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无公害药剂对云南松毛虫的防治效果

作者: 郑辉 秦佐

3种无公害药剂对云南松毛虫的防治效果0

摘 要:为探寻云南松毛虫适宜的绿色防治药剂,笔者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姜州镇以25年生华山松纯林为试验地,研究了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粉、25%灭幼脲3号悬浮剂适宜的施用方式,并比较了这3种药剂的防治效果。比较不同药剂的室外防治效果可以看出,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 500倍液施用效果最佳,并且速效性最好,在施药2 d后防治效果在90%以上,适用于云南松毛虫危害十分严重的地区;白僵菌1 500倍液防治效果略逊于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 500倍液,但是在施药7 d后其防治效果稳定在86%~90%,说明这种药剂防治效果较佳、持效性好,适用于虫害的常规性防治。

关键词:药剂;云南松毛虫;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3-110-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3.026

0 引言

云南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是松毛虫属昆虫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其成虫翅展为73~130 mm;老熟幼虫平均体长80 mm,最长可达90 mm[1-2]。云南松毛虫主要通过幼虫啃食树木嫩枝、针叶,一旦发生会影响植株生长,导致植株生长量降低,虫害严重会导致成片林木呈火烧状甚至死亡,使林木生产及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2]。近年来,会东县云南松毛虫的发生呈暴发性及长期性特点,亟须探寻科学的防治措施。

目前,常用的云南松毛虫防治方法是化学防治法,多使用氯氰菊酯乳油、溴氰菊酯乳油等触杀性化学药剂。这些化学药剂虽然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不仅会杀伤云南松毛虫天敌,还容易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进一步加大防治工作的难度[3-4]。因此,寻找新型防治药剂对做好云南松毛虫防治工作意义重大。白僵菌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型微生物杀虫剂,具备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无毒、无害、无副作用的特点;利用白僵菌粉防治思茅松毛虫3龄幼虫,杀虫死亡率为79.84%[5]。苏云金杆菌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使用量最大的微生物杀虫剂,对靶标生物特异高效,同时安全无残留、对非靶标生物无毒[6]。段文琴[7]用苏云金杆菌粉剂防治二代落叶松毛虫,发现每667 m2 用药量为1 000 g和1 500 g时,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2.3%和94.3%。灭幼脲3号属无公害农药,对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害虫具备良好的防治效果,灭幼脲3号3 500倍液对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效果达到了97.5%[8]。目前,有关无公害药剂对云南松毛虫防治效果的比较研究尚未见报道。基于此,笔者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姜州镇以25年生华山松纯林为试验地,比较了3种无公害药剂对云南松毛虫的防治效果,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姜州镇,属中亚热带西部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6.2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306.4 h,无霜期为262 d,年平均降水量为1 095.5 mm。供试林地为25年生华山松纯林,林间管理水平一致,每年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云南松毛虫危害。

1.2 试验材料

试验对象为林区内3~4龄的云南松毛虫,试验用防治药剂为白僵菌(含孢量≥100 g亿个孢子/g,孢子发病率≥80%,由新会县白僵菌厂提供)、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粉(由广州卡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25%灭幼脲3号悬浮剂(由潍坊天达植保有限公司提供)。

1.3 试验方法

1.3.1 室内药效测定

2022年于林间捕获3~4龄云南松毛虫幼虫,并将其置于盆栽华山松小树上,培养2~3 d待幼虫开始正常取食后,分别将上述3种药剂配制成500倍、1 000倍、1 500倍、2 000倍液喷洒,观察云南松毛虫的死亡率,确定最佳施药浓度。

1.3.2 林间防治试验

2022年4—5月,在云南松毛虫处于3~4龄时,每种药剂处理面积为50 m2,处理间隔100 m以上,各药剂均采用最佳施药浓度喷施,并设置清水对照处理。每个处理随机选择10株标准株,清点虫口并做标记。对各处理植株喷施上述药剂,确保喷施均匀,分别在喷药后2 d、7 d、14 d、28 d测算各处理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软件及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无公害药剂对云南松毛虫的室内防治效果

