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力关林场林木资源调查与多样性保护建议

作者: 蔺红光

冶力关林场林木资源调查与多样性保护建议0

摘 要:冶力关林场林木资源十分丰富,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为更好地保护冶力关林场的林木资源,对冶力关林场乔木、灌木等林木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一系列保护措施,以期为冶力关林场林木资源多样性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冶力关林场;林木资源;分析;多样性;保护

中图分类号:S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4-139-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4.031

0 引言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愈发突出,而森林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1]。合理利用、经营好森林资源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发生,增加碳汇。木本植物是森林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木本植物进行调查分析,能较为全面地了解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生长变化,能有效指导林业生产,实现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永续利用[2]。冶力关林场的林木资源十分丰富,天然林面积大,多为针叶树和阔叶树混交,主要由乔木和灌木组成(乔木有云杉、冷杉、落叶松、白桦、红桦等,灌木有高山柳、杜鹃、金露梅、绣线菊等)[3]。为进一步摸清冶力关林场林木资源,更好地指导林业生产,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笔者做了如下探讨。

1 冶力关林场概况

甘肃省洮河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冶力关林场位于洮河中上游,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界处,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临潭两县境内,海拔2 100 ~ 4 000 m,年平均气温5.1 ℃,年降水量550~680 mm,洮河主要的支流冶木河穿境而过[4]。林场占地面积为7.94万 hm2,森林覆盖率高达63%。林场境内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自然景观多彩迷人,是黄河上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5]。冶力关林场乔木树种有100多种;野生动物有哺乳类50多种、鸟类150多种,还有多种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该林场现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金钱豹、山溪鲵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毛冠鹿、蓝马鸡、雪鸡等19种[6]。冶力关林场自建场以来,采取了科学的采育择伐措施,通过封山育林、建设公益林等措施有效保护了林区的生态环境[7]。特别是1998年实施的天保工程,采用生态疏伐的营林技术,除劣清杂,疏密存优,使林分明显改善,林场的生态群落更加稳定,生态功能更加完善,森林面积和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对保护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林木资源多样性调查

2.1 调查方式

结合现有档案资料将冶力关林区划分为81个林班,平均面积为980.00 hm2。利用掌上森林资源调查仪,按照1∶50 000的比例,在有林地设置25 m×25 m样方,其余设置10 m×10 m样方,对冶力关林场林木资源面积、林龄和蓄积量等进行调查分析。

2.2 冶力关林场林地概况

冶力关林场总占地面积为79 400.00 hm2,其中林地面积为67 323.60 hm2,占林场总面积的84.79%。林地中宜林地面积最大,为24 662.70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36.63%;有林地面积次之,为21 823.60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32.41%;灌木林地面积为17 490.00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25.98%;未成林地、无立木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和苗圃分别占林场总面积的4.02%、0.82%、0.12%和0.02%。冶力关林场天然林以乔木林和灌木林等为主,总面积为38 052.70 hm2。其中,天然乔木林面积为19 415.20 hm2,天然灌木林面积为17 490.00 hm2,天然未成林封育地面积为1 246.00 hm2,天然疏林地面积为129.00 hm2。人工乔木林由云杉林、冷杉林、针阔混交林、油松林、落叶松林和针叶混交林等组成,面积为2 616.85 hm2。其中,云杉林、针阔混交林为主要类型,分别占人工乔木林总面积的69.86%和26.95%。

2.3 天然乔木林资源

冶力关林场的天然乔木林主要由云杉林、冷杉林、针阔混交林、白桦林、红桦林、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圆柏林、栎类林、杨类林等组成,总面积为19 415.20 hm2,总蓄积量为24 038 384.00 m3。天然乔木林中,云杉林的面积和蓄积量最大,分别为7 524.20 hm2、10 543 2350.00 m3。云杉林、冷杉林、针阔混交林、白桦林、红桦林、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圆柏林、栎类林、杨类林面积分别占天然乔木林总面积的38.75%、19.56%、12.42%、11.32%、10.16%、4.86%、1.71%、0.77%、0.31%、0.10%,其蓄积量分别占天然乔木林总蓄积量的43.86%、26.96%、8.92%、6.51%、5.99%、6.09%、0.74%、0.31%、0.22%、0.07%。

按照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林木龄组划分标准,对冶力关林场天然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和蓄积量进行了测定[8]。结果显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面积分别为3 585.40 hm2、6 796.10 hm2、6 028.30 hm2、2 149.40 hm2、856.00 hm2,其对应面积比约为18∶34∶30∶11∶5,蓄积量之比约为10∶30∶40∶16∶5。这表明在天然乔木林中,中龄林、近熟林的相对蓄积量要高于幼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具体如图1所示。

