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的技术应用探讨
作者: 覃木海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林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诸多类型的苗木栽植以及种植技术逐渐诞生。林业工作者选择不同类型的苗木种植技术可以达到不同的种植效果。为进一步提升苗木栽植成活率,广大林业工作者必须要立足于苗栽植以及后续管理方面的实际要求,合理选择不同类型的苗木种植技术,加强林间管理与监督,进一步提升苗木成活率的关键在于前期正确栽种与后期科学管理的相互结合,这就意味着,林业工作者不仅要研究苗木种植方面的实际问题,也需要结合具体问题,探索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对策以及多元化的工作方法,为促进我国林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文章将在如下内容中,立足于我国林业事业发展需求,合理分析苗木栽种技术应用方法,进一步提升苗木成活率。
一、选择优质苗木
在林业工作者正式开展苗木种植工作之前,首先需要择优选择不同类型的优质苗木,林业工作者必须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本地区林业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研究,随后结合本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自然环境情况进行合理分析,选择不同类型的优质苗木。配合本地区特色林业事业的发展需求,选择适宜的优质苗木非常重要,苗木正常生长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会受到人工环境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苗木成活率,工作人员必须要综合分析本地区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主要情况,在不破坏本地区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链的前提之下,最好选择本地区特有的苗种品种,或者是适当引进优质苗木品种,尽量避免大规模引进外来物种,避免出现外来物种侵袭问题,从而导致本地区生物多样性遭受一定破坏,甚至是出现生物链断裂问题。如果本地区并不适合种植地区特色苗木品种,或者是本地区特色苗木品种未经改良,实际的种植效率较低,苗木成活率较低,工作人员可以配合使用不同类型的苗木栽植技术,在有效保护本地区特色苗木品种的同时,适当引进其他地区的优质外来苗木品种,或者是直接对本地区特色苗木品种进行技术改进与研究。
比如,在我国华北地区种植落叶松,主要是由于华北地区春、秋两季阴凉清爽,土壤比较肥沃,土壤含水量较高,适合乔木植物的进一步生长。在我国华北地区平原面积辽阔,在种植落叶松的过程中,也有利于保持水土。在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普遍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气温季节变化非常明显,年温差较大,但土壤非常肥沃,比较适合高海拔乔木生长。因此,在我国东北地区也可以种植落叶松,但并不适合在海拔1300m以上的位置种植落叶松,也不适合在海拔200m以下种植落叶松。我国东北地区被群山与丘陵环绕,中部平原地区比较适合种植落叶松以及其他的大型乔木,山地地区以及丘陵地区需要林业工作者考虑到海拔因素以及自然环境因素,如果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土壤比较稀疏,或者是土壤肥力较低,则不适合种植大型乔木,尤其是落叶松。在我国华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种植落叶松的过程中,也需要林业工作者考虑到两地区的季节环境变化差异,在我国华北地区气温变化幅度较小,可以大面积种植落叶松。但在我国东北地区,则需要林业工作者考虑到山地丘陵地形对落叶松正常生长的影响,也需要工作人员考虑到东北地区冬季极低气温对落叶松所产生的影响因素。
二、科学栽种苗木
林业工作者在移种苗木之前,必须要检查苗木的实际生长情况。一部分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系列的生长问题,例如会出现苗木病虫害问题。为合理避免苗木病虫害问题进一步扩大与蔓延,则需要林业工作者快速使用专业苗木栽植技术,对苗木的生长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与研究。依照优质苗木品种的生物学特征,确定具体的种植时间以及移栽时间。如果错过苗木品种的种植时间或者是移栽时间,则需要采取人工干预的形式,进一步提升苗木成活率。通常情况下,我国绝大多数苗木种植工作主要在春季开展,主要是由于春季气温逐渐上升,地表温度逐渐回升,降水量逐渐增加,地表上许多根系植物尚未完全发芽,地表营养物质以及土壤内部营养成分的新陈代谢速度较为缓慢,有助于苗木根系的快速生长与发育,可以稳固苗木根系,比较适合苗木的正常生长,也可以为苗木的后续生长提供较好的自然环境。其次,在选择合适种植时间以及移栽时间之后,则需要林业工作者快速完成苗木种植工作,及时修剪苗木的枝条,避免苗木之中出现比较复杂的病虫害问题。通常情况下,我国苗木种植工作主要在3-4月份开始。