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播期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 钱素菊 崔岭 周萍 王海燕 瞿玉辉
摘 要:通过设置播期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次数的田间试验,研究播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互作对水稻产量 及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植物生长调节剂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在适宜播期范围内,播期越早产量越高; 迟播会降低有效穗数、千粒重、平均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平均每穗实粒数,导致减产;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和喷施次数会显著影响水稻的产量;各播期下,喷施“能百旺”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喷施3次“能百旺”的水 稻产量显著高于喷施两次的产量。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水稻;产量影响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12-000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82 文献标志码:B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受外界环境条件如水分、温度、 光照、土壤等因素以及内部遗传因素的控制。植物激素 能够调节控制植物生理活动的某些代谢物质,也称植 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激素的发现是生物学领域中的巨 大进步,推动了化学调控在农业中的应用,使人们有可 能通过化学调控而改变植物生长、发育的固有模式,使 植物按照需要生长发育,提高作物的品质与产量。
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用于农作物生产,为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绿色环保、节本增效,响水县粮油 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选择“能百旺”作为试验示范药 剂,通过设置水稻不同播期和不同生育期的喷施试验, 研究“能百旺”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南粳5718。
供试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百旺”可溶液剂(唾苯隆 含量为0.15%,14-羟基芸苔素笛醇含量为0.01% )m, 由江苏辉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地点:试验设在响水县南河镇头甲村5组,试 验田土壤含有机质253%、全氮1.23 g/kg、全磷0.83 g/kg、 全钾10.31g/kg。
1.2试验设计与方法
1.2.1试验设计
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播期为主区,分别于 6月10日、6月15日、6月20日、6月25日播种,分别 记作A1、A2、A3、A4,每个播期的对照分别记作CK1、 CK2、CK3、CK4。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次数处理为裂 区,设为B1、B2两个处理,B1为喷施3次“能百旺”,B2 为喷施两次“能百旺”,对照组不喷施“能百旺”。
主区面积0.06 hm2,裂区面积0.03 hm2。采用人工 仿机条播,播种行距15 cm,播种量7.5 kg/667 m2。
1.2.2施肥情况
每 667 m2施用 30 kg 复合肥(15-20-6)+10 kg 尿 素作为基肥,水稻叶龄3叶期追施第_次分蔡肥尿素 10 kg/667 m2,5叶期追施第二次分菓肥15 kg/667 m2, 穗期施用穗肥(32-0-16)15 kg/667 m2,折合每667 m2施纯氮25.4 kg、磷6 kg、钾6.6 kg。
1.2.3用药情况使用先正达苯甲·咯菌腊10 mL+98%杀螟丹 50 mL拌种7.5 kg。苗后芽前封闭,每667 m2用50%丙 草氨悬浮剂80 mL + 10%节鳴磺隆30 g可湿性粉剂, 兑水15 kg,上跑马水后,拍干水后均匀喷雾。在2叶1心 至3叶1心期,每667 m2用5%五氟磺草胺80 mL+ 15%氤氟草酯80 mL除草。分藁末期综合防治纹枯病, 用量为嚏氟酰胺悬浮剂25 mL/667 m2。孕穗期防治稻 瘟病、纹枯病、螟虫兼防稻飞虱,用75%三环哩可湿性 粉剂、50%己哩醇悬浮剂10 mL.14%甲维·苛虫威 20 mL和80%烯嚏虫胺·毗蚂酮氟复配剂20 mL防治。 破口期防治稻瘟病、稻曲病,每667 m2用75%三环哩 可湿性粉剂30 g和30%苯甲·丙环哩悬浮剂40 mL防 治。齐穗期综合防治主治稻纵卷叶螟、稻瘟病、褐飞虱 等,每667 m2用14%甲维·站虫威20mL、10%毗哩醍 菌酯20mL、80%烯毗20mL防治。灌浆期加强褐飞虱 防治。
1.2.4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方法B1处理:分别在每个播期的分菓末期、孕穗期和 灌浆期喷施“能百旺”,具体喷施日期见表1,喷施浓度 为30 g“能百旺”兑水15 L/667 m2(背负式喷雾器)喷 雾。施药时风速应小于4m/soB2处理:分别在每个播期的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 “能百旺”,喷施浓度同B1处理,具体喷施日期见表2。对照区:在每个播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时,喷施 等量的清水作对照。
1.3气象分析根据响水县气象资料分析可知,2020年水稻整个 生长期间(5月28日至10月底)总体气候条件不利, 表现为低温、多雨、寡照,影响水稻种植产量。试验期间 活动积温3 608.9 °C ,较上年同期3 665.3龙减少 56.4龙,较常年同期3 576.8龙多32.1 °C,是近几年积 温比较低的年份。其中6-7月降水较常年偏多,影响 水稻分藥;8—10月温光资源充沛,有利于水稻抽穗扬 花灌浆结实。具体气象数值见表3。
