清除掉杂草和石块,平整土地,为细辛的播种或移栽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通过科学的选地与整地,为细辛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细辛繁殖方法

细辛繁殖方法的选择对植株的成活率和产量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在辽宁省抚顺市,细辛的繁殖主要采用种子繁殖、分株繁殖和分根繁殖三种方法。首先,种子繁殖方面,当地细辛的采种工作,一般在秋季果实成熟后进行,选择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收集。种子处理时,需要进行去壳、清洗和消毒等步骤,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播种时间一般选在春季,此时间段气温回升,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播种后需要加强苗期管理,包括适时浇水、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确保幼苗健壮生长。其次,分株繁殖也是细辛繁殖的常用方法。在抚顺市,分株时间多选在春季或秋季,此阶段植株生长旺盛,分株后更容易成活。分株时,需要将母株挖出,轻轻抖落泥土,按照自然生长状态进行分割,确保每株分株带有一定数量的根状茎和叶片。最后,分根繁殖是利用细辛的根状茎进行繁殖的方法。关键的技术要点在于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根状茎作为繁殖材料,并通过适当修剪来促进新根的生长。在当地进行分根繁殖时,需要关注土壤湿度和温度的控制,确保根状茎在适宜的环境中快速生根发芽。

3、细辛田间管理方法

①浇水与排水

细辛田间管理阶段,浇水与排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会直接影响到植株的生长状况和产量。辽宁省抚顺市的气候条件多变,夏季温和,但降雨较为频繁,而细辛虽然喜湿润,但怕涝。因此,合理控制水分含量至关重要。在进行浇水时,需要根据细辛的生长需求和土壤湿度进行灵活调整。在生长旺盛期,如春季和夏季,细辛对水分的需求较大,需要根据降水情况,及时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满足植株生长的需要。但要避免过度灌溉,以免造成土壤积水,影响细辛的根系呼吸和生长。同时,抚顺市的部分地区可能存在排水不畅的问题。因此,在种植细辛时,要提前规划好排水系统,确保田间排水畅通。在雨季或连续降雨天气,要加强巡查,及时排除积水,避免长时间浸泡,导致细辛根系腐烂。结合抚顺市的实际情况,细辛的田间管理在浇水与排水方面要做到“合理灌溉、及时排水”确保植株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健康生长。

②合理施肥

结合辽宁省抚顺市的实际情况,施肥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与方法。首先,基肥的施用,对于细辛的生长发育具有基础保障作用。在抚顺市,细辛种植前需施入充足的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如腐熟的农家肥、饼肥等,不仅能为细辛提供全面的营养元素,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基肥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和细辛的生长需求来确定,确保养分供应充足,但不可过量。其次,追肥的施用,需要根据细辛的生长阶段和养分需求进行调整。在生长旺盛期,如春季和夏季,细辛对养分的需求较大,应及时追施氮、磷、钾等速效肥料,从而满足植株快速生长的需要。同时,重视微量元素的补充,如锌、硼等,来提高细辛的药用品质。追肥的施用方法一般采用沟施或撒施等方式,确保肥料均匀分布于土壤中,便于细辛根系的吸收利用。

③细辛中耕除草

在辽宁省抚顺市,由于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影响,杂草生长旺盛,容易抢夺细辛生长中所需的养分和空间,影响细辛的正常生长和产量。中耕除草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土壤疏松,促进细辛根系的呼吸和生长,同时减少杂草对细辛生长产生影响。在细辛生长过程中,应定期进行中耕除草工作,一般每年进行2—3次。中耕除草时要注意深度,保证疏松土壤的同时,避免伤及细辛的根系。除草应做到“除早、除小、除了”。在杂草幼小时及时清除,防止其生长蔓延,消耗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可以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中耕除草时机和方法。例如,在春季降雨后,土壤湿润,杂草生长速度快,此时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在夏季高温多雨季节,应加强田间管理,防止杂草过度生长影响细辛的生长。此外,还可以采用化学除草等方法,选择对细辛无害的除草剂,合理控制用量,避免对细辛造成损害。

④细辛光照调节方法

细辛的光照调节是确保植株健康生长,提高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细辛作为阴性植物,对光照的需求具有独特性,光照调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细辛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的需求不同。在幼苗期和生长初期,细辛需要较为充足的光照,来促进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但过强的光照可能会对细辛造成灼伤。因此,在光照较强的阶段,应适当调节遮荫度,保持适宜的透光率,一般建议在50%—60%之间。随着植株的生长,抗光能力逐渐增强,可适当减少遮荫,增加光照强度,从而促进细辛的健壮生长和产量提升。在实际栽培过程中,要根据细辛的生长阶段和天气变化灵活调整遮荫措施。例如,在春季和秋季,由于气温适中,光照柔和,可适当减少遮荫;而在夏季高温时段,应加强遮荫,避免强光直射。

⑤细辛摘除花蕾方法

结合当地细辛栽培情况来看,适时进行花蕾摘除,能够有效提高细辛的产量与品质。细辛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会消耗大量的养分,从而影响地下根茎的生长发育和药用成分的积累。因此,在细辛的生长过程中,除留种地外,应及时摘除花蕾,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茎的膨大和药用成分的富集。在实际操作中,花蕾摘除的时间,应选择在花蕾从地面抽出但尚未开放时进行。此时,花蕾尚未完全消耗植株的养分,摘除后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养分,供给根茎生长使用。同时,摘除花蕾时,需注意手法轻柔,避免对植株造成机械损伤。通过花蕾摘除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细辛的产量和品质,增加栽培的经济效益。

