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县花生地膜覆盖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
作者: 张永丹摘 要: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经济作物之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科学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并加强病虫害防治,能有效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笔者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为例,对地膜覆盖花生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助力花生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以期促进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上蔡县;花生;地膜覆盖;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6-88-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6.018
0 引言
地膜覆盖种植是一种保护性栽培方式,能有效减少土壤水分流失、保持土壤温度、提高土壤通透性,有利于植物生长,并对杂草生长和病虫害发生起到抑制作用,非常适合应用于花生栽培中。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后,花生的播种日期能提前14 d左右,进而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提前播种还能减少夏季自然灾害对花生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花生品质。因此,推广与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促进花生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驻马店市东北部,辖22个乡(镇),总面积为1 529 km2,耕地面积为11.03万 hm2。上蔡县属暖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5.7 ℃,无霜期为221~230 d,雨量比较充沛,年降水量为820~840 mm,年日照时数为2 100 h。上蔡县土层深厚,耕性良好,是花生种植的传统优生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史,花生常年种植面积在2.67万 hm2以上。为了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发挥种植技术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笔者对上蔡县花生地膜覆盖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促进当地花生产业的发展。
1 花生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优点
采用地膜栽培技术后,花生出苗期的播种层地温比露地栽培要高2~4 ℃,出苗期到开花期的土壤积温较露地栽培增加50~130 ℃,能有效促进花生生长,从而实现出苗快、整齐、苗壮、生长快、发育早的目的。
地膜既能避免雨水渗入土层,又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表层土壤的水分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花生正常生长和下针结果。
2 花生地膜覆盖种植技术要点
2.1 播种前管理
2.1.1 地膜选择
上蔡县土质多为砂壤土,且土地平坦。在应用花生地膜覆盖种植技术时,一般选择厚度为0.01 mm、宽为750~800 mm、透光率≥70%的聚乙烯膜,每667 m2的地膜用量为4~5 kg[1]。
2.1.2 选用优良的花生品种
栽培前,应选择具有适宜性和高产性的花生品种,结合上蔡县土壤和气候条件来选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果型好、适合出口的中小果型花生品种。
在上蔡县采用覆膜种植花生时,可选择中早熟品种(生育期在130 d以上),如“鲁花10号”或“郑农花9号”;也可选择中熟或早熟品种(生育期为120~130 d),如以远杂9102为主,搭配种植驻花2号、驻花1号、宛花2号、远杂9307、豫花23等优质高产品种和豫花37、开农61等高油酸品种[2]。
选好品种后,对花生种子进行挑选,剔除已霉烂、变色或发芽的种子,并做好种子的晾晒和消毒杀菌工作,增强其抗病虫害能力,可使花生的实际产量提升10%左右。为了提高出苗率,在播种前用咯菌腈+噻虫嗪、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等对花生种子进行拌种处理,不仅能有效预防病虫害问题,还能确保花生在生长前期实现早生快发、早开花、早下针,从而实现高产的目的。还可将麦麸(8 kg)与呋喃丹(1.5 kg)拌成毒饵,并与花生种子(约6 kg)一同播种到土壤中,可有效防止地下害虫对花生种子造成破坏。
2.1.3 适时早播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是实现花生高产的关键技术。一般在惊蛰前后播种花生,播种后要避免前期低温对花生分枝生长造成阻碍。播种时,可根据土壤肥力及花生品种来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情况下,每667 m2的花生株数为9 000~1 1000株。
2.2 田间管理
在将土地翻耕耙平后,每667 m2先撒施有机肥500~800 kg、45%硫酸钾复合肥30 kg,再进行小垄双行播种。垄宽90 cm(包沟),采用双行种植方式,种植规格为13.5 cm×50.0 cm,既可单粒种植,也可双粒种植。双粒种植时,株距可适当大一些。在覆膜前,每667 m2用96%金都尔60~80 mL,兑水约 50 kg后喷施;若土壤较为干旱,应兑水75 kg后再喷施。喷施时,要确保能将农药均匀喷洒在畦面上。喷药后要在第一时间覆盖薄膜。覆膜时,要确保薄膜有效展开,确保薄膜和畦面能保持贴合状态。用土对薄膜的四周压实,每隔2~3 m用土压实1次,能有效解决大风揭膜等问题。幼苗期应严格检查薄膜,避免出现透风或破损等情况。如果出现透风的情况,要在第一时间封堵,同时也要加强补种工作,使花生的出苗率和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如果幼苗拱土困难,可将土扒开,引出苗后再密封播种孔。要做好除草工作,可用压土法对膜内杂草进行处理,能有效去除杂草。
2.3 播种作业
2.3.1 轮作
