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羊母羊繁殖周期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的科学分析
作者: 徐燕随着畜牧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羊养殖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提高,对饲养管理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养殖人员需要结合母羊生长发育特性和养殖环境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做到营养供给均衡、养殖环境干净卫生等,保障母羊健康生长发育,高质量繁殖。文章以滩羊繁殖期母羊为例,研究空怀期、妊娠期、产羔期和哺乳期的饲养管理技术,以期给滩羊养殖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提升母羊繁殖能力,发挥母羊种用价值,繁育健壮羔羊,提高滩羊养殖经济效益。
一、空怀期母羊饲养管理技术
1、空怀期母羊的科学配粮
以抓膘复壮为主要目的,对空怀期母羊进行饲养管理,此阶段持续时间为3个月左右,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使母羊恢复中上等体况,通过前期准备工作提高母羊受胎率。研究表明,空怀期母羊体况对受胎率的影响较大,以体况较差、体况较好两类母羊为例,受胎率分别为60%~75%、80%~85%,两者差异大,因此养殖人员做好空怀期母羊饲养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改善母羊体况。科学配置日粮,营养供给均衡,精饲料主要类型及配比为玉米66%、豆粕22%、麸皮7.7%、菜籽饼3%,在此基础上结合空怀期母羊的营养需求,辅以如下物质:磷酸氢钙和盐各0.5%,小苏打0.2%,鱼肝油0.05%,腐植酸钠0.02%,微量元素、多维粉、亚硒维E粉各0.01%。参考以上配比,结合空怀期母羊实际体况,灵活调整营养物质类型及配比。每日早中晚各饲喂1次。每只羊每日饲喂精饲料300g、粗饲料2kg。滩羊母羊配种前6~7周,根据母羊体况制定短期优饲方案,促进母羊排卵,提高受孕率,此阶段需提供足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2、空怀期母羊配种技术要点
①母羊配种月龄选择
若过早配种,母羊机体发育不成熟,降低配种率,妊娠期间容易流产和死胎,或产弱胎,影响羔羊生长发育,因此要结合母羊性成熟状况选择合适时间进行配种,保证母羊正常妊娠。通常,母羊性成熟时间为6~8月龄,配种时间安排在8~10月龄。
②空怀期母羊诱导发情方法
空怀期母羊性成熟后,利用生理调控技术促使母羊发情,在保证配种顺利进行的前提下,生理调控可以缩短母羊的繁殖周期,提高繁殖频率。羊养殖领域,常采用如下三种方法诱导发情:向母羊中放入1只公羊,每次放置时间为1.5h,3次/d,利用公羊诱导母羊发情;羔羊早期断奶,缩短产羔间隔期,使母羊尽快发情;在母羊阴道内放置阴道栓2周,撤栓前1d肌注孕马血清10IU/kg。
③母羊发情情况鉴定
膘情、气候环境等因素均会影响母羊发情,秋季凉爽,是母羊发情高峰期。持续发情时间因母羊年龄和体况的不同存在差异,例如青壮年母羊持续发情时间达到48h以上,发情后症状明显;老龄羊、瘦弱羊的体况较差,发情持续时间缩短,发情症状不明显。养殖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母羊发情情况,每日早晚用种公羊试情,对进入发情状态的母羊进行配种,趁母羊发情状态较好时配种,顺利受胎。
