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养殖技术与疾病预防实践经验探讨

作者: 葛凤琴

目前,我国的羊产业生产模式正在逐渐向集约化、标准化、融合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在内蒙古通辽地区,羊的存栏、出栏数量也在逐年攀升。羊养殖不仅是内蒙古人民的传统产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促进种植业和相关工业的发展,形成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起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在羊养殖过程中,在注重养殖技术选择的同时,还要通过采取羊相关疫病防疫和常见病、多发病及时诊疗、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保障羊的健康生长,养殖户方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进一步提高其养殖积极性。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对基本的羊养殖技术和疾病预防技术阐述如下,供同仁进一步探讨。

一、羊养殖技术

1、规划建设高质量羊场

①羊场建设

在建设羊场的过程中,为确保羊养殖的正常进程,首先要做好选择羊场的选址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场址建设羊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羊场的建设符合我国农业发展规划,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现阶段绿色环保的要求。首先,需要选择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还应该考虑到坡度、排水、采光以及风向的问题;其次,所选位置土质应该足够坚实,也需要土地具有较强的抗压性和透水性,最重要的是所选区域不能存在污染现象;再次,需要对羊场的水质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羊的养殖标准;最后,还要确保周边环境无污染、保证供水、供电充足,且要考虑交通的便利性。另外,场址选择时,距离居民区、主要交通、其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厂等相关场所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

②场区规划布局

场选址后,应因地制宜地对场区进行规划布局。首先,在场区内建筑物的分布上,应该采用较为紧凑的分布模式,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土地的利用率,避免出现空间浪费的现象;其次,需要注意场区内的防火和防水,避免在出现火情或水情时无法及时应对;最后,标准的羊场场区规划需要将整个区域分为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各司其职,并且在区域划分时也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否则会直接对羊场的生产效率产生不利影响。生活区应该处于整个场区的上风口,并且所处地势应该相对较高,与生产区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00米以上最佳;管理区一般包括办公室、财务室、档案室等,也需要与生产区保持一定距离,在50米以上最佳;生产区中不仅仅是羊舍,还有饲料室、运动场等区域;隔离区中应该建设诊断室、治疗室以及隔离室,负责病羊的治疗与隔离,应该建设在下风口的位置,并且也需要与生产区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00米以上。

③设施设备及人员配备

除选择羊场位置和因地制宜地进行场区规划外,还应该将羊养殖所需要的设施设备与人员配齐。设施设备主要包括生物安全设施、粪便杂物处理设施、饲喂设备、饲料调制设施、饲料储存设施以及相关医疗设施设备等。在人员配备方面,需要聘请管理人员、饲养人员以及驻场兽医。其中管理人员需要懂得羊场的基础管理工作,同时也需要对当下的养殖政策有所了解;饲养人员需要掌握先进的饲养技术并具备一定饲养经验,同时也需要定期对饲养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不断学习了解羊的习性与养殖技巧;兽医则需要掌握羊常见疾病的预防、诊疗技术和相关知识,并且能够定期为羊的健康进行检查和监测。

2、高质量饲养管理

①羊的品种

羊的种类有很多,例如:山羊、绵羊等,较为出名的有波尔山羊、小尾寒羊等,以下主要按照生产性能对山羊和绵羊进行划分。首先,细毛羊属于绵羊的一种,美利奴羊、新疆细毛羊以及内蒙古细毛羊等都属于细毛羊,也引进了很多国外的细毛羊品种;半细毛羊也是绵羊,主要有林肯羊、罗姆尼羊等,这类羊产肉性能较强,同时羊毛也较长;粗毛羊也属于绵羊,主要有蒙古羊、哈萨克羊等,粗毛羊的毛品质较差,但这种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羊皮和羊肉的品质较好。其次,山羊主要有乳用山羊、肉用山羊以及绒山羊等。乳用山羊主要有萨能奶山羊、崂山奶山羊等,这些山羊具有较为稳定的产奶性能、奶质较高并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肉用山羊主要有波尔山羊、杜泊羊等,这类羊所需要进行的投资较小,能够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绒山羊主要有辽宁绒山羊、晋岚绒山羊等,这种羊的特点是毛长绒细,并且毛发较为有光泽,不仅产绒量大,绒毛的质量也较好。养殖户在选择羊的品种时,需要考虑到养殖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性质较优的品种,从而保障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以及生产量。

