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主要病虫害及绿色防控综合配套技术分析

作者: 贾宝胜

本文以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对种植基地出现的病虫害进行深入研究,根据蔬菜病虫害发病原因、发病规律提出科学的蔬菜病虫害防控方案,强化蔬菜病虫害防治效果,并结合当地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条件,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控策略。

大棚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配套技术是指在种植时不借助高污染性的农药、杀虫剂等方式,通过农业防控、理化诱控与生物防控以及无公害药剂等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体系,能显著改善以往种植时出现的环境污染以及农药残留问题。加强蔬菜种植基地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建设,借助多元化防治举措,保障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建立示范基地,降低蔬菜及土壤的农药污染,实现蔬菜无公害生产,促进绿色蔬菜产业发展。目前,我县绿色防控技术有了一定推广面积,但是还有一部分地区仍未推广开,仍需要推动散户参与农业绿色防控体系建设,促进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大棚蔬菜发展概述

近年来我县农业发展迅速,而大棚蔬菜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主要通过人工控制蔬菜生长环境,避免传统不利因素。特别在北方地区冬季天气寒冷的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可以增加蔬菜种植茬数,体现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当前蔬菜种植具有收益高、技术优、产量高等特点,是新型农业产业中的典型代表,对促进农业结构转型,优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的蔬菜种植技术能够提高蔬菜生产效率,促进种植户的经济收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有了多样化的需求,因而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在现代农业技术背景下,蔬菜种植不受气候条件限制,即使在北方寒冷的冬天,也能实现四季蔬菜均衡供应。大棚蔬菜产业不断向专业化、科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蔬菜产量及蔬菜品种平稳提高,种植户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促进蔬菜产业符合市场需求,除了结构和产业升级以外,还应搞好无公害蔬菜基地,加大有机蔬菜发展力度,严格把控蔬菜质量,提高农民蔬菜种植技术,注册有机蔬菜品牌,提高农民对于蔬菜的品牌意识、经营意识。对老旧大棚温室按照现代化标准改造,引进新型技术和新、优、特蔬菜品种,在促进蔬菜品质的同时控制生产成本,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强无公害栽培、有机栽培技术推广,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使用。

二、大棚蔬菜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1、病虫害发生种类多,防治难度大

由于大棚内环境封闭,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十分适合很多虫卵的孵化,为害虫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大棚的通风效果不好,缺少相应的透气性,导致大棚内的温度比较高,湿气很难排出,致使大棚内的湿度增加,而且有害气体越聚越多。另外,种植栽培的蔬菜品种过于单一,没有对栽培的蔬菜品种进行合理轮作,土壤出现严重板结等问题,都为病原菌和害虫的大量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增加了大棚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率,而且不同蔬菜的常见病虫害种类也有很大差别,病虫害种类繁多,这也给大棚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2、病虫害发生情况复杂

温室大棚为病虫害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本身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会比露天种植更高,再加上多数情况下农户都不会间歇种植蔬菜,温室大棚内没有越冬期,直接导致季节性危害转变为持续性发生。经过调查发现,蚜虫等农业常见害虫已经出现世代期缩短甚至重叠的现象,使温室大棚中的病虫害情况越发复杂,病虫害的防控难度也更高。另外,除了病虫害导致的问题,还有一些蔬菜会出现生理性病害问题,因为温室大棚种植会对这些蔬菜的自然生产发育造成不利影响,以黄瓜、番茄等蔬菜为例,温室大棚种植期间的黄瓜会普遍出现龙头萎缩、化瓜等;番茄会出现空洞果、拉链果等生理性病害。

3、病虫害传播快,危害严重

一般来说,农作物病害的发生都是由病原菌侵染而导致的。在温室大棚内,由于空气流通性差、光照差、湿度高、温度适宜等,为病原菌孢子的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大大加快了病菌的侵染蔓延,使蔬菜被病原菌侵染的概率大大增加,严重的甚至成为灾害。大棚的环境封闭,通风性较差,为虫害的发生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导致害虫大量繁殖,严重危害了蔬菜的生长。

三、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1、选择优良蔬菜品种

合理选取蔬菜品种是最基础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运用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如果选种不科学,那不管后续怎样管理,都无法生长成优质蔬菜。所以,在实际选取蔬菜品种的时候,必须要重视结合当地的具体状况,比如气候条件、光照和土壤等,以此选取抗病虫害能力强、优良的新品种或者杂交种。尤其是有机蔬菜种子,在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不含转基因成分、抗病能力强、未经过处理等。

