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黄连木繁育及造林技术

作者: 张建平

摘 要:黄连木集油用、材用、药用、食用及景观、生态等功能于一身,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树种。笔者先阐述黄连木的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河北省黄连木实际生产情况,总结其播种育苗技术、苗期管理技术、造林技术、造林后管护技术,以期为河北省黄连木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黄连木;繁育技术;造林技术;播种育苗;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3-86-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3.019

0 引言

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原产我国,分布很广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较为常见。黄连木的种子富含油脂,可用于榨油[1];茎干材质坚韧,耐腐蚀,纹理细腻,是名贵木材[2];皮和树叶具有消肿镇咳、清热解毒的功效,可入药[3];嫩叶和花序可凉拌、盐腌、制茶,清香鲜美、回味甘甜[4]。此外,黄连木适应性强,生长快,根系分布深,形态繁茂挺拔,冠形浑圆,树冠开阔,四季多彩,是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园林景观价值[5]的优良树种[6],具有巨大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河北省拥有丰富的黄连木种质资源。截至2016年,河北省黄连木数量超3 000万株,成片林面积约为10 000 hm2[7],主要分布在邢台、邯郸、保定、石家庄、秦皇岛和承德等市。目前,河北省黄连木中的中老龄树木较多,多有病虫害发生,且防治经费支持不足,严重影响对黄连木的开发利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生物能源的广泛关注,作为能源树种的黄连木被大面积栽培,尤其是河北省逐步建立起了大面积的黄连木生物柴油木本油料基地。例如,涉县、唐县和武安市建立了面积在220 hm2以上的黄连木能源林高产示范基地,建立的良种繁育基地面积在20 hm2以上;磁县建立了国家生物柴油原料林示范基地,面积在467 hm2以上。与此同时,黄连木也成为防沙治沙、荒山造林等工程的首选树种之一,从而导致对黄连木苗木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需要探索出快速、高质量的黄连木苗木繁育技术和先进的造林技术。

1 生物学特性

黄连木别名楷木,属漆树科黄连木属落叶乔木,高度可达35 m,直径可达2 m;树皮灰褐色,呈薄片状剥落;冬芽呈红色,枝叶具有特殊气味;偶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5~6对;小叶对生或近对生,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全缘;一般为雌雄异株,圆锥形花序,雄花淡绿色,雌花紫红色,每年3—4月开花,9—10月种子成熟;核果直径为6 mm左右,初为黄白色,后变为红色,最后变为蓝紫色(若种子红而不紫,则多半没有发育成熟)。黄连木喜光,稍耐阴;对土壤要求不高,耐干旱瘠薄,能在石灰岩质土壤中发育良好;萌芽力强,根系发达,抗风力强,生长缓慢;对二氧化硫、氯化氢和煤烟的抗性较高,可用于对工厂、街道、矿区等地区的绿化。

2 黄连木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目前,黄连木繁育技术主要有播种育苗、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组织培养等[8]。黄连木扦插繁殖生根难,相关研究很少,且结论差异较大,表明黄连木扦插育苗技术还不成熟,无法在生产中得到大规模应用[9]。随着优树选择技术的应用,使用优树枝条进行嫁接繁殖将成为繁殖技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同的嫁接方法、嫁接时间、砧木地径和苗龄等均会对苗木的成活率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该项技术难以被掌握[8]。黄连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起步较晚,加之对黄连木进行组织培养的难度较大,以茎段作为外植体培养时存在严重的褐化问题,以种子培养的子叶节和茎尖为外植体时,虽可避免褐化、污染等问题,但黄连木种子的发芽率低、种皮坚硬,导致获取种胚的难度大。因此,黄连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也未被推广应用[10]。目前,播种育苗技术依然是黄连木繁育的主要技术,其具有便捷、实用、出苗率高的优点。

3 播种育苗技术

在实际生产中,黄连木繁殖以播种育苗为主,以下主要介绍黄连木播种育苗的方法。

3.1 选种

选择生长健壮的母树,于10月中下旬采种,并将种子放在阴凉干燥处阴干。选用发育成熟的蓝紫色种子;红而不紫的种子多为空粒,不能用来育苗。

3.2 种子处理

3.2.1 水选法选种

使用水选法去除干瘪的种粒,再将饱满的种子放入含有草木灰的水中,水温维持在45 ℃左右,持续浸泡2~3 d,或用5%石灰水持续浸泡2~3 d,然后将种子外皮全部搓洗干净后备用。

3.2.2 沙藏处理

春季播种时,需要对种子进行沙藏处理。沙藏处理方法:在12月上旬土壤上冻前,选择向阳背风地挖坑(深50 cm,宽100 cm,长度由种子多少来确定),将湿沙和种子按2∶1的质量比掺匀,将掺匀后的混合物平铺在坑底,中间隔50 cm竖一个草把(用来通风透气),并在上面覆盖20 cm厚的土层。沙藏期间要翻搅两三次,在次年2月下旬要多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待30%种子发芽后即可整地播种。

3.3 整地

秋季播种于10月底整地,春季播种于2—3月整地,施有机肥,深翻土地,打垄整畦,畦宽2.5 m。

3.4 播种

春播时,在2月下旬到3月中旬开沟条播,每667 m2土地的播种量为5~6 kg,播种前要灌足底水,待地皮稍干后及时开沟播种(行距40 cm,沟深3 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并覆盖2~3 cm厚的土层,压实,盖上地膜。一般播种后20~25 d出苗。

秋播时,将采集到的成熟种子放入水中,去除浮于水面的不饱满种子,并将剩余种子晾干后去皮,于冻土前播种。采用条播法播种(行距40 cm左右,沟深为4~5 cm,沟宽为 6~8 cm),每667 m2土地的播种量为7 kg左右,播种后覆土,并轻轻踩实,灌1次透水,覆膜进行保湿。

