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膜炎发病症状及治疗

作者: 张叶

摘 要:通过全面分析牛角膜炎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防控措施,从而提供一个综合防治方案,以期降低牛角膜炎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首先,分析引起牛角膜炎的病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及外部物理伤害等。其次,对牛角膜炎的临床症状进行分类,分为浅在性角膜炎、深在性角膜炎、化脓性角膜炎和寄生虫性角膜炎,深入分析每种牛角膜炎的特点及对牛只健康的影响。再次,对比分析西医与中医治疗牛角膜炎的策略。其中,西医治疗主要依靠抗生素、抗炎和抗病毒类药物,中医治疗是使用中草药及传统疗法(如敷贴、熏洗)使牛全身气血平衡,并增强其局部或全身的抗病能力。最后,提出牛角膜炎防控措施,包括强化日常饲养管理、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及改善养殖环境,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中西结合;牛角膜炎;治疗与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7.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6-111-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6.025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牛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现阶段畜牧业的构成来看,牛养殖的占比很高。牛在生长过程中易感染各类疫病。牛角膜炎是牛养殖中常见的疫病之一,会对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在牛养殖过程中,若隔离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导致疫病扩散。为了实现健康养殖,要切实做好对牛角膜炎的防控工作。通过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对患病牛进行治疗,从而减少因牛角膜炎造成的经济损失。

1 牛角膜炎病因分析

牛角膜炎的诱因与日常养殖方式密切相关。第一,与异物刺激有关。在放牧过程中,遇到极端天气时,风沙会进入牛眼睛内,从而引发牛角膜炎。养殖场内灰尘较多或牛舍内存在裸露的芒刺时,也会对牛的眼睛造成损伤,最终引发牛角膜炎。第二,当花粉或各类化学制剂喷雾进入牛眼后,也会诱发牛角膜炎。第三,机械损伤也会引发牛角膜炎,常见诱因有驱赶时对牛鞭打损伤等。第四,一些疾病(如流感、恶性卡他热及传染性结膜炎等)也会引起原发性或并发性牛角膜炎[1]。

2 临床表现分析

2.1 浅在性角膜炎

浅在性角膜炎多是由角膜表层损伤造成的。侧面观察患病牛的眼部,能明显发现表层上皮脱落,并带有伤痕,且会出现炎症等。当炎症侵害牛角膜表层时,牛角膜会变得粗糙。养殖人员能明显观察到牛角膜呈浑浊的黑白色,眼部缺乏镜面状光泽,某些患病牛的眼角膜还会出现毛细血管增生的症状,并以树状分布在角膜表面,最终形成血管性角膜炎[2]。

2.2 深在性角膜炎

深在性角膜炎是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患病类型之一。与浅在性角膜炎相比,感染深在性角膜炎的病牛角膜仍有类似镜面的光泽,表面不粗糙,但在角膜深处会出现浑浊现象,多为点状或雾状,颜色为灰白色、乳白色、黄红色、绿色等。严重时,牛角膜周边的血管会充血,眼部虹膜会出现粘连现象[3]。

2.3 化脓性角膜炎

化脓性角膜炎的典型特征是化脓。患病初期,病牛会出现角膜周边充血症状,并出现畏光等现象。此外,在剧烈疼痛的刺激下,患病牛还会出现其他过激行为。随着病情加重,患病部位会出现脓肿现象,角膜处还会出现大小不一的粒子及黄色浑浊。患病部位的周边会出现灰白色晕圈,晕圈破裂后,轻则向周边破溃,待脓液流出后变为溃疡,重则出现向内穿孔的现象,且随着病情的恶化,会导致化脓性全眼球炎。