三、细辛病虫害精准防治策略

1、细辛病害防治技术

在细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中,针对辽宁省抚顺市的实际情况,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核心理念,保障细辛产量与品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首先,在病害发生前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实施合理灌溉、科学施肥、及时中耕除草等措施,创造有利于细辛生长的环境,破坏病原菌滋生的条件。同时,提高植株自身的抗性,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轮作换茬等方式,增强细辛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其次,采取综合防治,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在抚顺市的细辛栽培中,除了加强农业防治外,还应合理应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例如,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等生物防治手段控制害虫数量;采用黄板诱虫、灯光诱虫等物理方法,降低害虫对细辛的危害程度。在必须使用化学农药时,严格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严格控制剂量和施药方法,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以及对细辛产品的污染。

①细辛疫病

细辛疫病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叶片和叶柄上出现水渍状病斑,随后扩展为暗绿色圆形或长条形病斑,高湿环境下会产生白色霉状物。此种病害受高温多雨影响明显,病原菌会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在进行防治时,应加强田间管理,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及时清除病株并消毒。药剂防治可选用波尔多液、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或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一般情况下,波尔多液每公顷使用200—250kg;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每公顷使用1.5—2.25kg;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量为1.125—1.5kg。每7—10天喷施1次,连续2—3次,确保采收前15天停药。

②细辛菌核病

菌核病主要危害细辛的茎基部和根部,造成腐烂并形成黑色菌核,会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土壤湿度大、通气不良时,发病率较高。通过改善土壤环境,合理轮作、深翻土壤以减少菌源。并采取加强田间排水,降低湿度的方式降低发病率。发病初期可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喷施防治,多菌灵的使用量一般每公顷1.5—3kg,甲基托布津的推荐用量每公顷1.2—1.8kg,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此外,还应注意轮换用药,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③细辛叶枯病

细辛感染此病症后,叶片上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病斑,边缘清晰,后期病斑中心呈灰白色并穿孔。发病与温度、湿度关联性较大,高温干燥最容易发病。在进行防治时,要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并喷施代森锰锌、百菌清等广谱性杀菌剂,代森锰锌的推荐用量一般每公顷使用1000—1500g,百菌清每公顷使用一般为600—900g,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用药量和次数。

④细辛锈病

锈病主要危害细辛的叶片和茎部,初期出现黄色小点,随后扩大为橙黄色至褐色疱状病斑,并散发出黄色锈粉。湿度大时更容易发病,会随风传播。在种植时,选用抗病品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从而控制发病次数;发病初期可以使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时,常用750—1500倍液进行喷雾;或者使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重点喷洒叶背和茎部,注意轮换用药,提升防治效果。

2、细辛虫害防治技术

①地老虎

地老虎是细辛的常见地下害虫,幼虫夜间出土活动,咬食细嫩茎叶。咬食幼苗,会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影响细辛的出苗率和生长整齐度。地老虎的发生与土壤湿度、杂草量密切相关。可采用农业防治,清除杂草、减少虫源,物理防治一般是通过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或者使用辛硫磷乳油或毒死蜱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或灌根。具体药剂用量和次数,需要根据虫害严重程度来确定,一般辛硫磷乳油每亩可使用50%辛硫磷乳油30kg,毒死蜱颗粒剂每亩可使用3%毒死蜱颗粒剂2—4kg,每隔10—15天处理1次,连续2—3次。

②黑毛虫

黑毛虫是细辛叶片的主要害虫之一,成虫体色深黑,翅膀上布满黑色细毛。该虫以幼虫啃食细辛叶片为生。在抚顺市,黑毛虫的发生高峰期与细辛生长旺盛期重合。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落叶和杂草等方式,来减少虫卵藏匿。或者利用天敌如鸟类、昆虫进行生物防治;采用化学防治时,可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如阿维菌素或苦参碱等,阿维菌素每亩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40ml,苦参碱每亩可使用50—70ml的0.3%苦参碱水剂或30—45ml的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与适量的水混合均匀,对细辛植株进行均匀喷雾,喷雾时要确保充分覆盖到细辛的叶片和茎部,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③蝼蛄

蝼蛄主要危害细辛的根部,成虫和若虫均在土中活动,咬食根茎造成伤口,从而引发病菌感染。在抚顺市,蝼蛄的发生条件多与土壤疏松、湿润且有机质丰富有关。在进行治理时,首先要改善土壤环境,通过合理施肥、深翻土壤等措施,降低发生概率。其次,可利用其趋光性设置灯光诱杀。采用化学防治时,可选用敌百虫或辛硫磷等药剂制成毒饵诱杀,或将药剂稀释后浇灌到受侵害的植株根部,具体用量和次数,需根据虫害程度灵活调整,一般建议每隔15—20天处理1次。

综上所述,细辛规范化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不仅关系到药材的产量与品质,更是推动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精细化的田间管理,例如合理施肥、科学灌溉、适时中耕除草等,可有效提升细辛的抗逆性和生长潜力。同时,针对疫病、菌核病、叶枯病等病害,以及地老虎、黑毛虫、蝼蛄等虫害,需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特别是灯光诱杀、黄板诱虫等物理方法,以及利用天敌、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在实现有效防治的同时,可对周围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确保细辛种植的安全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的完善,将实现更为科学、规范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而为细辛种植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113200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新宾镇综合事务服务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