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公园蜡梅品种调查及其养护技术

作者: 郭丽

真如公园蜡梅品种调查及其养护技术0

摘 要:在阐述我国蜡梅种质资源概况的基础上,介绍了真如公园及蜡梅科植物概况,总结了真如公园蜡梅品种、特征及树形调查情况,还介绍了针对真如公园蜡梅的养护技术,包括整形修剪、施肥和病虫害防治。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深入了解真如公园蜡梅种植的实际情况,探讨提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为公园的美化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公园景观品质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蜡梅;品种;整形;真如公园

中图分类号:S685.9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8-116-5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8.027

0 引言

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属于蜡梅科蜡梅属,是中国传统名花,广为人知。蜡梅作为典型的冬季花卉,在凛寒的腊月开放,花姿优美,给人们带来一抹芬芳与优雅[1-2]。因其在冬日百花凋零时独自开放,故被赋予“腊梅”的美称[3]。与温室中培育的一年花相比,蜡梅更显高雅,芬芳宜人,是中国古典园林美的杰出代表,无数文人墨客纷纷赞颂其风姿[4]。然而,尽管蜡梅在我国北方地区具有潜在的观赏与应用价值,但对于这一植物的品种调查与记录工作大多集中在重庆、武汉、河南等地,而在上海地区较少。这种调查范围的局限性导致人们对上海地区蜡梅资源的了解严重不足,因而上海地区独特的蜡梅种质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蜡梅品种多样。除了传统品种外,还存在许多珍稀品种,如夏季开花的“夏蜡梅”、我国珍稀植物之一的“西南蜡梅”、具有药用价值的“柳叶蜡梅”等。这些品种各具特色,不仅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而且在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进行深入调查与认真记录,解决引种困难,充分发掘品种特色,才能更好地发挥蜡梅的观赏价值,丰富上海地区冬季景观,弥补其在季节性景观上的空缺。因此,对我国南方地区蜡梅种质资源进行调查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我国蜡梅种质资源概况

我国蜡梅种质资源十分丰富。蜡梅科植物主要分为3个属,分别是美国蜡梅属、夏蜡梅属和蜡梅属。美国蜡梅属植物原产于北美洲,其中西美蜡梅和光叶红蜡梅已被引种到我国。夏蜡梅属是一个单种属,分布于浙江一带。蜡梅属是蜡梅科中种最多的一个属,该属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尤其在长江流域最为丰富。

2 真如公园概况及蜡梅品种情况

2.1 真如公园及蜡梅科植物概况

真如公园位于普陀真北地区高压线走廊下的林带(原称真北林带),始建于1987年。蜡梅是真如公园的主要树种,其栽培面积占公园绿化面积的75%左右。2007年改造后,真如公园正式成为一座以蜡梅为特色的公园。园内成立了蜡梅科植物研究中心小组。多年来,真如公园已成为上海市规模最宏大、品种最丰富、树形最独特且长势良好的蜡梅园林之一,是一个颇具影响力的蜡梅特色公园。

真如公园在蜡梅的种植与培育方面极具特色。园内的蜡梅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品种丰富多样,包含了各种珍稀品种。这些蜡梅在公园内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公园的蜡梅种植布局经过精心设计,不同品种的蜡梅相互映衬,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园林氛围。

2.2 蜡梅品种调查情况和特征鉴定

2022年8月,采用实地观察、记录与对比分析法,对真如公园蜡梅品种进行调查。调查人员对公园内各个区域的蜡梅进行细致观察,逐一甄别其特征,并结合相关植物学资料进行准确判断和记录。通过系统全面的调查,确定真如公园蜡梅品种(见表1)及其特征(见表2)。

3 真如公园蜡梅树形调查

真如公园蜡梅树形有多种类型,包括独本型(独干型)、二枝型(二叉型)、三枝型(三叉型)、四枝型(四叉型)、五枝型(五叉型)、多枝型(六枝以上)、自然生长型(丛型)及桩型。这些不同的树形反映了蜡梅植株的生长特点和形态特征,可为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提供丰富的资源。

3.1 独本型(独干型)

