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研究热点与趋势

作者: 黄心怡 于勇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研究热点与趋势0

摘 要:为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研究的现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以中国知网收录的我国农村养老研究领域392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表明,该领域年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出现频次高的关键词为“乡村振兴”“农村养老”“养老服务”“互助养老”等。该领域研究围绕供给侧驱动、需求侧驱动、实现路径三大主题展开,以地养老、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等高质量发展主题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农村养老;乡村振兴;CiteSpace;研究热点;研究趋势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6-12-5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6.002

0 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和《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2],乡村的人口老龄化水平明显高于城镇,乡村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重为23.81%,比城镇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重高出7.99个百分点[3]。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快速老龄化,农村老年人口急剧膨胀,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形势严峻。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积极应对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检索数据来源,运用高级检索功能,以“乡村振兴AND农村养老”为检索主题,检索条件设定为“精确”,时间范围设定为2017年至2023年,检索范围设定为“学术期刊”,共得到456篇文献。在数据筛选过程中,人工剔除“征稿通知”“新闻报道”“会议通知”“书评访谈”“主持人语”等与研究主题不相关的文献,最终筛选出392篇有效中文文献。通过文献管理中心导出Refworks格式文件,再导入CiteSpace6.3.R1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主要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的可视化图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分析和可视化大规模文献数据,揭示文献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可以直观地理解研究领域的结构、动态和演进路径,从而探究研究空白和新兴趋势[4]。

该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领域相关文献的年发表数量、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和研究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聚类图谱、时区图谱与突现词图谱,梳理2017—2023年我国农村养老研究的动态演变历程,总结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提出对农村养老研究的思考与展望,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2 文献发表数量分析

在特定时间跨度内,学术文献的发表数量波动及时序规律展示了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度变化,这不仅揭示了该领域的发展态势,更能为未来发展趋势提供深刻洞察。对2017—2023年我国农村养老领域内发文量进行整理,并绘制趋势图,如图1所示。由图1分析可得,2017年我国农村养老研究发文量较少;随着国家战略的部署和政策文件的出台,2017—2021年我国农村养老研究迅猛发展;2022年至今处于平稳发展态势。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我国农村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发文量开始急剧上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农村养老研究发文量在2022年达到峰值(109篇),2023年发文量(107篇)略有回落但仍保持高发文趋势。

3 研究热点分析

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利用CiteSpace绘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中,可视化的节点和圆圈的大小能反映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关键词的重要性通常用中介中心性来衡量。通常情况下,当中介中心性不小于0.1时,可以将该关键词视为具有高中介中心性。运用CiteSpace6.3.R1软件绘制得到节点224个、连线259条、密度0.010 4的我国农村养老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

结合关键词共现图谱绘制高频关键词统计表(见表1),乡村振兴(0.58)出现频次为210,农村养老(0.46)出现频次为73,农村(0.12)出现频次为38,养老服务(0.70)出现频次为30,互助养老(0.67)出现频次为25,养老模式(0.20)出现频次为15。以上关键词在共现网络中具有显著影响力,共同代表着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其中,频次排名前两位的关键词是乡村振兴和农村养老,中介中心性排名前两位的关键词是养老服务和互助养老。农村民生全面改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而做好农村养老保障工作对改善农村民生有重要意义。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探究养老模式多元化及追求高质量养老服务是目前研究的热点[5]。

3.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即通过计算关键词之间的语义相似度或共现关系来确定具有相似主题或含义的关键词之间的相关性,并将它们归为同一类别。通过CiteSpace的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明晰该领域的研究主题,运用CiteSpace6.3.R1进行关键词聚类生成的图谱如图3所示。其中,网络模块化评价指标聚类模块值(Q值)为0.839 6(当Q>0.3,表示聚类结构显著),网络同质性评价指标聚类平均轮廓值(S值)为0.975 8(当S>0.5,表明聚类合理;S>0.7,表示聚类结果令人信服),说明该关键词聚类图谱网络聚类结构显著且有高度可信性[6]。392篇文献样本被聚为10类:#0乡村振兴、#1养老困境、#2家庭养老、#3养老服务、#4互助养老、#5农村、#6农民养老、#7对策、#8乡村治理、#9妥协。

