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重磅发布
作者: 翟媛媛 张瑞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部署要求,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海关总署于近日共同印发了《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明确了四大定位:是指将南繁硅谷建成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种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种业科技国际合作大平台和种业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
规划明确两阶段目标:到2025年,国家南繁硅谷产业带动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态势初步形成,配套政策和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逐步完善,营商环境大幅优化,科技攻关成果显现,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初步建成。到203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下的种业创新体系、政策体系、产业体系健全完善,全球领先的科研院校、创新型企业、领军型人才不断聚集,种业创新质量和速度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全面建成。
《规划》对南繁硅谷重点进行了两方面布局。在功能布局上,主要是“一城两地三园”。“一城”是南繁科技城,定位于种业创新、支撑保障、合作交流、贸易服务等功能;“两地”是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是育种材料加代、鉴定、扩繁和种质资源引进中转隔离检疫、评价利用的关键支撑;“三园”是农作物、畜禽、水产三类现代种业产业园,是育种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在空间布局上,主要是“一心一轴多基地”。“一心”是以三亚市崖州区为核心,南繁科技城、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在这里集中布局;“一轴”是以三亚、陵水和乐东等3市县为轴线,建立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多基地”是布局在全岛的多个良种繁育基地及现代种业产业园。
《规划》提出了六项重大任务。一是打造重大科研关键共性平台、应用研究平台和产学研联合种业创新平台,提升科研育种创新能力。二是高标准建设育制种基地和热带作物、畜禽水产良种繁育基地,满足高水平南繁需要。三是建设农作物、畜禽、水产种业产业园,构建现代南繁产业体系。四是健全种业支撑保障体系,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种业监管治理,提升南繁管理服务能力。五是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开展技术对外合作、加强“一带一路”种业贸易,拓展南繁种业发展空间。六是改善隔离检验检疫设施,优化种质资源准入通道,强化资源检验技术支撑,确保生物安全风险可控。
《规划》提出了七项保障措施,即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创新、加大资金支持、保障用地用海、强化人才保障、加强监督指导。
据了解,《规划》实施主要会给南繁硅谷带来四方面变化。一是打造成为国家级种业创新高地。以崖州湾实验室、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为平台,产学研创新主体加速集聚,基因组学、分子遗传学、合成生物学等研究应用不断强化,南繁硅谷将逐步成为国家种子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制高点。二是打造成为种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围绕南繁产业转型升级,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机制进一步优化,高度市场化的成果孵化基地加快建设,南繁种业产业集群全面培育,将引领全国种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打造成为全球种业合作交流大平台。南繁硅谷将成为中国种业“引进来”“走出去”的最前沿,农业种质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种业关键生产要素将实现有效集成与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种业合作交流新平台。四是打造成为种业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南繁硅谷建设将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的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创新动能和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种业振兴的南繁根基将会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