2结果与分析
2.1试验观察
各处理施药后,水稻均未出现叶片枯黄、畸形等不 正常生长现象,同对照相比,施药后叶片挺拔,绿色持 久,结实饱满,说明各处艱 用调节剂后对水稻安全科。
2.2产量构成因素调查
在水稻成熟期考察各处理有效穗、千粒重、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实收产量等,具体见表4、表5。
由表4、表5可知,水稻播期和喷施“能百旺”次数 对有效穗影响不大,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每穗 实粒数、理论产量、实收产量都是6月10日喷施3次 “能百旺”最高。实收产量达691.48 kg/667 m2,比对照高 89.9 kg/667 m2,增产15.03%;千粒重32.72 g,比品种审 定公告中数值(28.9 g)高3.82 g,比对照高4.11 g,提 高 14.35 % 。
2.3统计分析
由表6可知,喷施“能百旺”处理、播期处理及两者 互作对基本苗无影响。喷施“能百旺”处理、播期处理及 两者互作显著影响有效穗数、千粒重、平均每穗总粒 数、结实率、平均每穗实粒数和理论产量(PV0.05或 PV0.01)。喷施“能百旺”处理和播期处理对实收产量 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FV0.01),而喷施“能百旺”处 理和播期互作对实收产量无显著影响。
喷施“能百旺”能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各播期中, 对照VB2产量VB1产量,在设定的播期范围内,播期 越早产量越高。其中,6月10日播期的实收产量达 691.48 kg/667 m2,比同期对照高 90.38 kg/667 m2。,增 产15.03% ,比6月25日播种产量最低的对照高297.62 kg/667 m2,增产 75.56%。实收产量排序:A1B1> A1B2 >A2B1 >A2B2 >A3B1 >A3B2 >CK1 >CK2 > CK3 >A4B1 >A4B2 >CK4O 有效穗排序:A1B1 > A2B1=CK2 >A2B2 >A3B1 >CK3 >CK1 >A3B2 > A1B2>A4B1 >A4B2>CK4O 实测千粒重排序:A1B1 > A1B2>A2B1 >A3B1= A2B2>A3B2>A4B1 >A4B2> CK2>CK1>CK3>CK4O 每穗总粒数排序:A1B1 > CK1 >A1B2 >A2B1 >A3B1 >CK2 >A2B2 >A3B2 > CK3 >A4B1 >CK4 >A4B2O 结实 率排序:A1B1 > A1B2 >A2B1 >A2B2 >A3B1 >A3B2 >CK1 >CK3 > CK2>A4B2>A4B1 >CK4。每穗实粒数排序:A1B1 > A1B2 >A2B1 >CK1 >A2B2 >A3B1 >A3B2 >CK2 > CK3 >A4B2 >A4B1 >CK4O 理论产量排序:A1B1 > A2B1 >A1B2 >A2B2 >A3B1 >A3B2 >CK1 >CK2 > CK3>A4B1>A4B2>CK4O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施 用“能百旺”提升了千粒重、结实率和每穗总粒数。
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和喷施“能百旺”次数对产量 影响明显,两者之间对产量有一定的互作效应。
3结论与讨论
1) 播期显著影响水稻的产量。在适宜播期范围 内,播期越早产量越高。
2)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喷施次数显著影响水 稻的产量。各播期下,喷施“能百旺”的产量显著高于对 照,施药3次“能百旺”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喷施两次 的产量。
3) 播期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两者之间对产量 存在互作效应。水稻播期越早,喷施调节剂次数越多, 产量越高;水稻播期越晚,未喷施调节剂的处理,产量 越低,施用调节剂增产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种植风险。
本试验结果来源于当年生产实践,研究了播期和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在以 后的水稻生产中,将继续试验探索播期和生长调节剂 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生理方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关于2021年棉花产量的公告[N].中国信息报,2021-12-15(001).
[2]程胜华,李哲,徐燕.棉花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111,113.
[3]阿里甫·艾尔西,朱家辉,田立文,等.新疆“滴水出苗”机采棉皮棉2 700 kg/hm2关键技术评述与展望[J].新疆农业科学,2021,58(8):1373-1381.
[4]李力.中棉49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10(5):41.
[5]景岩斌,王瑛,孙庆辉.新陆早36号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棉花,2010(10):33.
[6]潘竟军.棉花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新农业,2022(3):24.
[7]张特,赵强,李广维.缩节胺在棉花上的应用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棉花,2021,48(4):8-12.
[8]李健,宋美珍,贵会平,等.棉花化学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棉花,2016,43(7):1-5.
[9]靳丁沙.噻苯隆调控棉花叶片脱落的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1.
[10]刘学.新疆兵团棉花化学打顶整枝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3,34(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