2.4 寄生虫性角膜炎

寄生虫性角膜炎的临床表现与浅在性、深在性及化脓性角膜炎的临床表现相同。此外,感染寄生虫性角膜炎的病牛还会表现出兴奋、不安(如不断行走、摇头摇尾等)。受寄生虫的影响,病牛会用蹄踢眼部,或在墙上摩擦眼部。仔细观察,还能在病牛眼部发现寄生虫。随着炎症的消失,病牛角膜会出现白色斑点、色素斑等。若无法及时治疗,病牛很有可能会失明。

3 治疗方法

3.1 西医治疗

采用西医方式治疗牛角膜炎时,主要用抗生素和激素控制感染和炎症。例如,醋酸可的松眼药水、青霉素和金霉素等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能有效减少眼部炎症反应,通常每天使用3~4次,可使病牛眼部实现快速恢复。为了加快角膜混浊的消散,可在眼球结膜下注射氢化可的松与1%盐酸普鲁卡因的混合液,通常每隔1 d注射1次,连用2~4 d。如此不仅能高效发挥药效,还能通过局部高浓度用药快速改善角膜状况。严重时(如角膜出现穿孔),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如移除受损的角膜组织,并替换健康的供体角膜),使病牛视力恢复,并确保病牛眼部结构完整。

通常情况下,牛角膜炎是由细菌、病毒等的感染引起的。因此,要基于具体的病原体来制定治疗策略。细菌性角膜炎是最常见的类型,可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眼药水)进行治疗,能迅速抑制细菌活性,并减少感染。在诊断明确病因后,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对使用的抗生素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更精确的治疗。对由真菌引起的牛角膜炎,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咪唑类或三唑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治疗时间更长,且复发概率较高。病毒性角膜炎要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进行治疗。在治疗时,为减轻炎症反应,可配合使用皮质类固醇眼药,但这要在严格的监控下才能进行,以避免出现副作用(如眼内压升高和感染加重)。养殖人员可使用2%~3%硼酸、0.01%新洁尔灭或0.1%雷夫奴尔等及时清洗病牛眼部,从而起到消毒防腐的作用。在擦拭完病牛眼部后,养殖人员应及时清除患病周边的异物及分泌物;若分泌物过多,可使用1%明矾或1%硫酸铜溶液清洗病牛眼部。对由吸吮线虫引起的牛角膜炎,可用1%~2%敌百虫溶液清洗病牛眼部,从而实现对吸吮线虫的有效杀灭,并阻止其在病牛眼内继续繁殖。

此外,为避免材料浪费、减少操作风险,养殖人员还要及时清理病牛眼部,且在每次操作后要对工具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在治疗牛角膜炎时,也要防治继发性虹膜炎及其引发的虹膜粘连。这不仅关系到眼部疾病的及时控制,还关乎病牛未来视力的恢复和保护。当发生继发性虹膜炎时,可使用1%~2%硫酸阿托品眼药水进行治疗,每天2~3次,能迅速控制炎症反应,并预防虹膜粘连的发生。硫酸阿托品作为一种强效的散瞳剂,能有效扩大瞳孔,减少虹膜与晶状体或角膜之间的接触,降低粘连风险。当病牛的瞳孔逐渐扩大时,要调整药物浓度(改为0.5%),在控制炎症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小药物的副作用。

3.2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牛角膜炎在治疗理念、手段及作用机制上与西医存在明显差异。西医治疗侧重于抗菌、抗炎药物的应用,追求快速有效的治疗效果;中医治疗是基于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原则,通过调整全身气血平衡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实现对角膜炎的治疗。在具体应用中,可将草药熬制成药汤,通过口服或外洗来治疗病牛,也可通过敷贴、熏洗等方法,经内外双重调理来促进病牛角膜的自然恢复。

选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等功效的药材(如黄芩、金银花、蒲公英等),将其熬制成药汤,通过口服或外洗来治疗病牛,(口服可调整体质,外洗可直接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治疗),从而实现消炎、去腐、生肌的目的。