4 苗期管理技术

4.1 去膜

出苗率达到60%后,即可揭去地膜。去膜后要注意遮阴,并每隔2~3 d喷1次水,使土壤保持湿润。

4.2 松土和除草

种植行内松土要轻,防止伤害幼苗,深度一般浅于覆土厚度;行间松土时可适当加深,视田间情况进行松土除草。

4.3 浇水

根据苗圃土壤的墒情适时浇水,使土壤保持半湿润状态。若遇到大雨天气,应及时排水,防止幼苗烂根。

4.4 施肥

视幼苗生长的具体情况,适时施肥。幼苗生长期(5月中下旬)施肥以磷肥、氮肥为主;速生期(6月中下旬)增施钾肥,并施用1次三要素复合肥;苗木木质化期(一般在8月中旬以后)施肥应以钾肥为主,并停施氮肥。

4.5 间苗

为保证幼苗的成活率,并使其快速生长,要及早进行间苗。一般在苗高5~10 cm时第一次间苗,留强去弱,株距为5 cm左右;在苗高l0~15 cm时定苗,苗距为5~l0 cm。

4.6 病虫害防治

黄连木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是叶斑病。对该病进行防治时,可每隔7 d喷施1次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连续喷施2~3次。常见的害虫有褐边绿刺蛾、缀叶丛螟、木橑尺蠖等。于褐边绿刺蛾和木橑尺蠖的幼虫期,喷施20%高渗苯氧威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Bt乳剂500倍液对其进行防治。于缀叶丛螟幼虫危害初期,喷施20%除虫脲悬浮剂7 000倍液,对其进行防治。

4.7 出圃

黄连木1 a生苗高为80~100 cm,每667 m2产苗3万株。可于次年春季进行出圃移栽。

5 造林技术

5.1 造林地选择

黄连木喜光,对土壤的适应力较强,在一般土壤中也能生长,但需要注意防涝。

5.2 整地

根据地形的不同,可采用鱼鳞坑、水平阶等整地方式,一般在秋冬季节进行整地。

5.3 苗木选择

一般选择1~2 a生的黄连木苗木,要求苗木生长健壮、根系完好。在造林成本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容器苗。

5.4 造林时间

造林时间一般为秋季落叶后至土壤上冻前,或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苗木萌芽前。

5.5 造林方法

一般采用常规种植方法即可。在太行山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可采用“郝式造林法”[11]进行黄连木造林。该方法的造林效果较好,主要技术措施如下。①套袋。在容器苗营养钵外面套上底部留有透气孔的塑料袋,保证根系水分。②埋轴。造林时,在苗木下部四周填埋充分吸水的玉米轴,从而使土壤蓄足水分。③盖片。造林后,在苗木根系周围覆盖石板片,减少水分蒸发。④靠板。在栽植苗木的山坡外沿安装育林板(由玻璃钢石棉板制成),可避免水土流失。

6 造林后管护技术

6.1 浇水、松土、除草和施肥

造林后要及时浇水,并注意松土除草。同时,要注意科学施肥。造林后幼苗期的施肥应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成年期应转施有机肥。苗木萌芽前,可追施1次氮钾肥,促进苗木生长;盛花期施肥以施氮磷肥为主,可提高果实品质。此外,施肥要与降雨或灌溉相结合。

6.2 整形修剪

初果期主要培养结果枝和树体骨架,可采取抹芽、摘心等修剪方法;盛果期需要提高林间透光性和通风性,要以疏枝为主,剪除交叉枝、病枝、弱枝等;衰老期需要促进新枝萌生,主要采取重回缩和短截的修剪方法。

7 结束语

目前,黄连木繁育以播种育苗为主,难以保证优良的种质特性稳定遗传。因此,需要加强对黄连木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无性繁殖是实现母本优良特性稳定遗传的最好途径[12],是实现黄连木优良种质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关键所在。科研人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努力攻克技术难题,从而将无性繁殖技术应用于黄连木苗木繁育生产实践中。

河北省黄连木资源丰富,具有大力发展黄连木产业的优势。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应高度重视,大力开发黄连木产品,并不断拓展市场规模,从而促进河北省黄连木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并带动农民实现发家致富。

参考文献:

[1]裴会明,陈明琦.黄连木的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1):43-44.

[2]梁瑞龙,熊晓庆.名微品高:黄连木[J].广西林业,2018(12):42-43.

[3]段劼,陈婧,马履一,等.木本油料树种中国黄连木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6):171-177.

[4]邓冠军.黄连木叶酚类物质的提取鉴定、生物活性及与精油联产的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5]查茜,姜卫兵,翁忙玲.黄连木的园林特性及其开发利用[J].江西农业学报,2010(9):56-59.

[6]秦飞,郭同斌,刘忠刚,等.中国黄连木研究综述[J].经济林研究,2007(4):90-96.

[7]李军,孙宝成,李金霞,等.浅谈河北省能源植物黄连木发展优势[J].河北林业科技,2016(2):59-61.

[8]钟琳珊,刘细燕,王楚天,等.中国黄连木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6(5):112-116

[9]宋宏伟,刘俊磊,卢绍辉,等.黄连木优树选择与良种繁育技术的研究[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6(S1):138-141.

[10]何敬房,肖平,苏淑钗,等.黄连木茎段启动与增殖培养中防褐化技术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11(3):280-285.

[11]王岩,高动力,李杰.郝氏造林法技术要点[J].现代农村科技,2020(12):44.

[12]陈平,龚岚,周文才,等.光皮树无性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园艺,2023(20):47-4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