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沙门氏菌病的防控与治疗

作者: 崔福祥 杨启凤 李冰峰

摘 要:蛋鸡沙门氏菌病是一种在养殖业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会对蛋鸡的健康与产蛋能力产生威胁,并对食品安全构成潜在风险。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蛋鸡沙门氏菌病的防控与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对蛋鸡沙门氏菌病的防控与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蛋鸡沙门氏菌病;防控;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6-108-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6.024

0 引言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通过动物粪便污染饲料或水源。一旦感染,蛋鸡将会成为病原体传播源,沙门氏菌会通过排泄物或污染后的蛋壳进行传播,从而使人类受到感染。因此,应做好对沙门氏菌病的防控与治疗工作,降低疾病发生率,从而减少其对养殖业可能造成的威胁。

1 流行特征

1.1 病原体特性

蛋鸡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为沙门氏菌(Salmonella),属革兰氏阴性杆菌,呈颗粒状或短杆状,单株长度为1~3 μm。沙门氏菌能在不良环境中存活和繁殖,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即蛋鸡在感染沙门氏菌后通常无症状,但其排泄物中的沙门氏菌会成为潜在的传染源。这使得沙门氏菌的传播较为隐蔽和复杂[1]。

1.2 传播途径

沙门氏菌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传播。第一,沙门氏菌通过饲料或水源等进入蛋鸡的消化道,从而感染蛋鸡,并在蛋鸡消化道内繁殖和生存,蛋鸡排出的粪便还会污染周围环境。第二,空气中的沙门氏菌颗粒或悬浮物会通过呼吸道进入蛋鸡体内,从而引发感染。第三,沙门氏菌会通过蛋鸡皮肤或黏膜受损部位侵入机体内部,从而引发感染。第四,沙门氏菌会通过垂直传播来感染健康的蛋鸡。若对感染该类疾病的蛋鸡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或无害化处理,则会产出携带病菌的蛋,孵化后的雏鸡同样会携带该类病菌[2]。

1.3 易感鸡群

不同日龄的蛋鸡对沙门氏菌病的易感性存在差异。一般来说,40~60日龄的蛋鸡最易感染该病,且发病后的死亡率最高。这是因为该阶段的蛋鸡免疫系统不成熟,更易受到沙门氏菌的侵害。此外,在拥挤、通风不良、营养缺乏等因素的刺激下,鸡群易感染沙门氏菌病。

2 临床症状

雏鸡感染沙门氏菌后的典型症状为肠道炎症和腹泻,排出的粪便多为白色稀便,并有糊状物黏附在肛门周围。此外,病雏还会表现出异常的行为,如精神沉郁、畏寒或扎堆。感染沙门氏菌的雏鸡还会出现消化道受损和食欲下降的现象,且采食量会急剧减少,翅膀下垂、双眼半闭。此外,病雏还会发出尖叫声,多是由身体不适及疼痛引起的。

成年鸡感染沙门氏菌后,一般表现为食欲不振、饲料消耗量明显减少、精神状态不佳、精神萎靡,还会出现羽毛松乱的症状。成年鸡在感染沙门氏菌后会出现贫血等症状,也有可能会出现皮肤黏膜苍白、鸡冠萎缩等症状。在部分急性病例中,患病的成年鸡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并在数小时内突然死亡。

3 诊断

3.1 剖检诊断

对成年病死鸡进行解剖,发现病死鸡的肝脏部位坏死面积较大,肝脏两叶体积差距较大,且肝脏呈红绿色与土黄色。进入病程后期的成年鸡,会因肠道并发症出现肠道内部异常出血等症状。检查病死鸡的肠道,发现病死鸡肠道内存在一定量的出血点与血块,肠道内壁有一定量的石灰状结节,与坏死性肠炎症状有较多相似之处[3]。

蛋鸡在染病后,卵巢部位会出现较多病变。对部分患病死亡的蛋鸡进行解剖,发现其腹膜部位存在炎症。这是由卵巢病变导致的卵黄泄漏进入腹腔而引起的。病死鸡还会出现心包膜增厚的现象,存在少量心包积液。大部分病死鸡的脾脏会出现明显肿大的现象,颜色变暗,且存在灰白色点状坏死结节。

3.2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过程如下。首先,采集样本。从疑似感染的蛋鸡(如病死鸡)采集适当的组织样本,如肝脏、脾脏、肾脏等组织。采集样本后要迅速进行处理或存储,避免细菌变性或死亡。其次,将采集到的样本在适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利用培养技术来寻找和分离沙门氏菌,并选择适当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进行培养。一般将样本粉碎后,用划线接种法分别接种到血液琼脂平板和SS琼脂平板上,并将2种琼脂平板分别置于恒温培养箱内(温度控制在37 ℃),持续培养24 h。最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培养物的形态学特征,若是能在血液琼脂平板上观察到灰白色、湿润光滑、圆形半透明、直径约1 mm的细小菌落,即判定其为沙门氏菌。此外,还可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技术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沙门氏菌进行特异性检测和鉴定[4]。当确定为沙门氏菌菌株后,对其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以确定感染的沙门氏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通常情况下,沙门氏菌对庆大霉素、氟苯尼考高度敏感。这可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4 防控措施

