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常见疾病科学诊断方法及有效防治措施的全面分析

作者: 王琳

肉鸡常见疾病科学诊断方法及有效防治措施的全面分析 0

肉鸡的主要用途为生产鸡肉,具有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等特点。在肉鸡养殖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各种疾病,部分疾病具有传染性,如果发现不及时,则可能造成群体染病,从而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应掌握相应的诊断方法,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疾病进行防治。

一、肉鸡禽流感

1、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

染病的肉鸡会表现出如下症状:体温升高至41℃以上,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头部和眼睑处均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肿胀现象,鸡冠出血,偶见坏死的情况。病鸡的呼吸不顺畅,伴有咳嗽、打喷嚏,排泄物呈黄绿色。随着病情的持续加重,病鸡的头颈弯曲,走路摇晃,甚至会倒着走,若是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在数小时内死亡。

(2) 鉴别诊断

禽流感与其它疾病在症状上存在相似之处,为避免误诊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应采取鉴别诊断的方法对疾病做出正确判断。①与禽流感的临床症状相似度最高的疾病是新城疫,区别在于禽流感更加严重,病鸡的肝脏器官会出现坏死的现象。对此,可在鉴别诊断的过程中开展抗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作出相应的判断。②感染禽流感的肉鸡,会表现出与支气管炎类似的症状,如呼吸不顺畅,咳嗽、打喷嚏等,但病鸡的排泄物存在区别,并且禽流感的病死率非常高,而支气管炎的病死率较低,可从上述方面进行鉴别。

(3) 实验室诊断

对染病的肉鸡进行鉴别诊断后,可以做初步判断,为最终确诊,应采取实验室诊断技术。禽流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种类较多,常用且效果较好的有PCR法和血清检测法。前者针对的是流感病毒的核酸特异性,这种特异性的存在会导致检测结果呈阳性,说明肉鸡感染禽流感;后者可以细分为两种,一种是抗体检测,另一种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根据检测试验所得的结果可以判断出病鸡是否感染禽流感。

2、防治措施

(1)预防

①加强源头管理,做好肉鸡检疫工作,避免引入带有疫病的肉鸡,诱发禽流感。如有必要,应建立完善的血清学监测机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样品进行血清学鉴定,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肉鸡体内是否携带禽流感病毒,若是存在,则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处理,防止疫病扩散。②由于禽流感为人鸡共患病,所以要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尤其要加大预防措施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养殖户了解和掌握禽流感的预防办法,以降低肉鸡的患病率。同时要提升养殖户的防疫水平,减少疫病造成的损失。③接种免疫是预防禽流感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要对此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通过接种适宜的疫苗,增强肉鸡的机体免疫力,降低禽流感的发生几率。灭活疫苗在禽流感的预防中效果比较好,可将之作为首选,并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开展接种。当养殖场饲养的肉鸡数量达到500只以上时,必须全体接种疫苗,以实现群体免疫。④肉鸡的养殖环境与禽流感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对养殖环境进行优化。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光照充足,由专人负责清理排泄物,以免滋生细菌,给禽流感的发生埋下隐患;控制好肉鸡的养殖密度,切不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密集养殖;对鸡舍内的温度严格控制,最低不得低于15℃,避免低温引起肉鸡的应激反应,造成免疫力下降;定期对养殖环境全面消毒,做到不留死角,选用高效的消毒剂,提高消杀效果。

(2) 治疗

目前尚未研制出治疗禽流感的特效药,因此该疾病的治疗多以抗病毒为主,或是在发现病鸡,且确诊为禽流感后,及时将病鸡杀死,并做无害化处理,以免疫病扩散,造成更大的损失。给病鸡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增强它们的抗病能力,争取在短时间内康复,为避免继发性感染,可将霉素类药物掺入病鸡的饮水中。中药对禽流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推荐如下药方:大黄20g、山栀子20g、荔叶20g、北杏20g、神曲20g、麻黄20g、高良姜20g、黄芩30g、麦芽30g、桑叶30g、桔梗30g、芦根40g、陈皮50g,将所有中药研磨成粉状,与饲料均匀混合,给病鸡喂食,连续3天可以见效。

二、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1、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

传染性支气管炎分为三种类型,即腺胃型、肾型、呼吸型。类型不同,病鸡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有所区别。①腺胃型。感染此类支气管炎的肉鸡,身体会逐渐消瘦,快速喘息并伴有咳嗽、腹泻、排泄物呈水样。②肾型。这种类型的支气管炎在临床症状表现方面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染病初期,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如咳嗽、打喷嚏,该阶段病鸡的临床症状比较轻微,且在持续较短的时间后会进入下一个阶段,此时之前的症状基本全部消失,看似不治而愈,但实际上体内的病毒数量会不断增加,可造成病鸡突然性发病,表现出食欲减退,甚至厌食的状况,并伴有腹泻、排泄物为白色、水样,剖检死鸡可见肾脏肿大。③呼吸型。这是肉鸡支气管炎最为常见的类型,病鸡经常处于昏睡的状态,精神较差、呼吸不顺畅、会张口呼吸、流黏液状的鼻涕、鼻窦处有明显的水肿现象。

