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体育产业发展路径探究
作者: 彭淑清 张少净
基金项目: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2022年度开放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广西城乡足球特色学校协同发展研究”(2022B011)。
作者简介:彭淑清(1998—),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通信作者:张少净(1991—),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体育产业展示出了重要的助力功能与社会价值。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总结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借鉴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乡村体育产业发展经验,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体育产业的优化路径:稳基础,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保障体系;强弱项,健全人才回流和培养机制;补短板,加大乡村体育设施建设力度;扬优势,立足民族特色文化打造知名品牌。
关键词: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体育产业;机遇;挑战;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50-4
DOI:10.19345/j.cnki.xckj.1674-7909.2024.01.011
0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体育产业作为一种在乡村新兴起的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中国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乡村体育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已批复认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首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之一。
回顾关于体育产业的既有研究成果,大多数学者对城市地区的体育产业进行研究,从市场需求、集群化发展、产业耦合协调水平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成果趋于丰富,但是对乡村地区体育产业的研究尚少,对乡村体育产业的经济助推功能挖掘不够。此研究旨在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体育产业的发展路径,通过对当地乡村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同时也能为其他地区的乡村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1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产业类型与规模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各种类型的体育产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其中,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业占据主导地位(见表1)。
未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体育消费的增加,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体育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1.2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体育产业发展优势
1.2.1 惠民体育政策支持
为打造体育强区,促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乡村体育产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体育产业发展,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加强健身科普,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还重点实施了一系列体育工程,如大众体育普及提升工程、竞技体育重振雄风工程、体教融合发展工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等[1]。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在2021年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中,下达5 860万元用于支持全民健身中心、生态体育公园等15个公共体育服务设施项目建设。
1.2.2 体育旅游业快速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为体育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正积极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鼓励各市县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依托当地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和体育设施,开发各种体育旅游项目,如户外拓展、漂流、攀岩、徒步等。其中,马山县攀岩小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马山县坚持“靠山吃山”,以创建攀岩小镇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这些项目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体育体验,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体育旅游业的推广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1.2.3 体育制造业崛起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华南地区,交通便利,人口密集。这为体育制造业的形成和产业集群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例如,贵港市兴贵体育器材有限公司是国家体育总局授牌的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全民健身器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参与制定健身器材行业标准,与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企业有业务合作。与此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还积极推进“中国-东盟健康体育产业园区”建设,使之成为对东盟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培育了一批高新科技企业,如舒华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和三夫户外等。这些企业在智能化生产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促使当地体育制造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1.2.4 “体育+”融合新业态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针对“体育+”进行了深度探索与实践。诸如桂林国际马拉松、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等知名赛事,吸引了大量参赛选手与观众参与,已然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旅游的标志性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还致力于建设多个户外运动基地与旅游景区,提供攀岩、漂流、骑行等多类户外运动项目,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这种“体育+旅游”的发展模式推动了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从传统门票经济向多元化产业经济的转变,引领旅游业从封闭自循环模式走向开放融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旅游+体育”融合新业态方面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1.3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3.1 基础设施不足,规模水平较低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整体滞后,局部失衡”现象,制约了乡村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虽然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产业增加值有所提高,但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然偏低。相较于城市地区,乡村体育产业的总体规模相对较小,乡村体育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1.3.2 缺乏专业人才,整体素质不高
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体育产业发展受到人才培养机制不规范、不专业的限制。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体育人才培养主要依赖于一些分散的培训机构和民间教练。这使得人才培养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无法满足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体育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许多优秀体育人才纷纷涌向城市或其他地区,使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地区的体育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1.3.3 知名品牌较少,全国占比低
相较于发达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知名体育品牌及赛事资源相对稀缺。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体育产业的投入及开发力度不足,使自主品牌生存空间受限,同时也加剧了品牌保护薄弱、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市场化运作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然而,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尚待提高,仍缺乏专业运营团队和市场化运作经验,导致难以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和产品。
1.3.4 缺乏内生动力,市场需求不足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总体向上,但部分区域的发展相对滞后,这一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其对体育活动的关注程度低。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这些地区的居民对体育产品的消费需求相对较小。首先,贫困地区的居民通常更关注基本生存需求,如食物和住房等,将体育视为非必需品甚至奢侈品。其次,由于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不足,部分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意愿较低,这对当地体育产业的发展构成一定挑战。
2 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案例
2.1 发达地区:浙江省象山县新桥镇“一体两翼”发展模式
新桥镇位于江苏省江阴市东南侧,距江阴市区25 km,距无锡市区40 km,距上海市区100 km,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年来,新桥镇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体育特色产业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在产业转型、城镇建设、生态提升、民生幸福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新桥镇以创建国际花园城市为契机,全面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一体”为核心商贸居住区,“北翼”为高端商务住宅小区,“南翼”为以马文化为特色的海澜飞马水城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投入3亿元建成国内有影响力的文化影视体育拓展基地。此外,新桥镇还注重发展体育文化事业,展示出特色化、普惠化的鲜明特征,呈现出“共建共享、普惠优质”的生动局面。在实现体育主体功能基础上,新桥镇进一步提升产业功能,融合旅游、休闲、文化等功能,形成了内聚成核、外联成网的小镇生态系统[3]。新桥镇乡村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区的乡村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2.2 一般发达地区:湖南省安化县“茶旅文体康”融合模式
安化县依托当地丰富的茶资源,将体育元素融入茶叶种植、加工、旅游、文化、康养等环节,推动“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例如,在茶园景区开展徒步、骑行等户外运动,吸引游客参与体验;利用古茶道等文化遗址,举办登山、定向越野等体育赛事,提升当地知名度。2022年,安化县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以“茶、旅、文、体、康”融合为抓手,接待游客数量达到9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亿元。安化县不仅培育了“茶、旅、文、体、康”融合大产业,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形成了崭新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2.3 欠发达地区:贵州省台江县台盘村“体育+赛事+旅游”发展模式
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由于地理条件限制,是我国西南部典型的欠发达地区之一。2021年,贵州省推出的“村BA”“村超”等乡村体育赛事是黔东南“体育+赛事+旅游”发展模式取得成功的重要体现。这些赛事由当地政府或体育活动组织者牵头,以村民为主体参赛,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较高的群众参与度。“村BA”“村超”等赛事引发了巨大的互联网效应,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市场发展,也促进了周边地区居民增收,让特色美食、农特产品等走出了大山。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乡村体育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村BA”“村超”等赛事的成功举办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2.4 典型案例启示
借鉴社会经济发展发达地区、一般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体育旅游发展模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社会环境等因素。浙江省象山县新桥镇的“一体两翼”模式是一种以旅游业为主体,以文化、体育产业为两翼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充分发挥了当地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了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发达地区来说,采用这种模式可以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湖南省安化县的“茶旅文体康”融合模式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茶叶资源和自然资源,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一般发达地区来说,采用这种模式可以进一步挖掘当地资源优势,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贵州省台江县台盘村的“体育+赛事+旅游”发展模式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采用这种模式可以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不同地区的体育旅游发展模式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创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特点是历史性、民族性、边疆性,最大的优势是地理和气候条件良好。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体育旅游的发展,亦需充分与之结合进行选择和创新,才可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体育产业助推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的路径探讨
3.1 稳基础,完善乡村体育产业政策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