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作者: 吴玉屏

摘 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农业种植户开始积极采用先进种植技术。然而,随着农作物产量的提高,病虫害问题也逐渐加重。为了实现农作物高产、优产,有必要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研究。笔者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同时,结合种植区的具体情况,深入分析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S513;S565.1;S4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3-92-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3.021

0 引言

我国农业种植规模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种植的农作物种类繁多。其中,大豆和玉米是我国重要农作物,也是最主要的粮油和饲料作物,更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因此,如何提高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大豆与玉米争地问题,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一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使大豆与玉米和谐共生的新型种植模式,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该模式的推广应用使我国粮食安全得到保证,可降低我国对大豆等粮油原料的进口需求,同时还能解决当下可利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问题。此外,还应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的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从而促进大豆和玉米实现高产、优产。

1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

1.1 科学选择品种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要选择适合该种植模式的大豆和玉米品种。采用复合型种植模式时,种植者需要综合考量大豆和玉米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对种植的大豆和玉米进行合理搭配,以尽可能提高种植作物的产量[1]。不同品种的大豆和玉米有着不同的生长特点。种植者应在充分考虑种植地的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再根据种植管理技术水平来选择种植品种,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进而提高产量。

1.2 合理控制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是影响大豆和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种植大豆和玉米进行时,要合理控制二者之间的播种距离。在确定玉米种植密度时,需要参考传统的玉米种植模式;而大豆种植密度的选择则需要考虑复合种植与单独种植之间的差异,该种植模式下的大豆种植密度为单独种植模式的80%左右。这是因为大豆具有喜光特性,且秧苗茎秆较低,这样的种植密度能保证每棵大豆秧苗都被阳光照射到,从而加速大豆植株的光合作用。玉米植株要比大豆植株高,且根系更发达,因此需要为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更多的生长空间。

1.3 播种要点

在大豆和玉米复合种植模式下,应选择地势比较平坦、土质比较松软的田地进行种植。在选择好种植区域后,还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先对种子进行检查,筛选出没有磕碰和病虫害的种子,再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完成上述准备工作后,就可进行大豆与玉米的复合种植工作。

1.4 田间管理

在大豆和玉米复合模式下,种植者需要加强苗期管理。在此期间,需要定时对幼苗生长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一旦发现紧急情况,需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对大豆与玉米进行科学合理的肥水管理,并根据田间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补肥。

2 病虫害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防控技术的研究不全面

技术人员对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下病虫害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大多根据经验进行病虫害防治。这会不可避免地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从而对大豆和玉米的种植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农业发展与进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提高大豆与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就要加大对病虫害防控技术的研究。

2.2 病虫害防治体系不完善

在应用大豆和玉米复合种植模式时,部分种植者过多关注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却忽略了对病虫害的防治,许多种植区域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防治体系。

2.3 防控技术有待提升

在对大豆与玉米进行复合种植时,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掌握完备的病虫害防控技术。但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往往通过使用一些不符合标准的化学药剂来进行防控和治疗[2],而过多使用化学药剂会对大豆和玉米的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建立相应的防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运用病虫害防治技术。

3 大豆生产中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3.1 灰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灰斑病是大豆种植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病害。引发该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种植地的温湿度变化过大是最重要的一个病因,会直接影响大豆的发病程度。灰斑病病原菌能通过水流进行传播,还会通过风来感染其他秧苗。在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要及时观察大豆的生长状况,一旦在叶表面发现蛙眼状的病斑,就要及时进行处理。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严重时还会导致大豆减产[3]。

农业防治措施是防治大豆灰斑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应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在种植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种植要求。在发现病症的第一时间进行药物治疗,可将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洒在患病叶片上,喷药的频率控制在7 d/次。