在我国南方地区,3月底便可以开展苗木种植工作,在我国北方地区4月中旬或者是4月底便可以开展苗木种植工作,在我国北方地区或者是西北地区通常在4月底到5月初这段时间种植苗木,一部分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或者是气温较低的地区可以在5月初到5月中旬这段时间种植苗木。合理选择正确的苗木种植时间,也可以逐步提升苗木成活率,也可以为苗木的正常生长与根系发育奠定良好基础。但实际上,我国西北一部分地区,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并不适合大面积发展林业产业,在我国一部分特殊地区可能会受到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从而出现极低温天气。一旦遭受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则需要林业工作者适当延后苗木种植时间,实际的种植时间需要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结合本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以及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整。最后,在完成苗木种植工作之后,林业工作者需要及时踏实土壤,必须要保证苗木根系的稳定生长,等待苗木完全扎根于土壤深层之后,则需要林业工作者开展后续的林业管理工作,定期修剪苗木枝条,定期开展施肥工作以及灌溉工作。此外,在苗木种植之前,需要林业工作者检查土壤内部含水量是否达标,检查土壤内部微生物以及各种细菌的含量是否超标。如果土壤内部细菌、真菌以及病毒含量较高,则需要林业工作者快速开展杀菌消毒工作,可以采用物理杀菌与生物杀菌相互结合的形式,必要时可以配合使用化学杀菌药剂,所使用的杀菌药剂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检验标准,化学杀菌药剂使用剂量不得超标。
例如,6月~7月左右时间是油松的最佳种植时间,油松主要种植在山地地区或者是山坡地区,由于山地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土壤环境温度较低,需要林业工作者适当延长油松的种植时间。如果在5月初或者是5月中旬种植油松,可能会由于气温过低导致油松根系无法正常生长,也有可能会导致油松叶片遭受冻伤,可能会导致油松植株直接死亡。在6月中下旬即可种植油松,最多不宜超过7月中旬。此阶段降水量充足,尤其是大气降水量普遍较多,尤其是进入7月份之后,我国许多地区正式进入雨季,大气降水较多,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土壤含水量较高,有助于油松根系的正常生长,可以为油松的生长提供较多的水资源,此时油松根系生长速度普遍较快,正处于根系生长的高峰时期,可以进一步提升油松的成活率。
三、整理苗木种植区域内部土壤
等待苗木幼苗快速生长之后,需要林业工作者定期进入苗木种植区域内部检查苗木种植的实际情况,检查苗木的生长情况以及成活率。随后快速整理苗木种植区域内部土壤,依照本地区当前的生态化建设形势合理布局苗木的种植区域,所种植的各种苗木之间必须要保持一定间距,必须严格控制整个苗木种植区域内部的种植密度。在我国平原地区主要种植水果苗木或者是阔叶类苗木,也可以种植一部分速生苗木或者是经济性苗木,在我国高山地区或者是山地地区则主要种植干果苗木,丘陵地区以种植针叶林或者是其他类型的大型乔木。无论在某一地区种植何种类型的苗木,均需要林业工作者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以及地质条件进行合理研究。尤其是在山坡上种植苗木的过程中,必须要求林业工作者及时整理树坑,使得树坑形成外高内低的形状,以便在树坑之中适当保留一定的水资源,为苗木的后续生长提供有效基础。树坑外高内低的形状也可以避免苗木被风吹断,在苗木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对苗木形成有效保护。此外,如果本地区生态环境比较恶劣,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在种植植被或者是移栽苗木的过程中,林业工作者必须要在苗木周围堆砌石头,或者是在苗木树坑边缘部分再次堆砌土壤,有效保护苗木的正常生长,避免加重本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一部分常规类型的苗木适合于在雨季栽种,主要是由于雨季降水量较大,可以在短时间之内促进苗木的快速生长,但可能会冲坏树坑,需要林业工作者定期维护树坑土基。在雨季,林业工作者需要及时修整树坑,必须要保证树坑内部可以正常蓄水。如果树坑面积较大,或者是树坑外围高度较大,则需要林业工作者进行适当调整,树坑面积较大可能会影响周围林木的正常生长,苗木树坑外围高度较大,可能会影响苗木根系的正常生长,不利于开展后续林业管理工作。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林业种植工作而言,较为贫瘠的沙质土壤并不利于大面积开展林业种植工作,沙质土壤内部含水量普遍较低,含肥量相对较少,在我国西北地区,可能存在大面积土层缺少的石地以及砂石地,存在的土壤荒漠化问题。在我国西南地区也存在着土壤石漠化的问题,有可能会导致大量石头裸露在土壤表面,缺少一定厚度的土层。在土层缺少的石地、砂石整坑之时,需要林业工作人员开挖深度较大的树坑,进一步加大树坑的直径。尤其是在挖掘树坑的过程中,必须及时检查树坑内部土壤的含肥量以及含水量。如果苗木树坑内部土壤含水量以及含水量依然较低,甚至明显低于表层土壤,则需要林业工作者及时采取换土措施,在树坑内部填充其他类型的土壤,以便进一步提升土壤内部含水量以及含肥量,适当平衡土壤酸碱度。最后,完成换土工作之后,也需要林业工作者结合苗木根系生长与发育的实际需求,适当在树坑内部开展保水工作,必须定期检查树坑内部是否储存一定积水,如果树坑内部土壤已经干旱,或者含水量较低,则需要及时在树坑内部蓄水。
