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羊养殖业品种改良技术和科学饲养要点分析
作者: 李金华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尤其是对肉类食品的安全需求逐渐增加,直接推动了畜牧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一系列科学养殖管理技术在动物养殖管理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切实转变了传统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羊作为畜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基层群众养殖最为常见的品种之一,养殖规模在逐渐扩大。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羊品种改良和科学饲养技术要点,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借鉴与帮助。
一、羊品种改良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提升羊的生产性能
羊品种改良对提升羊的生产性能具有显著效果,改良工作开展期间选择性繁殖可以提高羊的肉质、毛质、产奶量等生产性能指标。如通过引进萨福克羊、杜泊羊等国外优质羊种与本地羊进行杂交改良,成功提高了我国肉羊的生产性能,改良后的羊只具有更好的生长速度、肉质口感和抗病能力,大大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此外,羊品种改良还有助于提高羊的适应能力。不同品种的羊对环境、饲料和疾病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通过品种改良,可以选育出适应性更强的羊只,从而降低养殖风险。在干旱、寒冷等恶劣环境中通过选择性繁殖,可以培育出更能适应这种环境的羊只,从而保证养殖业的生产稳定性。另外,羊品种改良还有助于提高羊的繁殖能力。选育高繁殖能力的羊只还可以提高整个羊群的繁殖效率,提高羊的生产性能和降低养殖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推动羊养殖业的升级转型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养殖技术的进步,传统的羊品种可能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畜牧业的需求,品种改良可以培育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羊品种,提高羊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强养殖业的竞争力。品种改良可以显著提高羊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例如,通过选择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的品种进行杂交,可以缩短育肥时间,增加出栏体重,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羊肉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另外,品种改良工作还可以增强羊只对特定疾病的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率和治疗成本,改良的后代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气候和饲养条件,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降低因环境变化带来的生产风险。最为重要的是品种改良有助于优化畜牧产业结构,改良品种通常更适合集约化养殖模式,有助于推动养殖业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并且能够引导养殖户从传统的散养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转变。
二、羊品种改良技术
1、种公羊的选择与处理
①种公羊的选择
种公羊应具有该品种特有的体型外貌如小尾寒羊公羊要有粗大的螺角,体尺、体重、毛色、羊毛及羊绒品质和产量等主要指标应符合该品种理想型的要求。种公羊的头宽而较短,眼大有神,颈部粗短,前胸发育良好,胸宽而深,后躯较丰满,腰部强有力,四肢端正而粗壮,睾丸大小适中而匀称,成年公羊体高在100cm以上,体重在120kg以上。选择种公羊时,还需要考察其父母和后代的品质,优良的谱系有助于保证后代的品质。目前推广应用较好的本地优良种供养主要有小尾寒羊、湖羊、细毛羊、波尔山羊。同时也可以从外地引进优良的种公羊,如夏洛莱羊、萨福克羊、杜泊羊。具体的品种选择,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品种改良方向和经济承受能力。
②种公羊合理的补饲
根据种公羊的年龄、体重、配种季节等因素,种公羊配种前30~45d开始补饲,持续2~4周,不要进一步明确补饲的目的是提高种公羊的性欲、精子质量、繁殖力等。根据种公羊的营养需求和当地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补饲饲料,如玉米、饼粕、骨粉、维生素、矿物质等。根据种公羊的体重、年龄、配种任务等因素,制定合适的补饲标准,保证种公羊摄入充足的营养。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玉米粉40%、大豆粕20%、麦麸15%、棉籽粕10%、豆粕饼10%、骨粉2%、盐1%、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2%进行搭配,每天饲喂公羊其体重的2%~3%,分次饲喂,2~3次/d,提供充足的干净水。饲喂之前根据种公羊年龄、体重、配种任务等因素进行分组进行合理分组,以便于管理和观察,有条件的应该单独养殖,单独饲喂。