④母羊配种输精时间选择
母羊发情后,选择合适时间配种能够提高受胎率,建议在母羊排卵前12h内配种。养殖人员确定母羊发情时间,观察发情症状,推断排卵时间,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配种。母羊子宫颈口张开时输精配种成功率高,母羊发情后的18~24h适宜配种。推荐养殖人员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配种,共输精2次,间隔时间为8h,多次输精能够提高母羊受胎率。
二、妊娠期母羊饲养管理技术
1、母羊妊娠前期的饲养管理
母羊妊娠后的前3个月为妊娠前期,此阶段羊胎发育速度慢,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少,但若营养供给不足,母羊将通过自身储备的养分满足胎儿生长需求,导致母羊体况差,影响妊娠。因此,养殖人员仍要加强妊娠前期的饲养管理,保证营养类型丰富、数量充足,并为后续胎儿生长打好基础。母羊妊娠前期的饲养要保证饲料营养充足,根据母羊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提供维他命和微量元素。不同饲养方式的母羊对应的营养供给方式有所区别,以舍饲的母羊为例,精饲料占比30%,草粉占比70%,均匀混合各类营养物质,按每只每日1.5~2kg的用量要求进行饲喂。养殖人员严格检查饲料、饲草的质量,若过期、霉变或存在其它质量问题,禁止饲喂。母羊妊娠前期的饮水保持干净,若恰逢冬季,由于气温较低,需要为母羊提供温水,以免因饮用冷水产生应激反应进而加大流产几率。单独饲养母羊,避免相互争斗。全面管理饲养环境,保持干净、卫生。放牧时,控制放牧时间,注意观察妊娠母羊运动情况,禁止长时间运动和剧烈运动。
2、母羊妊娠后期的饲养管理
母羊妊娠后的2个月进入妊娠后期,此阶段腹中胎儿生长迅速,需要提供足量营养以满足胎儿生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若饲养方式不科学,羊胎从母羊体内摄取的营养物质不足或营养类型不全面,分娩后体重下降,抵抗力差,若感染疫病,容易死亡。因此,养殖人员需要为妊娠后期的母羊提供足量营养物质,保证营养均衡。科学的饲喂方式还能够提升母羊抵抗力,降低母羊感染妊娠毒血症的几率,以免出现器官衰竭、乳汁质量下降、泌乳量减少等不利于母羊自身健康以及羔羊健康的情况。母羊妊娠后期的精饲料占比40%、草粉占比60%,均匀混合,分早晚2次饲喂,每只每日的混合料饲喂量为1.5~2kg。其中,精饲料以玉米、麸皮和豆粕为主,同时每日为每只妊娠后期母羊补充1.8kg青绿饲料。向饲料中加入麦麸,能够缓解妊娠后期母羊便秘症状。妊娠后期的饲养管理要注意母羊体况维持和膘情控制,避免因饲喂不足影响胎儿生长发育或因饲喂过量导致胎儿肥胖从而难产。妊娠后期母羊的每日放牧时长约3h,适度运动能够使母羊维持良好体况,对胎儿发育有利。
3、妊娠母羊日常管理要点
①羊舍环境调控
妊娠母羊羊舍的温度10~20℃,湿度50%~70%,改善羊舍环境,对母羊健康和胚胎发育有利。寒冷季节,母羊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影响妊娠,在羊舍内增设红外线灯或其它供暖设施,在羊舍外设置草帘、保温板等保温材料。羊舍保持通风透气,定期开窗通风,消除闷热、恶臭,通过流动的新鲜空气降低羊舍有害气体浓度,但要控制通风时间和通风量,避免冷风直接吹向母羊。羊舍干燥时,采取加湿措施,合适方法是在羊舍放置喷雾器或水盆,或种植绿色植物,也能够改善羊舍干燥。养殖人员每日清理羊舍粪污,定期消毒,杀灭病原体,维持干净的羊舍环境。清理羊舍时要注意防护,避免母羊接触消毒剂,同时要防止母羊遭受惊吓。养殖人员密切观察母羊的精神状态、行动能力以及采食情况,若发现异常,与兽医沟通,确定母羊体况,调整饲喂方式、优化羊舍环境。
