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特色产业新内源式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李世媛摘 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发展特色产业则是推动乡村经济增长、实现乡村产业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在政府的精心扶持与科学引导下,H市Y镇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荔枝产业,并以荔枝为媒介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运用新内源式发展理论,对Y镇荔枝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分析。通过将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来自政府、企业及社会的外部资源有机融合,实现了内外主体的良性互动、内外服务的创新协同及内外资源的深度整合。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激活了荔枝产业的内生发展动力,推动了乡村产业兴旺,进而赋能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特色产业;新内源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3-49-5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3.010
0 引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各类问题的先决条件。要实现产业兴旺,必须精准施策,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精心培育乡村特色产业。目前,关于乡村发展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外源式发展和内源式发展两大视角。外源式发展侧重于依赖外部资源推动农业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1]。而内源式发展则强调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如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等,以实现乡村自我“造血”式发展[2]。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外源式发展还是内源式发展,都有其合理性,但二者仍存在诸多理论与实践的困局。乡村的发展既不能完全忽视当地特色和主体性,也不能完全脱离外部环境孤立发展[3]。事实上,任何地方的发展都是内外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乡村社会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内外资源的共同支撑。新内源式发展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其融合了外源和内生动力的优势,为推动我国乡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4]。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基于对外源式发展与内源式发展理论的反思,雷(Christopher Ray)于2001年提出了新内源式发展(Neo-endogenous Development)理论,用一种混合模式来解释农村发展[3]。新内源式发展理论认为乡村社会的发展是外部和内部两种动力机制的融合,通过上下互动、内外结合的方式推动地方转变发展方式,强调农民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5]。在国内,众多学者运用新内源式发展理论分析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普遍认为认同、合作、赋能及创新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6]。学者强调,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既要重视政府政策扶持和外部资源支持,也要注重文化自觉,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1]。同时,学者一致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将外部资源有效内化于乡村发展中。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对于驱动乡村整体发展具有关键作用。近年来,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乡村产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农业竞争力整体偏弱、产业发展广度与深度不足[7]等问题。仅依靠农村内部资源、农民自身力量或政府扶持、企业资助,无法使乡村产业得以持久发展。因此,在注重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同时,应积极引入和整合外部资源,实现内外发展动力的有效结合[8],从而实现乡村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以H市Y镇荔枝产业为例,在系统梳理Y镇荔枝产业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新内源式发展理论的视角分析其发展路径和作用机制。之所以选取H市Y镇荔枝产业作为研究个案,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Y镇荔枝产业是典型的乡村特色产业。Y镇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为荔枝种植提供了绝佳的环境,孕育出了千年古荔枝群,现已成为其所在省份荔枝重要产区之一。火山荔枝于2019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第二,Y镇荔枝产业具有“内外联动”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明显特征,并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新内源式发展模式。
2 荔枝产业的新内源式发展路径
H市荔枝种植历史久远,有着千年的荔枝栽培传统。H市地貌独特,火山土壤肥沃,气候环境得天独厚,为荔枝的生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荔枝产业成为H市支柱产业之一。但荔枝产业发展中存在种植成本高、果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效应不足等问题[9]。近年来,H市不断探索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积极挖掘当地产业特色,认为“万年火山”是当地发展农业的重要优势和特色之一。因此,自2018年起,H市开始打造“火山荔枝”品牌,推动荔枝产业的高效发展。Y镇作为其中的主要产区,以盛产“火山荔枝王”著称,被誉为“荔枝之乡”。为了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Y镇充分利用自身的内生资源,同时结合荔枝产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制定精准的帮扶政策、打造新的电商销售模式、引进先进的农业设备、举办品牌宣传活动等方式引入外生力量,为荔枝产业注入发展动力。
2.1 政府扶持:提供产业发展保障
乡村特色产业通常是依托当地种质资源、地理特点等独特的资源禀赋,围绕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特色产品[10],可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这样的发展模式不仅推动了产业兴旺,更为乡村振兴奠定了物质基础。Y镇荔枝产业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当地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邀请农业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引进相关企业共同开发等方式,为荔枝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首先,H市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对荔枝种植和品质进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H市通过发布火山荔枝生产技术标准,促进火山荔枝生产标准化,以确保荔枝果品的品质;同时制定荔枝分拣集散中心建设管理相关制度,加强对荔枝果品分级及品质的监督管理。其次,H市积极与当地高校农业专家合作,专家通过实地察看、走访农户等形式,为农户提供针对性的解答和技术指导;创建“专家+技术人员+职业农民”的园区管理模式,有效加大了对荔枝产品的检测力度,进而提升了果品的质量水平;同时加大对新品种繁育及栽培技术的研发投入,目前培育出荔枝王、妃子笑、白糖罂、南岛无核荔枝等20多个新品种;引导村民调整荔枝种植结构,优化火山荔枝生产布局。另外,H市还举办了火山荔枝销售发布会,与多家企业建立了产业战略合作关系,推动了果品产销平台的搭建。通过整合行业、社会和政府等多方力量,H市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价格波动大等问题。同时,H市因地制宜打造了一系列地标产品,并借助外部资源提升荔枝产业的发展动力。