②四季放牧要点技术

春季放牧的主要任务是防止羊变瘦,同时也要做到保胎、照顾羔羊,在放牧时,需要提前看好操场的质量,避免羊群在食用不良草料后出现腹泻的情况。春季在放牧的过程中一般都会直接让羊群到干燥的草地上吃干草,等到肠胃适应之后,才能够让羊采食青草。在春季,内蒙古地区的气候昼夜温差较大,为了防治羊群着凉,需要相对较晚出牧,也应该较早归牧,中午属于温度较高的时间段,因此,中午不能让羊回圈,而应该让羊群尽可能地多吃些牧草;夏季放牧的主要任务是抓膘,夏季光照时间较长,因此需要适当延长放牧的时间,让羊群尽可能地多吃牧草,从而增加羊的体重;秋季放牧的主要任务也是抓膘,同样需要延长放牧的时间;冬季放牧主要的目的是保障羊的营养充足,从而达成保膘、保胎的目的。

③日常管理技术

首先,需要保证羊舍的干燥和清洁,按照气候的特点对羊舍内的环境进行调节,尤其是需要注意羊舍的通风、光照、温度以及湿度等情况,并且定期使用药物在羊舍内进行消毒;其次,在使用饲料喂养时,需要科学进行饲料的选择,合理搭配营养,也可以适当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对羊肠胃较好的中草药,从而提升羊群的整体免疫力;最后,还需要给羊做好疫苗接种,制定好相应的疫苗接种计划,并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一旦发现病羊,需要及时对病羊进行隔离与治疗。

④提高生产性能

养殖户为了提升羊场的经济效益,就需要提高羊的生产效能,主要需要通过促进养殖工作来完成。现阶段,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发展,羊场经常会使用人工诱导发情、人工授精等方法来促进羊的繁殖,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性能。首先,人工诱导发情能够将羊的繁殖周期缩短,使羊提前进入到发情期,从而完成生产。但在使用该技术时,需要注意保障羊的营养充足,避免由于人工诱导发情导致羊身体受到损害;其次,人工授精的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羊怀孕的几率,但人工授精时,需要注意种羊的选择,应该选择身体健康并且品质较高的公羊作为种羊,一旦发现种羊则应该做好精液储存工作。

二、羊常见疾病

1、普通疾病

羊普通疾病主要分为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和寄生虫疾病,但是致使羊生病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养殖环境不够健康、羊饲料的营养不够均衡以及养殖方案不够科学等,羊一旦出现疾病不仅会影响其健康,还会影响到羊舍的生产量。

2、传染病

羊之所以会得传染病,除外在原因之外,还存在部分内在原因,部分羊本身体内就存在病原体和细菌,这些病原体和细菌在羊的体内大量的繁殖,导致羊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传染病的传染性较强,一旦羊舍中发现一只病羊,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科学,可能会导致整个羊舍的羊都被传染。例如:山羊传染性胸膜炎。这类疾病一旦发病,从发现到死亡时间较短,且致死率较高,几乎能达到90%-100%。在山羊群中,年纪较小、年纪较大以及免疫力较低的山羊是主要发病羊群,因此,养殖人员在进行山羊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羊群的状态,一旦发现有山羊发病,需要及时治疗与隔离,避免出现大规模感染。

3、寄生虫疾病

寄生虫疾病会直接影响到羊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羔羊患有寄生虫疾病,则会直接导致羊的生长发育较为缓慢。羊常见的寄生虫疾病主要有蛔虫、线虫等,这些寄生虫在羊体内,会与羊一起争夺营养物质,寄生虫可能会夺走原本属于羊的营养,导致羊出现发育不良的现象,从而出现身体机能受损的情况,一旦羊的免疫力下降,则会导致羊出现其他疾病,严重会导致羊死亡。

三、羊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规范引种

在进行引种时,需要对所引种羊所在的羊舍进行考察,一旦发现羊舍中的羊存在疾病,则需要换一家羊舍进行引种。在运输羊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羊进行保温,长途运输还需要给予充足的水和草料。在引种完成后,不能直接将引种的羊放入羊群中,需要单独饲养约6个星期的时间,在确认其无疾病后,才能将其放入羊群。在进行引种时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选择在冬天进行,冬天长途运输的过程中,羊容易受凉,导致抵抗力下降。

2、羊舍环境控制

羊场在养殖羊的过程中,需要保障羊舍中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同时也应该保障羊舍的卫生清洁,对羊舍中的各种粪便、污染物、杂物等进行及时清洁,并且定期、定时地对羊舍为进行整体消杀,确保各个死角都能够进行消毒。养殖户还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进行羊舍的调整,夏季需要做好避暑和排水的工作,防止羊舍内温度过高或者湿度过高;冬季需要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羊着凉出现疾病。除此之外,也应该定期对饲养羊所使用的用具进行清洁,避免用具上滋生大量细菌,影响到羊的健康。