独本型蜡梅具有明显的直立主干,通常较为粗壮且笔直,给人以挺拔向上的感觉(如图1所示)。其树冠相对集中在主干顶部,整体形态较为规整、简洁。主干上的分枝较少且分布较为有序,通常呈现出较为对称的形态。叶片和花朵主要集中在树冠部分,花朵在主干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具有一种独特的优雅气质。这种树形在园林景观中常常能起到突出主体、营造简洁大气氛围的作用,可形成鲜明的视觉焦点。

3.2 二枝型(二叉型)

二枝型蜡梅具有明显的两个主枝,从基部或较低处开始分杈,形成二叉状(如图2所示)。两个主枝通常较为对称,粗细和长短相对均匀,给人一种平衡的美感。

3.3 三枝型(三叉型)

三枝型蜡梅有三个主枝,从基部或较低处开始分杈,形成三叉状(如图3所示)。三个主枝的分布和形态较为对称,形成一种稳定而独特的树形结构。

3.4 四枝型(四叉型)

四枝型蜡梅的四个主枝从基部或较低处开始分杈,形成四叉状(如图4所示)。这种树形较为少见,四个主枝的分布和形态较为对称,给人一种独特而美观的感觉。

3.5 五枝型(五叉型)

五枝型蜡梅的五个主枝从基部或较低处开始分杈,形成五叉状(如图5所示)。这种树形较为罕见,五个主枝的分布和形态较为对称,形成一种独特而美观的结构。

3.6 多枝型(六枝以上)

多枝型蜡梅具有多个主枝,从基部或较低处开始分杈,形成较为复杂的树形结构(如图6所示)。这种树形较为少见,通常需要通过修剪和整形来控制植株形态和大小。

3.7 自然生长型(丛型)

蜡梅植株从基部或较低处开始分枝,形成多个主枝,这些主枝相互交织,形成一种丛状的树形结构(如图7所示)。这种树形较为自然,给人一种野趣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3.8 桩型

桩型蜡梅是指通过对其根部或茎部进行修剪和整形,形成一种类似于盆景的树形结构(如图8所示)。这种树形较为独特,通常需要通过精心修剪和整形来控制植株形态和大小。

4 真如公园蜡梅养护技术

4.1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该公园蜡梅最主要的改造措施之一。园内20~30年树龄的较大丛型蜡梅,由于多年缺乏修剪,大部分植株的姿态和树势均不佳。部分蜡梅上长有上百根多年生的地上萌生枝与老枝,不仅显得杂乱无章,还会影响花芽分化和开花质量,进而影响整个园区的景观效果[5]。为改善蜡梅的树形和提高开花质量,对公园内约90%的蜡梅进行了分层开心型修剪(此前为灌丛型修剪),保留10%的原有树形(灌丛型大蜡梅)蜡梅以点缀公园各处。

4.1.1 分层开心型修法

在进行整形修剪前,先进行抽稀处理,保留1~5个健壮的新枝作为主干枝,剪掉其余枝。利用蜡梅再生能力强、萌发迅速的特性,将保留的骨架枝强行修剪至离地50~60 cm的高度。经过3年的养护管理(主要包括施肥和修剪),逐步将该公园内约75%的蜡梅培育成多层开心型的树姿(如图9所示)。通过这种方法,人为地创造出既有骨架又有树冠的树形,并提供良好的花芽分化条件和环境(蜡梅的花芽分化还受到水分、养分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将蜡梅的高度控制在2.5~3.5 m,使公园内的游客获得更佳的观赏体验。

4.1.2 桩型修法

选择15棵较大的蜡梅(胸径为25~35 cm),将上部的主枝根据不同的树形进行抽取并重度修剪,依照桩型的修剪方法进行定型。经过6~7年的养护,这些蜡梅已具备一定的桩景形态。同时,引入3棵特大的老桩蜡梅,并栽植在显著位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进一步增强真如公园蜡梅特色园的景观效果。