③种公羊的调教
种公羊配种前调教目的是提高种公羊的配种能力和效率,减少配种时的应激反应,建立人羊之间的信任关系。出生后立即进行断尾、阉割和打耳标,从小开始接触公羊,经常抚摸和梳理,使用温和的声音和动作,避免突然的惊吓或粗暴的行为。在配种前让种公羊熟悉配种环境,提供充足的运动空间和遮阳设施。配种前4~6周开始进行采精训练,使用人工阴道或采精模型,逐步增加采精次数和频率,奖励公羊表现良好的行为。配种前2~3周开始进行配种模拟,将公羊引入配种栏,并让其与发情母羊接触,观察公羊的配种意愿和能力。在配种前3~5d禁止公羊与母羊交配,提高精液质量和配种欲望。操作过程中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避免过度刺激或压力,保持耐心和一致性,每周评估公羊的进展,并根据需要调整调教方案,如果公羊表现出攻击性或其他问题行为,应咨询兽医或训练师。
2、母羊的选择与准备
①改良母羊的选择
母羊应具有该品种特有的体型外貌特征包括繁殖能力、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从外在形态观察母羊的头宽而较短,眼大有神,颈部粗短,前胸发育良好,胸宽而深,后躯较丰满,腰部强有力,四肢端正而粗壮。母羊应有旺盛的性欲更强的配种能力,成年母羊体高在70cm以上,体重在40kg以上。选择母羊时,同样需要考察其父母和后代的品质,优良的谱系有助于保证后代的品质。同时还需要确保母羊的乳房应发育良好,青年羊的乳房圆润紧凑,老龄羊的乳房不应过于下垂、松弛,保证母羊健康,无疾病和其他传染病,以保证繁殖的成功和后代的健康。
②繁殖母羊发情鉴定
繁殖母羊发情鉴定的操作要点与指标是确保繁殖管理顺利进行的关键,在进行发行鉴定过程中,可以通过外在症状和外部观察、直肠检查、激素检测等诸多手段来确定发情。母羊在发情期通常会出现行为变化,如食欲减退、情绪激动、外阴部肿大等,也可以通过母羊是否愿意接受雄性羊的接近来判断母羊是否发情。此外在发情期间也可以对母羊的阴部进行检查,发情期的母羊外阴部会肿大,颜色变红,有时会有黏液分泌,母羊站立时可能会显得紧张,尾根抬起。
3、采精技术
选择发情好的健康母羊作为台羊,后躯应擦干净,头部固定在采精架上,训练好的公羊可不用发情母羊作台羊,还可用公羊作台羊、假台羊等都能采出精液来,种公羊在采精前用湿布将包皮周围擦干净。将消毒过的内胎,用生理盐水棉球或稀释液棉球从里到外的擦拭一遍,在假阴道一端扣上消毒过并用生理盐水或稀液冲洗后甩干的集精瓶。在气温低于25℃时,集精瓶夹层内要注入30~35℃温水,在外壳中部注水孔注入150mL左右的50~55℃温水,拧上气卡塞,套上双连球打气,使假阴道的采精口形成三角形,并拧好气卡,把消毒好的温度计插入假阴道内测温,温度以39~42℃为宜。在假阴道内胎的前1/3涂抹稀释液或生理盐水作润滑剂。将公羊腹部的粪便杂质用毛巾或纱布擦拭干净,采精员蹲在台羊右侧后方,以右手将假阴道横握,使假阴道与母羊臂部的水平线呈35°~40°角,口朝下,当公羊爬上母羊身上时,不要使假阴道外壳或手碰着公羊的阴茎、龟头,以左手将阴茎轻快导入假阴道内,让公羊自行抽动,握紧假阴道不动,射精后,立即将假阴道口朝上倾斜放气,取下集精瓶,加盖送到检查室。采精时确保采精环境和设备清洁卫生,避免污染,过程中要轻柔操作,避免损伤公羊生殖器官,采精后,及时对假阴道进行清洗和消毒,以备下次使用。种公羊每次采精的精液量应在2~5mL之间,平均3mL左右,优良精子活力应达到90%以上,精子密度应达到1亿/mL以上,精子畸形率应低于10%,以保证繁殖效果,精液在常温下保存时间不超过6h,冷藏保存时间不超过72h。采集到的精液可使用北京倍特双羊用长效稀释液进行稀释,稀释液可以中和副性腺的分泌物,缓解对精子的损害作用,同时供给精子所需要的营养,为精子生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达到延长精子存活时间、便于精液保存和运输的目的。
4、人工输精
输精作业前将母羊保定,确保其安全固定,以便进行输精操作,保定姿势可以是前低后高,背线与地平面大约呈30°角,以便于精液的导入。在输精前可以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的酒精进行消毒,然后用干净的毛巾蘸清水擦洗,消毒和清洗所用的毛巾要勤洗勤换,擦一只母羊换一个部位,保持外阴清洁。检查输精器械是否清洁、完好,确保无破损和污染,准备好稀释后的鲜精或冻精,按照规定的剂量准备。使用开膣器轻轻打开母羊的阴道,露出子宫颈,在抽出开膣器时,不要夹住子宫颈口的黏液,以免影响精液的导入,将精液缓慢地注入子宫颈外口皱窝内,不要直接输进子宫颈内,防止妊娠母羊假发情误配流产,一般每只羊输入稀释后的鲜精0.1mL,母羊排卵多在发情后期,对发情母羊每隔12~24h输精一次比较适宜,一个情期可输精1~2次即可。如果母羊子宫颈口有子宫栓类似物,应输入子宫颈外口皱窝内,不能直接输进子宫颈内,如果子宫颈内有血迹,暂不能输精,阴道内有尿液时,应将尿液清除,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再输精,输精后,轻轻拔出输精器械,避免对子宫颈造成损伤。
三、妊娠母羊科学饲养技术
1、母羊妊娠鉴定
