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植技术与典型病虫害防治方法研究

作者: 牛卫东

大豆是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市场对大豆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各地区要积极推广科学的种植技术,以提高大豆品质和产量。在大豆种植中,要结合地理、土壤、气候等因素优选品种,实施轮作、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等技术方法,并加强典型性病虫害防治,方可稳步提升大豆种植产量。

一、大豆种植技术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优选品种

按照黑龙江省关于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种植的区划布局,结合本地区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优选通过审定的高产品种,要求品种熟期适宜、抗病能力强、秆强耐密,以确保提高大豆种植质量和效益。

(2)精选种子

在种子处理阶段,剔除种子中的病粒、杂质,晾晒种子,保证种子纯度和精度都不小于99%,含水量不超过13.5%。尽量在正式播种前进行种子发芽试验,要求发芽率不小于85%。如果在种子发芽试验中的发芽率较低,则要及时更换种子。

(3)包衣处理

掌握本地区大豆种子中常见病虫害发生情况,采用种子包衣技术或药剂拌种技术防范病虫害。使用含有咯菌腈+精甲霜灵的种衣剂包衣,预防大豆根腐病和地下害虫。使用含有噻虫嗪的种衣剂或多菌灵·克百威·福美双种衣剂,预防第一代大豆胞囊线虫、二条叶甲、根潜蝇等病虫害。

2、轮作与整地

(1)合理轮作

在大豆种植中,要合理采用轮作方式,减少连作和重茬。采用轮作的大豆田,要掌握前茬作物的用药情况,避免发生化学药剂对大豆种植产生药害。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玉米以及经济作物作为轮作作物。

(2)田间秸秆处理

对玉米轮作地块,采用机械作业与人工捡拾相结合的方式,将玉米秸秆集中收回撤离,全部清出秸秆,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灭茬、整地。

(3)科学整地

①在秋季整地,深翻深松耕地,深度不小于30cm,起到灭茬、保墒作业。

②在秋整地起垄后,次年春季待土壤化冻3-5cm时,顶凌镇压土壤,避免因春季干旱出现跑墒。

③在春季检查土壤墒情,如果秋整地未达到整地标准,则要在春季土壤化冻10-15cm时再次深松耕地。

④春季较为干旱时,进行免耕或少耕播种。春季雨水较多时,及时排除积水。

3、精准施肥

大豆种植前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搭配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做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1)施用有机肥

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30%,水分不得超过30%,在整地的过程同步施入有机肥。有机肥为腐熟农家肥,用量为每亩1.0-1.5t。

(2)施用化肥

科学搭配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每亩施入尿素2.5-3.5kg,磷酸二铵8-10kg,硫酸钾4-5kg。施入微生物菌剂颗粒1-2kg,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微量元素。

(3)施肥方法

为提高肥料利用率,采用侧深分层施肥技术,将70%的肥料用于底肥,施入到种子下方10-40cm处,30%的肥料用于种肥,施入到种子下方4-5cm处。在追肥时,大豆初期第一次追肥,每亩施入0.3-0.5kg尿素、0.2kg磷酸二氢钾、0.2kg叶面肥。大豆生长进入到结荚期后进行第二次追肥,肥料为0.2kg磷酸二氢钾、0.16kg米醋。

4、精量播种

(1)抢墒播种

结合本地区土壤水分、气温变化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播种方式,一般在5月20日之前完成播种;当5-10cm深度的土壤温度稳定在7℃以上时进行播种。对干旱地块采用适时早播、原垄种植方式。对春涝地块应等待土壤含水量下降后再播种,适时晚播密植,不允许在积水条件下播种。

(2)播种方法

①在宽为110cm的大垄上,采用双行栽培,双行间距为40-50cm。或者采用三行栽培,三行间距为20-25cm,适当降低中间行的种植密度,控制在两侧行种植密度的85%-90%。

