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大唐66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 王可田 王长春 卜建军

摘 要:在黄淮冬麦区超高产小麦育种目标产量构成要素中,单位面积穗数已达上限,只能通过增加穗粒重来提高小麦产量。因此,选育大穗大粒的小麦品种已势在必行。小麦品种大唐66是以国审品种中麦895为母本、秦丰197为父本进行杂交,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唐66为半冬性中熟品种,越冬期抗寒性好,抗倒春寒;株高中等,茎秆粗壮抗倒伏;大穗、大白粒,籽粒半角质,丰产性好,为中筋品种;综合抗病性符合生产要求。大唐66是黄淮冬麦区稀有的大穗超大粒小麦品种,适宜在陕西省关中灌区或同类型地区种植,其栽培技术与该地区半冬性小麦品种的栽培技术基本相同。由于大唐66的籽粒超大,因此其适期播种量大于一般的小麦品种,保证苗数为240万~270万株/hm2。

关键词:大唐66;大穗超大粒;栽培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8-82-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8.017

0 引言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黄淮冬麦区是我国小麦主要产区,气候和土壤条件均适合冬小麦生长繁育。十多年前,黄淮冬麦区的小麦高产田已经很普遍。因此,选育超高产小麦品种就显得十分重要[1-2]。已有研究表明,高产田单位面积穗数已达上限,只能通过增加穗粒重来提高小麦产量。其中,小麦千粒重的遗传力高、选择效率高,适合选配组合;穗粒数的遗传力低、多粒种质资源缺乏,不适合选配组合。因此,育种人员通过提高小麦千粒重来实现选育穗粒重高的小麦品种的目标[3],即选育千粒重超50 g的小麦品种成为小麦育种的主攻方向。大唐66是陕西省大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大穗超大粒冬小麦品种,已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陕审麦2019015),并在陕西省关中灌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1 育种目标

随着小麦产量的提升,其他育种目标的性状也会发生相应变化,首当其冲的是小麦抗倒伏能力,因头重脚轻而导致的倒伏是超高产小麦育种中的最大威胁[4]。这就要求在超高产育种过程中选择抗倒伏、丰产性好的亲本材料,而小麦抗倒伏和丰产性之间存在矛盾,即抗倒伏的小麦品种普遍丰产性差。因此,选择这2个性状结合较好的小麦品种做亲本是育种工作中最复杂的环节之一。

随着目标穗粒重的增加,茎生叶面积也会随之增大,这会导致通风透光受到影响。此时,要求用株型适中且叶片上冲的材料作亲本。黄淮南片麦区发生的病害较多,主要有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5],这就要求所选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要符合生产要求。此外,该地区冬季寒冷、早春常出现倒春寒现象,即小麦品种的越冬性和抗倒春寒能力也要过关。综上所述,要将多个目标性状结合在一起。而这种育种材料少之又少,只有深入研究大量小麦种质资源才能有所收获。

2 品种来源

中麦895(母本)是以周麦16为母本、荔垦4号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国审品种,为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小麦品种,成熟期与周麦18同期;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好,起身拔节较早,分蘖两极分化快,抗倒春寒;叶色黄绿,长势壮;平均株高为73 cm,茎秆弹性好,抗倒伏;株型较紧凑,长相清秀,株行间的透光性好;旗叶较宽,上冲;叶功能期长,耐后期高温能力强,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前中期对肥水较为敏感,需要供应充足的水肥;穗为纺锤形,穗层较整齐,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在当地试验时,中麦895穗大粒多,每穗粒数超过30粒,千粒重在52 g左右。

秦丰197(父本)是以1376为母本、长武134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省审品种,为半冬性小麦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苗壮,越冬性好;春季返青、拔节较快,分蘖两极分化快,抗倒春寒;根系发达,耐旱性突出;抗干热风,中熟,熟相好;综合抗病性符合生产要求;株高在80 cm左右,茎秆弹性好,高抗倒伏,旗叶上挺;穗长方形,长芒、白穗、白粒,每穗粒数在35粒左右,千粒重在50 g左右。在陕西省的2 a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秦丰197的产量均位居第一,丰产性突出。

大唐66的双亲均为半冬性、丰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的大粒小麦品种。母本的主要缺点是前中期对肥水较为敏感,需要供应充足的水肥,水肥不足时,分蘖成穗率低;而父本耐旱耐瘠薄,可有效弥补母本的不足,为理想的超高产组合。

