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探究

作者: 夏文明

摘    要:园林植物拥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功能。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以及养护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效果。在实际研究中,需要从园林绿化植物种植和养护的现实意义出发。文章分析了当前影响园林绿化植物种植和养护质量的相关因素,提出了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和养护技术的相关要点,能提高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水平,改善植物绿化效果。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种植;养护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17-0075-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688       文献标志码:B

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园林绿化建设工作越来越重要,并且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提出了公园城市理念,为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公园城市建设需要重视对园林绿化植物的种植和养护,将整个城市建设成大公园,促使其覆盖城市的各个方面,提高城市绿化率、净化城市环境水平以及城市全民的生活质量。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保证建设效果。除此之外,为了响应国家低碳节能环保理念,需要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植物养护工作,提高绿化植物种植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保证园林绿化效果。

1 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的现实意义

在绿化过程中有效选择植物是保证园林绿化植物种植和养护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尤其是要加强选苗以及选择土壤等工作,并统计分析相关技术。这些都是园林绿化植物种植和养护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点内容。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以及养护工作是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会直接影响植物后期的存活率和植物的生长状态,也是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植物养护技术管理工作是促进园林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确保在植物后期生长过程中的状态。利用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养护技术开展植物枝叶修剪、施肥、灌溉等工作,能够降低园林绿化植物种植过程中的死亡率,保证园林绿化种植效果[1]。

2 影响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的因素

影响园林绿化植物种植和养护技术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绿化植物种植和养护工作的经费投入不足。在开展园林绿化植物养护和种植过程中,需要耗费一定的财力、物力,保证种植与养护效果。但是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并不重视绿化植物种植和养护技术管理工作,导致资金和资源投入力度不足。尤其是在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工作人员时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使园林绿化植物种植和养护技术无法满足城市对园林与绿化建设的多样性、实用性、美观性要求,直接影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效果。

第二,缺乏种植与养护专业人才。在园林绿化植物种植和养护过程中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要想保证绿化植物种植工作与养护工作和谐发展,应充分发挥种植技术以及养护技术的优势。现阶段,从事此类工作的大多是有一定种植和养护经验的农民以及年龄比较大的技术人员,这些人员的知识构成和专业素养并不充足,在技术和设备革新应用方面缺乏动力,会直接影响园林绿化植物的种植以及养护效果。

第三,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目前,在园林绿化植物种植和养护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园林绿化植物种植和养护工作的粗放性较强,没有建立完善的种植和养护工作管理制度,导致在开展园林绿化种植和养护技术管理工作时工作效率较低,也没有改进相关技术,未开展有效的经验总结,未形成良性激励机制,无法实现园林绿化工程目标[2]。

3 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

3.1 遵循栽植原则

在应用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过程中,必须遵循植物栽植原则。在具体的绿化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栽种植物特征和生长规律,并根据不同的生长环境科学选择植物,防止在不熟悉植物生长特性的情况下随意栽种植物,以降低植物的死亡率。在选择植物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角度科学选择植物。在种植植物时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地质环境条件等选择植物品种,尽可能提高园林绿化种植的合理性。

在开展园林绿化种植时,还要从不同角度出发,确保植物的美观性,尽可能提高其实用性。要加强种植和养护管理,保证园林绿化整体过程的协调性。在绿化前期相关人员需要全面调查当地环境和气候,并根据当地的植物种类科学选择养护技术,养护技术主要包括浇水、施肥等。植物种植选择工作是养护工作的基础。在园林绿化植物种植过程中需要加强种植植物选择工作。为了减少因为环境变化导致的植物损失,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事先了解植物的整体特性,利用合适的时间和区域开展植物种植工作,并根据不同地域的整体气候和地理条件提高绿化效果,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3]。

3.2 重视植物种类优化选择

在园林绿化植物种植过程中,要优化选择植物种类。除了按照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植物种类,还要根据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以及布局设计原则选择植物种类。在园林绿化植物种植过程中,并不是单纯地种植植物,要做到分清主次,维持园林的自然性,防止过重人工痕迹。在布局设计过程中可以确定大的布局方向,之后调整细节,突出植物特色,提高布局设计的美观性,表现出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在这一环节需要充分了解植物的具体形态,尤其是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下的形态,根据季节变化优化配置园林景观,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和景观。

