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架山森林公园厚朴煤污病的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
作者: 黎光娅 彭洋 陈廷权
摘 要:厚朴是我国特有树种,是优良的园林树种。近年来,龙架山森林公园引种的厚朴发生煤污病的情况日趋严重,对景观效果产生了严重影响。基于此,文章主要对龙架山森林公园厚朴煤污病的危害情况和发生情况开展样线踏查和跟踪调查,并对煤污病症状、发生规律进行阐述,同时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龙架山森林公园;厚朴;煤污病
中图分类号:S435.6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6-138-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6.031
0 引言
厚朴[Houpoea officinalis (Rehder & E. H. Wilson) N. H. Xia & C. Y. Wu]属木兰科落叶乔木,其叶大花美、树形优雅,是兼观赏价值与实用价值为一体的园林优良树种。同时,厚朴具有药用价值,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其树皮、花芽、种子均可入药,具有燥湿消痰等功效[1],可用于治疗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2]。
煤污病又称煤烟病[3],该病害常伴随虫害发生,发病叶片背面存在蚜虫、粉虱和介壳虫等刺吸式昆虫[4],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形式寄生在病叶或枯叶上越冬,并以昆虫分泌物为营养进行繁殖,借助风、雨和昆虫进行扩散[5]。煤污病在花木上普遍发生,病株表面布满黑色病菌,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植株长势衰弱,甚至死亡,降低了植株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关注和研究煤污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对防治煤污病十分重要。
1 龙架山森林公园概况
龙架山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龙里县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4.8 ℃,7月平均气温为23.6 ℃,极端最高温度为34.2℃;1月平均气温为4.6 ℃,极端最低温度为-9.2 ℃,年日照时数为1 248.1 h,无霜期为283 d,年均降水量为1 089.3 mm,相对湿度为77%。当地环境适宜动植物生长发育,公园内珍稀植物种类繁多,包含本土植物和引种植物。公园内引种植物以木兰科植物为主,厚朴纯林主要种植在剑龙桥景观区,其他木兰科植物作为景观树种在公园内零星种植或沿路边种植。2023年,公园内大多厚朴种植区域煤污病发生严重,并感染邻近树木、下层灌木及草本植物。
2 龙架山森林公园厚朴煤污病的发生现状和规律
2.1 厚朴煤污病发生现状
2.1.1 调查方法
采用样线踏查法对龙架山森林公园煤污病发生情况进行初次调查,确定重点区域,后期进行跟踪调查,并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长期监测。
2.1.1.1 样线踏查
2023年,分别在5月、6月进行初次样线踏查工作。园区内道路畅通,样线踏查选择沿公园内已有路线进行全园观察,在踏查过程中记录煤污病感染区域、树种、分布情况等信息,通过踏查结果明确重点区域并进行跟踪监测。
2.1.1.2 跟踪调查
2023年6—10月,在踏查的基础上对重点区域进行跟踪监测,监测主要采取五点取样法。先确定重点区域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4个与中心抽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对这5个固定样点进行长期监测,并记录病害发生症状及规律,为后期防治打下基础。
2.1.2 煤污病发生情况
龙架山森林公园煤污病发生的重点区域主要在剑龙桥景观区厚朴纯林(面积1 000.5 m2),其邻近的华南五针松和灌木层杜鹃均被感染(如图1、图2)。在调查中发现,公园零星种植的厚朴也有感染症状,以十二生肖、一百零一亩、大洼林地最具代表性(见表1)。除厚朴被感染外,其他感染煤污病的植株主要为木兰科植物。
表1 厚朴感染煤污病分布情况
[感染地点 种植情况 邻近树种 面积/m2 剑龙桥 纯林 杜鹃、华南五针松、福建柏 1 000.5 十二生肖 零星种植 深山含笑、桂花 — 一百零一亩 零星种植 白玉兰、垂枝榆、马尾松 — 大洼 零星种植 广玉兰、雪松、紫叶李 — ]
2.1.3 危害症状
煤污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斑为铅黑色或煤黑色,形状和部位都固定,其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枝梢及嫩叶上。有黑色煤烟或黑色粉状层是识别该病的重要特征。煤污病症状初期,在嫩梢、叶片上形成零星黑色小霉斑或小粉层,斑点先在叶脉附近发现,继而向两侧蔓延,后逐渐扩大成一片,最终形成黑霉层布满整个叶面,似黏附一层煤烟,用手触摸不易脱落[6](如图3)。随后,霉层上散生很多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叶背外缘也有黑霉菌着生并蔓延到整棵植株,导致整个树干及树冠呈黑色,这些黑色病菌会阻塞厚朴叶片气孔[7];黑色病菌抑制植物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发育,影响开花,降低花和叶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严重时造成整株死亡。
2.2 厚朴煤污病的发生规律
在龙架山森林公园,煤污病的发病规律与当地环境密切相关,降雨量大、温度高、湿度大、通风不良等环境条件易导致该病害发生。据观察,5月中旬在厚朴当年新发嫩叶上初见病斑,为煤污病感染初期。6月进入高温期,降水量增加,空气湿度逐渐增大,蚜虫、介壳虫等刺吸式害虫的活跃程度及数量随之增加,其排泄物为病菌的蔓延提供适宜条件,病菌蔓延速度也逐渐增加。7—9月病情持续蔓延,该病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严重时全株呈黑色,病害严重区域周围树木、下层灌木及草本植物皆被感染。10月病情不再蔓延,进入冬季后树叶脱落,病菌感染进入停滞期。