(2) 鉴别诊断

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表现与其它疾病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为避免误诊,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应对该病进行鉴别诊断。在鉴别诊断的过程中,要明确传染性支气管炎与其它疾病在症状表现方面的区别,具体如下:①感染新城疫的病鸡体温比较高,可达43℃以上,排泄物为绿色,病死率较高。②感染传染性鼻炎的病鸡面部有明显的肿胀现象,眼、鼻处有分泌物流出。③感染脑脊髓炎的病鸡头颈震颤,伴有瘫痪的情况。④感染禽流感的病鸡头部和眼睑处均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肿胀,鸡冠出血。

(3) 实验室诊断

在对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时,可以通过观察病鸡的临床症状表现,结合鉴别诊断做初步判断。为进一步确诊,应当开展实验室诊断,可以采用的诊断技术有以下几种:病毒分离、血清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

2、防治措施

(1)预防

①环境因素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有着密切关联。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养殖环境,给肉鸡创造舒适的环境,可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做好鸡舍的通风工作,使鸡舍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防止高温、高湿导致细菌滋生,增大染病的可能性。当白天与夜间的温差比较大时,要采取保暖措施,以免肉鸡感染支原体,继发支气管炎。②要对肉鸡的饲养场所全面消毒,尤其是鸡舍,采取定期消毒的方法,选用高效的消毒剂。所有人员进出养殖场时,均必须消毒,非养殖场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以免将病毒带入,造成肉鸡感染。③开展抗原检测工作,一旦发现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肉鸡应立即淘汰,并对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肉鸡进行疫苗接种,以达到免疫的效果。

(2) 治疗

当肉鸡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后,要对症治疗,具体如下:①利用抗菌类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可将药物掺入病鸡的饲料、饮水中,可提高药效。对病鸡进行隔离治疗,以免引起大规模感染,同时给病鸡注射卵黄抗体,提高治疗效果。②中药在该疾病的治疗方面效果比较显著,可将清热解毒的药方作为首选。如果是肾型支气管炎,为避免肾脏病变,可取5g甘草、10g桔梗、15g麻黄、20g杏仁、20g葶苈子、20g鱼腥草、25g石膏,研磨成粉后,混入病鸡的饲料当中,持续用药7天左右可以见效。

三、肉鸡传染性鼻炎

1、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

染病的肉鸡会表现出以下临床症状:体温开始出现上升的状况,通常会超过41℃,随着体温的持续升高,病鸡的食欲逐步减退,鼻腔有液体流出。病情加重后会出现咳嗽、呼噜等现象,呼吸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常常会做出甩头的动作,行动力降低,长时间站立不动,并保持缩头的姿态,某一侧的眼睛下部和鸡冠肿大、腹泻、排泄物呈黄绿色,病鸡的身体日渐消瘦,一旦出现继发感染,则可能导致死亡。

(2) 剖检变化

对濒临死亡的病鸡剖检后发现,以下部位有明显的炎症:气管粘膜、鼻腔、眼窝等;喉头有充血和水肿的现象,颜色为淡红或深红;十二指肠黏膜肿胀及充血,局部黏膜充血。

(3) 实验室诊断

针对感染传染性鼻炎的肉鸡,可以采取实验室诊断的方法进行确诊,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有涂片镜检、致病菌分离培养、血清学诊断等。①从病死鸡的鼻腔中采集内容物,此项工作必须在无菌的环境中进行,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将采集到的内容物制成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并晾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由此判断为传染性鼻炎。②开展致病菌分离培养时,先将采集到的病料样本在琼脂平板上接种,然后置于恒温箱内培养,时间控制在48h,对产生的细小菌落进行接种,继续培养,最终会在斜面上长出圆形菌落,颜色为灰色,呈半透明状,表面光滑,据此可判断为传染性鼻炎。③在玻璃板上滴含副鸡嗜血杆菌抗体的血清,加入菌液和新鲜的血清后,静置3min,可见凝集现象,由此便可确诊为传染性鼻炎。

2、防治措施

(1)预防

为降低传染性鼻炎的发生几率,在肉鸡养殖的过程中,应当做好预防工作,具体措施如下:①优化鸡舍。肉鸡生长期间在鸡舍内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为此要对鸡舍进行优化设计,实现冬暖夏凉的目标。根据安徽省全椒县的气候特点,结合肉鸡的养殖情况,确定鸡舍的高度和通风口的位置。保持鸡舍良好的通风是预防传染性鼻炎的有效途径之一,当气温比较高时,可提升通风量,利用新风将鸡舍内的有害气体排出,以免对肉鸡的鼻粘膜造成刺激,增加鼻炎的发病率。②鸡舍建好后要加强环境管理,定期开展消毒工作,做到不留死角。所有进出养殖场的车辆和人员均必须全面消毒,在鸡舍外侧修建脚踏式消毒池。③选择营养均衡的优质饲料,通过饲喂增强肉鸡的机体免疫力,严禁喂食发霉、变质的饲料,尤其是玉米和豆饼。④对肉鸡接种免疫,可选用油乳剂灭活疫苗,接种疫苗后的肉鸡免疫力大幅度提升,能够有效预防传染性鼻炎的发生。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接种疫苗,接种后要做好鸡舍内环境的管理,以免肉鸡出现应激反应。15-20日龄的肉鸡可进行首次疫苗接种,要控制好疫苗的剂量,以0.2-0.3ml为宜。