3种无公害药剂对云南松毛虫的室内防治效果见表1。由表1可知,随着白僵菌施用浓度从500倍降至2 000倍,其校正防效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施药1 d后校正防效由14.74%升高至24.41%后降低至9.95%,施药2 d后校正防效由56.32%升高至65.09%后降低至26.70%,施药3 d后校正防效由74.21%升高至85.92%后降低至48.17%,施药4 d后校正防效由75.79%升高至95.31%后降低至62.30%。由此可见,白僵菌稀释1 500倍时施药效果最佳。

随着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粉施药浓度从500倍降至2 000倍,其校正防效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施药1 d后校正防效由26.80%逐渐降低至3.72%,施药2 d后校正防效由41.24%逐渐降低至18.24%,施药3 d后校正防效由65.46%逐渐降低至36.82%,施药4 d后校正防效由80.41%逐渐降低至64.19%。由此可见,苏云金杆菌稀释500倍时施药效果最佳。

随着25%灭幼脲3号悬浮剂施用浓度从500倍降至2 000倍,施药1 d后其校正防效逐渐降低,由66.45%降低至60.56%;施药2 d后,500倍液、1 000倍液、1 500倍液校正防效即达到了100%。由此可见,25%灭幼脲3号悬浮剂最佳稀释倍数为1 500倍。

比较同一浓度下不同稀释水平的校正防效可以看出,25%灭幼脲3号悬浮剂防治效果最佳,其次为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粉,最后为白僵菌。

2.2 3种无公害药剂对云南松毛虫的室外防治效果

3种无公害药剂对云南松毛虫的室外防治效果见表2。由表2可知,施药2 d后,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 500倍液对云南松毛虫的防治效果最佳,校正防效达到92.20%,而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粉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差,校正防效仅为35.22%;施药7 d后,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 500倍液对云南松毛虫的防治效果最佳,校正防效达到95.83%,而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粉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差,校正防效仅为70.85%;施药14 d后,3种药剂对云南松毛虫的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 500倍液>白僵菌1 500倍液>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粉500倍液;施药28 d后,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 500倍液>白僵菌1 500倍液>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粉500倍液。

3 讨论与结论

比较3种药剂的室内防治效果可以看出,白僵菌最佳稀释倍数为1 500倍,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粉最佳稀释倍数为500倍,25%灭幼脲3号悬浮剂最佳稀释倍数为1 500倍。3种药剂对云南松毛虫均具备一定的防治效果,25%灭幼脲3号悬浮剂防治效果最佳。

比较3种药剂的室外防治效果可以看出,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 500倍液施用效果最佳,并且速效性最好,施药2 d后防治效果在90%以上,适用于云南松毛虫虫害十分严重的地区;白僵菌1 500倍液防治效果略逊于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 500倍液,但是在施药7 d后其防治效果已稳定在86%~90%,说明这种药剂防治效果较佳,持效性好,适用于虫害的常规性防治。上述2种药剂不污染环境,不会在人体内积累,是较为安全的杀虫剂,适宜大范围推广应用[9-10]。

参考文献:

[1]杨欢,申艳,邓水生,等.云南松毛虫防治技术概述[J].生物灾害科学,2017,40(4):231-234.

[2]郭文辉,沈艳霞,柴守权.我国云南松毛虫监测与治理研究进展[J].中国森林病虫,2003(5):28-31.

[3]刘丽岩.不同防治方法对松毛虫的防控效果[J].基层农技推广,2022,10(11):80-82.

[4]王金昌,靳亮,占智高,等.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田间药效实验[J].江西科学,2021,39(3):402-404,440.

[5]冯玉元.白僵菌防治思茅松毛虫研究[J].林业科技,2018,43(4):26-29.

[6]胡飞,徐婷婷,苏贤岩,等.苏云金杆菌微型颗粒剂对玉米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3,39(1):46-53.

[7]段文琴.苏云金杆菌(Bt)粉剂对二代松毛虫的防治试验[J].防护林科技,2007(4):33-34.

[8]林青兰,刘际建,黄玲丽,等.灭幼脲3号、阿维菌素林间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药效试验[J].防护林科技,2004(S1):30-31,42.

[9]柯沛强,古锦汉,熊昌勇,等.高效白僵菌悬浮剂超低容量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J].北京农业,2008(21):39-42.

[10]蔡福水.白僵菌Bbfj菌株和苏云金杆菌林间防治马尾松毛虫应用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8(3):169-17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