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检验技术在生猪检疫中的应用措施

作者: 杨核宇 韩杨 杨成名

猪检疫是养猪场或屠宰场必须要进行的工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流程,生猪在生长过程中难以避免会发生一些疾病,如果不及时检疫处理,会导致病情蔓延,其他生猪被传染后会导致出现病猪或死亡的危险,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损失,且威胁食品安全。近些年,随着各地区养猪规模的扩大,部分地区发生零散的生猪疫病,若处理不当,疫病大面积扩散就易导致生猪死亡等,因此必须强化生猪检疫工作。本文就对生猪快速检验技术进行了分析,对具体常见疫病的处理进行了探讨。

目前,生猪疫病主要以传染性疾病为主,其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大,严重影响生猪健康生长,同时也会通过屠宰、加工等环节传染给人,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做好生猪检疫工作非常重要,可及时发现并处置“问题”生猪及肉品,杜绝疫病流行传播,所以必须加强检疫工作,及时找出传染源,并根据现行的检疫规程作适当的处理,使对人畜可能有害的屠宰产品及时淘汰或做无害化处理,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防止疾病的流行。

一、生猪检疫工作的相关概述分析

为有效避免各种病毒通过猪肉流入市场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需要检疫人员对生猪检疫工作流程做到严格执行,对生猪存在的常见疾病进行严格的检疫以及处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检疫水平。在生猪检疫工作中,需借助各种科学的检疫手段,有效保证疾病检疫的准确性。检疫工作主要可以分为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宰前检疫工作主要是对生猪的体表进行严格的检疫,通过检疫工作判断生猪是否存在发烧以及呼吸困难等相关症状。宰后检疫工作在开展中,检疫人员主要是通过对生猪肝脏等相关器官进行严格检疫,通过内脏检疫发现生猪在养殖中存在的有关疾病,通过对各种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能在科学检疫的基础对相关疾病进行判断以及处理,所以生猪检疫工作对控制肉品卫生质量以及相关疾病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猪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有效防控疫病

生猪养殖时定期开展检疫工作,可及时发现患病、带菌、带毒的生猪,进而实施隔离诊治或无害化处理,杜绝疫病的流行和传播,最大限度的降低疫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影响,实现对生猪疫病的有效防控。

2、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生猪屠宰前后实施严格的检疫,严把动物来源关、质量关,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规程实施屠宰前检疫和屠宰后检疫,及时发现并处置检疫环节所发现的带病、带毒、带菌、带虫等肉品,保证肉品质量安全。

3、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

近年来,人畜共患病呈现出高发趋势,如:口蹄疫、链球菌病、结核病、炭疽病等等,严重威胁生命健康。通过严格的生猪检疫,及早无害化处理患病猪及肉制品,是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

三、生猪常见疫病的检疫技术和处理措施

1、猪瘟

猪瘟的病原为猪瘟病毒,其属于一类动物烈性病。猪瘟可发生于一年四季,病猪、带毒猪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用具、饲料、饮水等均是重要的传染源,健康猪直接或间接接触后即可患病,该病检疫技术要点如下:①临场检疫。最急性病猪:发病急,通常无明显症状表现,大多猝死;急性病猪:高烧至41-42℃,精神状态不佳,怕冷,弓背,先便秘后腹泻,腹下和耳朵等多个部位皮肤出现出血点;慢性病猪:时而发烧,时而正常,日渐消瘦,衰弱,时而便秘,时而腹泻,四肢和尾尖及耳朵出现紫色斑点,病程大多会持续1个月以上。②宰后检疫。屠宰后可发现急性病猪全身皮肤、黏膜、浆膜、淋巴结等多个部位出血,淋巴结伴有水肿表现,切面呈大理石样。慢性病猪盲肠、结肠、回肠黏膜出现坏死性肠炎表现,并形成轮层状扣状溃疡,因此也被称之为烂肠瘟。③实验检疫。无菌取病猪淋巴结或血液等病料,然后通过血清中和试验、荧光抗体试验即可确诊是否为猪瘟病毒。④检疫处理。目前猪瘟尚无特效药,因该病属烈性传染病,因此一旦发现有猪瘟病猪应在第一时间内上报,并将病猪隔离扑杀处理,同时封锁疫区,并用高锰酸钾等消毒剂对被污染的环境、用具等实施全面消毒。被扑杀的病猪及自然病死猪及其废弃物,应采用焚烧法、掩埋法等实施无害化处理,杜绝猪瘟病毒的传播蔓延。