(2) 治疗

用浓度为2%的硼酸溶液为病鸡冲洗眼眶,然后向眼眶内滴入青霉素油剂,正常情况下,1天用药2次,早晚各1次,连续3-5天可以见效;在病鸡的饮用水中加入链霉素,如果病鸡为成年肉鸡,则1kg饮水中加100万IU即可,若是病鸡为不足42日龄的幼龄鸡,则可将同样剂量的链霉素加入1.5kg的饮水中。当病鸡的症状比较严重时,可采取肌肉注射链霉素的方式进行治疗,早晚各1次,连续3天后病症减轻,可改为饮用添加链霉素的水继续治疗,直至痊愈为止。

四、肉鸡球虫病

1、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

球虫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急性型,另一种是慢性型,不同的类型临床症状有所差别。①急性型。幼龄的肉鸡感染急性型球虫病的占比较高,整个病程的持续时间为15-20天左右,发病的初期阶段,病鸡会表现出如下症状:精神萎靡不振、长时间呆立不动、背毛杂乱、无光泽、食欲大幅度减退、鸡冠的颜色由鲜红变为苍白、因营养缺失,导致身体消瘦。排泄物呈水样、偶见血液,当排泄物为棕红色时,说明病鸡感染的是盲肠球虫,病死率非常高。②慢性型。成年肉鸡感染慢性型球虫病的占比相对较高,该类型的球虫病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少则3-5周,多则2-3月,病鸡的体重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伴有腹泻的现象,无严重的继发性疾病,基本不会出现病死的情况。

(2) 剖检变化

对病死的肉鸡剖检后发现,病变处位于肠道,盲肠存在增大的现象,肠内有血液,呈暗红色;直肠粘膜上有明显的出血点;小肠扩张,厚度增大,并有严重的坏死现象,因内部存在凝块,导致小肠的颜色呈黄色或是淡红。

(3) 实验室诊断

依据肉鸡的临床症状可对球虫病做初步诊断,为进一步确诊,应开展实验室诊断,主要的诊断方法有涂片镜检和饱和盐水漂浮。操作时,将采集的病鸡粪便置于容器内,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将粪便稀释,然后滴入到玻片上,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若是有球虫卵囊,则可判断为球虫病。

2、防治措施

(1)预防

球虫病应当以预防为主,通过饲养管理、接种免疫等措施,降低球虫病的发生几率。①在肉鸡养殖期间,要选用优质的饲料和水质达标的饮用水,各种饲喂器具要定期清理和消毒;保持饲料的营养均衡,适当增大维生素的含量,以此来增强肉鸡的抗病能力,控制好粗粮的用量,不可过量,避免喂食高纤维的饲料,防止对肉鸡的肠道造成损伤,从而增大球虫病发生的可能性;安排专人负责清理鸡舍,及时清除粪便等杂物,以免造成饲料及饮用水污染;定期开展虫鼠等害虫的灭杀活动,消灭球虫病的传播宿主;鸡舍要保持干燥、清洁,利用通风的方式,减少球虫病的发病率。②由于球虫病会严重影响肉鸡的养殖效益,所以必须做好接种免疫,以此来预防球虫病的发生。选用适宜的疫苗和接种方式,避免造成肉鸡的应激反应,制定严格的接种程序,按规范要求接种,可提高免疫效果。

(2) 治疗

当肉鸡确诊为球虫病后,应当选用适宜的药物进行治疗。抗球虫病的药物较多,效果较好的有呋喃类、植物碱类、磺胺类等,要根据病鸡的实际情况合理用药,确保所选的药物对症,以提高治疗效果。为防止球虫产生抗药性,或是病鸡对药物产生依赖性,应当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对药物定期轮换或是搭配使用,可将药效稳定、毒副作用小的抗球虫药物作为首选,最好选用能够提升饲料利用率的药物,在治疗球虫病的同时,增强病鸡的抵抗力。除西药外,中药在球虫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慢性型球虫病,如球虫散等。

综上所述,肉鸡养殖期间要重视疾病的防治,尤其是一些发生频率较高的常见疾病。对此,除了要掌握相关的诊断方法之外,还应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并根据诊断结果对症治疗,从而使病鸡快速康复,避免死亡给养殖场造成经济损失。

(作者单位:239500安徽省全椒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