2.4 人工乔木林资源

冶力关林场的人工乔木林主要由云杉林、冷杉林、油松林、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等组成,总面积为2 616.85 hm2,总蓄积量为3 266.49 m3。其中,云杉林、针阔混交林、油松林、落叶松林、冷杉林、针叶混交林面积分别占人工乔木林总面积的69.87%、26.86%、1.93%、1.04%、0.21%、0.09%,其蓄积量分别占人工乔木林总蓄积量的49.47%、23.68%、13.51%、11.37%、1.72%、0.25%。调查发现,人工乔木林中没有成熟林和过熟林,人工乔木林中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蓄积量分别占人工乔木林总蓄积量的24.17%、58.08%和17.75%,蓄积量之比约为12∶29∶9,面积之比约为20∶16∶7。

2.5 天然灌木林资源

天然灌木林总面积为17 490.00 hm2,主要由灌柳、杜鹃、金露梅、银露梅、绣线菊、栒子、珍珠梅、柠条锦鸡儿、野蔷薇等组成(见表1)。其中,灌柳、杜鹃、金露梅、绣线菊、栒子是冶力关林场灌木林的优势树种,其面积分别占天然灌木林总面积的45.30%、13.56%、10.74%、8.03%、7.83%。冶力关林场灌木林覆盖度总面积为10 677.90 hm2,盖度用方格网法测定[9],疏盖度、中盖度、密盖度面积之比为5∶2∶1。

3 多样性保护建议

3.1 完善制度,不断提升林木保护意识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依据冶力关林场林木资源生产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冶力关林场森林修剪、病虫害防治、砍伐、防火、日常巡视等一系列管护制度。同时,要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宣传力度,进一步实现“从我保护”到“我要保护”的转变[10]。此外,要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制度,安排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培训,或邀请专家到林场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提高冶力关林场技术人员的整体管护水平。

3.2 强化保护,依据林龄组成采取管护措施

冯德乾等[11]研究表明,我国森林理想龄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面积比为1∶1.33∶1∶1.875∶1。笔者研究表明,冶力关林场天然乔木林中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面积比约为17∶35∶30∶11∶5,人工乔木林中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面积比约为20∶16∶7,这与森林理想龄组面积比例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冶力关林场要坚持“留优去劣,疏密适度,科学分布”的原则,采取育苗栽培、间伐、修剪、防治病虫害等措施进行人工干预,进一步优化各龄组树种组成,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使冶力关林场森林资源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12]。

3.3 科学采伐,有效提升林场林木资源蓄积量

森林蓄积量能有效反映一个地区的森林资源规模,是衡量森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13]。在冶力关林场的天然乔木林中,云杉林、冷杉林、针叶混交林等的林木蓄积量较大。在冶力关林场造林和采伐过程中,要适当增加云杉林、冷杉林、针叶混交林等的面积,减少针阔混交林、白桦林、红桦林、阔叶混交林、圆柏林、栎类林、杨类林的面积,不断提升林场森林蓄积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冶力关林场林木资源十分丰富,林木种类多样。在天然乔木林中,云杉林、冷杉林、针阔混交林、白桦林、红桦林等的面积占比大;云杉林、冷杉林、针叶混交林等的林木蓄积量较大,可适当增加种植面积。在天然灌木林中,灌柳、杜鹃、金露梅、绣线菊、栒子等树种的分布面积大,是灌木资源的优势树种。在今后的抚育管护中,应进一步采取科学措施,提升冶力关林场的生态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会儒,雷相东.森林经理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J].国土绿化,2017(8):13-15.

[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8年度中国林业和草原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

[3]金文斌,刘海博,辛存林,等.甘肃临潭冶力关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及旅游地学意义[J].甘肃地质,2019,28(Z1):91-97.

[4]马仲云,敏涛,赵秀花,等.甘肃省冶力关风景区野生园林树种资源多样性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6(5):75-76.

[5]薛立海.洮河林业局冶力关林场2014—2016年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成果及防治对策[J].甘肃科技,2017(33):6-7.

[6]蔡成林,栾小刚.洮河林业局冶力关林场重要林业有害生物危害评估[J].甘肃科技,2017(3):123-124.

[7]闫小军,周潭花.冶力关林场森林资源保护及经营利用对策[J].甘肃科技,2020(24):156-157.

[8]崔海鸥,刘珉.我国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中的资源动态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20,49(5):90-95.

[9]韩昌吉,周旭昌.植物多样性保护中营林技术的运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5(3):59-60.

[10]张萌,陈东田,钱兴华,等.菏泽市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J].农学学报,2016(3):87-88.

[11]冯德乾,王珊,赵义民,等.中国森林资源变化趋势及龄组结构优化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23,43(4):122-123.

[12]廖乙键.现代营林技术中的植物多样性保护[J].农业与技术,2015(14) : 58-59.

[13]张会儒,雷相东,李凤日.中国森林经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林业科学,2020,56(9):130-142.

作者简介:蔺红光(1973—),男,大专,工程师,研究方向:林木育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