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 郭霖琦 曲占波摘 要:传统村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保护传统村落对传承文化、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很多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从乡村振兴背景出发,对河北省邢台市皇寺村开展实地调研,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对村落概况、保护价值、村落空间格局等进行归纳和分析,明确皇寺村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有利于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策略,并为其他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村落;皇寺村;保护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6-146-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6.033
0 引言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传统村落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协调好保护、利用和开发的关系,对维护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保护村落格局、传统风貌与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完善村落基础设施,改善公共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村落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与发展也是乡村振兴的具体体现[1]。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1.1.1 传统村落保护受到高度重视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是指建筑环境或风貌、村落选址没有较大变动,具有独特民风民俗的村落。传统村落是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社会经济和生态旅游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村落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记忆和乡愁,是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的精神凝聚,对我国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2]。2000—2010年,我国自然村数量从363万个减少到271万个,平均每年减少9万多个,其中包括大量传统村落。这种情况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2012年起,住房城乡建设部先后公布了六批共计8 155个村落进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将其纳入保护计划。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完善名录、制订保护发展规划、加强建设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做好技术指导工作5项保护措施,明确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要求。随着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学者开始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探究传统村落保护的路径。
1.1.2 传统村落的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虽然我国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中央和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许多关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措施和政策方针,以大力推进与传统村落有关的规划设计工作。然而,基于现有的调查研究和文献统计,对传统村落实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效果并不明显,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具体落实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主要归纳为以下3点。
1.1.2.1 重申报、轻保护
由于基层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人员和专业人员,许多传统村落在列入保护计划后得到的资金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反而被村落中其他建设工程占用。甚至有的传统村落为了申报而申报,仅仅是为了获得保护资金支持,并没有落实村落保护工作。
1.1.2.2 重营造、轻文化
不少村落在保护过程中过度关注村落外在的形象展示,仅仅对村落中建筑的外立面进行美化修饰,而不重视村落内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将传统村落保护与一般意义上的新农村建设混淆,导致村落“美了面子,丢了里子”。
1.1.2.3 重眼前、轻长远
传统村落有重要且丰富的文化和生态价值,在此基础上发展旅游业可以为村落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因此很多开发商在村内开展一些大拆大建工程,使村落失去了原有的传统特色,加速了传统文化的消亡,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也因此陷入困境。
1.1.3 乡村振兴战略可为传统村落活化保护提供助力
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与软件基础。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3]。乡村振兴作为重要的外生驱动力,其系列发展能够驱动传统村落各个要素的转变,拓宽传统村落的发展路径,进而加快传统村落活化保护的进程,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乡村振兴为传统村落提供了大量资金、政策和新的发展理念,有利于提高当地生产力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重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再利用,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使村落面貌焕然一新。第二,有利于培育一批优秀的人才队伍,鼓励优秀人才到乡村基层创业,为村落带来发展活力,同时也有利于支持村民自主创业,激发内生发展动力。第三,有利于充分发挥传统村落的比较优势。乡村振兴要求乡村走基于自身优势的差异化发展道路,构建适应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机制。传统村落有其文化优势,根植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其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有助于实现传统村落经济发展与村落文化的良性互动。因此,在新时代、新背景下,以乡村振兴发展要求为目标,能够更好地指导未来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实践,早日实现传统村落活化保护的长远目标。
1.2 研究意义