在园林绿化植物种植过程中选择植物时,需要了解我国比较常见的绿化植物主要包括地被、灌木和乔木,其中乔木包括雪松、银杏、香樟等,灌木包括黄杨、沙地柏等。在江苏常州选择绿化植物品种时提倡色搭配叶植物及花境,例如榉树、朴树、乌桕、樱花、鸡爪槭等,能够营造丰富多彩的园林美景。以鸡爪槭为例,在夏季变为翡翠绿,在秋季变为红色,叶形美观、颜色鲜艳,应用在园林绿化中,能够营造别有风味的园林景观。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通用规则科学配置植物。一般情况下,植物在建筑四周和道路两侧种植。在植物配置时,需要确保植物的整体性以及美观性,尽可能选择一些具备较强观赏价值的植物,其中乔木更适合种植在行道或者绿篱地区,选择的行道树要整齐高大。此外,在江苏常州植物配置实践环节,可以增加乡村植物新品种,适当增加观赏草类、花境等,例如设计狼尾草、芒草、水生矮蒲苇、柳叶马鞭草、灯芯草、红苔草等,还可以采用多种观赏花卉混合的花境,例如“大花月季+迎春花花境”“蔷薇花+八仙花花境”“牡丹+杜鹃花花境”等,能够提升景观层次性。

3.3 加强绿化植物栽培工程规划

在开展绿化植物种植过程中,需要重视植物栽培工程规划工作。在种植园林绿化植物时,需要全面了解种植区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才能选择出最合适的植被,提高植物的存活率。通常情况下,乔木植物是园林绿化植物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类型,在种植乔木植物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种植距离,一般保持在5~7 m。选择好植物种类后,需要加强苗木出土管理工作,为幼苗挡风,在天气适宜的日子进行种植,确保幼苗能够健康生长,降低苗木的死亡率。

4 园林绿化植物养护技术

4.1 加强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园林绿化植物养护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园林绿化植物养护效果的重要基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复杂性较高,是养护管理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需要加强病虫害预防工作,尽可能将病虫害遏制在源头,防止病虫害大面积暴发从而影响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效果。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植物种类较多,而不同种类在不同季节遭受的病虫害不同。因此,需要加强监控不同种类的病虫害,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全面分析容易引发病虫害的植物,查找感染病虫害的具体原因和发生规律,并制订科学严谨的预防方案。为了防止病虫害大面积蔓延,需要加强病虫害控制工作,可以配制药剂消灭病虫害。在园林绿化植物养护的过程中,防治蚜虫时可以应用敌敌畏或者氧化乐果完成杀虫作业;防治蛾虫时可以利用灯光进行诱杀;螨类虫害可以利用三氯杀螨醇乳油开展防治工作。

除了加强虫害防治工作之外,还要解决园林绿化植物种植后出现的病害问题。目前,在园林绿化植物养护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害主要包括白粉病、锈病、枯叶病等。白粉病主要为害草坪、月季、芍药、杨树、杏树等苗木。在防治白粉病时需要彻底清除枯枝落叶,修剪病梢、病叶,加强栽培管理工作,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进行防治。在防治锈病时,应合理配置园林植物,不能与松柏类针叶树混栽,可以达到预防效果。叶枯病主要为害桂花、大叶黄杨以及菊花等苗木。在防治该病害时,除了要去除病枝残体之外,还可在发病初期喷洒6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保证防治效果[4]。

