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与路径探析
作者: 冯煜摘 要:乡村振兴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的重要战略部署,更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加快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积极利用电商渠道开拓农产品销路已成为主要趋势。因此,探索与构建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优势、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优化甘肃省的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2-66-5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2.014
0 引言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方政府要大力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
正是在多项有利政策的影响下,甘肃省进一步加强了对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的关注程度。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电商的快速发展,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提升拓宽了途径,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同时,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1]。
1 甘肃省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商的优势
1.1 信息交流共享程度较高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甘肃省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甘肃省的信息化程度较高,信息交流共享程度也相对较高。甘肃省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为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根据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甘肃省农村地区互联网覆盖率已达到99%,基本上实现全省行政村光纤宽带与网络全覆盖。甘肃省农村地区信息化水平的大幅提升,为电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使得当地农产品生产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市场信息,了解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1.2 物流程度较高
农村电商的发展对物流有着较高的要求。传统的农村电商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就是道路不畅导致的物流效率低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甘肃省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交通道路的建设与治理,物流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为特色农产品电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2]。例如,靖远羊羔肉等特色产品的运输效率提高了15%,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的市场覆盖面。
1.3 人才支撑较为充足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需要高水平的人才作为支撑。近年来,甘肃省不断加大对高素质电商人才的吸引力度,通过完善的优惠政策及各项福利待遇,有效地解决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后顾之忧,为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人才支撑。根据甘肃省统计数据,到2022年,有超过800名高校毕业生回到甘肃省创办了特色农产品电商企业,占当地电商企业创业者的比例在30%以上。这些创业者中,不乏丰富电商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手段,成功地将甘肃省的特色农产品推广至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同时,随着农业种植机械化水平的提升,甘肃省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较多,再加上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进城务工人员也纷纷回到家乡进行创业就业,为当地特色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在优化当地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1.4 特色农产品丰富
电商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消费习惯产生了较大的转变。人们的消费需求日趋理性,且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较高。同时,因为消费需求多元化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商更能满足不同消费主体的消费需求。这为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种类丰富,如定西马铃薯、靖远羊羔肉、庆阳苹果、瓜州蜜瓜、武都花椒、天祝白牦牛等,为电商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甘肃省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商,既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又能够实现农产品的对外推广销售,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 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甘肃省通过结合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积极构建“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体系,通过“一带五区”的产业布局,着重打造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手工业等特色产业,为当地特色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1 政府政策初显成效
2016年,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村电商的优势,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6〕48号),明确指出到2020年,甘肃省要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基本普及,并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优惠政策。甘肃省通过构建农产品电商示范区,积极地落实与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同时加大了精准帮扶项目的实施力度,在不同的县设立了不同的村级电子商务示范点,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例如,陇南经验等电商发展模式,为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积累了经验,有效地推进了甘肃省农村经济的发展。2022年,甘肃省农产品网上销售额已高达251亿元,同比增长11%,增长幅度较大,农民人均经济收入提高约616元,充分发挥了农村电商对乡村振兴的助力作用[3]。
2.2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电商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如交通道路、产业园区、物流及网络等。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甘肃省将公路的建设纳入主要的工作范围,陆续推进公路通村项目的同时,不断完善对农村的主干道、巷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在原有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更新维护,为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环境支持。例如,庆阳市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村。该地区过去交通不便,农产品难以运输销售。经过公路通村项目的推进,修建了便捷的道路网络,促进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当地的土特产,如瓜州蜜瓜和天祝白牦牛肉,通过这些道路更容易地输送到市场,销售量明显增加。同时,通过大规模的招商引资,积极地构建电商物流园、产业园、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为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奠定了基础。例如,兰州市的农产品电商物流园。该园区以提供冷链物流为重点,为甘肃当地的新鲜水果和蔬菜提供高效的冷藏储运服务。通过这个物流园,当地的水果蔬菜类特色农产品更快速地运输到各地消费市场,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此外,甘肃省政府还通过政策指引,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电商与物流的融合发展,为构建完善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指出了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另外,网络的全覆盖也为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支撑。
2.3 农产品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
随着甘肃省政府的持续发力,通过多方面、全方位的支撑,甘肃省的农产品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进一步将地方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电商产品竞争优势,实现了经济的提升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甘肃省拥有的农产品品牌包括6个独一份、12个特别特、22个好中优及6个错峰头,并且随着甘肃省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农产品品牌数量还在不断上升。这体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成效。尤其是在2021年,甘肃省以“甘味”品牌为核心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在中国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排行榜中位列第三。这既是对甘肃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成绩的肯定,也为农产品发展注入了信心与动力。
3 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相关政策法规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电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缺乏相关政策是制约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甘肃省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但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的层面,对于特色农产品电商的针对性不强。同时,由于缺乏相关政策的规范和保护,一些不良商家和电商平台在销售农产品时存在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电商行业的形象。
3.2 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建设落后
尽管甘肃省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受到技术、资金和人才等因素的制约,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建设相对滞后。一方面,大规模出现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为了抢占市场,降价行为较为严重,对甘肃省农产品市场、利润空间以及产业结构等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损害了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形象,阻碍了其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农产品的低价销售,对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有着较大的影响,农民的利润空间降低,对农产品转型升级、提升质量影响较大。此外,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不足、同质化严重、没有统一的标准等,都导致甘肃省优质的特色农产品无法得到有效的推广和销售,农民的收益也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如何加强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建设,成为农业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3.3 缺少核心农产品产业链
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之一就是缺乏核心农产品的产业链。核心农产品是指那些对人们生活至关重要的农产品,如大米、小麦、玉米等。这些农产品在甘肃省的产量较大,但在加工、销售等方面却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甘肃省的农产品加工技术相对落后,生产分散、品质不一、未能形成统一化、标准化、自动化生产模式,特色农产品生产成本高昂,不但对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产生影响,也影响了农产品的销量和市场竞争力。其次,甘肃省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比较单一,很多农民只能通过传统方式销售农产品。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农产品的价格也往往受到中间商的控制,导致农民的收益无法得到保障。
3.4 特色农产品电商宣传渠道有限
除了平台建设和产业链问题外,特色农产品电商的宣传渠道也相对有限。许多优质的特色农产品因为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难以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甘肃省作为农业大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特色农产品有20多种,获得省级地理标志认证的特色农产品多达275种。除了个别的特色农产品,如中药材、马铃薯、花椒、苹果、花卉等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外,甘肃省其他的农产品因为宣传渠道的缺乏,其影响力与品牌形象建设相对较为落后。传统的宣传方式(如广告、促销等)对很多小规模的特色农产品生产者来说成本较高,而在线宣传(如社交媒体营销等)也需要专业知识和资源。这导致甘肃省很多特色农产品在电商平台上默默无闻,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量难以提升。因此,开拓有效的宣传渠道,提高特色农产品在电商平台的曝光率和知名度,是当前甘肃省农产品电商领域发展的重点任务。
3.5 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特色农产品电商的快速发展,导致对电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然而,目前甘肃省电商人才培养体系还存在不完善之处,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一方面,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失,导致甘肃省农产品电商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2022年,甘肃省对外输出农民工为8 351万人,比2021年增长103万人。另一方面,许多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的运营、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缺乏专业人才,导致平台的发展受到限制。此外,许多农村地区的电商人才培训机会有限,农民对电商平台的操作和营销策略缺乏了解,这也制约了特色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因此,建立健全的电商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农民的电商意识和技能,是推动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