②控制母羊养殖密度
养殖密度高,羊舍闷热、不透气,空气污浊,容易滋生细菌、病毒,影响母羊的健康和胚胎发育。养殖人员需要根据母羊的体况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保证每只母羊均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母羊妊娠前期活动频繁,按每只母羊至少有1.5~2m2的空间控制养殖密度,保证母羊正常运动和休息,避免在日常活动中发生踩踏和争斗。母羊妊娠中期的活动量减少,将每只母羊的空间调整至1~1.5m2。母羊妊娠后期,腹部增大,活动量减少,但需要提供充足的空间以满足母羊的休息需求,将每只母羊拥有的空间增加至2~3m2。母羊在不同妊娠阶段的活动能力存在区别,养殖人员要关注母羊妊娠进程和实际体况,适当调整养殖密度,确保每只母羊均有充足空间进行活动和休息。同时,控制母羊养殖密度还能够改善羊舍通风条件,保持新鲜空气,降低疫病发生率。
三、母羊产羔期饲养管理技术
科学饲养和管理,提供足量营养,保证初生羔羊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出生率和成活率。
1、母羊产羔期的营养供给
每只羊的精料补充料增加至0.8kg,日粮饲喂量减少20%,防止母羊身体过重和腹腔压力偏高。精料补充料包含玉米、豆粕、麸皮、胡麻饼等,在日粮中搭配青贮草、苜蓿草、干玉米秸秆,组成混合料,为母羊饲喂。充足的蛋白质供给能够提升母羊泌乳能力,在精料补充料中添加高蛋白饲料,例如豆粕、胡麻饼类等。若需催乳,可以为母羊饲喂黄豆浆。
2、母羊产羔期的日常管理
①观察母羊临产状态
养殖人员加强观察,从如下几方面综合评价母羊临产状态:一是食欲减退或停止进食,因腹部疼痛而四肢刨地,左侧肷窝凹陷;二是外阴状态,生殖道内流出稀亮的黏液,外阴两侧阴唇肿胀且松软;三是乳房状态,乳房膨大,用手触摸有质地硬胀感,静脉血管怒张,挤乳头时可见少量初乳或胶状透亮液体。
②母羊分娩关键要点
母羊自然分娩,但存在肷窝深陷、倒地四肢蹬直难产等状况同时临产状态时间长时,人工助产。母羊侧卧放倒,助产人员用手触摸生殖道,了解母羊难产的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助产措施。若子宫颈口开张不足导致难产,利用药物促使该部位开张,或通过手的刺激作用达到该效果,开张程度满足分娩要求后,拉出羔羊;若肢势或胎位不正导致难产,缓慢矫正,瞬势将胎儿前肢带头部缓慢拉出;若母羊乏力导致难产,注射缩宫素。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滩羊母羊难产,助产人员在人工助产前均要进行消毒,采取防护措施,以免引起感染或造成损伤。人工助产后,及时扯断羔羊脐带,使羔羊仰躺,拉动两前肢做胸部扩展运动,或将羔羊倒立提起,助产人员轻拍左侧胸部,经过以上操作,假死羔羊逐步恢复呼吸。精细护理母羊生殖道,避免发炎。
冬季气温低,接羔人员用碘酊对羔羊脐部消毒,用干毛巾擦拭羔羊身体,避免母羊舔舐羔羊导致羔羊冻伤。羔羊身上的黏液含有促进泌乳的激素,经过母羊不断舔舐,激素将促进母羊泌乳,满足羔羊对乳汁的需求,同时促进产后生殖系统恢复以及帮助母羊认羔。接羔人员清洗和消毒母羊乳房,确认乳房干净、卫生后,安排羔羊吃初乳,避免细菌、病毒跟随初乳进入羔羊体内。初乳是羔羊生长发育的必需品,若母羊产出羔羊同胎数量多,部分羔羊个体较弱,抵抗力差,针对此情况,养殖人员需要将羔羊放入保育箱内取暖,同时通过人工辅助措施使羔羊及时吃上、吃足初乳。
四、哺乳期母羊饲养管理技术