3 选育过程

2008年,以中麦895为母本、秦丰197为父本进行杂交,用系谱法育成小麦新品系,代号为819。2009年,试验中杂交种的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且对双亲优缺点的互补良好,选为一级组合。2010年,种植的2 000株杂交种入选116株。2011年,入选44系260株。2012年,入选5系48株。2013年,入选5系16株。2014年,对上述5个株系开展新品系鉴定试验。2015年,对上述5个株系中的4个选系进行多点品比试验。其中,819-16-5-3-2为半冬性中熟品系,分蘖力中等,综合性状优良,较对照品种显著增产。2015年秋,819-16-5-3-2参加陕西省关中灌区的区域试验。

在选育过程中,不同生长发育期的选择要点如下。越冬期要选择生长健壮、幼苗半匍匐的品系和单株;返青期要选择越冬良好的组合、品系和单株;拔节期要选择分蘖两极分化快的组合、品系和单株,并兼顾部分抗病性;在发生倒春寒的年份,要选择抗冻的组合、品系和单株;孕穗期除了要继续加强抗倒春寒性状的选择,还要针对株型、叶相、抗纹枯病等性状进行选择;抽穗期到灌浆期要关注的性状较多。首先,调查记录抽穗期,并和对照品种进行比较,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系。其次,因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等病害会相继发生,且各种病害不同年份的发生情况有所不同,所以要调查记载发病程度,并与对照品种进行比较,从而确定选择标准,选择抗病的品系。蜡熟期到成熟期的选择是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田间决选的关键环节,要调查记载所有品系的成熟期、株高、倒伏情况、熟相、穗数、穗粒数等,对未倒伏品系进行简单的抗倒伏性能测定(测定方法:用手拨不同小麦品系的穗下节间,手感受到的压力大的品系茎秆强度大,较抗倒伏),并与对照品种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入选品系,再对入选品系的丰产性进行田间评估。从不同角度观测穗部对地表的覆盖程度,覆盖程度越高的品系,单位面积穗体积就越大,而属相好的品系多数籽粒较饱满。用手拨打不同品系的麦穗,手感强的品系籽粒较饱满。单位面积穗体积较大,且拨打麦穗手感强的品系,即为田间快速估产找出的丰产品系。收获脱粒后进行室内考种,并记录千粒重、籽粒饱满度、粒色、粒形、黑胚率等。笔者以千粒重为指标,选出超双亲的品系,高代品系可根据需要进行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

不同世代的选择要点如下:F1代要和双亲、对照品种进行比较,从而选择出符合育种目标的组合,即F1代的株高要控制在目标范围内;F2代要选择单株占比高的组合,并对组合进行分类,一级组合多选单株,次年对一级组合进行重复大量种植,多选单株;F3代根据表现来选组合,在较优组合多选品系中多选单株;F4代重点选择分离幅度小、较稳定的品系;F5代要稀播繁殖较稳定品系的种子,并于次年参加新品系产量鉴定试验。随着世代推移,杂交后代的稳定性逐步提高,选择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即低代标准稍宽、高代要完全符合育种目标。不同性状选择的主要世代不同,遗传力较高的简单性状(如抽穗期、株高、千粒重等)在各分离世代均可进行有效选择,而遗传力低的性状(如单株穗数、单株产量等),在早、中代个体中的选择无效,要在高代群体中选择。

不同目标性状的选择要点如下。根据性状与产量、品质的关联程度,将各性状分为不同等级,一级育种目标主要有经济产量、品质、适应性、抵御主要自然灾害的能力等。杂交后代的选择主要为一级育种目标关联度高的性状,要尽可能兼顾其他性状。点播条件下的田间选择,大部分是针对遗传力较高的简单性状(如抽穗期、株高、千粒重等),而遗传力低的性状(如单株穗数、经济产量、品质、适应性等)较为复杂,在点播条件下的个体选择无效,一般要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多点次群体选择。

综合决选要点如下:在不同世代、不同生长发育期对不同目标性状进行选择,并对各小麦品系的每个目标性状进行打分;汇总各品系得分后进行排序,并与对照品种进行比较,确定是否入选。