2、传染性水疱病的检疫以及处理方法

传染性水疱病这一疾病整体的发病概率较高,疾病致死率较高,并且在实际检疫工作中,检疫人员需要选择科学的检疫方法,做到在第一时间发现疾病并进行处理。这一疾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病毒传播,在实际检疫中,检疫人员就需要加强对生猪体表、口鼻以及四肢等部位的严格检查,假如在实际检查中发现在生猪这些部位出现不规则水泡,可以判定生猪感染传染性水疱病。检疫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将检疫重点放于生猪体表特征检疫,在检疫中发现生猪存在各种形状不规则的水泡,水泡大小形状都存在很大差异,就需要对此加以重视。在检疫中假如因为磨损、挤压等问题,会导致水泡破裂,生猪体表皮肤出现溃疡现象,所以在检疫中需要对生猪体表的大面积溃疡现象加以重视,生猪一旦感染这一疾病,会伴随出现行动不便、四肢迟缓等现象。在宰后检疫中,很难发现病猪的内脏病变,但是可以对生猪的口腔部位以及四肢部位进行检疫,检查这些部位是否存在大面积水泡以及溃疡问题。

假如在检疫工作中发现生猪感染这一疾病,检疫人员需要对生猪进行科学的处理,在宰前检疫中发现这一疾病,需要将生猪进行隔离宰杀,将宰杀所获得的皮毛进行高温无菌处理。若在宰后检疫中发现这一疾病,那么宰杀所得的猪内脏以及患病部位,禁止进入市场流通,需要立即对其进行焚烧处理。如在宰后检疫中判定生猪患有这一疾病,但患病情况较轻,可以进行高温无菌处理。由于生猪传染性水疱病属于我国重大传染性疾病,所以在确诊后,需要对整个批次的生猪全部进行扑杀以及无害化处理,对屠宰场进行封锁,建立疫病追溯体系。在封闭隔离期间一定要禁止屠宰场的生猪调运,用1%的氨水和过氧化氢按照每天两次的频率对屠宰场进行消毒处理,还需要深入养猪场对检疫的生猪进行免疫接种,只有确定病情得到全面控制后才能解除封锁。

3、猪丹毒

急性病猪体温高热,上升到42℃以上,皮肤产生不同程度的弥漫性红斑,手指按压褪色,之后转为暗紫色,食欲不佳,初期便秘、后期腹泻,严重的出现便血。慢性病猪会出现运动障碍,一些患猪的皮肤成片坏死。猪丹毒患猪皮肤上会产生大小不一的圆形、方形和菱形疹块,比皮肤面高,颜色为白色、红色和灰色。败血型患猪身体出现大片充血发红,在腹部、后肢内侧、耳根有时会出现红斑。病猪的身体和脏器会出现明显变化,轻微病变的病猪应经过高温处置后出场。按照规定对内脏进行高温处理,需要在20h内完成;治疗好的患猪只有皮肤上会有痕迹,其他地方没有任何病变。

4、巴氏杆菌病

猪巴氏杆菌病,也被称之为猪肺疫、出血性败血症,其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品种的猪以及任何日龄的猪。潮湿多雨季节会使该病发生率升高。猪巴氏杆菌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带菌猪,健康易感猪直接接触其分泌物、排泄物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后即可患病。病原菌可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蚊虫亦是重要传播媒介。猪巴氏杆菌病检疫技术要点如下:①临场检疫最急性病猪大多突然死亡。急性病猪以肺炎表现为主,高烧至42℃左右,食欲废绝,精神差,先干咳后湿咳,流脓性鼻涕,按压胸壁病猪出现疼痛感,听诊肺部发出摩擦音,呼吸不畅,皮肤出现红斑,先便秘后腹泻,非常消瘦。慢性病猪症状较轻,精神食欲差,长期咳嗽,行走无力,有的会并发下痢、关节炎等疾病,病猪如没有及时治疗,在2周后逐渐衰竭死亡。②宰后检疫屠宰生猪后,可发现猪肺部有炎症,肺小叶间质增宽,肺脏切面呈大理石样,颜色为灰白色,有的呈灰黄色。支气管中有较多分泌物。胸腔有积液,心包有积液,颜色均为淡红色。胸膜、心包膜粗糙无光泽,胸肺粘连,胸部淋巴结水肿,同时伴有出血表现。慢性病猪解剖后,可发现贫血,尸体消瘦,肺脏组织坏死,胸膜增厚,支气管、肠系膜以及纵膈淋巴结均出现干酪样病变表现。③实验检疫无菌取病猪血液、淋巴结、肺脏等病变组织,经涂片染色后如用显微镜进行检查,如发现有卵圆形的短杆菌,即可确诊为猪巴氏杆菌病。④检疫处理生猪检疫时一旦发现有病猪,应实施紧急隔离,对未发病和受威胁的猪紧急接种疫苗。病死猪需无害化处理,如:深埋、焚烧等。针对宰后检疫时发现的病变肉、内脏、血液,均需销毁处理。

5、猪弓形虫病的检疫以及处理方法

这一疾病具有严重危害,并且具有人畜共患性,可能会导致养殖人员以及接触人员感染。检疫人员在实际检疫中,需要对生猪体表的淤血现象加以重视,病情较为严重的生猪在体表会出现僵硬现象。

在生猪的宰后检疫工作中,检疫人员假如发现被检疫生猪肺部存在明显的肿胀现象,在肺部周围存在着大量血丝并且存在明显出血行为,其他核心器官也同样存在这一现象,就需要对此加以重视。在检疫中发现生猪存在这一疾病,假如整体的症状较为轻微,可以采用高温无菌消毒手段对病变部位进行处理。如整体症状较为严重,就需要对生猪进行直接焚烧处理,还需要加强养殖区域的消毒杀菌工作,对疾病蔓延进行控制。

