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市神山村“红绿交融”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与优化对策

作者: 杨妍 何文琪 艾佳萍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建设工作。革命老区井冈山市神山村挖掘自身红色资源与绿色产业,在全国率先脱贫,迈向乡村振兴。为了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对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进行实地调查,考察其从“茅草窝”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转变成因的基础上,探究其将红色文化和绿色产业相融合的优势,并对当地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经验进行总结,同时对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以文旅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神山村;红色文化;绿色资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7;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9-17-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9.004

0 引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然而,部分革命老区由于地理位置、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较慢。关于开展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因此,革命老区在开发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要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结合起来,提升革命老区人民的幸福感。神山村,一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和鲜明时代印记的革命老村,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发挥红色资源、绿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价值,探索出了一条富有当地特色的“红绿交融”乡村全面振兴实践路径。

1 神山村基本情况和成功发展经验

1.1 基本情况

井冈山斗争时期,茅坪曾经是湘赣边界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片红土地上开展了一系列首创性革命实践活动[2]。其中,神山村距离黄洋界只有10 km,离八角楼毛泽东同志旧居13 km,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2014年以前,这里是个穷山村,村里人依靠种田、卖竹子为生,人均年收入只有不到2 300元。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以后,神山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老区人民不能落下一步”的嘱托,以支部建设为引领,大力推进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和景区建设等,促使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2017年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此后,游子归乡创业,游客纷至沓来,村里的常住人口从20多人增加到了200多人,一条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1.2 神山村“红绿交融”发展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神山村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深入挖掘其红色文化和历史底蕴,利用其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绿色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集红色教育、绿色产业于一体的特色文旅。

1.2.1 以红色文化为助力,形成革命老区特色文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3]。神山村传承着红色基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这两篇巨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八角楼写下的[4]。基于此,神山村积极开发自身红色历史资源。一是注重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神山村在加大对古迹旧址和历史文献的修护力度的同时,利用黄洋界景区的优势,建成红军小道,将周边红色景区串联成链,搭上了井冈山红色文旅发展快车。二是在红旅产品开发上,特别是红色研学产品的创新上下功夫。当地创新推出“神山感悟”乡村研学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可供各地研学团队学习。三是创建特色党建品牌。持续丰富红色名村品牌内涵,积极打造特色红色文化品牌、特色课程品牌、乡村振兴品牌,不断提升红色名村影响力和知名度。

1.2.2 以绿色产业为引导,推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

神山村进一步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其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导,努力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带动村民致富,神山村立足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先后成立了黄桃、茶叶两个合作社,让入社村民入股分红、土地租金、基地务工工资等收入。

目前,黄桃产业已成为神山村特色产业。近6年来,神山村的黄桃基地总面积大概有3 000 m2。黄桃基地从套袋到采摘整个过程需要花费不少人工,解决了30~50人的就业。依靠自然条件和品种优良,黄桃大果质量约550 g。神山村仅黄桃产业就有5万~6万元的增收。

神山村村民更是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发展扶贫产业。例如,他们利用当地丰富的毛竹资源,做起了竹筒纪念品,同时积极研发特色产品——神山竹酒。他们除了把这些产品销售到当地的一些旅游景点外,还利用电商把产品卖到外地。竹子产业的成功给村民打了样。脱贫致富有了方向,家家户户都动了起来,种黄桃、种红茶、挖鱼塘……此外,神山村村民还推出了神山茶、蜂蜜等农产品。农业产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神山村的秀美景色,更为村民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帮助。

1.2.3 以“乡村建设”为主线,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强化乡风文明建设

1.2.3.1 做优红色治理,乡风文明更加持久

每年全国两会等重大会议后,神山村都会积极开展各类理论宣讲和惠民政策宣讲活动。神山村以红色大讲堂、文明实践广场等为教育主阵地,将普通话、客家话相结合,采取文艺汇演、知识竞赛和知识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的新政策新思想家喻户晓。同时,该村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教育活动和“最美神山人”文明评比活动,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家风与乡风同步文明。

1.2.3.2 注重绿色生态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

神山村大力推进自身绿色生态环境提升,实现庭院与村庄同步美丽。当地邀请设计院为村内的每一栋危旧土坯房制订改造方案,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进行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对每一栋房屋进行美丽庭院改造[5]。神山村注重环境整治的同时,也积极强调村民重视关于人居环境管护。村干部以身作则,引导村民在日常生活中讲究卫生,注重爱护自身的居住环境,构建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1.2.3.3 以“红绿交融”贯穿乡村建设

