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水稻穗颈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研究
作者: 陆智文 陈璐 李磊 周丽花 周子骥
摘 要:为给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促使水稻高产稳产,对太仓市近10 a水稻穗颈瘟发生情况与2019年水稻穗颈瘟大发生实地调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太仓市水稻穗颈瘟重发原因为田间菌源充足、温度湿度适宜、主栽品种为高感病品种、防治适期与雨季相遇;用5种药剂分别对南粳46号和武运粳30号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穗颈瘟进行防治,发现因错过最佳防治适期,导致5种药剂对武运粳30号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均不理想。由试验结果可知,掌握水稻生育期,指导农户把握破口期、了解防治适期是防治穗颈瘟的关键。
关键词:穗颈瘟;发病原因;防治适期
中图分类号:S435.111.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6-91-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6.019
0 引言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稻瘟病是水稻生长中的3大主要病害之一[1],在我国水稻栽培区发生严重。稻瘟病分为叶瘟、苗瘟、穗颈瘟和谷粒瘟[2],对水稻生产产生极大威胁,一般会导致水稻产量减产10%~20%,严重时会导致水稻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3]。稻瘟病是太仓市水稻种植中的常发病害,以穗颈瘟为主。笔者对太仓市水稻穗颈瘟发生特点及其大规模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探究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方法,以期为水稻穗颈瘟防治提供依据,从而实现水稻高产、稳产。
1 太仓市近10 a水稻穗颈瘟发生特点
近10 a太仓市单季稻穗颈瘟发生情况见表1。2019年,太仓市水稻种植面积为10 000 hm2,穗颈瘟发生面积为4 000 hm2,严重受灾面积为1 133 hm2,水稻实际损失为4 590 t。
笔者于2019年10月9—12日对太仓市124块水稻田进行调查,具体情况如下:病穗率<0.1%的田块有72块(58.1%),病穗率为0.1%~1.0%的田块有29块(23.4%),病穗率为1%~5%的田块有2块(1.6%),病穗率为5%~20%的田块有10块(8.0%),病穗率>20%的田块有11块(8.9%)。即病穗率>1%(重发田块)的田块有23块(18.5%)。
2 2019年太仓市水稻穗颈瘟发生原因
已有研究表明,水稻穗颈瘟是否暴发流行和发生轻重主要取决于稻瘟病病原菌数量,水稻破口抽穗期的雨水量、雨日数、湿度等气象因子,及抗病和感病水稻品种的种植面积、比例等[4]。
2.1 田间菌源充足
自2016年以来,太仓市穗颈瘟中重级以上发生,2018年太仓市穗颈瘟达到大发生等级。调查得知,2019年8月太仓市个别田块已出现穗颈瘟发病严重,为30 a所未见;且在8月24日—9月10日,太仓市仅3 d未降雨。此外,将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后,残存的病残体较多,导致大量菌源在田间积累,满足穗颈瘟流行的基本条件。
2.2 温湿度适宜
穗颈瘟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温度、湿度、降雨等气象因子对其发生都有影响。2019年8月,太仓市受台风等因素的影响,仅有4 d晴好天气,其余均为阴雨天气,且9月1—6日均降雨。这使得空气湿度升高,导致穗颈瘟发生。
2.3 大面积种植易感病品种
目前,太仓市主栽的水稻品种有南粳46号、武运粳30号、苏香粳100等及杂交稻常优粳6号等,均为穗颈瘟易感品种。其中,武运粳30号在太仓市的种植面积占比为45%、病穗率为92%、病指为67.4,其他水稻品种的病穗率0.7%,病指为0.36。
2.4 连续阴雨天气
穗颈瘟防治时间的选择对防治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9年,太仓市主栽水稻品种的破口期为8月中下旬—9月中旬。其中,武运粳30的破口期为8月25—30日,南粳46号的破口期为9月5—15日。但在8月20日—9月20日,太仓市连续降雨。在武粳30破口防治适期内,仅有8月24日、8月29日可以用药,很多种植区因错失用药时间或来不及用药,导致防治效果下降。且在降雨间歇时用药,会导致防治效果大大降低。
2019年,太仓市双凤镇农户对武运粳30号的用药时间及效果见表2。由表2可知,2块机插武运粳30号田块之间的发病差异较大。这2块田地由同一农户种植,种植的水稻品种相同、前期栽培措施一致、田间温湿度及降水量相同、选用药剂相同。不同的是第2块田地的第2次用药时间晚于第1块田,且二者间隔14 d。因错过防治适期,导致第2块田地大规模暴发穗颈瘟。
2019年,太仓市璜泾镇长洲村泗洲农场种植武运粳30号的用药时间及效果见表3。田块二第1次用药错过防治适期,即使加大药量,也无法达到理想效果。上述2次典型调查田块所用的品种、栽培措施、管理模式、田间湿度温度均相同,只有用药时间不同,即错过防治适期导致穗颈瘟暴发,这充分说明抓住防治适期的重要性。
3 穗颈瘟防治技术研究
3.1 试验区域
分别在太仓市璜泾镇和沙溪镇开展试验,试验水稻品种为南粳46号和武运粳30号。
3.2 试验处理及试验方法