厚朴煤污病的病菌以多种菌丝体、分生孢子在枝条和枯枝落叶上越冬;翌年气温回升,环境条件适宜时以气流、风雨和昆虫为媒介传播,越冬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大部分病菌寄生在蚜虫、介壳虫等昆虫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上,进行初期侵染。而后,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此环境下重复侵染,使病害在生长季节不断加重。
3 厚朴煤污病的防治建议与对策
3.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对环境污染小,残毒遗留少,简单方便,经济有效。厚朴为高大乔木,进入冬季需做好清园工作,保证园内通风良好。剪掉厚朴、下层灌木和草本层病枝、虫害枝和枯枝,并将枝条和落叶集中销毁,防止病菌及蚜虫幼虫在病虫害枝和枯叶上越冬。清园后,在树干上用石硫合剂或硫酸铜石灰涂白剂等进行刷干处理,可以有效抑菌,杀死越冬虫卵和蛀干害虫。打破纯林模式,增加树种多样性,调整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比例,避免单一树种带来病虫害风险,充分利用物种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加强植物检疫,从源头上防控好病虫害,做好植物保护工作,维护好生态环境安全。
3.2 化学防治
在病害严重时,应关注介壳虫和蚜虫的发生规律及当地气候条件,将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首选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可喷洒化学农药控制病虫害蔓延。蚜虫和介壳虫的繁殖速度快,一年多代。在雨量充沛的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为害虫的繁殖提供了适宜的场所,同时为病菌滋生提供了适宜环境,应合理喷洒农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在冬季和初春,应开展越冬代调查,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制定防治方案。厚朴在抹芽、疏剪、折枝后及时喷施多菌灵或代森锰锌1 000倍液,持续跟踪监测蚜虫和介壳虫的发生情况,控制虫口密度。发病初期,喷洒50%代森铵1 300倍液和40%乐果2 600倍液混合液;发病严重时,用50%代森铵1 000倍液和40%乐果2 000倍液混合液进行防治。
3.3 生物防治
释放天敌昆虫防治感染煤污病期间出现的害虫,从而破坏病菌的生长环境。加强对天敌昆虫的调查,保护介壳虫和蚜虫的天敌,如七星瓢虫、异色瓢虫、草蛉、蚜茧蜂、食蚜蝇等。鼓励笔者单位技术人员与科研单位和院校加强科研项目合作,共同探索蚜虫和介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开发有效的天敌繁育和应用技术[8]。在防治工作中做好记录,并整理形成完整的天敌防治手册,为后期技术推广应用提供支持。
4 结束语
龙架山森林公园厚朴煤污病主要发生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厚朴纯林,该病害发生与温度、气候、湿度、虫口密度相关。5月为厚朴煤污病发生初期,6—9月迅速蔓延,10月下旬不再蔓延。煤污病主要危害厚朴叶片和嫩枝,严重时黑色病菌布满厚朴叶片的表面、枝条和树干,甚至感染周围树木、下层灌木和草本植物。气候适宜时,气流、风雨和昆虫是煤污病传播的主要媒介。通过观察发现,感染煤污病的植株叶背面常伴有介壳虫和蚜虫等刺吸式昆虫,昆虫排泄物密集处病害发生严重。除自然因素外,公园内车辆和人流往来、引种工作的频繁开展、保障性苗圃面积不断扩增也是煤污病传播不可忽视的因素。
针对煤污病的防控,龙架山森林公园需加强园内管理,增强通风透光性,防控蚜虫和介壳虫等虫害的发生;同时需打破纯林模式,加强间伐通风,增加树种结构多样性、加强源头检疫管理;冬季应人工清理枯枝落叶中隐藏的病菌,并集中销毁。笔者主张综合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防病先治虫,虫病一起治”的方针[9],在化学防治的同时结合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以达到绿色防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英姿,许欢,王志毅,等.凹叶厚朴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J].中草药,2014,45(12):1769-1774.
[2]张超,吴锦玉,黄泽豪,等.凹叶厚朴叶的化学成分研究[J].福建中医药,2018,49(4):72-73.
[3]郑晓莉,郑岩,吴琼.毛白杨炭疽病和煤污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7(6):30.
[4]张俊逸.栀子煤污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效果研究[D].南昌:江西中医药大学,2019.
[5]汪燮,赵毓潮.红栀子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J].湖北植保,2011(4):29-33.
[6]钱国平,陆银根.富阳区桂花煤污病的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J].林业科技情报,2017,49(4):48-51.
[7]王海燕,张超.浅析三峡坝区紫薇煤污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现代园艺,2021,44(9):78-80.
[8]徐勤明,何志堃.无锡市香樟煤污病和日本壶链蚧的危害情况分析[J].江苏林业科技,2017,44(5):32-34.
[9]徐勤明,何志堃.无锡市香樟煤污病和日本壶链蚧的危害情况分析[J].江苏林业科技,2017,44(5):32-34.
作者简介:黎光娅(1995—),女,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林资源利用与保护。
通信作者:陈廷权(1968—),男,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