②在宽为130cm的大垄上,采用四行栽培,行距为18-20cm。或者采用五行栽培,行距为10-12cm,中间行降低种植密度,控制在两侧行种植密度的60%-70%。

(3)种植密度

①在采用密植栽培技术的情况下,土壤肥沃地块的保苗数量为每亩1.6万-1.8万株,土壤瘠薄地块的保苗数量为每亩2.2万-2.8万株。

②110cm大垄种植密度为每亩2.3万-2.7万株,130cm大垄种植密度为2.5万-2.8万株。

(4)播种量

根据土壤种植密度、发芽率、田间损失率、保苗数等确定每亩播种量。在播种时做到精细播种,用精量播种机均匀下籽,控制播种深浅度,播种后覆盖土壤,要求镇压后的种子埋深为3-5cm。

5、田间管理

(1)松土

在大豆拱土时,深松垄沟,增加土壤温度,确保豆苗生长。

(2)中耕

在封垄之前,中耕大垄之间的部位,并扶垄。对110cm大垄采用2行种植、130cm大垄采用4行种植的行距中间部分进行浅松。

(3)化学除草

在田间管理中,重点做好除草工作,以化学除草为主,结合地块肥力、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确定除草时机、除草剂品种以及除草剂用量,尽量降低化学药剂用量,避免发生药害。大豆田除草要覆盖大豆全生育期,做好苗前与苗后除草。

①苗前除草。采用异噁草松、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嗪草酮等除草剂。大豆种植前,如果田间杂草丛生,且杂草类型以多年生阔叶杂草为主,则可以采用乙草胺+嗪草酮除草剂进行除草,要求大豆田的土壤不能为砂质土;如果大豆种植前无需换茬,生长出数量较多的难防杂草,如小蓟、大蓟、苣荬菜等,则采用异丙甲草胺+异噁草松除草剂;如果大豆种植前需要换茬,且地块内的杂草较少时,则采用乙草胺+噻吩磺隆除草剂。

②苗后茎叶除草。在禾本科杂草长至3-5叶期,阔叶杂草长至2-4叶期时,采用灭草松、烯草酮、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等药剂进行除草,喷施到杂草的茎叶部位。当大豆田内的杂草主要为稗草、阔叶杂草时,采用烯禾啶、烯草酮、精吡氟禾草灵、氟磺胺草醚等药剂进行除草;当大豆田内的杂草以刺儿菜、苣荬菜、打碗花为主时,采用异噁草松+氟磺胺草醚+灭草松混合除草剂;当大豆田内的杂草以苋菜为主时,采用氟磺胺草醚除草,将除草剂喷施到苋菜2片真叶部位。

二、大豆种植典型病虫害防治

1、典型病害的防治

(1)大豆根腐病的防治

根腐病是黑龙江地区大豆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大面积发生会对大豆的产量造成严重影响。故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具体如下:

①种植大豆时,控制好株间距,避免根腐病凭借寄生体繁殖。大豆种子不需要连续播种,每隔一段距离播种3-5粒,同时要避免连作。为使田间土壤的温湿度有利于大豆生长,防止根腐病的发生,可在耕作时,对土壤进行翻耕,使土壤能够充分与阳光发生接触,保持适宜的温度,以免土壤的含水量过大,增加根腐病的发生几率。

②针对大豆根腐病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措施,以寄生、抗生、溶菌等方式,对大豆的种子进行处理,增强大豆抗根腐病的能力,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

③以人工的方式,对大豆种子催芽,经过催芽的种子,可以有效防止根腐病菌的入侵。

④在根腐病的防治中,化学药剂的效果较好,选用适宜的药剂对大豆种子进行处理,通过少量化学成分的加入,增强大豆植株抵抗根腐病的能力。土壤既是大豆生长的基础条件,也为根腐病菌的滋生提供了途径,可向土壤中加入一定的化学药剂,需要注意的是,应当控制好用量,避免用药过量造成土壤和环境污染。