母羊妊娠鉴定是养羊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养殖效益和种羊管理,常用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外部观察法、直肠检查法、阴道检查法和孕酮含量测定法,以及较为先进的超声波探测法和激素测定法。外部观察法主要观察母羊的行为、食欲、毛色、性情以及腹部变化等外部特征来判断其是否妊娠,如母羊在妊娠后通常会停止发情周期,食欲增进,营养状况改善,性情变得温顺,腹部逐渐增大,特别是在右侧腹壁可以触诊到胎儿并听到心音。直肠检查法期间需要停食一夜并清洁直肠,通过插入特制的触诊棒,配合手在腹壁的触摸来感知胎儿的形态和位置,一般在怀孕60d后准确率可达95%,85d后的准确率为100%,但需注意避免直肠损伤,并且怀孕115d后的母羊应谨慎使用。妊娠3周后,可以使用阴道开膣器刚打开时,阴道粘膜从白色变为粉红色。这种方法简单快捷,但可能受母羊个体差异和环境影响较大。另外也可以通过测定母羊血液中的孕酮水平来判断妊娠状态,未妊娠母羊的孕酮含量会因黄体退化而下降,而妊娠母羊的孕酮含量则保持不变或上升。有条件的地区,难道利用超声波诊断仪,通过母体探听血液在脐带、胎儿血管和心脏中的流动情况来诊断妊娠,在配种后第6周使用,准确率可达99%左右。
2、母羊妊娠期管理
妊娠早期(0~100d)饲料配方为玉米粉60%、大豆粕20%、麦麸10%、豆粕饼6%、骨粉1.5%、盐1%、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1.5%。妊娠晚期(100d后)饲料配方是玉米粉50%、大豆粕25%、麦麸10%、豆粕饼10%、骨粉2%、盐1%、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2%妊娠早期饲喂量为母羊体重的2%~2.5%,妊娠晚期饲喂量逐渐增加,在临产前达到母羊体重的3%~3.5%,分次饲喂,2~3次/d,并注意为羊群提供充足的干净水。
3、羔羊的饲养管理
①新生羔羊的饲养管理
新生羔羊的饲养管理对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新生羔羊的羊舍温度应保持在15~20℃,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80%,并保证羊舍通风良好,降低氨气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浓度,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羊舍卫生达标,每天清理,每周消毒1次,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羔羊出生后应尽快让其吮吸初乳,以获取必要的免疫因子和营养一般在出生0.5~1h内应该吃上初乳,初生羔羊应每1~2h哺乳一次,每次哺乳前都应该进行乳头消毒,推荐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确保乳头清洁,避免污染,人工哺乳时,要严格消毒奶瓶和奶嘴。注意观察羔羊吮乳后的反应,如出现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人工哺乳,并寻求兽医的帮助,每次哺乳的量应根据羔羊的体型和月龄来调整,初乳的温度应保持在38~42℃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羔羊的消化吸收。
②哺乳羔羊补饲
哺乳羔羊补饲的目的是补充母乳不足,促进羔羊生长发育,减少羔羊因饥饿造成的死亡率,提高羔羊的断奶体重。不是处理过程中可以使用羔羊代乳粉、牛奶、羊奶或者固体饲料,推荐使用固体饲料,从羔羊出生后第1~2周开始,可以提供羔羊专用颗粒饲料或优质干草。羔羊出生后前2周每天饲喂100~150mL/kg体重,代乳奶液,饲喂4~6次/d,出生后第3~4周,每天饲喂150~200mL/kg体重,代乳奶液,出生后第5~8周逐渐减少代乳奶液的饲喂量,增加固体饲料的比例,饲喂3~4次/d。
③羔羊断奶
正常情况下,羔羊在4月龄左右进行断奶,但根据生产需要,也可以采取早期断奶,比如在2~3月龄进行。在断奶前10d左右,开始逐步减少羔羊对母羊的依赖,白天将母羊和羔羊分开,晚上再让它们在一起,准备一个设有精料槽和饮水槽的补饲栏,让羔羊在断奶后能在那里活动和生活。在断奶处理过程中可以将母羊和羔羊断然分开,母羊转移到较远的地方,不再合群,也不使母子相互听到叫声,羔羊仍留在原羊舍饲养和在羊舍附近草场上放牧,也可以逐步减少哺乳次数,直至完全断奶,推荐采用逐渐断奶访。断奶后羔羊需要接受强度育肥,补充充足的饲料,并进行放牧与补饲或舍饲。母羊在断奶后也需要特别的关注,如果乳房出现肿胀,应挤出多余的奶,以防乳房炎。同时,加强母羊的放牧抓膘工作,并在配种前进行催情补饲。
综上所述,羊养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良种质资源和科学饲养管理技术的有力支撑,因此,在发展羊养殖产业过程中就需要饲养管理人员,将关注重点放置在羊品种改良方面,要结合市场需求,不断加强优良品种的有效引进和快速更新,如此才能够保证山羊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品种改良过程中也需要明确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要点,不断总结技术经验,加快形成完善的品种改造方案。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落实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方案,要结合羊群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长需求,做到科学饲养合理管理,切实提升羊的养殖效益和养殖质量,最终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作者单位:252400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