2、播种前土壤维护

要想更好地确保大棚蔬菜的良好生长,实现高产、高品质的目标,就应落实好各项播种准备活动。播种前要精细整地,并对大棚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消毒之后还应30厘米左右翻地处理,同时将土壤暴晒在阳光下30天,这样能够提升土壤的透气性,在土壤中施加农家肥,使其和土壤充分混合,并完成高温闷棚,从而使土壤中的营养成为更加丰富。

3、栽培管理

由于温室蔬菜的栽培和管理要求很高,因此在实际开展这项工作时,有必要选择一种系统、科学、全面的栽培方法。使用该技术种植蔬菜时,应确保农民能够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同时通过轮作生产模式种植蔬菜,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自然环境和条件,为温室蔬菜创造良好健康的生长环境。

4、肥料使用

为了更好地保证温室蔬菜的质量和营养,在实际种植温室蔬菜时,我们还应注意科学控制肥料的使用,尽量防止使用含有化学成分的肥料,最好使用植物腐烂、动物粪便和微生物肥料,并将这些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这样蔬菜就可以获得足够的养分,从而更好地生长。

四、大棚蔬菜病虫害的防控措施

1、农业防控措施

①采取轮作方式,科学施入底肥

在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不能在相同地块连续种植同一蔬菜,必须实施2~3年轮作模式,以有效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设施蔬菜播种前应进行土壤翻耕,以杀灭土壤中残存的病菌,同时可以清除杂草,消除各类虫害的传播载体。结合翻耕施足基肥,主要施用有机肥,并合理配施适量氮肥、磷肥、钾肥,以满足设施蔬菜各生长时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同时有利于优化土壤结构,提升蔬菜的抗性。

②合理确定蔬菜种类

蔬菜种类不同,其抗病虫性能存在较大差异,必须充分考虑当地实际,选用抗病性较强和产量较高的品种。另外,还应结合蔬菜的生育期科学确定播种时间,确保蔬菜幼苗生长期与当地病虫害发生时间错开。设施蔬菜一般土传病害比较严重,可采用免疫砧木嫁接的方式,提升蔬菜幼苗抗性。

③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能够确保蔬菜有充足的生长空间和通风透光环境,为蔬菜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有效提高其抗病性,同时还有助于提高蔬菜的质量和产量。在实际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各类蔬菜的生长状况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如果种植密度不合理,易导致大棚透风、透光率不足以及蔬菜生长不良等。

④选择高效栽培模式

设施蔬菜一般采取宽窄行种植,有利于控制种植密度,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提升大棚透风透光性能,解决田间积水问题,达到预防病虫害的效果。此外,可以采用地膜覆盖软管微喷方式,有利于保持土壤墒情,保证蔬菜健康生长。

2、理化诱控防控措施

①物理防控技术主要采用物理手段阻断病虫害生长繁殖或是直接灭杀的病虫害防控手段,可以使用高温闷棚、杀虫灯、防虫网、信息素诱捕、臭氧等方式进行物理防治。

②高温闷棚是一种可以在夏季温度较高的时候采用的方式,不对大棚内温度进行调控,让大棚内的温度自然升高,温度升高能减少害虫虫卵,降低致病菌的活性,主要适用于对温度变化耐受力较强的蔬菜品种。需要注意的是,应控制好高温闷棚的时间,防止蔬菜长时间处于高温下而死亡,在闷棚结束后要尽快对大棚进行通风换气。

③杀虫灯是一种通过诱饵光源吸引害虫并进行捕杀的措施,具有效果好、成本低的特点,能有效控制大棚内的虫害,适合大力推广。使用时要先对大棚内的害虫种类以及是否趋光等特性进行科学分析,将光源的光谱与害虫的趋光频率调整一致,应结合害虫的飞行能力调整杀虫灯的悬挂位置和高度,对于飞行能力较强的害虫可以将杀虫灯的悬挂高度适当提高,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在使用杀虫灯时要注意定时清理,以免堆积过多害虫,而造成杀虫灯短路或影响使用寿命,在清理时要注意关闭电源,以免发生触电等危险。

④防虫网与日常家庭中使用的纱窗类似,都是起到阻隔害虫进入的作用,在安装时需要利用高温闷棚或其他消杀方式清除大棚内的虫卵与害虫,清理大棚防虫网安装区域的枯枝、落叶、石头等。要确保防虫网安装牢固,避免因出现漏洞导致害虫乘虚而入。在日常使用时也需要做好维护检查,在发现破损时要及时进行更换,以免防虫网失效。