4 品种特征特性

大唐66为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生育期较对照组稍晚;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好,春季生长发育稳健,分蘖两极分化较快,抗倒春寒;株高在75 cm左右,茎秆粗壮、弹性好;株型适中,叶片上冲,叶色深绿,腊粉较重;株行间透光性好,叶功能期长,耐后期高温能力强,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穗大,纺锤形,穗层较整齐;长芒,白壳,大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大唐66由于粒大皮薄出粉率高,各大面粉企业争相抢购。在陕西省2 a区域试验中,大唐66的穗数在630万/hm2左右,穗粒数在35粒左右,千粒重在55 g左右,是黄淮冬麦区稀有的大穗超大粒小麦品种。

经抗病性鉴定,大唐66中抗条锈病和叶锈病、中感白粉病和赤霉病,综合抗病性符合生产要求。经检测,大唐66籽粒容重为775.2 g/L、蛋白质(干基)为14.31%、湿面筋为30.3%、吸水量为64.2 mL、稳定时间为2.4 min、最大拉伸阻力为117 Rm.E.U.(参考值为135 Rm.E.U.)、拉伸面积为25 cm2,为中筋品种。

5 产量表现

在多点品比试验中,大唐66的平均产量为7 435.5 kg/hm2,较对照品种(小偃22)增产12.0%;在陕西省2 a区试中,大唐66的平均产量为8 545.5 kg/hm2,较照品种增产显著;在生产试验中,大唐66的平均产量为8 736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显著;在陕西省小麦品种大田展示中,大唐66多点次产量超过9 000 kg/hm2。

6 栽培技术要点

大唐66适宜在陕西省关中灌区或同类型地区进行种植,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①精细整地,施足底肥。在前茬作物收获后,适时合墒耕作,使地平土细,土壤含水量为16%~18%,保证土壤水分能满足小麦出苗的生长需求。同时,结合整地撒施有机肥和化肥,全生育期施肥量为纯氮(N)180~220 kg/hm2、磷(P2O5)90~100kg/hm2、钾(K2O)90~100 kg/hm2,其中底肥约占2/3。②精选种子,并用药剂拌种,以防治地下害虫。③适时播种。该地区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上中旬。若播种时土壤干旱,不能保证出苗,则播种后要及时灌水。④大唐66籽粒大,播种量为150~165 kg/hm2,基本苗为240万~270万株/hm2,晚播要适当加大播量。⑤科学田间管理。在增施底肥的基础上,配施氮肥、磷肥、钾肥,采用基施+追施的方式,拔节期追施尿素75~100 kg/hm2,并适时浇水、除草。⑥防治病虫害。在起身期、拔节期用氧化乐果+井冈霉素来防治病虫害;在孕穗期、灌浆期用氧化乐果+粉锈宁来防治病虫害;在小麦扬花期,若连续2 d以上有阴雨,应在雨后及时喷施40%多菌灵(1 500 g/hm2)来防治赤霉病。

7 结束语

黄淮冬麦区小麦高产田单位面积穗数已达上限,只能通过增加穗粒重来提升产量。其中,千粒重的遗传力高,选择效率高;穗粒数的遗传力不高,多粒种质资源缺乏,不适合选配组合。因此,育种人员通过提高千粒重来实现选育穗粒重高的小麦品种的目标。笔者对穗超大粒材料的筛选和杂交后代的相应选育,育成较为理想的小麦超高产品种。在此基础上,应加强茎秆强度的选择,进一步提高小麦丰产潜力。

参考文献:

[1]许国震,秦海英,程星,等.国审小麦新品种濮麦116[J].中国种业,2022(9):139-140.

[2]佟汉文,刘易科,张宇庆,等.高产广适小麦品种珍麦168的选育[J].中国种业,2024(1):119-121,125.

[3]张曼玉,孙梦,吕新强,等.高产稳产广适小麦品种皖宿0891的选育[J].中国种业,2024(4):117-119.

[4]郜俊红,李琴,廖先静,等.小麦新品种郑农4108的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2(12):109-112.

[5]时曼丽,张明辉,马吉坡,等.抗赤霉病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宛麦36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2023(6):153-155.

作者简介:王可田(1972—),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小麦育种和农技推广。

通信作者:王长春(1948—),本科,研究员,研究方向:小麦育种和农技推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