6、旋毛虫病

猪旋毛虫病,是生猪屠宰前后的一项重点检疫疾病。该病属于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不仅威胁生猪生长发育,同时也威胁人的健康。人食用一些携带寄生虫的生猪肉、未煮熟的猪肉后即可发病,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和消费者身体健康。生猪如吞食含有旋毛虫囊包的肉屑、鼠类,即可感染发病,旋毛虫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生猪旋毛虫病的检疫技术要点如下:①临床检疫轻型病猪临床症状不明显,仅仅出现肠炎症状。重症病猪出现高烧,持续下痢,粪便带血,病害猪食欲差,呕吐,日渐消瘦,如未及时治疗2周左右死亡。旋毛虫幼虫钻入生猪肌肉后会出现肌肉发炎、疼痛、肿胀、发烧等现象,有的出现吞咽困难症状,眼睛和脸部较为水肿,病猪病程可持续1个月左右。②宰后检疫将生猪屠宰后,可发现其肌肉、肠道出现明显的病变。肠道黏膜水肿,厚度增加,同时肠道内积聚一些黏液,观察肠道表层可发现有出血斑点,这主要是因旋毛虫幼虫移动所造成的,旋毛虫在移动爬行核实会产生大量毒素,进而对血管壁造成破坏。肌肉肌浆溶解,肌纤维变厚,肌肉细胞坏死,肌肉细胞膜丧失横纹,仔细检查咬肌、胸肌、膈肌、腰肌等各个部位可发现有虫体。此外,心脏、肺脏等部位可出现脓肿、出血等病变。③实验检疫无菌取病死猪的舌肌、膈肌等病变组织,经过压片处理后用显微镜进行检查,可发现横纹肌中有乳白色、长度0.4mm、宽度0.3mm左右的包囊,包囊内含有弯刀状卷曲幼虫,此时即可确诊为旋毛虫病。④检疫处理生猪检疫过程中如发现有疑似或确诊的旋毛虫病猪、肉品,需进行处理。旋毛虫数量较少时,肉品可经高温处置。

四、生猪屠宰检疫的相关要点

1、机体表面检疫

生猪屠宰之前,对生猪进行分类管理,必要情况下隔离生猪,同时全方位检查生猪身体,隔离过程中时刻了解生猪的身体状态和食用饲料情况,判断生猪是否正常。工作者监督此流程,定期检查生猪机体,适当抽查分析生猪的健康情况,若有异常现象要强化观察和分析,后续将检疫完成后的生猪运输到屠宰场。需要强调的是,生猪身体表面的检疫,特别是检疫生猪头部,很有可能伴随较多传染性病毒,因此检疫工作者要做好防护。由此开展必要的检查工作,分析生猪淋巴结部位潜在的疾病,屠宰过程保持严谨,防止病原扩散。

2、皮下组织检查

生猪屠宰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皮下组织的检查,因为一些病原可引起猪皮肤的损伤。夏季天气比较炎热,且到处可见蚊子的身影,一些虫媒病毒是可以通过蚊虫把病原传染给生猪的。检疫工作开展期间,也需要重点对生猪进行管理,按照冷藏的思想巧妙保存屠宰结束的猪肉,避免猪肉因为温度的情况变质,对生猪加强管理,落实对应的检疫工作。

3、检疫结果的处理措施

给检疫符合标准的猪盖上合格印章,出具相关的合格证明。检疫不合格的加盖不合格印章,结合具体状况进行以下处置:①对发生疫病与疑似感染疫病的生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禁宰、急宰、缓宰等处理,签发有关通知书;②如果在检疫过程中发现病猪,必须要第一时间上报,同时及时进行隔离、封锁、消毒等各种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疑似感染疫病但没有经过确诊的生猪,应对其进行单独隔离,同时进行二次检查后再对其进行处理,确认对肉品卫生不会产生影响的纯物理性因素与普通病而引发的死猪应及时进行急宰处理;③对病变情况比较严重、肌肉退化的病猪进行化制处理,除了销毁病猪外,其他囊虫病、旋毛虫病、传染病的内脏应及时处理;④出现副伤寒、结核病、溶血性链球菌病等病猪及其内脏应严格进行高温处理,在处理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同时适当抽检高温处理过的病猪,确定符合标准后才可以出厂;⑤在检疫出传染性病猪时,必须在第一时间对屠宰间及各种可能被污染的器械、场地、工具等进行消毒处理。

综上所述,生猪检疫作为一项科学性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还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责任意识以及工作能力,通过全面及时的牲畜检疫工作避免各种疾病的肆虐,这对保障人畜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检疫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在第一时间准确完成生猪疾病检疫,并且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其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生猪检疫工作的真正价值,为我国肉品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作者单位:029313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门达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动防站);028400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028000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