⑤信息素诱捕是通过诱捕器的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害虫性信息素,通过这种性信息素让雄性害虫误以为是雌性在吸引交配,从而前往诱捕器中的技术,这种技术能大幅减少大棚内雄性害虫的数量,直接导致雌性害虫无法交配产卵,从根本上减少害虫的繁殖数量。使用信息素诱捕方式时需要注意对大棚内存在的主要害虫种类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选择信息素种类。如果大棚内出现多种害虫,要先对最严重的害虫种群展开诱捕,从而取得最佳的虫害防治效果。

⑥臭氧防治是一种新兴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臭氧本身是一种气体,具备强氧化性、无污染的特点,能在不影响蔬菜的同时对害虫和各类致病菌进行广谱灭杀,具有无污染、效果好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利用高压电将空气中的氧气分解生成臭氧,通过氧化过程完成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目前,臭氧防治已经开始应用,例如,对甜瓜大棚以及番茄大棚使用YLO3-10W型温室果蔬病害臭氧物理防治系统,评估试验结果发现,对番茄常见的4种疾病以及甜瓜的白粉病防治效果均好于常规防治措施。臭氧对于大棚中蔬菜间气传性病害的防治效果非常好,能起到预防病害、降低传播的作用,对发生病害的作物也能起到减轻病害程度的作用。同时,臭氧作为一种安全、无污染的技术,能很好地实现大棚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

3、化学防控措施

化学措施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对大棚内蔬菜病虫害进行防治。可选择的药剂种类较多,应针对不同的病害、虫害来选择药剂。如防治菌核病可选择菌核净可湿性粉剂稀释液进行喷施,或通过释放腐霉利烟雾剂进行防治;防治灰霉病可选择施佳乐悬浮剂进行喷施;防治霜霉病可选择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溶液进行喷施;防治粉虱可选择溴氰虫酰胺悬浮剂进行喷施;防治蓟马可选择氯氰菊酯溶液等进行喷施。化学药剂一般每隔3~7d喷施1次,连喷2~3次可取得预期效果。应该注意:在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要坚持合理用药、科学用药的原则,同时也要避免连续用药、过量用药,施药时尽量选择高效器械作业,以减少用药量,增强药剂防治效果。

4、生物防控技术措施

相较于传统防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具有便捷、无污染等特性,如今已经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在自然界中,大多数情况下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对应的天敌,例如在大棚中出现蚜虫大规模暴发时,可以向大棚内投放蚜虫的天敌瓢虫进行捕杀,瓢虫对于蚜虫的捕杀效率甚至要高于杀虫剂,能在短时间内控制蚜虫的种群数量,避免因蚜虫导致蔬菜品质下降。在防控蝇类等飞行害虫时,可以适当投放青蛙,青蛙具备非常强的捕食飞行昆虫能力,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对飞行害虫进行控制,而且不会伤害蔬菜作物,其粪便还能为蔬菜作物提供营养,是一种非常经济且有效的害虫防治措施。在防治害虫时,还可以采用病菌控制的方式,有些病菌对人体以及蔬菜无害,但对大棚中的害虫却具有致病、致死的能力,例如在防治粉虱时,可以采用投放白僵菌等由微生物制成的药剂,能对粉虱起到非常好的防控效果,再加上其作为生物,存在自然分解的特性,对环境以及人体均不具备威胁。

研究表明,生物药剂具有提升土壤肥力的作用。试验发现,通过使用EM菌土壤堆肥技术能显著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高蔬菜的抗病虫害能力,大幅减少使用农药以及化肥的次数,种植大棚蔬菜的成本也会大幅度下降。生物防治技术不但能对病虫害进行直接防控,还可以对蔬菜的健康生长起到间接作用,例如在土壤中投放蚯蚓松动土壤,能有效预防土壤板结,降低因土壤板结导致致病菌繁殖的发生概率,对蔬菜栽培起到很好的作用。

5、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防控措施

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文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农技推广部门应加强指导,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大力支持,积极响应;政府部门则基于绿色防控技术试验情况,在植保机械购置、统防统治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贴,广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

总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反季节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棚蔬菜栽培可为人们提供反季节蔬菜,改善人们的生活,但病虫害使大棚蔬菜栽培在产量和质量上受到了影响。因此,针对不同的病虫害类型,采取多种措施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有效防治,既大大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对蔬菜品质也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能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反季节蔬菜,给种植者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122300辽宁省喀左县公营子镇农业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