1、哺乳前期母羊护理关键点
母羊产羔后1.5~2个月为哺乳前期,若此阶段的母羊乳汁较少,难以为羔羊提供足量乳汁,对羔羊生长发育不利。养殖人员要重视哺乳前期的管理,确保母羊母乳充足,提供足量乳汁以满足羔羊的哺乳需求,提供营养物质和抗体,促进羔羊发育,提升抵抗力。科学配置日粮,为母羊提供足量营养物质,使母羊泌乳。根据季节的不同调整日粮,例如冬季喂青干草,夏季喂青草。养殖人员结合产羔数量和母羊体况,对哺乳前期母羊制定补饲方案,例如每只母羊每日补充多汁饲料1.5kg、精饲料和青干草各1kg、食盐和骨粉各10g。母羊膘情较好时,要注意过度饲喂精饲料可能导致的乳房炎及其它对母羊体况不利的情况,产后3d内少喂精饲料以规避该问题,3d后根据母羊体况逐步增加精饲料饲喂量,增加营养供给,按以上方法饲喂7d后,正常饲养即可。养殖人员重点补充多汁饲料,对母羊泌乳有促进作用。养殖人员为母羊饲喂红糖麸皮水,有催奶作用。饲喂的日粮和饮水均要符合质量标准,避免饲料过期、饮水含有病原体等问题。经过科学饲养管理,帮助母羊恢复体况。
初产母羊缺乳时,人工按摩乳房。母羊少乳,用黄豆煮制豆浆,凉后饮用,有催乳作用。母羊乳腺炎导致无乳,采取抗菌消炎治疗方法,例如肌注青霉素+链霉素。对于因过度肥胖导致无乳的母羊,皮下注射促乳素1000IU。按以上方法进行处理后母羊仍无乳,或泌乳量不足以满足羔羊哺乳需求,可找保姆羊,必须严格检查保姆羊的体况以及乳汁质量,或利用奶粉、豆粕、玉米面、乳清粉等自制代乳粉,及时供应给羔羊,为羔羊提供足量营养物质,提高成活率。
2、哺乳后期羔羊补饲及圈舍环境管控
母羊产羔后3~4个月,进入哺乳后期,母羊泌乳量减少,而羔羊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增加,母乳已难以满足羔羊营养需求。因此,养殖人员要注重哺乳后期羔羊的营养供给,制定羔羊补饲计划。养殖人员安排放牧,为母羊补充足量饲料,逐步用青干草替代鲜精料。根据母羊体况调整补饲量,体况好时少补或不补,体况差时增加补饲量。羔羊断奶时间建议安排在羔羊45~60日龄,若羔羊体况弱,延迟断奶,断奶后进行高强度育肥,促进羔羊生长发育。针对母羊容易发生乳房炎的情况,羔羊断奶前1周调整饲喂方式,重点在于减少多汁饲料、精饲料的饲喂量。养殖人员采用早期断奶技术,羔羊顺利断奶后,检查母羊体况,以检查结果为准重新组群饲养,保持充足的营养供给,注重圈舍环境管理,控制圈舍温度和湿度,加强通风,维持良好采光条件,及时清理圈舍粪污,全面消毒。垫草容易滋生细菌,对母羊生长发育不利,需定期更换。
3、母羊产后精细化护理
母羊生产后,生殖器官变化,体能下降,体况差,抵抗力减弱,产后母羊所处环境恶劣时容易感染疾病。养殖人员要注意产后母羊的特殊生理状况,进行精细护理。产后1h,使母羊饮用红糖水300mL,帮助母羊恢复体能。若母羊胎衣、恶露在产后6h内未排除,向子宫内灌注10%生理盐水300~500mL进行消炎,为加强消炎效果,配合阿莫西林5g。初生羔羊的护理也尤为关键,尽可能使初生羔羊在2h内吃上、吃足初乳,及时为羔羊提供营养物质,同时母乳中的抗体能够提升羔羊的抵抗力,预防疾病。
综上所述,养殖人员重视滩羊繁殖期母羊饲养管理,密切关注母羊体况,制定饲养管理方案,做好饲喂、环境管理等工作,确保繁殖母羊多胎、体壮、高产。养殖人员要了解母羊在哺乳期、妊娠期和空怀期各时期的实际情况,精细护理。经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发挥母羊种用价值,提高羔羊成活率,促进滩羊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751500宁夏盐池县冯记沟乡畜牧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