(2)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

胞囊线虫病在黑龙江地区大豆种植的发生频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制约大豆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为此,必须对该病害的防治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具体如下:

①大豆胞囊线虫病最为经济、实用且有效措施,是在种植前,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大豆品种,从源头上降低胞囊线虫病的发生几率。大量的实践表明,抗胞囊线虫病的大豆品种,比普通品种的染病几率低很多,抗性高的品种,能有效阻止线虫的入侵和寄生。

②由于胞囊线虫病寄生的范围并不是很宽,基本以豆科植物为主,所以通过轮作的方式,能够对胞囊线虫病起到有效的防治。种植大豆时,前茬作物以茄科及禾本科为首选,该病害发生比较严重的地块,可轮作非豆科植物,效果较好的方式为水旱轮作,如大豆与水稻轮作。

③种植大豆期间,可以采取早播的方式,使大豆植株的发育时间避开胞囊线虫病的高发时间段。田间的杂草要及时清除,并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合理搭配其它肥料,以此来促进大豆生长,使植株具备抵抗胞囊线虫病菌的能力。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活化,促进土壤中线虫天敌数量的增加,以此来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

④当大豆田间的线虫病害较为严重时,应当选用适宜的药剂,对土壤进行处理。市面上大部分抗线虫的药剂都比较贵,并且毒性也比较大,会对大豆植株、土壤及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要合理选择,并控制好用量,最大限度减轻污染。

⑤化学药剂防治会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若是用量过大,则会形成药害。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可以利用生物药剂,防治胞囊线虫病。真菌对线虫的防治效果较好,因此可以选用生物种衣剂HND1。

(3)大豆花叶病毒病的防治

在防治大豆花叶病毒病时,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①为避免种子带毒,应当在选种时,加强种子检疫。从其他地区调种时,可能会将病毒引入,由此容易造成大豆病毒病大规模流行,从而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必须对种子的引进环节予以重视,采取隔离种植的方式,确认种子无病毒后,再进行繁殖。

②选择无毒的种子进行播种是防治病毒病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播种后,应当在苗期时,将病株全部清除,收获前若是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确保收获的种子带病毒率不超过1%。

③在大豆苗期时,用银膜对土层进行覆盖,这样能够起到驱避蚜虫的效果,避免蚜虫将病毒传给植株,由此可以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2、典型虫害的防治

黑龙江地区大豆种植过程中,典型的虫害有食心虫、蚜虫、卷叶螟等,害虫对大豆的生长过程危害较大,所以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

(1)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在大豆食心虫的防治中,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①选择早熟、高产、结荚期短、荚上无毛或是少毛的品种,大豆提前成熟能够避开食心虫的高发期,从而最大限度减轻食心虫对大豆生长过程的危害。

②对大豆田间的茬口布局合理规划,由此能够使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几率有所降低,需要注意的是,豆类作物不得多茬口混种,也不宜与豆科绿肥进行连作,与水稻轮作或是玉米间作可以有效解决食心虫的危害问题。

③利用食心虫趋光性的特点,在田间适当的位置处设置黑光灯或是频振式杀虫灯,对食心虫的成虫进行诱杀。

④从豆田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田块,以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取食心虫的生长动态信息,了解并掌握卵孵的始盛期,并在幼虫高峰期到来前喷药防治。

⑤通过预测预报掌握食心虫成虫的盛发期,并在豆田内食心虫成虫的数量突增时,用熏蒸法防治,也可选用菊酯类药剂,以喷雾的方式给药。喷药时,可从大豆植株的根部向上喷。

⑥幼虫孵化后,通常会在豆荚上爬行6-8h左右,可在豆荚上初见虫卵时,喷药防治,药物以菊酯类为首选,控制好用量,只要用药及时,能够消灭80%左右的食心虫幼虫,防治效果较好。

(2)大豆蚜虫的防治

在黑龙江地区,蚜虫对大豆的危害比较严重,要对其防治予以重视,具体措施如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