2.2 依托“电商+”:拓宽产品销路
产品营销渠道作为连接产品产销两端的桥梁,对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Y镇的荔枝销售主要依赖传统的“收购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限制了产品的销售渠道,也导致了荔枝价格偏低,农民常常面临“增产不增收”的困境。近年,Y镇积极探索多元销售模式,在保持原有线下收购方式的同时,依托电商发展线上交易,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同时,Y镇还着力培育本土电商人才,通过“找销路+育人才”的战略思想,打造电商发展模式。
2.2.1 成立电商扶贫中心
2017年,Y镇成立电商扶贫中心。这一举措旨在通过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企业自主发展的方式推动电商发展,以助力荔枝畅销。以前,Y镇的荔枝销售途径有限,导致荔枝收购商经常压低价格,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滞销情况,使得荔枝腐烂变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受挫。电商扶贫中心成立后,相继吸引多家企业入驻,并为当地贫困户开设微店。村干部和其他村民齐心协力,积极在各大平台进行直播,同时还会邀请明星、网红等参与直播,有效吸引了大批观众和流量。通过电商服务、电商直播等方式,Y镇荔枝的销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Y镇还推出了“电商+旅游+扶贫”模式,将荔枝产业与旅游观光业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利用电商平台不断拓宽销售渠道,Y镇的荔枝知名度不断提升,且逐步形成“以销定采”的模式,减少了产销两端信息差带来的损耗。当地农民根据订单情况,按照荔枝的成熟时序进行采摘,这不仅避免了之前为提前上市在荔枝未成熟时大量采摘导致的品质下降问题,还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荔枝的新鲜度和口感。
2.2.2 培育电商人才
人才是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电商模式的发展也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育。Y镇所在区通过网络平台,针对返乡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等群体,定期开展电商培训,鼓励其创新创业。同时,Y镇还专门出台了电商人才培育和激励政策,为网红电商项目提供专项资金奖励,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荔枝产业的电商发展中来。这些举措不仅培育了本土化人才,也为Y镇荔枝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2.3 科技赋能:保障产品品质
产品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市场,产品自身品质及存储、运输条件是影响其品质的关键因素。为提高荔枝的品质,Y镇从种植、运输等环节进行改善。
首先,Y镇通过绿色生态种植,从荔枝生产源头保证果品安全健康。近年来,Y镇采用光驱避技术,通过持续性的光照驱赶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同时,Y镇还学习并借鉴传统荔枝种植文化中的经验,通过人工除草、堆肥等方式,使荔枝的生长环境更加自然、健康。其次,Y镇注重优化荔枝的存储设备及运输流程,从中间环节保证荔枝的新鲜程度。由于荔枝保质期短、货损率高,冷冻保鲜技术及便利物流至关重要。H市建立“火山荔枝”供需信息共享机制,整合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以便于荔枝的集中储藏保鲜、冷链转运等。同时,Y镇通过联合航空运输与港口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为荔枝运输开辟“绿色通道”,实现了国内大部分城市的次日投递或隔日投递。此外,邮政、顺丰等快递公司还在大型果园、集中交易市场等地增设临时收寄点,进一步提高了荔枝的运输效率。最后,Y镇还完善了荔枝产品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末端产品质量可查。Y镇制定了火山荔枝产品的分等级包装、储运保鲜、流通溯源等管理办法,确保了荔枝在整个产业链条上的高质量。当地通过建立火山荔枝全产业链溯源服务平台,完善“一物一码”溯源码信息,使得每一生产区、销售区的荔枝都能够实现精准溯源。通过对荔枝生产、运输、销售等全链条的优化管理及先进技术引进,Y镇成功保障了荔枝果品的品质。
2.4 品牌宣传:提升产品知名度
品牌是竞争力的核心。打造良好的产品品牌并提升其知名度,能够加快产业升级及提质增效[11]。H市打造的“火山荔枝”品牌,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此基础上,H市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产品知名度,扩展产品市场份额。通过围绕荔枝产业开展多种营销主题宣传活动,H市打造了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荔枝产业带,推动了荔枝产业的品牌化发展。自2018年以来,Y镇所在区每年都会举办荔枝月活动,并通过电商平台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销售模式。同时,H市还举办了一系列线下活动,如“荔枝王大比拼”“荔枝王乡村音乐节”等,并与网友积极互动,赠送火山荔枝文创周边产品。2022年,H市发布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椰城香见”,旨在通过区域公用品牌的统领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荔枝产业的发展。H市政府高度重视“椰城香见”与“火山荔枝”母子品牌的融合,并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品牌建设及推广,以推动火山荔枝产业提档升级。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可提升品牌知名度,从而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荔枝产业新内源式发展机制分析
在新内源式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乡村特色产业在外部力量的介入与推动下,其内生发展能力得以显著提升[12]。简言之,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及市场资源等外源性要素与乡村本土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相互融合,共同催生特色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在Y镇荔枝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等外部力量与当地资源相融合,完善了利益链、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增强了荔枝产业自身的持续发展能力。
3.1 内外主体互动,完善乡村特色产业利益链
乡村振兴应以当地居民为核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13]。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中,农民应占据主体地位,外部力量则发挥补充和支持作用,共同弥补地方发展的短板。Y镇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荔枝种植条件及丰富的种植经验,但在技术引进、品牌塑造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在坚持村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当地积极引入政府、社会及市场的力量,不仅促进了荔枝产业的发展,还提升了村民的种植技能、培育了本土电商人才、增加了村民收入,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荔枝产业利益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