敷贴治疗是将药物研磨成粉末或调制成膏药,直接敷于患处,能有效缓解病牛眼部症状,促进病牛眼部血液循环,加速病损恢复。敷贴的药物多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功效。例如,将三七粉末直接敷于病牛眼部周围,或将生地、白芍等药物制成膏药贴于病牛眼睑上,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炎症反应,并促进病牛角膜的康复。

熏洗治疗是用药物熏蒸病牛眼部,使病牛实现康复。选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效果的中药(如薄荷、黄柏等),将其熬煮后用来熏洗病牛眼部,能有效减轻角膜炎症状。熏洗不仅能清洁病牛眼部,还能使药物成分实现有效挥发,从而达到消炎、镇痛的目的,对某些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眼部感染尤为有效。

中医治疗牛角膜炎不仅对病变部位直接进行治疗,更是从整体上调整和恢复病牛体质,提高其抗病能力和恢复力。例如,向病牛眼部吹入拨云散眼药,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实现清热解毒、消炎散结,一般每天用2~3次。这种方法相对温和,能有效调整和改善病牛整体机能,从而达到消炎和清除混浊的目的。

在用中药治疗病牛时,虽不能直接使用硫酸阿托品来防止虹膜粘连,但中医也有着类似的治疗方法,如使用具有调和气血、清热解毒、强化肝肾等功能的药材,可间接防止虹膜粘连。针灸治疗也可通过调整牛只体内环境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病牛眼部炎症,降低虹膜粘连的风险。

4 防控措施

4.1 强化日常饲养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牛每天都会产生大量排泄物,而这些排泄物中往往含有细菌、病毒等。因此,管理人员要定期清理牛的粪便、污染物等,并对牛舍定期进行消毒。为了防止病原体产生抗药性,要定期更换所使用的消毒液。

养殖人员要做好驱虫工作。目前,寄生虫已成为牛角膜炎的主要诱因之一,对牛只健康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牛养殖过程中,不能完全饲喂粗饲料、饲草等,要注重粗饲料、精细饲料、饲草等的科学搭配。养殖人员要不断学习牛养殖知识,掌握牛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对不同种类饲料的需求,尽可能保证饲料种类的多元性及营养的全面性。在购买饲料时,要认清生产厂家,严禁购买“三无”产品。要做好饲料的存储工作,避免阳光直射饲料,注意防潮、防鼠及防霉变。此外,养殖人员还要掌握特殊牛群(如孕期母牛、犊牛等)的饲料需求[4]。

4.2 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牛角膜炎的临床表现形式较多。因此,养殖人员要提高对各类临床症状的辨识能力,在牛只出现病变后,要及时确定病因及所患角膜炎类型。养殖人员要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尤其是在流行病高发期,要避免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入养殖场,并提高消毒频率[5]。

4.3 改善养殖环境

环境变化会诱发牛角膜炎。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还应强化对环境的管理。若采用放牧养殖,在遭遇大风天气时,应立即停止放牧,防止风沙对牛眼部造成损伤;若在养殖场内养殖,当场内尘土较多时,则应通过洒水的方式降低养殖场内的灰尘密度。此外,还要清除养殖场内裸露的木刺、铁丝等,防止其对牛眼部造成伤害。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牛角膜炎病作为牛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疾病,致病因素较多,且临床表现明显,现阶段无论是中药治疗还是西药治疗,均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当养殖场内出现疫病后,要及时对患病牛进行隔离,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减少疫病对养殖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凤萍.浅谈牛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J].吉林畜牧兽医,2020(11):89-90.

[2]徐艳秀,栾静静.感染性角膜炎的规范化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27):117-118.

[3]程笑冬,刘平玲,崔心明.感染性角膜炎的规范化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6(10):78-79,84.

[4]陈小萍.牛角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J].甘肃畜牧兽医,2020(11):39-40.

[5]邓妮娜.牛角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措施[J].兽医导刊,2021(5):107-108.

作者简介:张叶(1992—),女,本科,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医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