4.1 做好消毒工作

做好科学消毒、清洁工作,能有效防控蛋鸡沙门氏菌病。养殖场要在日常养殖过程中落实好消毒清洁工作,并定期使用适当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对养殖场地面和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确保消毒剂能有效覆盖所有物体的表面,并根据需要进行反复消毒。可结合具体情况,对所使用的消毒剂浓度进行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含氯消毒剂漂白粉(含有效氯约30%)的推荐使用浓度为1%~2%,过氧乙酸的推荐使用浓度为0.2%~0.5%。对感染严重的区域,可适当提高过氧乙酸的浓度,但最大浓度不超过0.5%。

在进行消毒工作时,消毒人员要避免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消毒剂。使用的消毒剂浓度高低对能否有效清除病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饲养场进行消毒时,要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此外,还应定期对饮水设备、水源、喂料设备等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以有效避免细菌在水和食物中传播。可选用合适的空气消毒设备在饲养区域进行消毒,至少每7 d消毒1次,能有效控制空气中的病菌数量。在沙门氏菌病流行的高峰期,可适当增加消毒频次。

4.2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有利于对蛋鸡沙门氏菌病的防控。在日常养殖过程中,要给鸡群提供新鲜优质的全价配合饲料,为鸡群提供更加均衡的营养,增强鸡群的免疫力,从而降低蛋鸡感染疾病的风险。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过度拥挤会导致病菌在鸡群中传播的可能性增加。因此,要适当控制饲养密度,减少鸡与鸡之间的竞争和应激反应,以维持鸡群的健康状态。

确保鸡舍内通风良好,但不要过量通风,以免鸡群出现冷应激。适当通风可提供新鲜空气,降低湿度,减少有害气体的聚积,以维持蛋鸡呼吸道健康。

在日常饲喂过程中,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能有效提高鸡群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增强蛋鸡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此外,要注重饮水质量和供应的充足性,确保鸡群能获得足够的清洁饮水。

4.3 加强疾病监测

养殖场应做好对蛋鸡沙门氏菌病的监测工作,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监测计划,明确具体的监测频率、监测指标等,定期检查鸡群的健康状况、死亡率、鸡蛋品质等。针对监测目的和可行性,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常见的监测方法有临床症状观察和记录、实验室检测(如通过采集鸡群的血液或粪便样本进行沙门氏菌检测)等。防疫人员应定期巡视鸡舍,并仔细观察鸡群行为、食欲、粪便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重点观察是否有鸡只出现腹泻、厌食、羽毛脱落等症状,并在发现相关症状的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在对养殖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的同时,要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学解剖、实验室诊断等,对疾病进行精准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与防控措施。应定期检查鸡蛋的品质和卫生状况,并注意观察是否有异常蛋壳、蛋黄品质是否发生变化等。根据监测结果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评估鸡群的健康状况和沙门氏菌感染的风险水平。

5 治疗

5.1 西药治疗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不能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养殖场可基于药敏试验来选择高敏抗生素,并通过多种药物的联用,确保治疗效果。首先,将1 g恩诺沙星粉剂溶于20 kg水中,供病鸡饮用,一日2次,连用3~5 d。其次,将1 000万单位庆大霉素注射液500 mL与10%恩诺沙星注射液40 mL混合均匀,采用羽下或腿下肌内注射方式,成年产蛋鸡每羽注射量为0.5 mL,每日1次,连用2~3 d[5]。

5.2 中药治疗

在治疗感染沙门氏菌的蛋鸡时,可配合使用中药方剂,能起到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可使用以下方剂进行治疗。方剂一:取黄连、黄柏、黄芩、栀子、朱砂各5 g,加水煎煮,候温后灌服,或掺入患病鸡的饮水中让其饮用,每天1剂,连用3~4 d。 方剂二:取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各5 g,加水煎煮,候温后服用。上述方剂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等功效,通过对方剂的合理运用,能改善鸡群的生长性能,提高其免疫力,使其尽快恢复健康。

5.3 效果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病情多在用药后的2~3 d出现好转,且病鸡的各种临床症状逐渐消失,食欲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腹泻症状明显好转,鸡群的精神水平趋于正常。此外,养殖场要对病死鸡及其排出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病菌大范围扩散。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养殖过程中,应全面深入了解蛋鸡沙门氏菌病的传播途径、临床特征等,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从多方面出发,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同时,在科学诊断的基础上,做好对疾病的治疗工作,能有效减少沙门氏菌病的传播和危害,从而创造出更高的养殖效益,促进蛋鸡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便能更好地满足市场对安全可靠食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振杰.蛋鸡沙门氏菌病的防控与治疗[J].北方牧业,2023(20):31-32.

[2]杨琴,黄浩,毕润,等.一起蛋鸡沙门氏菌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国畜禽种业,2023(5):106-109.

[3]刘玉娟.蛋鸡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J].吉林畜牧兽医,2023(4):51-52.

[4]石长宝,邓子文.蛋鸡沙门氏菌病的流行诊断与防控[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11):150.

[5]李德来,孙庆华.蛋鸡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20(7):31,24.

作者简介:崔福祥(1987—),男,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医学;杨启凤(1977—),女,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医学;李冰峰(1980—),男,本科,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