一般情况下,春花生于4月中下旬播种,夏花生于6月下旬—7月上旬播种。可采用人工播种法,也可采用机械播种法。覆盖地膜前,可喷施加水稀释后的异丙甲草胺或乙草胺等芽前除草剂,能有效减少田间杂草数量。在花生地膜覆盖栽培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轮作也是关键技术之一。通常情况下,花生适合在生茬地生长。因此,要尽可能选择生茬地,避免出现重茬、连茬等问题。花生忌重茬和连茬,一般连作2 a会导致减产10%,连作3 a会导致减产30%[3]。若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轮作,会导致病虫害发生率增加,从而影响花生产量。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轮作制度。由于花生不宜与豆科作物轮茬,其前茬作物以玉米、甘薯较好,也可采用“花生-玉米”旱旱轮作种植模式。在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花生时,要尽可能选择保肥、保水能力更强的中性沙土,能有效提升花生栽培管理效率。要充分规避漏水的低洼地或沙包地等,在整地过程中,要尽可能用秋翻秋耙的整地模式。要有效控制整地深度,并维持在20 cm以上,在整地的同时,也要尽可能耧平耙细,彻底清除田地中的石块或根茬,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土地整治效果,进而为花生成长提供必要的土壤物质。
2.3.2 施肥
在整地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情况,施用相应肥料,可一次性撒施所有肥料。在肥料选择方面,以有机肥为主,化肥能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有机肥占40%、化肥占60%)。施用充足的有机肥能避免花生缺素症发生,还可改善土壤微团粒结构,使花生果针更易下针、荚果更易饱满。要优化匹配氮、磷、钾等化学肥料,同时也要适当增施一些钙肥。通过对各类肥料进行精准搭配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更加良好的营养成分供应效果。通常情况下,每667 m2施用500 kg左右的农家肥、15 kg硝酸钙肥。通过肥料的有效供应,并结合土壤具体需求来实现精准有效施肥,并进行动态调整和控制,从而获得良好的栽培效果[4]。
3 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在生长过程中,花生易受多种病害的侵袭,以茎腐病、叶斑病、白绢病的危害较大。花生苗期易受茎腐病侵害,导致子叶变为黑褐色,甚至出现死苗、缺苗的情况,造成基本苗数不足。为了防治茎腐病,在播种前先对种子消毒,再用拌种剂对种子拌种,在花生长出3~5片叶子时,用百泰+甲霜恶霉灵+乙蒜素兑水45 kg后喷施。叶斑病是花生生长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病害。感染叶斑病后,花生叶子出现斑点,直至叶片脱落,最终影响花生产量。在叶斑病发病前期,喷施美甜杀菌剂进行防治。花生青枯病是近年发生较为严重的病害,特别是重茬地,在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后,以雨水为载体的土壤传播病害发生频率有所降低。经多年对比试验后发现,覆膜栽培的花生比不覆盖薄膜栽培的病害发生率减少40%。凡花生苗生长过旺(或已徒长)的高产地块,在盛花末期(或因徒长而封行早的),每667 m2用调环酸钙30 g左右兑水30 kg后,在晴天进行喷施,能有效控制植株徒长。后期因雨水多而导致花生白绢病盛行,可采取以下措施来防治白绢病。一是采取轮作、深耕起垄、防涝等措施,且播种不宜过深、过实。二是加强种子管理,减少种子带菌概率,播前晒果2~3 d。三是药剂防治。于花生下针早期或后期喷施吡虫啉、噻呋酰胺等,能有效防治花生白绢病。
3.2 害虫及其防治措施
蚜虫是花生生长过程中常遇到的害虫之一,其会大量吸食花生汁液,可叶面喷施25%吡蚜酮稀释1 500倍液,能有效防治蚜虫。对具有抗药性的蓟马,可喷施10%唑虫胺的1 000倍液进行防治。
地老虎是一种危害花生生长的害虫,其在地下活动时会咬断花生根茎。发现地老虎为害时,可喷施敌杀死1 500~2 000倍液进行防治。还可与其他农作物(玉米等禾本科植物)进行轮作,能有效减少地老虎造成的破坏。在秋季深翻土壤,将地老虎翻到地面上,使其不再危害花生生长,也可将稀释后的农药喷到土壤上,能有效减少地老虎造成的负面影响。
红蜘蛛的防治措施如下。一是化学药剂防治。当气象条件有利,且螨株率在5%以上时,交替使用甲维盐、虱螨脲、虫螨腈、螺虫乙酯、哒螨灵、唑螨酯、双甲脒等杀螨剂。二是生物农药防治。可喷施复方浏阳霉素、茴蒿素、阿维菌素、球孢白僵菌等,对红蜘蛛进行防治。
为防止害虫对少数未出膜的幼苗、分枝造成危害,要及时引苗(枝)出膜。引苗(枝)出膜时,注意不要把膜口扯得太大。对烂种、害虫造成的缺窝,应及时催芽补种。
4 及时收获
花生的生长期为100~150 d,上蔡县种植的花生一般于9月上旬进入成熟期。当植株表现衰老,即叶片上部变黄、下部脱落、荚果饱满、果壳网纹清晰、内果皮黑褐、种皮变薄、种粒呈原品种颜色、中小果饱果率达75%时,花生即成熟,应及时进行收获。收获后,拣净荚果、花生秧及残膜[5]。
5 结束语
花生不但是一种可直接食用的食品,还可加工成多种产品,且应用范围广,所以实现花生的高质量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断扩大花生产业的规模,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种植花生可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同时应重视对病虫害的防治,避免花生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为实现花生高产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郭佩景.南阳市卧龙区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农技推广,2018(2):47-48.
[2]黄国科.地膜覆盖花生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24(1):98-100.
[3]马倩.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主要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22(17):54-56.
[4]林伟,朱燕.地膜覆盖花生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4):174-176.
[5]周成刚,颜琴,周婷婷.淮北地区春播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20(4):93-94.
作者简介:张永丹(1976—),男,大专,农艺师,研究方向:种植业技术研究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