四、开展苗木专业管理工作
在完成苗木种植工作之后,需要林业工作者配合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开展全过程监督与管理工作,在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快速监督苗木的实际生长情况。一旦发现苗木植株存在生长问题或者是存在比较复杂的病虫害问题,则需要进行详细记录,快速上报给上级管理部门,快速采取相关措施解决苗木生长问题以及病虫害问题。在苗木种植区域内部开展专业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这不仅仅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及时查找苗木种植环节之中的各种问题,也可以为苗木的正常生长提供稳定保障,进一步提升苗木成活率。
1、开展苗木灌溉工作
林业工作者必须要在栽种苗木当天,大量灌溉水资源,水资源必须要深入土壤深层。在完成苗木初次浇水工作之后,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也需要在一个月之内开展3次浇水工作,进一步补充苗木土壤内部水资源,以便稳定土壤水含水量。如果林业工作者选择在3-4月份种植苗木,则需要在4月末之前完成三次浇水工作。如果林业工作者选择在4月底或者是5月初种植苗木,则需要在5月底前完成3次浇水工作,不得耽误时间,也不得延后浇水时间。初次浇水与二次浇水间隔不得超过半个月,如果第二次浇水时间较晚,则需要快速开展第三次浇水工作。在三次浇水工作期间,如果出现降雨天气,则需要适当调整第三次浇水时间,第二次浇水时间与第三次浇水时间的间隔不得超过一个月。在我国北方一部分地区,由于春季大气温度以及地表温度回升速度较快,土壤内部水分蒸发速度较快。如果林业工作者无法定期开展浇水工作,无法及时补充土壤内部水资源,则有可能会导致苗木无法正常生长,可能会导致苗木枯萎或者是影响苗木根系正常发育。在我国南方地区,春季降水量相对较少,但夏季降水量普遍较多,在春季完成苗木种植工作之后,需要林业工作者快速开展三次浇水工作,第一次浇水工作与第二次浇水工作之间的间隔不得超过半个月,第二次浇水工作与第三次浇水工作之间的间隔不得超过10天。完成三次浇水工作之后则需要等待雨季来临前,再度开展一次浇水工作。此外,在浇水过程中,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需要注意,一次浇水量不宜过多。如果土壤含水量较少,则需要采取缓慢浇水的形式,少量多次完成浇水工作,如果土壤含水量较多,则需要逐渐减少灌溉量,避免土壤内部水资源过多,从而出现“泡根”问题。
2、修剪苗木枝叶
在开展全过程监督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广大工作人员必须及时修剪苗木枝叶,定期进入苗木种植区域内部检查苗木叶片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苗木叶片存在黄斑、黑斑、发霉、腐烂,或者是其他类型的病变问题,则需要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进行详细记录,快速提取苗木叶片样本,送往技术检验部门进行合理检验与分析,判断苗木是否出现病虫害问题。在修剪苗木叶片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剪去过长的叶片以及枝条,尤其是在春季以及夏初时节,苗木叶片生长速度较快,需要及时修剪叶片,以便保证大多数叶片的正常生长。此后,工作人员需要快速收集掉落的叶片,也需要将所剪下来的各种叶片集中收集起来,不得在苗木种植区域内部丢弃叶片,避免在叶片表面滋生大量细菌与病毒,从而诱发苗木病虫害问题。
例如,在春季种植马尾松苗木一个月后,马尾松苗木叶片生长速度较快,叶片较大,则需要林业工作者及时剪掉发育情况较差的部分马尾松叶片,如果一部分马尾松叶片表面已经出现黄斑或者是出现明显的病变情况,则需要林业工作者快速将病变叶片完全拆除,随后拆除临近的两片叶片,检查树枝是否出现病变问题。在正式进入夏季或者是正式进入雨季之前,必须快速完成马尾松苗木的叶片修剪工作。一旦进入雨季,降水量逐渐加大,可能会对苗木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正式进入雨季之后,马尾松叶片以及枝干将会进入快速生长阶段,此时大批量修剪马尾松叶片可能会影响马尾松植株的正常光合作用,可能会对马尾松植株的正常生长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提升苗木成活率,促进我国林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则需要林业工作者立足于本地区自然环境情况以及生态环境情况进行合理研究,合理选择优质苗木品种,科学栽种苗木幼苗,在苗木种植区域内部开展专业化管理工作,定期修剪苗木叶片,定期开展苗木灌溉工作,正确应用不同类型的苗木栽植技术,为苗木的正常生长与发育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作者单位:543312广西梧州藤县濛江镇林业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