3.2 蚜虫及其防治措施

蚜虫是大豆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害虫,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大豆嫩叶、嫩芽中的汁液。一旦大豆叶片被蚜虫侵害,会出现不规则的斑点,且随着时间推移,病斑面积会越来越大。被蚜虫侵害过的大豆会出现植株发育不良等情况,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对蚜虫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药物治疗。对患病严重的大豆植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800~1 000倍液;对患病不严重的大豆植株,可利用诱虫剂将蚜虫聚集到一处,再进行统一消杀。

4 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4.1 玉米螟虫及其防治措施

玉米螟是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的害虫。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主要是由其幼虫造成的。玉米螟幼虫会对玉米叶子造成破坏,后期还会进入玉米内部进行破坏。一般情况下,玉米在受到玉米螟侵害后,根茎会变得极为脆弱,很容易折断,从而对玉米产量及品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可用2.5%敌百虫颗粒剂、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与细土按照1∶50的质量比混配成毒土,将混配后的土壤进行分装,每份2 g,并将分装好的混合物放入玉米叶心中,从而完成对玉米螟虫的防治。

4.2 地老虎及其防治措施

地老虎又名土蚕、切根虫等。地老虎幼虫会对玉米产生危害,且不同生长阶段的地老虎对玉米的危害程度也有所不同。地老虎幼虫发育到五龄到六龄期时,会出现啃食加快的情况,从而对玉米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可将90%敌百虫(0.5 kg)加入热水化开,再加入5 L左右的清水,将混合好的毒水与炒好的油渣进行混合,以此来制作有毒的诱饵,从而吸引地老虎,并将其杀死。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夜晚投放诱饵。

5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大豆和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易发生的病虫害种类较多。技术人员应针对该种植模式下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研究,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种植区域内的病虫害监测,掌握害虫动向和病害发生的实时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尽早治疗,从而实现大豆和玉米的高产、优产[4]。

5.1 农业防治技术

大豆和玉米带状复合带状种植模式下的病虫害农业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合理安排种植密度、优化种植区域栽培管理技术、采用秸秆还田技术等。采用上述措施可增强农作物对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等。

在上述农业防治措施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方式是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能从根源上缓解大豆和玉米病虫害危害严重的问题,从而提高大豆和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在种植期间,一定要及时清理田地中的杂草,破坏害虫的寄居场所。在大豆和玉米成熟后,对土壤进行深翻,并及时进行秸秆还田处理,能有效降低来年种植区域内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5.2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是指通过一系列物理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防治,通常是应用光、热、温湿度、超声波等物理元素,配合简单的工具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技术人员可在种植区域内放置诱虫灯或对害虫有吸引力的诱捕剂等吸引害虫,等害虫聚集到一处后,再用杀虫剂进行统一消杀。此外,可根据害虫的趋色性,将胶水涂抹在黄色板子上,将虫子吸引过来,通过胶水的黏性将其固定住,再对其进行消杀[5]。

5.3 化学防治技术

在所有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中,化学防治是效果最快的一种方式,也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防治手段。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在种植前可用20.5%多菌灵·福美双·甲维盐悬浮种衣剂对大豆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可选用35 g/L咯菌·精甲霜悬浮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能有效消除种子携带的病原菌,同时保护种子免受害虫和其他病原菌的侵袭。处理后的种子在完全干燥后播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确保种苗能健康生长发育。如果种植区域遇到的病虫害比较严重,可酌情增加药物的使用频率。

6 结束语

采用大豆和玉米复合种植模式不仅能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土地使用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耕地土壤,能最大限度提高大豆和玉米的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业不断发展与进步。进一步加强对该模式下的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为实现大豆和玉米的高产、优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崔建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10):16-17.

[2]高云,杨会,蒋成应.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提升建议[J].农技服务,2023(8):67-70.[3]安萍,冯璟,潘国玲,等.大荔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控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3(2):36.

[4]张红芳.成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及病虫害防控技术[J].河北农机,2023(12):142-144.

[5]姜鸾乂,李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控措施[J].种子科技,2023(8):84-8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