3.3 热点总结

基于前文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总结如下。

3.3.1 供给侧驱动

该主题涵盖#0乡村振兴、#5农村、#9妥协。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农村8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老人农业”是当前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农业生产形态。在农村劳动力结构快速老龄化的现实问题面前,实现农业兴旺、农民老有所养,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7]。积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可为农村养老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8]。

3.3.2 需求侧驱动

该主题涵盖#1养老困境、#8乡村治理。研究发现,当前农村劳动力老化的绝对水平和相对增速均高于城镇,未来30年农村劳动力供给将继续呈现年龄结构断层的发展轨迹,劳动力老化水平始终超出40%的临界值。农村养老形势不容乐观,农村老年人对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大大增加[9]。

3.3.3 实现路径

该主题涵盖#2家庭养老、#3养老服务、#4互助养老、#6农民养老、#7对策。探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满足农村养老需求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必要性的实现路径,可以探索如家庭养老、互助养老、医养结合、旅居养老等多元化养老模式。

4 研究趋势

关键词突现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洞悉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与趋势。该研究利用CiteSpace绘制了如图4所示的关键词突现图谱,得到强度最高的前8个突变词,其中粗线表示关键词显著突现的起止时间,Keywords为突现的关键词,Year为原文发表年份,Strength为突现强度,Begin和End为突现词开始和结束的时间[10]。从突现强度来看,关键词“医养结合”的突现强度最高,达到1.56;关键词“新时代”居第2位,突现强度达到1.40;之后是关键词“乡村旅游”,突现强度达到1.12。同时,2018—2020年“土地流转”、2021—2023年“以地养老”关键词出现,并且持续了较长时间。

结合前文分析,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前沿研究趋势预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加强土地与农村养老的关联

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农村地区,土地保障是农村家庭保障能力的基本核心。目前,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仍以家庭养老和个人自养为主[11]。农村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导致农村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老年人往往会承包土地,自主地满足养老的生活所需,增加农民家庭养老能力,以实现“以地养老”[12]。

4.2 加强高质量农村养老,实现健康农村老龄化

目前,农村老龄化进程更快、失能化程度更高,但是养老资源总体供应不足,存在巨大的农村照料缺口,农村养老服务领域社会化程度不高,农村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大多数养老资源都投放于城市,使得城乡养老服务发展严重失衡[13]。2019年,国家卫健委等12部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以实现老年人的健康和养老有效结合[14]。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农村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使依托于良好乡村旅游资源的“旅居养老”这种新型养老方式悄然兴起[15]。发展“旅居养老”,可以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16]。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面对农村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探索发展医养结合、旅居养老、以地养老等多元化新型养老模式以实现健康农村老龄化是题中应有之义。

4.3 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农村养老向智慧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首次系统性阐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17]。通过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未来的养老服务模式可以更多地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催生养老产业、养老事业的新业态,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向智慧养老、智能化发展,以实现农村高质量养老。

5 结论

笔者选取了2017—2023年中国知网收录的我国农村养老研究领域的学术期刊论文,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绘制了知识图谱,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研究发展历程和热点主题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①从研究的总体趋势来看,研究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总体研究热度不断上升。相关学术论文在2017年较少;2018—2021年处于急剧发展期,年发文量开始快速增长;2022年至今开始平稳发展,每年保持高发文趋势。

②从研究热点来看,“乡村振兴”“农村养老”“农村”“养老服务”“互助养老”“养老模式”等关键词共现频次较高,研究热点聚焦于我国农村养老研究的供给侧驱动、需求侧驱动、实现路径。

③从研究前沿趋势来看,未来农村养老研究前沿趋势主要是加强土地与农村养老的关联、加强高质量农村养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农村养老向智慧养老、智能养老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4-04-07].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EB/OL].(2021-05-11)[2024-04-07].https://www.gov.cn/guoqing/2021-05/13/content_5606149.htm.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