设置5个药剂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计15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133.3 m2,各小区随机排列,且空白对照区不处理。各区其他田间管理一致。5个处理具体如下:①20%稻瘟酰胺悬浮剂100 mL/667 m2;②40%稻瘟灵乳油80 mL/667 m2;③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 g/667 m2;④75%三环唑可湿性粒剂30 g/667 m2;⑤空白对照(CK)。施药时间为2023年9月8日。用药时,武粳30为扬花期,南粳46号为破口期。施药时用小机手动喷雾,每667 m2用水量为50 kg。
3.3 结果与分析
不同药剂对南粳46号穗颈瘟的防治效果见表4。由表4可知,在使用4种药剂防治穗颈瘟时,20%稻瘟酰胺悬浮剂、75%三环唑可湿性粒剂的病穗率防效较高,40%稻瘟灵乳油的病穗率防效最差;从病指防效来看,75%三环唑可湿性粒剂的表现最好(94.92%),20%稻瘟酰胺悬浮剂和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的病指防效相近,而40%稻瘟灵乳油的病指防效最差;从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来看,75%三环唑可湿性粒剂的综合防效最高,40%稻瘟灵乳油防效最低。
不同药剂对武运粳30号穗颈瘟的防治效果见表5。由表5可知,这4种药剂对武运粳30号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均不理想。其中,40%稻瘟灵乳油的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最高,75%三环唑可湿性粒剂的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次之,20%稻瘟酰胺悬浮剂和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治的病穗率和病指均大于对照。可能是因为农事操作导致植株受到一定程度破坏,使病菌进一步侵染蔓延,导致发病率升高。各药剂防治效果均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于9月8日用药,错过武运粳30号的防治适期,严重影响药剂防效。
南粳46号属中熟晚粳稻,全生育期为160 d。武运粳30 号属早熟晚粳稻,全生育期为154 d[5]。因此,武运粳30号的破口期要早于南粳46号。武运粳30号和南粳46号均为感稻瘟病品种,但在试验中,用同样药剂于同样时间进行防治,效果却完全不同,这是因为武运粳30号和南粳46号的破口期不同,防治时间也有所不同。试验时,均于9月8日用药,用药时间更接近南粳46号的防治适期,但晚于武运粳30号的防治适期,从而导致对武运粳30号的防效差,武运粳30号发病重。
4 结束语
笔者于2019年对太仓市水稻稻瘟病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同农户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同一农户在2块田块种植武运粳30号时,除用药时间不同外,栽培措施、管理模式等均相同。田块一第2次用药时间与第1次用药时间的间隔为14 d,错过防治适期,导致稻瘟病大发生;田块二第1次用药错过防治适期,延后7 d才用药,即使加大药量,也无法达到理想效果。这表明,在田间菌源充足、适宜温湿度的前提下,防治时间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对南粳46号和武运粳30号喷施相同的药剂(共5个药剂处理),施药时间均为9月8日,不同药剂处理对武运粳30号的防治效果均不理想。这是因为用药时武运粳30号为扬花期、南粳46号为破口期,用药时间更接近南粳46号的防治适期,但已晚于武运粳30号的防治适期。这充分说明了抓住防治适期的重要性。
在田间菌源充足的前提下,若防治适期遇到连续阴雨、农户对破口期认识不清或农户盲目扩大种植规模而来不及用药,将导致防治不及时,致使稻瘟病暴发。在今后农技推广过程中,应明确水稻生育期,指导农户把握破口期、了解防治适期,从而实现对稻瘟病的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谭秀芳,沈玮囡,任广乾,等.水稻稻瘟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通讯,2018(7):237-239.
[2]刘玉江.探讨水稻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5):199,201.
[3]王玉春,宋国智,牛学芝,等.水稻稻瘟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5(6):15-16.
[4]张夕林,易红娟.2014年南通市通州区水稻穗颈瘟暴发流行特点及其防治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5(2):121-123.
[5]黄幸福,吴建明,周斌.优质常规粳稻新品种(系)品比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6(7):40-42.
作者简介:陆智文(1992—),女,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栽培植保。
通信作者:周子骥(1972—),男,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栽培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