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茶文化研学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 文艺摘 要:茶产业作为乡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潜力。以梧州六堡茶文化主题研学项目为例,在分析研学市场现状及茶文化研学意义,介绍梧州六堡茶文化概况和研学基础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梧州六堡茶主题研学项目的设计特色及实施方法。
关键词:乡村振兴;茶文化;研学项目
中图分类号:F592.7;TS9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3-68-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3.014
0 引言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当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将茶文化与教育相结合开展研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促进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1 茶文化研学背景
1.1 乡村振兴与茶产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我国“三农”问题;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强劲动力。茶产业作为乡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茶产业是天然的一二三产融合产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是中国重点茶区之一,茶产业是广西产茶区域农民致富、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独特的文化资源和发展动力。
1.2 研学政策背景
研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得到了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下,研学已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党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促进了研学行业的发展。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消费潜力,支持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等业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强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培训,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研学政策的出台为茶文化研学项目的开发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茶文化研学更为符合体验经济的特征,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佳的审美体验、休闲体验及教育体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我国茶文化研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型、茶香特色型、农业生态型和人文考古型[3]。茶文化研学可以引导学生“知行合一”,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终达到让茶文化“始于研学却不终于旅行”的效果,陪伴学生持续健康地成长。
2 梧州六堡茶文化概况与研学基础
2.1 梧州六堡茶文化概况
六堡茶属黑茶类,因其原产于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 600多年前的晋代。六堡茶兴于唐宋,在清朝时期达到了鼎盛,并因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而备受赞誉。清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其特殊的槟榔味而进入中国名茶之列。六堡镇地处崇山峻岭之中,古时道路崎岖难行,只能通过水路运输六堡茶。因此,形成了以苍梧县六堡镇合口码头为起点,经过六堡河、东安江、贺江、西江的数百公里航道,连接广西、广东,再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洋诸国建立联系的,一条历史积淀深厚、充满传奇故事的“茶船古道”。
六堡茶的制作工艺独特,需要经过采摘、晒干、炒干、发酵、陈放等工序。其中,发酵是六堡茶制作工艺中的重要环节,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陈放和后发酵过程,使茶叶中的微生物得到充分繁殖和生长,使其形成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醇厚、滋味浓郁回甘、叶底柔软的特色,具有独特的“槟榔香”。这是其品质和口感的重要标志。在广西和广东地区,人们喜欢将六堡茶与日常饮食相结合,如搭配糯米鸡、腊肉等食物一起食用,以丰富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由此可见,六堡茶在茶乡人民的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六堡茶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它的传奇故事将继续流传。
2.2 六堡茶产业研学项目开发基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六堡茶产业与六堡茶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与传播。梧州的茶园、茶叶加工厂、茶文化博物馆成为研学活动的重要场所。2014年,六堡茶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梧州市积极推进六堡茶产业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梧州市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推动出台《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创建了苍梧县六堡茶生态旅游景区(AAAA级旅游景区);认定广西梧州茶厂、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茶业企业作为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引导督促各级六堡茶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履行传承义务,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广泛收徒、积极传艺,延续传承谱系。据统计,梧州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10人、市级17人、县级187人。当地依托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建成六堡茶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六堡茶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户1户,六堡茶制作技艺非遗传习所2个,六堡茶制作技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个。六堡茶产业的发展为茶文化研学项目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研学教育现状与茶文化研学意义
3.1 研学教育现状
教育部规定,每个中小学每年必须开展一次研学旅行活动。国内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研学实践,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艺术类专业一直将研学以采风课程的形式纳入专业教学。在“旅游+”全面推进的发展机遇期,以研学旅行为代表的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59亿人,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 655万人。庞大的学生群体为素质教育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其中的市场潜力不可估量[4]。