4.2 加强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是园林绿化植物在养护过程中的重要技术要点。在绿化植物栽种后,需要定期完成浇水、排水和施肥等养护作业。为了确保园林绿化植物正常生长,必须要有充足的水分。在开展浇水工作时,需要在早晨或者下午时段进行,防止中午光照过强,温度过高会影响植物根部生长。除此之外,需要根据绿化植物的具体特性进行浇水,对喜干旱的园林绿化植物要减少浇水频率;对喜水的植物要适当增加浇水频率。绿化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浇水、施肥园林绿化植物,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在完成植物种植后需要加强植物养护工作,特别是在施肥时要按照植物生长的具体需求合理利用不同类型的肥料,保障园林绿化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拥有充足的养分,提高园林绿化植物的生长质量,从而增强园林绿化效果。

4.3 加强技术管理工作

在园林绿化植物养护过程中,开展有效的养护技术管理工作是提高养护作业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园林养护人员来说需要加强培训教育工作,确保养护人员掌握所在园林的基础设计思路和理念,有效结合园林的基础养护和整体规划,提高植物养护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要提高园林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园林养护人员正确认识园林植物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在了解植物养护工作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养护技术的应用要点,激发园林养护工作人员开展植物养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构建科学完善的日常养护流程和规则。在开展园林绿化植物日常养护工作时,主要包括排涝、修剪、施肥、除草、防寒、防风等。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生长环境在不同季节制订不同的养护工作措施,确保园林绿化植物养护工作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防止养护工作过于盲目和分散[5]。

要加强在园林绿化植物日常养护过程中的核查和监督工作,确保每项工作能够有效落实,达到植物健康养护的目的,提高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美观性和实用性,扩大园林工程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提升当地经济水平。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各种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因此,在园林绿化植物养护过程中,还要充分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园林绿化植物的养护效率。各行各业可以利用机械化设备进行施工,而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有效应用大量现代化机械设备,能够保证植物后期养护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有效应用机械化设备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养护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4.4 加强园林施工与养护工作结合

在园林绿化植物施工和养护工作过程中,需要有效结合园林施工与养护工作,才能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养护植物养护工作的整体效益。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景观主题。在开展施工与养护工作时,需要设计人员明确绿化园林的景观主题,这样才能保证绿化植物施工顺利进行,并将其与养护工程进行有效结合。需要加强了解施工单位管理理念、施工品质、施工经验以及施工措施等总体评价,确保施工单位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才能够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合理操作,为施工作业与养护工作的有效结合提供坚实的基础[6]。

第二,规范管理苗木施工标准。根据施工单位的施工标准和苗木施工标准进行园林绿化建设施工作业。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景观效果,设计人员会选择一些苗木较大、价格较高的品种。在实际园林绿化工程使用过程中,植物规格降低会影响园林的绿化效果。因此,在施工时合理种植苗木,保证施工绿化的整体效果达到最佳。要保证后期养护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园林绿化景观的美观性以及艺术性。

第三,要维持园林绿化工程的艺术性。在不同的园林绿化工程中,乔木种植较多,在选择乔木时需要确保其与草坪、鲜花等植物之间的契合度,从而提高城市园林空间绿化效果。但是灌木与乔木管理存在一定差异,灌木体型不同,需要加强后期管理,防止因为干旱对灌木生长产生影响。种植管理人员需要全面掌握植物生长时间,加强艺术性管理,才能保证园林绿化植物的美观性。

5 结束语

在园林绿化植物种植过程中,工作难度较大、复杂性较强,必须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的有效性。在园林绿化植物种植和养护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前期植物种植工作之外,还要重视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科学合理进行水肥管理工作,提高园林绿化植物的养护工作水平。与此同时,在开展后期管理工作时要加强环境清洁,实时监控园林绿化植物的具体生长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功能,提高城市环境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高春梅.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管理探究[J].河南农业,2021(32):41-42.

[2]李常青.园林绿化绿篱种植与养护技术探究[J].现代园艺,2021,44(4):12-13.

[3]杨丽.论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管理技术[J].农业与技术,2020,40(23):132-134.

[4]尤鑫.园林绿化苗木种植施工与养护技术[J].居舍,2020(11):96.

[5]王立沙.园林绿化种植施工与养护管理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2):123.

[6]王心宇.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及养护技术要点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17):147-148,155.

作者简介:夏文明(1988—),男,汉族,江苏淮安人,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林景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