3、羊饲料妥善管理

在进行羊群饲喂的过程中,养殖户需要严格控制饲料的质量,并且需要保证饲料中营养的均衡性,因此,需要加强羊饲料的管理工作。如果羊群所使用的饲料属于劣质饲料或发霉饲料,则会直接影响到羊的身体健康,长期食用会导致羊机体出现损害,甚至造成羊死亡。进行羊饲料的妥善管理需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在进行饲料购买时,需要先对羊舍羊群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查,选择最适当的饲料,确保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是羊群所需要的。同时,在进行饲料更换时也需要注意,不能够直接进行饲料更换,需要先选择品质较高的羊群进行实验,在保障羊群能够适应该饲料时,再选择该饲料,并且替换时需要将要替换的饲料放到原饲料中,一点一点的进行替换;第二,为了确保羊能够健康成长,还需要注重饮用水的质量,需要对使用的饮用水进行检测,确保饮用水的质量。还应该定期对水槽进行清理,避免水槽中有大量的细菌滋生。

4、全面强化饲喂管理水平

在选择饲料时,养殖户也需要对饲料的质量进行把关,对于需要囤积的饲料,也应该明确饲料可以储存的时间以及饲料的正确存放方式,避免饲料出现发霉、变质的情况,减轻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在决定使用该饲料之前,养殖户需要对饲料内的营养成分进行检验,确保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恰好符合羊群的需求,如果羊群对于营养没有特殊需求则需要保障饲料内的营养均衡。养殖户还应该定期给羊补充微量元素,从而保障羊的抵抗力能有所提升。

5、定期检查

养殖户需要定期对羊群的健康情况进行检查,在检查时需要抽样进行,并且保证每次抽选的羊都不相同,避免羊群内存在未检测出的病羊,减轻羊群集体患病的概率。在对羊进行抽样检测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掌握羊疾病的种类和生病的规律,需要定期给羊群进行血液检查和外形检查。定期检查的时间按照每月或每周为标准较好,并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羊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式。

6、严控饲料和饮用水质量

如上文所述,羊在食用变质饲料或受到污染的水时,会对身体产生较大不良影响,甚至会出现死亡的现象,导致养殖户受到一定损失。因此,养殖户需要对饲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饲料,而不能选择便宜的饲料,确保能够养膘的同时能够保障羊的营养均衡。在饮用水方面,除定期进行清洁外还需要根据季节进行调整,夏季需要及时更换饮用水,冬季则需要适当对饮用水进行加温处理。

7、及时驱虫

羊群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受到寄生虫的影响,需要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对羊舍进行定期的清洁与消杀,如果防范不及时,则需要及时进行杀虫,避免寄生虫影响到羊的身体健康,减缓羊的发育。养殖户在进行驱虫时可以选择使用药物驱虫,也可以将患羊的粪便收集起来,将粪便进行发酵处理,通过生物热能将寄生虫杀死。除此之外,在羔羊生长的过程中和母羊怀孕期间,需要选择不影响羔羊的药物进行驱虫。

8、科学接种疫苗

加强羊群的免疫能力不仅仅是从食物、环境等方面进行,还需要及时做好疫苗接种。在接种疫苗前,需要对羊群健康情况进行检查,在进行疫苗接种时,需要明确羊的年龄,按照年龄科学的制定计量,确保疫苗能够发挥其有效作用,增强羊的免疫力,减少羊群内发病的可能性。

9、定时、定点开展免疫工作

如果在羊养殖的过程中,存在部分羊已经出现患病的症状,无论症状轻重都应该予以重视,一旦发现羊群中某一只羊的状态存在异常需要及时隔离处理,隔离不但能够保证羊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充足的营养补充,还能够避免疾病大面积感染。一旦病羊病死,则需要对羊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其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养殖户在日常饲养的过程中,需要随时关注羊群的状态,结合专业的饲养知识,一旦发现羊群中存在疑似的病羊,需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尤其是对于精神不振或食欲不佳的羊,需要对其进行隔离检查,找出羊出现这些状况的主要原因,从而确保羊群整体的健康养殖。对于病羊所使用过的用具、病羊常卧倒的区域、放过病羊的草场以及病羊行走经过的道路等区域都需要进行消杀。一般进行消杀时,会使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但需要对其进行稀释,保障浓度在5%左右即可,需要进行3次以上的消杀。还需要保证羊舍有充足的光照,每日光照的时间需要保证在1小时以上。

10、定期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根据本地区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及特点,对场区按要求定期开展“消毒灭源”工作,重点是生产区和隔离区的消毒工作。要定期对羊舍、运动场、围栏、饲喂设备、场内通道、粪便杂物处理地点和设施等易污染的场地、场所、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消毒,严防疫病出传播蔓延。

综上所述,养殖户在进行养殖时需要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在及时有效地进行羊疾病预防工作的同时,发现病羊要及时隔离诊疗,病死羊只必须按国家要求实施无害化处理,在确保羊群健康的同时,提升羊的养殖效益,进一步推动羊产业的发展步伐。

(作者单位:028300内蒙古奈曼旗畜牧业发展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