神山村推行“支部引领+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1+3”红色治理工作法,成立乡风文明积分银行。神山村通过垃圾分类、产业发展、主题党日活动等积分政策,以积分兑换生活用品,鼓励村民维护好农村新风貌,实现了村民从“站着看”到“主动干”的巨大转变;同时,成立了“神山村红色调解小分队”化解矛盾纠纷;在乡村中发起爱心扶贫活动,爱心人士、贫困户皆可注册登录,通过发布信息并展示,进行爱心对接,爱心人士邮寄物品给贫困户,使已脱贫的人口助力仍然贫困的人群,形成良好乡村风气。

1.2.4 构建利益共享机制,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6]。2016年以前,神仙村村民获取收入的来源方式少;2016年以后,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地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神山村实行“资金变股金”,成立了神山村茶叶合作社和黄桃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因地制宜发展茶叶和黄桃产业,非贫困户以土地入股,贫困户由村里为他们筹备资金入股,让他们一起参与分红。2022年,村民人均年收入由7年前3 000元左右增长至接近3万元。神山村坚持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助民惠民政策相结合,利用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多元化路径。

2 红色旅游与绿色产业助力神山村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神山村从一个“省级贫困村”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转变,可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效,但是在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现实挑战。

2.1 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一是村里的产业存在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的问题。神山村产业以黄桃、茶叶等原材料供应为主,产品的生产链条短、经济效益也较低。二是农产品质量不高,效益低,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神山村猕猴桃、茶树菇等产业出现只追求产量不注重质量,粗放种植、粗放管理等现象。三是管理机制不活,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导致其产品未赢得预期市场空间,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2 红色文旅品牌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尽管神山村在省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外省的宣传力度还不够。经过深入调查得知,该村的大部分游客都是来自附近的县市,以井冈山市内游客为主。多数外地游客来井冈山也都是去黄洋界、革命烈士墓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地参观。如果不是当地人介绍,很少有游客会来到神山村。同时,来神山村的游客以感受“黄桃节”和体验打糍粑这两大特色项目为主。因此,该村的旅游易受到学生研学、黄桃花期和采摘期的周期影响,村民的收入会因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的影响起伏较大。因此,要加大对神山村文旅品牌的建设力度,同时开发更多的旅游项目,吸引全省乃至全国的游客来此旅游,以此延长神山村的旅游周期。

2.3 乡村产业发展人才缺乏问题迫在眉睫

一是村里整体人才素质不高,难以满足村内乡村振兴全面发展要求。经调查,村内留守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青壮年村民大都外出打工。虽然近期因农村产业的发展村民有所回流,但仍不能满足村里发展的需要。同时,大部分村民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对于村内现有产业提质增效的作用不明显。二是缺少开发红色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神山村地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当地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还是偏低。村里能够开展专业的红色文化宣传和推广工作的人才严重不足,降低了神山村利用自身红色文化产业工作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三是存在人才“难引进”问题。神山村地处偏僻山村,发展空间和发展平台严重受限,且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难以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回乡发展。

3 “红绿交融”助力神山村实现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

3.1 扎实建立现代绿色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既是一种基础产业,同样还是一种战略性产业。神山村应扎实建立现代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高效目标。

3.1.1 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

神山村应发展以黄桃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扩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神山村把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价值链的重要举措,拓展以黄桃为主的农产品初加工,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实现农产品增值发展。神山村还应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布局,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产地集中,把更多加工增值收益留在乡村。

3.1.2 抓好产品增量提质

神山村可以重点发展生态有机农业,打造现代绿色产业模式,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当地应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技术模式,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实现村民持续稳定增收,最终真正实现农业兴。

3.2 创新宣传手段方法,创立红绿融合旅游品牌

神山村如果想成为一个全国闻名的特色文旅村庄,必须打造特色品牌,创新宣传方式与方法。

3.2.1 举办特色活动

神山村可举办“桃醉井冈、幸福神山”黄桃节,建设神山村糍粑旅游小镇,打造红色文化浸润的神山振兴学院,建设神山村乡村研学基地。当地利用当年红军从神山前往黄洋界的竹林小道,建设红军小道。神山村应进一步将红色景点串联,开放研学路线,吸引党员干部、学生前往研学与游历。同时,神山村应充分利用各类旅交会、博览会等宣传平台,提升神山村旅游形象。

3.2.2 制作文旅产品,助力宣传推广

神山村在旅游品牌建设中,不能仅仅依靠传统媒体的力量,更应该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当地可以精心设计制作文旅宣传片、旅游指南、宣传折页等文旅宣传品,通过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对神山村的特色产业、历史文化和旅游项目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宣传;还可以利用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平台,积极引导村民和游客用趣味化的文字、照片、音乐、视频,自发对村内景点进行宣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