3.2 茶文化研学的意义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茶文化研学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和家长的关注和支持,在研学市场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茶文化研学项目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够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茶文化研学项目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前往当地参观和体验,增加旅游消费和茶叶销售,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其次,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茶文化研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茶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4 梧州六堡茶文化主题研学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4.1 研学实践项目策划与设计
开发梧州六堡茶文化主题研学项目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梧州六堡茶的历史文化,学习六堡茶的茶艺技巧,并亲身参与六堡茶的传统制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项目策划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以确保研学活动能够传达六堡茶文化的背景和内涵。在了解背景文化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研学路线,以确保研学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首先,项目策划需要对六堡茶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六堡茶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与当地文化的关系,可以为后续的研学活动项目策划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此外,还需要了解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和茶艺表演技巧,以便在研学过程中通过讲座、访问、参观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其次,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相应的研学路线。研学内容应包括参观六堡茶的生产基地和历史文化遗址,参观茶艺表演和参与制作,以及与当地茶农和茶艺师进行交流等环节。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六堡茶的制作过程,了解茶叶的采摘、加工和品饮技巧,从而实现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项目设计需要安排更多的实践性和参与性任务。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活动的设计应有所不同。以在校大学生为例,可以根据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需求开展实践性和参与性任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六堡茶品牌包装设计任务,商务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制定六堡茶营销推广方案的任务,文化传播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制作六堡茶的历史故事视频。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5]。
4.2 研学项目资源开发
梧州六堡茶文化主题的研学项目资源开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任务。除了传统的实地考察和现场体验,如参观文化遗址、博物馆和茶园茶厂,开展茶艺培训和茶叶采摘制作活动外,相关人员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与高校合作,挖掘六堡茶文化制作研学线上课程资源,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学习和了解六堡茶文化的机会。
六堡茶研学资源包括六堡茶的历史文化传承,茶叶的采摘、加工和制作过程,以及六堡茶的茶艺技巧和品饮礼仪等。当地可通过实地拍摄、采访、收集历史资料等方式获得六堡茶文化的图文影像资源,制作成颗粒化的课程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在线自学。特别是对于在校大学生,线上研学课程能够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对于推动六堡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6]。
4.3 研学路线设计与实施
六堡茶文化研学路线的设计核心在于能够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研学需求。在整个研学路线安排中,既要有轻松的体验活动,也要有深刻的知识收获,并且最后能够结合学生专业完成研学实践任务。以在校大学生研学为例,六堡茶文化主题的研学路线安排及顺序如下。
4.3.1 梧州六堡茶博物馆参观及六堡茶文化交流
在博物馆参观环节重点认识历代茶文化文物、古苍梧文物及近现代六堡茶生产制作工具等。在参观的同时,安排六堡茶文化历史专家举办讲座和研讨,加强对六堡茶的历史文化、生产工艺和茶船古道等方面的挖掘研究,进一步讲好六堡茶文化、发展和传承的故事,深入学习六堡茶文化。
4.3.2 六堡镇大中村走访
大中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茶文化的村庄。它位于六堡镇生态旅游区的腹地,具有独特的茶文化、盘龙文化、茶船古道文化相结合的文化特点。六堡镇大中村于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于2022年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其特色在于以“茶礼、茶诗、茶歌、茶故事”为载体打造蕴含“茶礼文化”的现代新农村。通过在大中村的研学走访,可了解当前六堡茶产业在现代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4.3.3 苍松六堡茶生态茶园考察及体验活动
苍松六堡生态茶园是六堡茶唯一的原种保护园,还是六堡茶种质资源库。在这里,学生可以体验到最原生态的六堡茶文化,包括采摘原种六堡茶、体验传统六堡茶的制作过程,以及了解六堡茶的历史和文化。
苍松六堡生态茶园位于苍梧县六堡镇,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茶文化资源。茶园建于1955年,原为六堡公社茶厂,是梧州最大的六堡茶企业之一。茶园依山傍水,拥有33.3 hm2有机生态茶园,不使用农药、除草剂和化肥,确保茶叶的纯净和自然。在苍松六堡生态茶园,学生可以参与制茶,体验杀青、揉捻、渥堆和烘干等传统工艺,制作属于自己的六堡茶。茶园还有专人讲解和演示采茶与制茶工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六堡茶的制作过程。此外,学生还可以在品鉴中心品尝六堡茶,欣赏茶园美景,体验当地的茶文化。
4.3.4 合口码头历史遗迹探访及记录
合口码头作为“茶船古道”的起点,是六堡茶文化的一个重要地标。这条古道在中国茶运史上具有重大影响,不仅连接了广西、广东、港澳,还直通南洋,使得六堡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六堡茶通过这条水路运输,从合口码头出发,经过六堡河、东安江、贺江、西江,直达广州,然后转运到香港、澳门,再通过海路运往南洋。当地可组织研学学生踏着这里旧日的足迹追寻“茶船古道”的史实,开展见证式的采访、发掘,并将采访所得整理成六堡茶文化研学资料,运用在后期的实践任务中,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实地考察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六堡茶文化的认识,还能激发他们对传统茶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