传统村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有助于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丰富文化内涵,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同时,传统村落也是集科学、历史、艺术、文化等价值为一体的重要文化载体。目前,我国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已陆续开展,但对传统村落的理论研究并不多,研究方法大多是定性研究,尚不能指导村落保护实践,对如何保护传统村落、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了解河北省邢台市皇寺村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适合的方式方法,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拓展我国传统村落建设理论,为省内及周边省份的传统村落发展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 皇寺村概况
2.1 基本情况
皇寺村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西部丘陵地带,村落三面环山。该村距离邢台市区20 km,是皇寺镇政府驻地,目前全村户籍人口3 200人,常住人口5 000余人,有1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约为226.7 hm2。村内有玉泉寺、玉泉池、雷公庙、棋盘山、马鞍山等旅游景点。村内主要矿藏为石灰石,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近年来,皇寺村致力于旅游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依托玉泉寺、西山康年酒店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村内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具有典型的北方古民居特色,被誉为“北方周庄”。2008年,皇寺村所在的皇寺镇被评为河北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2016年,皇寺村被评为邢台市“十大最美古村落”。2019年,皇寺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2.2 保护价值
皇寺村内的玉泉寺始建于唐代,在其周围保存有大量历代石刻作品,从种类上分有建筑用的雕花柱础、石台阶、栏板、玉泉排水龙头等,也有经幢和石碑等雕刻。在棋盘山上有保存较好的唐代佛造像,雕有各样佛像。玉泉寺内的3棵唐柏树,历经1 200多年风雨,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在棋盘山顶有魁星阁一座。村南金玉河上有单拱石桥8座,均为明清时期所建,沿河两岸民居均具有典型的北方古民居特色。此外,村内还保存有城隍庙、古钟楼、四合院等历史遗迹,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3 皇寺村现状问题
皇寺村和我国北方大多数地区村落相似,主要面临5个发展困境。
3.1 人口外迁严重,“空心化”现象不断加剧
近年来,河北省经济迅速发展,政府也大力推进各类项目建设,这使省内多数城市充斥着工业化与科技化的气息,诸多企业也纷纷投资工厂,加大经济产量。这些现象一方面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导致很多村落逐渐与现代社会脱轨,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保障。皇寺村也是如此,村落大部分青壮年人群向城市迁移,导致村中出现了很多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这种“空心化”现象严重阻碍了传统村落的发展进程,使传统村落的文化不能得到较好的延续,最终导致村内特色文化、特色产业发展滞后。
3.2 居民村落保护的意识薄弱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较大,主要表现在很多村落内的居民过度看重经济发展,迫切希望政府部门能够为其翻新房屋,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很多居民缺乏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对皇寺村实地调研后发现,村内很多老年人不了解传统村落的概念,更不理解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意义,这也使得政府的宣传普及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开展。
3.3 旅游资源开发失序,形成保护与发展对立的局面
近年来,河北省政府大力倡导发展文旅产业,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应措施。皇寺村也积极响应,依托玉泉寺与棋盘山等历史资源,打造了“艺术小镇”“空中草原”“康养度假村”等旅游项目,并引入了商业化模式。这些旅游资源项目的开发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地方政府一味地追求人流与经济发展,而忽略了村落的特色价值,也忽略了村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这就形成了保护与发展相对立的局面。因此,政府应寻找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适度引入商业元素,运用新手段与新模式,让游客体验现代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村落的人文与历史,为村落良性发展奠定长久基础。
3.4 村落产业模式较为单一落后
就皇寺村而言,该村落的支撑产业为种植业与畜牧业,产业模式较为单一,产业资源相对匮乏,这种现象造成了居民收入较少,与城市人均收入有较大差距。除石家庄市井陉县大梁江村、邯郸市花驼村、保定市国公营村等一些发展较好、文化因素植入较为密集的村落外,河北省很多村落的产业模式仍较为落后,地区特色不够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3.5 资金匮乏,难以满足村落修缮需要
资金匮乏是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面临的普遍问题。从2014年开始,财政部开始关注古村落发展,采取分批次分阶段拨款的形式来支持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但村落修缮耗资巨大,仅依靠财政拨款难以维持村落建设。目前,我国很多城市也在积极联合相关企业,寻找一条合理、高效利用资金的途径。
4 乡村振兴背景下皇寺村保护与发展策略探讨
传统村落要依托自身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在符合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发展村落旅游,并加大宣传力度,让村民真正了解传统村落的功能和价值,理解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的长远意义。结合皇寺村现状调研与资料搜集情况,村落保护和发展的路径大致有以下几条。
4.1 以产业振兴为导向,解决村落“空心化”问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传统村落活化保护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和路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首先要关注的是产业振兴,产业兴则乡村兴。一方面,邢台市政府应积极与相关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尝试建设立体化的产业模式,同时也应升级传统业态,以新业态为导向,实现产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资金合理有效地利用在村落建设方面,提高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质量,挖掘当地教育资源,留住相关人才,全力解决村落“空心化”问题。
4.2 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增强村民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杜绝对古建筑进行大规模拆建,应基于当地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建修缮。民间协会也应发挥独特优势,在当地积极宣传乡村振兴战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村落管理方应当邀请当地高校、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的从业人员作为专家,对传统村落开展全面的实地调研勘测工作,制订村落保护和开发方案;应深入了解村民对村落未来发展的想法和诉求,增强村民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
4.3 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