4.1.3 甬道修法

在公园中央的一条小道两侧(小道长52 m、宽1.4 m),种植了38棵独本型和二至五枝型的蜡梅(多年整修形成的蜡梅)。蜡梅的分杈枝条高度在1.5~1.6 m,以45°向上伸展。道路两侧的蜡梅枝条相互交错,形成了茂密的树荫,在春夏季节为游客提供了遮阳纳凉的宜人环境。这样的布局不仅构成了一条绿荫走廊,在冬季也成了一条蜡梅花盛开的美丽通道,为公园增添了独特的景观魅力。

4.2 定期修剪

定期修剪对蜡梅的健康生长和开花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通常分为花后修剪和复修2个阶段。花后修剪一般在花期结束后一周内进行,在3月20日左右。这一次修剪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原有树形、控制生长过程,并调节树势。第一次复修通常在花芽分化完成后进行,在7月下旬至8月初。这一时期的修剪旨在确保花芽有足够的养分供给和良好的通风透光环境;应避免在花芽分化前或分化期间(6月下旬至7月中旬)修剪,以免影响花芽的发育。第二次复修一般在10月上中旬进行,主要是清理繁杂的枝条,保持良好的树形。这些定期修剪措施有助于维持蜡梅的健康生长和优美树形,同时促进其开花。

4.3 繁殖方式

为保持优良蜡梅品种的特性,每年在春分时节(一般在3月20日前后三天),采用芽接的方法进行繁殖。蜡梅还可以通过高枝套接、压枝繁殖、分根(分蘖)繁殖及播种繁殖等方式进行繁殖。在嫁接方面,可进行属间嫁接(如夏蜡梅与美国蜡梅)和种间嫁接(如素心蜡梅与狗英蜡梅)。这种繁殖方式不仅适用于该园,也可为区域内其他公园和街头绿地提供优良的蜡梅种苗。

4.4 施肥

为促进蜡梅的生长和提高开花质量,施肥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花后(通常在3月上中旬)施用有机肥,以保证当年蜡梅的生长旺盛和树势强健。其次,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施用磷钾肥(特别是磷酸二氢钾),以提高花芽的分化数量和质量,从而提高开花数量和质量。这些施肥措施有助于蜡梅健康生长和花芽分化。

4.5 蜡梅的病虫害防治

为保持真如公园的绿化效果和蜡梅科植物的良好生长,每隔2~3年在3月中下旬进行一次真菌类病虫害(如叶斑病、褐斑病)的防治。镰刀菌和白纹羽菌的侵害一旦发生,就会迅速蔓延,且防治困难,因此必须进行早防治和多次防治。在3月下旬,用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灌根(浇前翻松根部周围的土壤),以防止镰刀菌和白纹羽菌的侵害。在4月下旬,为防治蜡梅叶斑病,每隔20天喷洒一次波尔多液160倍液,连续喷洒4次。对于蜡梅花褐斑病的防治,通常在夏季或秋季花芽分化后到蜡梅开花前进行,每隔20天在花苞部位及叶面喷洒波尔多液160倍液,连续喷洒4次。这样可以有效防治蜡梅花褐斑病,确保蜡梅的健康生长和优良的景观效果。

5 结束语

通过对真如公园的蜡梅进行调查,发现蜡梅不同品种的引进和种植不仅为公园增添了新的色彩和魅力,还为蜡梅种质研究和园林美化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基础和经验积累。文章从蜡梅的生长、修剪、培育和养护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真如公园蜡梅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吴睿,沈磊,李孟娟,等.云县滨河公园植物调查及养护建议[J].现代园艺,2023,46(15):52-55,62.

[2]徐鹏辉.南宁市相思湖公园植物调查与景观评价[D].南宁:广西大学,2023.

[3]李可月.南昌市休闲农庄植物调查与景观评价[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23.

[4]刘世久,唐世斌.郑州绿博园展园绿地园林植物调查与应用分析[J].热带农业科学,2023,43(3):105-112.

[5]张铭亦,黄秋燕.肇庆七星岩景区园林植物调查分析[J].林业勘查设计,2022,51(2):32-40.

作者简介:郭丽(1985—),女,本科,绿化工程师,研究方向:绿化养护。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